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家兄弟姊妹共九个,他是曾家的长房长子又早有所成,因此在家里的地位可想而知。曾国藩对待兄弟的态度,自是竭力地以德去爱护,而不是用姑息放纵来宽恕他们,他在家书中说:“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丕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一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他常说:“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他甚至有如此的“终身大规划”:“将来我罢官归家,我夫妇所有之衣服,则与五兄弟拈阎平分。我所办之书籍,则存贮利见斋中,兄弟及后辈皆不得私取一本,除此二者,予断不别存一物以为宦囊,一丝一粟不以自私。此又我待兄弟之素志也。”
曾国藩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进京,第二年十二月竹亭老人进京,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弟弟曾国荃、儿子纪泽也跟着进京。两年后,竹亭老人离开京城回湖南,曾国荃跟着曾国藩留在了京城。到了九月初,曾国荃却“急切地想回去”。曾国藩不理解他想要回家的原因可再三地询问,曾国荃终不肯说明是为了什么,曾国藩想是可能自己什么地方不友善,或约束太严,得罪了弟弟,就对弟弟说:“凡是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一定要说出来,千万不要藏在心里,如果我有什么不对,你应当明说或暗示,我如果不听,你可以写信告诉家里。”但谈了几次,曾国荃终是一言不发。曾国藩为此事寝食难安,左思右想,不知何故。曾国藩没了主意,便给父亲去了一封信,其言辞恳切,其借弟、爱弟、护弟之情跃然纸上,读之令人回味:
另因弟归志已决,百计阻留,劝其多住四十天,而弟仍不愿,欲与彭山屺(曹同乡)同归……英夷在浙江滋扰日甚,河南水灾,豫楚一路,饥民甚多,行旋大有戒心。胡咏芝前辈抉榇南归,行李家眷,雇一大船,頗挟重资,闻昨已被抢劫,言之可惨,九弟年少无知,又无大帮做伴,又无健仆,又无途费充裕,
又值道上不甚恬谨之际,兼此数者,男所以大不放心,万万不令弟归,即家中闻之,弟若婉从,則读书如故,半月内男又有票呈;弟若执拗不从,則男当责以大义,必不令其独行。
自从闰三月以来,弟未尝片语违忤,男亦从未加以辞色,兄弟极为湛乐。兹忽欲归,男寝食难安,辗转思维,不解何故,男万难辞咎……望父母亲俯踢惩责,俾知悛悔遵守,断不敢怙过饰非,致兄弟仍稍有嫌陈。男谨票告家中,望无使外人闻知,疑男兄弟不螘。
一年后,曾国荃仍执意归家,曾国藩总算明白了其中原委,并为此事第四次寄家书给祖父云:“年少无知,大抵厌旧喜新,未到京则想京,既到京则思家,在所难免,又家中仆婢,或对孙则恭敬,对弟则简慢,亦在所难免……且归心既动,若强留在此,则心如悬旌,不能读书,徒废归日。兼此数层,故孙此即定计,打发他回,不复禁阻。恰好郑萃回先生名世任,长沙人,癸酉拔贡,小京官,由御史升给事中,现放贵西兵备道,将去贵州上任,迂道走湖南省缄,定于十六日起程,孙即将九弟托他结伴同行。”
曾国藩的这封家书,虽琐屑但词意诚恳,虽繁累而情真挚,其兄弟之情闪跃在字里行间。
曾国藩共有四个弟弟,当曾国藩坐困江西,一筹莫展之时,他又常常想自己的身边要是有几个亲兄弟帮助,一定比现在的这帮人可靠。他的苦处,曾国华等在湘乡也明显地感觉到了。曾国藩几个月不通家信,便使他们心中极为不安。特别是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更是思儿心切,一连数日,饭茶不香,明显消瘦,脸上的颊骨又突了出来。几个儿子成天围着他,不知如何是好。曾府的气氛压抑得让人有些嗤不过气来。
曾国荃和曾国华终于憋不住了,去找父亲和其他的兄弟商议办法。大家计议,总觉得不能在家中干等着,应该找人帮助曾国藩一把。去找谁最合适呢?无非就是在长沙的左宗棠和在武昌的胡林翼。左宗棠虽与曾国藩有些矛盾,但毕竟是仗义之人,到了这种危急的时候,想他也不会撒手不管。至于胡林翼,曾家对他历来不错,这个人也最懂得讲究大局,自然会想方设法帮助曾国藩。他们最后商定,分两头进行联系,而将重点放在胡林翼的身上。于是,曾府给骆秉璋和左宗棠各发去一封信,请求他们组织援军以解救曾国藩和他的湘军部队。
在家人的努力下,终于组成三支救援的队伍开到江西,于是曾国藩深深感到亲族血缘的关键与珍贵。因而他也赶紧给兄弟送去温情回报,再也不反对其弟弟进人军营。
曾国藩很快就对他们都寄以厚望。他不断给曾国华和曾国荃写信,介绍带勇、扎营和打仗的方法。还告诫他们,湘军的特色之一在于它大量地招揽书生办理军务,因而必须设法处理好与这些绅士的关系。他强调,军营之中用绅士不比用官,绅士本无任事之责,又多有避嫌之念,谁肯挺身而出以急公事?所以,对于绅士,最好的办法是奖之以好言,优之以薪银。如果发现有一个好的,就要大加吹捧。如果发现有不好的地方,则要深藏不露。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为你所用。
从此后,曾国华和曾国荃一直随营军中,而且很快各当一面,曾国藩有兄弟相助,自然底气也足了许多。
