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6300000006

第6章 私·青春(4)

【影片档案】

《音乐人生》的好,还在于对“音乐”的克制,和对“人生”的偏重。影片并没有过多着墨在黄家正的音乐天赋有多出众,他开了多少场演奏会,拿了多少奖,多么少年得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正相反,电影反复在2002年和2008年间切换,对照11岁的少年,和17岁的青年,面对同一命题时的反应。

黄家正始终强调他的终极梦想,是让音乐回归到音乐本身。他不喜欢学校和父亲,以及这个社会热衷比赛的急功近利的风气。他不想为比赛而演奏,更不想音乐为竞赛结果而存在。他像追赶风车的堂吉诃德一样,试图将自己的内心放空到最大限度,以一种近乎纯净的状态,只为享受音乐而演奏。

可惜,这个世界怎可能如此纯净。黄家正是个天才,可到底他还是无法挣脱俗世的束缚。譬如,他让乐团成员大年初四就归队练习,却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跟他一样,能为音乐放弃一切。譬如,他像当年自己的老师一样严格对待他乐团中的队友,却遭遇小队友的当面反驳,撂摊走人。他最好的朋友也说他太狂妄、太自负、太难以相处。

他亲哥哥则说他脾气暴躁,倔强顽固,其实跟父亲是同一类人。

整部片就在6年的时光中来回切换,我们惊觉一个男孩的青春,竟有如此彪悍的力量。当他还是孱弱少年时,他说为什么会有人?科学无法解释。我们余下的生命要怎么过才好?人生不就是每天都在往死亡靠近吗?这样的话,大人听起来都会惊出一身冷汗,毕竟说这话的人才11岁。

他还说自杀是不是最好的了断?他说这话时,身边的父亲明显被吓到了。幸好,聪明的黄家正很快表明自己并无自杀之念,且一定会好好活,做一个真正的“人”。11岁的孩子正是世界观刚刚形成时,黄家正比别人优秀的地方,不仅在音乐方面,更在于他的表达上。他敢于对这个世界发问,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探究真相。毫无疑问,他是早熟且早智的。只不过,他在此后6年的成长中,始终是烦恼多过快乐。就好像当别人拿了奖尽情欢呼雀跃时,唯有他静静站在一边,想这个奖难道就能证明什么了吗?

一部纪录片,除了能真实展现某种生活状态外,如果还能给人思考和启迪,则是至高境界。《音乐人生》是部谁都能看懂的纪录片,不沉闷,不冗长。关乎一个少年天才的成长,却也是跟每个人的内心有关。我们的精神内核如何形成,我们如何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欲望,同时又无可奈何地被迫接受与妥协,这不正是我们最真实的人生吗?

最后说句题外话,黄家正如果不当音乐家,也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演艺新秀,是能够演偶像剧的英俊小生。这样有型又有才的青年俊杰,自然人见人爱,这或许也是本片的另一大看点吧,哈哈。

看了《黑暗之光》,看得心里有说不出的痛。原来生命可以是这个样子的,原来琐碎的生活里可以有如此深沉的爱或痛。报纸上有评论说,这部片子的导演张作骥在不露痕迹中将台湾电影的叙事形式进行了一次颠覆与重建。我没有看过很多的台湾电影,所以不晓得所谓的台湾电影的叙事形式是怎样的。但是,《黑暗之光》里有一种不张扬的流畅,掩映于表面的生活细节中。或许,这正是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吧。可是,吸引我的并不是形式的东西,我看重的是实质的内容,那些人和物本身发出的光。

康宜,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孩子,算不上漂亮。她有着一个女孩子所有的梦想,关于爱情,关于未来。因此,即便生活在一个没有“光”的世界中,她依然饱尝着生活的滋味。在琐细得近乎冗长的日子的细节里,康宜从来不曾被淹没。因为她是年轻的、健康的。尽管从表面上看,她的世界里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她大喜大悲的东西。可是,我们看到了她的突如其来的爱情,看到了她的心痛,看到了她的哭和笑,看到了她的脸上有一种让人向往的光。

在影片的结尾,瞬间的烟花里,康宜真的是美极了。我不晓得该怎么来表达平凡《黑暗之光》:生命原本如此

导演:张作骥

编剧:张作骥

主演:范植伟/李康宜/蔡明修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1999-11-27

【影片档案】

的生活里,爱情对一个女孩子的全部意义究竟是什么,可是,我想几乎每一个女孩子都是那样依赖爱情、渴望爱情。可能已经变得不是爱一个具体的人,而是那种飞翔于日常生活之上的云里雾里的感觉。于是,康宜对爱情的不矜持和种种的幻想就不显得唐突和生厌,生活于她毕竟是新鲜和好奇的。重要的是,那个人一定是自己有感觉的,这就是为什么她对同样喜欢她的另一个男孩子态度称得上恶劣。没有道理可以解释,总之是不喜欢,所以最好这辈子都不要见到他。当阿平死去的下一个画面,康宜在楼梯口看着那些人处理阿平的东西,她的心是那么痛,那么痛,以至于已经没有眼泪了。

