由此可窺曾国藩对于子侄辈的“戒傲”修行,其刻骨关怀之心。溢于言表;对于家族的富贵,曾国藩心似明镜;对后代的娇生惯养,曾国藩亦心中了然。所以他在家书中一而再地予以提醒告诫,足见其畏“傲”如毒。中国有句俗话说“家兴,不过三世”,曾国藩深知其中的道理,败家在于一“傲”字。他铭记于此的,几次三番地劝子侄以“戒傲”,也是为其后代子孙做一警示。
他的另一封家书中又说道“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瞩。临行时,教以三戒之首,末二条及力去傲惰二弊,当已牢记之矣,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身之始,务知自重。酷热尤须保养身体。此嘱。”这封信是曾国藩给他儿子纪鸿的,当时纪鸿要赴省城参加考试。从这封信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作为一位严父的拳拳爱心。在此之前,曾国藩已去一信以教导,这封补寄出去的信函,足以表达做父亲的对儿子的挂念和一颗热切的爱子之心。在这里,曾国藩告诫儿子:虽为“世家子弟”,但要牢记“及力去傲惰二弊”,连“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的细节也一再叮嘱。“不可送条子”,也正是这位堂堂的一等侯爵所担心的,曾国藩不愧为一代严父。但后一句“酷热尤须保养身体”,却又怎不催人潸然泪下!可谓威恩并存,严中有慈。
曾国藩说: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愿与诸弟交勉之。此次徽戏窜浙,若浙中失守,則不能免于吴越之痛骂,然吾但从傲惰二字痛下工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
曾国藩关于“戒傲’’的论述还有很多,如见于他的日记的:
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箴规,庶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彼此持论不合……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反疑人不虚心,何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
何丹畦请余为是正文字,俨然自任,盖矜心之内伏者,深矣!
傲为凶德,凡当大任者,皆以此字至于颠履。
前以八德自勉曰:勤俭刚明,孝信谦谨。近日于勤字不能实践,于谦谨二字,尤觉相违,惊愧无已!见于家书的,如:
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天地间惟谦谨是栽福之道,骄則满,满則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为人与为学,初戒骄奢二字(同治四年乙丑五月初五曰致澄、沅二弟)。余一切循谦恭之道,欲破除藩篱,而黄(正斋)
不免拘谨。
以上都是有关戒傲的话。其在杂署笔记中“气节”与“傲”一篇所论傲之为害,尤属详切。认为“君子之道,莫善于能下,莫不善于矜”,‘‘不自恃者,虽危而得安;自恃者,虽安而易危。自古国家,往往然也。”又书赠李品仙格言有云:“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又复李少荃书嘱其“不可误认简傲为风骨,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真是至理名言。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由一傲字致败。”曾国藩的这句瞥语,实乃他穷其一生心智所得的“天籁之语”,我们后世视之岂能熟视无睹,应“顶礼膜拜而真心悔改之”!
心得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谦以自持,严以驭下,则名位悠悠矣。
耕读专家
【原典】
澄弟左右:
正月四日接弟十二月二十日排递之函,初七日接弟二十日函,由谢绍武等带来者。些微寄件,何足云谢。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回。弟须时时留心。
大雪五日,平地四尺,此间军士极苦。沅弟初二日以后尚无信来。安庆合家平安,足慰远念。顺问近好。
国藩手草正月十四日
【点击】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为,节俭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来浠,而奢侈則是所有恶行中最为严重的。这部先秦经典将“俭”字提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上,充分地展示了节俭的重要意义。
【综述】
曾国藩家世,半耕半读。曾国藩除以“读耕”二字教其子弟外,更以“孝友”二字教导。他寄诸弟函说: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请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家书)
曾国藩对于家中子弟,教训甚勤。对于家中妇女,告诫亦笃。他寄其子曾纪鸿函说:
余每见嫁女贪恋母家富责,而忘其翁姑者,其后必无好处。
余家诸女,当教之孝顺翁姑,敬事丈夫,慎无重母家而轻夫家,
效浇俗小家之陋习也。(同治二年八月初四日家书)
曾国藩对于家庭内政的整饬,非常注意。他曾在寄其子曾纪泽曾纪鸿函中说:
余在家深以妇女之奢逸为虑。尔二人立志撑持门户,亦宜自端内教始也。(同治四年五月初九日家书)
又寄曾纪泽函说:
家中兴衰。全系乎内政之整散。尔母率二妇诸女,于酒食纺织二事,断不可不常常勤习。(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三日家书)
男耕女织,是中国过去农业社会常有的现象。曾国藩为保持其半耕半读的家风,以耕种事教其子弟,以纺织事诫其妇女。至于曾国藩告诫家中妇女注意酒食等事,其理由曾国藩常自述说:
斯千之诗。言帝王居室之事,而女之重在酒食是议。家人卦以二爻为主,重在中请,内則一篇,言酒食者居半。故吾屡教儿妇诱女,亲主中馈。(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家书)
曾国藩对于家庭,最重和睦,曾在致诸弟函说:
兄弟姒娣,总不可有半点不和之气。(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曰家书)
曾国藩对于近邻,也以和睦为主。如他在寄其子曾纪泽函说:
李申夫之母尝有二语云:“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戒富责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我家初移富裕,不可轻慢近邻。酒饭宜松,体貌宜恭。或另请一人款待宾客亦可。除不管闲事,不帮官司外,有可行方便之处,亦无吝也。(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家书)
曾国藩治家的方法,大抵遵守祖训。其善待邻里的主张,即曾星冈的“人待人,无价之宝”之说。
曾国藩对于家事,异常关怀,与祖训殊有关系。这在他的家书中可以看出:
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起,第二打扫清洁,第三修诚祭祀,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救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故余近写家信,常常提及书蔬鱼猪四端者,盖祖父相传之家法也。(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家书)
曾国藩重视家事的原因,除受家庭影响外,似尚有其他原因。如曾国藩曾说:
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用街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則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为之计。(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家书)
曾国藩虽然以懦教的卫道士自居,他也善于将性理之学与经世致用结合贯通,其伦理思想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他讲究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与自我完善的一些具体做法,如反省内求,磨砺意志,勤俭刻苦,力戒虚骄等,以及严守孝悌,遵师重友,平时做事淸廉奉公,坚忍奋斗。
正是由于曾國藩秉持“耕读传家”这一正确家教思想,他的后世才能继续“显达于世而不衰”,可以说曾国藩的家教思想至今还有其存在价值。
感懵心得
吾家子侄,半耕率读,以守先人之田,慎勿存半点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