曾国藩是曾国荃的兄长兼老师,不仅在学问上,而且在修身、处世、治军、治家等各方面给予教导,其关系之厚,可谓兄弟间的典范。因此,当曾国藩死于两江总督任上时,其弟国荃竟丟箸大哭,是毫不奇怪的。
弟有成则贺,弟有隙则谏;容弟误解己之为,但不容己纵容弟之错,曾国藩在诸兄弟之间始终是一位如严父一般的“好大哥”。
有一次,曾国荃与曾国藩谈心,其中大有不平之气。曾国荃一下子给哥哥提了很多意见。最大的是说哥哥在兄弟骨肉之间,不能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不能使他们心情舒畅。曾国藩虽然稍稍劝止,但还是让曾国荃把话说完了,一直说到夜至二更。在此期间,曾国荃还给哥哥提了许多别的意见,这些意见大都切中事理,曾国藩在一边倾耳而听。
曾国藩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的人,对兄弟子女要求也十分严格。要求一严,就难免提意见的时候多,表扬的时候少。曾国藩还是一个责任心和道德感十分强的人,凡是看不惯的,有违家法的,他都会直言不讳地给予批评。曾国荃所提的意见实际上是说哥哥太严肃了。
曾国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理论,也不辩解,而是让弟弟把话说完。既然人家有意见,你能堵住他的嘴,但堵不住他的心。有意见你就让他把话说出来,说出来了心中就没有不平之气了,如果你把他的话卡回去,这只能使他的不平之气更添一分,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更何况曾国藩认为曾国荃也说得在理呢!
在兄弟之间,没有一点龃龉是不可能的,不爱之以姑息同样也是很难做到的,或者爱之深切,或者怕产生隔阂,或者怕得罪兄弟,总是不愿开展批评,以为凡事忍让着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就是分歧的开始。曾国藩决不这么做,他在适当的时候就会表现出自己的严厉。
曾国藩身为曾门长子,自度对诸弟之成长、发展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常常以自己未能勤于教导、督促诸弟,使其个个功成名就、德行完满而暗自引咎自责。可见他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这一点在曾国藩的生活行状、国事、家事的处置等方面皆有深切的体现,而且他的责任心一方面也与他独特而过人的“硬、挺”功夫相关。想他当年初率湘勇出省作战,屡战屡败,每每困顿绝境,但竟能支撑下来,终获全胜,实堪敬服。曾国藩一生对诸弟的教导、劝诫,也几乎是达到了须臾不忘的境地,足见其耐心和忍性。
曾国藩一生花在四个弟弟身上的功夫心血,并不比用在自己的两个儿子身上的少。无论学问、人品、军事、性情、养生、治家等,事无巨细,皆有所涉及。可谓为诸弟殚精竭虑,瞻前顾后,唯恐诸弟有失,有负先人。
感慑心得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丕欲爱之姑息。
躬亲示范
【原典】
沅弟左右:
接初七夜一缄,欣悉句容克复,从此城賊冲出益无停足之地,当不至贻患他方,至以为慰。弟増十六小垒,开数处地道,自因急求奏功,多方谋之。闻杭城克复之信,想弟亦增焦灼,求效之心尤迫于星火。惟此等大事,实有天意与国运为之主,特非吾辈所能为力、所能自主者。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尽其在我者而已。
春霆既克句容,宜亲驻句容,专打金陵破时冲出之賊。篪轩办捐之札,专人坐轮船送去。刘方伯札亦发。惟少荃近日与余兄弟音信极稀,其名声亦少减。有自沪来者,言其署中藏珍珠灯、八宝床、翡翠菜碗之类,
值数十万金,其弟季荃好货尤甚等语,亦非所宜。将来沪局劝捐,恐又得与余处龃龉。幼丹截分厘金之事,今日具疏争之,竟决裂矣。
奉初六日寄谕,恐金陵军心不一,欲余亲往督办,盖亦深知城大合围之难。余拟复奏仍由弟一手经营。惟常常怕弟患病,弟千万保养,竟此大功。顺问近好。
国藩手草三月十二日
【点击】
处世,讲求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持家育人,同样讲求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做到。曾国藩率先垂范的处世之道,深深赢得家人朋友敬服,成为人们效法的榜样。
【综述】
曾国藩一生最能感人之处,便是能说能做,说了便做,不说也做。言教身教,同时并行,起着一种示范作用。
(1)在生活上示范
食:曾国藩每食只吃蔬菜一品,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而自奉之啬,无殊寒素。时人因他每食只吃菜一品,都叫他“一品宰相”。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曾巡视扬州一带,扬州盐商,因总督来了,特别盛宴以待,山珍海味,罗列满桌,曾国藩仅就面前所设数菜,稍食而已。退谓人曰:“一食千金,吾不忍食,且不忍睹。”
在南京城里,每见房东老人及其子孙,早餐时仅吃开水泡饭一碗,不能多吃。问他们,回答说这是曾国藩的遗规。
衣:曾国藩秉性节俭,平时不衣帛,二十岁时,曾制天青缎马褂一件,家居不轻着,唯遇庆贺及新年才穿一下,其衣藏了三十年,犹如新衣。他曾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试观今日之衣料,有如当年之精者乎?”