再来看阿平,这是一个善良的男孩子。有一点儿内向,这真让人喜欢。最开心的画面是看到他和康宜的第一次“约会”。在一个明显表现出喜欢自己的女孩子面前,他是那么木,不解风情的那种憨。很让人放心的男孩子。我以为他对康宜一点儿感觉也没有的,可是他终于如此激烈地回吻了她。没有说话,只有一个吻,就够了。放在张爱玲的小说里,这一个吻就是一辈子的承诺。有时候语言是一种多余。当然他和康宜毕竟是太年轻了,我更愿意把这场爱情看成一种对生活的好奇,是一种实践。

把两个这样的年轻人,放在一个琐细得满是衰弱残缺生命的环境里,是导演的一个精心安排。他们两个有的是完整的心,而盲人院里的那些看不见光的不年轻的人们,尽管看起来已经淹没在了生活的细节中,可是毕竟都是有着一个善良的灵魂,所以一样是闪着光的。在黑暗的世界里,这样的闪光显得如此耀眼、如此美。

另一个我很喜欢的人是一个孩子,康宜的弟弟。这个胖胖的小子傻乎乎的,说话一直是双声道(一句话要重复着说,比如“姐姐,你为什么不理我?姐姐,你为什么不理我?”)他是这样喜欢他的姐姐,信任依赖,纯粹的亲情。这个小孩总是让我想到《香港制造》里和中秋在一起的那个有一点智障的小孩,一样有着一种善良的纯真,这样的心大概在普通人身上很难感受到。于是,对我而言,这个小孩也是一束耀眼的光,闪着毫无保留的信任与爱。

《黑暗之光》的结尾,让我有一点迷糊。康宜又见到了她的爸爸和阿平,而且两个人像煞有介事地继续生活下去。爸爸从新加坡回来带了很多东西,阿平正好遇上他,于是帮他拿东西上来,还留下一起吃饭。这好像不同于前面几个康宜的幻想镜头,这是怎么回事呢?真的是梦想与现实的充分交融吗?还是,为了一点安慰。

可以料想,《山楂树之恋》肯定又是一部“争议”之作。反正只要打上“张艺谋”

的旗号,不管什么片都会被“争议”。这也算是国内影坛的“奇观”之一。

很遗憾,本人“品位”不高,这部文艺小品,甚合我意。不管那些说大师玩“假纯”的人怎么想,我依然遵从内心的感受-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跟时代无关,跟技巧无关,跟大师无关,仅仅是我个人的审美情趣。

在我看来,《山楂树之恋》就像一朵淡雅雏菊,以近乎拙笨的方式,呈现出这个时代所缺失的美好与浪漫。这部片给我的感觉,就像吃惯了山珍海味、大鱼大肉,某天突然来一碗小葱拌豆腐,倍感可口。当然,你也可以说,这很“矫情”,或者认为到了张艺谋的份上,怎么可以再拍这么“小儿科”的东西?甚至还有人言之凿凿地断定,《山楂树之恋》根本就是张艺谋的女儿拍的片。

可惜,这些评论对我来说,统统没用。我只在乎我在观影期间所感受到的那种温暖与窝心,那种情窦初开的青涩与甜蜜。“文革”只是背景,在影片中被刻意弱化。

事实上,一切人性的丑与恶都在影片中被刻意弱化,而把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情放大。

《山楂树之恋》:小葱拌豆腐也很可口

导演:张艺谋

编剧:尹丽川/顾小白/阿美/艾米

主演:周冬雨/窦骁/奚美娟/李雪健/姜瑞佳/于新博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2010-09-16

【影片档案】

光冲这一点,我就很感激张艺谋。

毫无疑问,如果他想的话,这个故事完全可以被处理成另一种模样。比如,跟《天浴》一样,深刻揭露那个年代的人性之恶;或者跟《霸王别姬》、《蓝风筝》一样,看完让人憎恨,恨那个年代所造成的无数悲剧。但是,这又如何?我们不是没有恨过,恰恰相反,我们是恨得太多,爱得太少。

所以我看《山楂树》,觉得很舒服。它所呈现的,全是人性向善向好的一面。尽管静秋与老三的爱情从未一帆风顺,但不管是静秋的妈妈,还是老三的队友,没有人真的要拆散他们。他们所遇到的阻力,放在任何一个年代都可能发生。每个妈妈都会担心女儿是否被坏人骗了;每个时代都有禁锢与无奈。那个时候是留校,是转正,是工作,是前途;放在今天,或许会变成一套房子,或者一个出国机会等。我想说的是,每段爱情都不容易,不管在什么年代。但好在,爱情不管在什么年代,遇到怎样的阻力,都还会让人无比渴望。这就是爱情!