崇德老人曾说:在江南督署时,李鸿章请曾夫人和小姐吃饭,姊妹二人,仅一绸裤,相争至予哭泣。曾国藩闻之慰之曰:“明年若继续任总督,必为尔添制绸裤一条。”时崇德老人年幼,一闻此言,便破涕而笑。
住:湘乡白杨坪曾家老屋,巳百余年,曾九帅以家中人口增多,另建新屋一栋,费钱三千余串。曾国藩听到了,大不高兴,去函责弟,说新屋落成之后,搬进容易搬出难,我此生决不住新屋。两兄弟都任总督,花了三千多串钱,便发誓不住新屋,并谓搬进容易搬出难,所言至为深刻,即曾国藩尝谓“花未全开月未圆”之意至可玩味。
(2)在工作上示范
曾国藩每日自晨至晚,不断工作,不稍歇息。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阅公文,写作诗文日记。他所写日记,直至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他自己工作,他的夫人、媳妇,住在总督署内,也要织麻纺纱,做针线工作,直至起更后,始能休息。《水窗春呓》所记一个笑话,就是曾国藩家庭工作的自白:儿子新婚未久,睡在床上,辗转反侧,心甚焦急,乃大呼曰:“妈,你那不懂事的媳妇,吱吱呀呀,纺车不停,闹得我睡不着,请将她那部纺车打碎好了。”公公在隔屋听到了,也高声大叫道:“太太,如果要打,最好先将你那部车子打碎,我也睡不着呢!”这一笑话,是曾国藩每日饭后照例与幕友轮流闲聊的笑话之一。这个笑话一出,大家笑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可是曾国藩以五指抚摸胡须,一笑也不笑。
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一意清理狱讼,重大案件,均亲自鞠讯,半年之间,结案四万一千余件,多年尘牍,为之一淸。举此一例,即可知其工作之勤。
(3)在读书上示范
曾国藩自幼至老,读书之勤,世所罕见。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自订十二种功课,力行不懈。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不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 一书未看完,绝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补,尔能圈点一遑,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点10页,从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十月十二日,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感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做字:早饭后,做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道光二十四年,曾国藩自言: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五个月内,已看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笔加圈批。
(4)在修养上示范
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均有极大的成功。而其成功的原因,几乎全部得力于修养功夫,因此时人称之为圣相,实非偶然。他的修养方法,便是自己时刻检举自己,力求心安理得,努力上进。他所作五箴,不仅可以律身,而且可教诫子弟,垂范后世。曾国藩在《五箴并序》中说: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继是以往,人事日纷,德慧日损,下流之赴,
抑又可知。夫疚疾可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仆以中材,而履安顺,将欲刻苦而自振拔,谅哉其难之欤?作五箴以自创说:
(1)立志箴
煌煌先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舆之以言,一息尚存,永矢弗谖。
(2)居敬箴
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实田三才。俨恪斋明,以凝女命;女之不庄,伐生戕性。谁人可慢?何事可耻?驰事者无成,慢人者反尔。纵彼不反,亦长吾骄;人則下汝,天罚昭昭。
(3)主静箴
斋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籁俱息,但闻钟声。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余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虑則一,彼纷不纷。驰骛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
(4)谨言箴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汝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贾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喳女既耄!
(5)有恒箴
自吾识字,百历及兹,二十有八栽,則无一知,曩者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德业之不常,日为物牵;尔之再食,曾未闻惑愆。泰黍之增,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5)在孝友上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