电影美得像散文诗一样,与张艺谋以往的大红大绿浓墨重彩不同,这一次,每个镜头都如此恬静,一派云淡风轻。男女主角整天白衣飘飘,柔光镜下,两个人真像活在梦中一般。尽管结局很“日韩偶像剧”,可是过程已经足够美好。无所不在的老三,正是每个女人都梦想的白马王子;而静秋的相貌,不属于惊艳型,却是相当耐看。注意到影片给了静秋很多特写,女孩子的表现非常自然。那种既期待又紧张的神情,叫人疼惜。

这是一部没有技巧,也没有主演的电影。两位主角,与其说是演员,不如说是真人秀。看得出来,两人都是本色出镜——就是生活中什么样,搁在镜头前还是什么样。

所以他第一次牵她的手,她会本能地退缩;他让她下水游泳,她换了泳衣还要套一件白衬衣。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如此美好,只要年轻过,爱过,就都会找到那种熟悉的感觉。

所以,《山楂树之恋》打动我的,不是故事,而是那份青涩初恋的少女情怀。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个人真心地喜欢你,呵护你,宠爱你。不管这个人后来去了哪里,那些美好片段一定是你记忆中最珍惜的闪光时刻。而这些回忆,就在《山楂树之恋》

中得以再现。那么其他一切,真的不再重要。

《观音山》的主打旗号是,范冰冰凭此片拿下了2010年东京电影节影后。所以,就通俗意义而言,《观音山》可看成范冰冰偶像与实力兼具的最好证明。不过,如果看过她与导演李玉的上一部合作影片《苹果》,就不难理解这个影后的意义。我的意思是,范冰冰在《观音山》中的表演的确精彩,但也并没有超越《苹果》,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苹果》才是范冰冰的蜕变之作。

当然,这仅是指范冰冰的表现,《观音山》本身还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影片。有人问我,这片子讲了什么?我一时竟难以回答。因为就剧情来说,并没有特别曲折的故事。在我看来,这是两代人的一曲悲歌,亦是对青春与友谊的一次纪念。那早已消逝的、模糊性别的、荣辱与共的、形影不离的少年情谊,在本片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本片主要围绕两条情感线展开:前者属于陈柏霖、范冰冰和肥龙。两男一女,两瘦一胖,亦兄亦友,孤独诗意的青春。关于叛逆、独立、流浪、自我,以及对安全感的渴求。这条线处理得格外生动,每个画面都洋溢着浓郁的荷尔蒙的气味,生猛鲜活,令人欲罢不能。而第二条线却如此绝望,仿佛走进一条暗黑的隧道,周围尽是伸手不《观音山》:世界尽头的孤独与暖意

导演:李玉

编剧:李玉/方励

主演:张艾嘉/范冰冰/陈柏霖/肥龙/方励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2011-03-03

【影片档案】

见五指的黑,好像走到世界尽头都找不到光亮的出口。这条线属于张艾嘉,她饰演一个痛失爱子的母亲,每天都活在无尽的思念中。她的心里装满了苦与恨,无法宽恕别人,亦无法释怀自己。

这两条线相互交织,彼此萦绕。当三个年轻人闯进张艾嘉的世界时,注定会发生一些改变。比如原本孤寂清冷的房子,瞬间热闹拥挤起来;原本制定的各种家规,也被无序和混乱所取代;原本对生无所依恋,渐渐开始有了对温度的感知。这点滴温情,尽管来得过于凶猛,以至于一度前伤未愈,又添新伤,但终究还是体会到了些许爱的暖意。

不得不说张艾嘉才是真正的老戏骨,她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那种痛彻心扉的孤独与绝望,演绎得丝丝入扣,叫人不忍目睹。她说话时的语气,走路的腔调,还有看似平静实则汹涌起伏的内心,每一个细节都被她恰到好处地呈现在了镜头里。如范冰冰一样,她也是全片素颜,就让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所有人面前。这对一个年过40岁的女演员来说,一定需要巨大的勇气。

当然,我如此赞誉张艾嘉,也并未“忽视”范冰冰的努力。事实上,她流畅圆满地完成了这个角色所赋予的丰富内涵-带着率性耿直的江湖义气,同时又散发出善良纯真的少女气息。这些特质,倒是与生活中的她有着某种巧合的重叠。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影片中充分体现出对导演的无条件信任,并基于此,出色地诠释了南风这个人物。

至于影片基调的悲剧性,则延续了导演李玉自《红颜》之后一贯的宿命主题。人与人的靠近与疏离,生与死的对立与相通,以及个体在命运面前的被动与无奈,这一切都因为张艾嘉的最终归宿而被再度强化。幸好那三个年轻人依旧彼此依偎,幸好在离开之前,张艾嘉的心里含着浓浓暖意。

“观音山”是个地名,亦是我们孤独心结的诗意写照。如果面对这该死的人生时,我们无能为力,那么就去寻找另一些温情的安慰,哪怕只是一个拥抱,也好。

同类推荐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 顾丞峰自选集

    顾丞峰自选集

    《顾丞峰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这套文库以《自选集》的形式收录了中国艺术批评领域大部分50后、60后批评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是每位作者1990年代以来学术成果的菁华。这些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史、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直接指向的则是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整体实绩。《顾丞峰自选集》所收录的文章分“理评”“批评”“艺评”“杂评”四部分。
  • 世界著名宫殿(上)

    世界著名宫殿(上)

    这套24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织在一起。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石雕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石雕

    本书内容包括:石雕概述、我国古代的石雕、工艺石雕精品鉴赏、建筑石雕精品鉴赏、宗教石雕精品鉴赏、石雕的收藏。
热门推荐
  • 诛魔灭仙

    诛魔灭仙

    他,自幼所在村落被人屠尽,只有他贪玩逃过一劫,后加入天下第一修真势力“天灵山”,不被师门人所喜,只有小师姐用心呵护于他。身怀千年难现的乱魔命相,为情堕入魔道。。。
  • 梅乔乔

    梅乔乔

    梅乔乔见到苏城的那一刻,眼里电光火石,乱了分寸,这男人明眸皓齿,优雅从容,这一眼,注定了她的沦陷。
  • 鬼手魔探

    鬼手魔探

    我们的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这个世界某个角落,隐藏着许多我未知的事物和邪恶力量,它们从未停止对我生活的干扰。而我们,也从未停止过和它们的较量!林翼,一个宅男,技术宅。再一次见网友的过程中,发生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从那以后,他就变了一一个专门对付邪恶事物的魔探——鬼手魔探
  • 造物主之强制游戏

    造物主之强制游戏

    某日本该死亡的洛尘被强制参加造物主们的游戏,活下去是他现在唯一希望的。
  • 暗夜鬼戏

    暗夜鬼戏

    “鬼”这个东西,听起来都会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虽然不可缺少的经常听到很多关于“鬼”的传说,可是我却一直秉承着相信科学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传说,我并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鬼,抱着这样的态度,对于这些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老茧的鬼故事,久而久之,便变的有些麻木,矛盾的是,每当我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身后有人的感觉,为此,我找到了胡天师。
  • 晋时关

    晋时关

    天元年间,四大门派之一的天涯阁被灭门。天涯阁主的妹妹被天涯阁主所救而牺牲。轩离、卢月、罗生、唐棠。这四位主角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倾城辣妻,总裁坏坏宠

    倾城辣妻,总裁坏坏宠

    俗话说“一入豪门深似海”,杨心程一嫁进唐家就心领神会,她目睹阴谋与陷害,本以为只要自己视而不见就可以躲避所有,但还是避免不了被卷入一场又一场的明争暗斗,幸好还有他。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还特别爱她,这样的男人可以考虑过一辈子。唐柏斳:一辈子怎么够!我要下辈子,下下辈子,下……都要和你一起过。
  • 爱情志

    爱情志

    这世界本没有爱情。向往爱情的人多了,有关爱的假设就有了。有人追求动人的暧昧,渴望长情的陪伴,讴歌生离死别的炽烈。有人说爱情寡淡如水,冷暖自知。有人为错过的美丽怅然低语。好吧。关于爱情,你永远掰扯不清。
  • 别动权臣的小夫人

    别动权臣的小夫人

    (1v1甜宠文)新书《穿成弃妃后我拯救了偏执暴君》求收藏~萧锦熙穿越到古代就替堂姐嫁给快死的苏家落魄卑贱养子冲喜。传闻苏北穆活不过十八岁,她嫁过去就会成为小寡妇。所有人都等着看她倒霉。可等到最后,萧锦熙不仅活的万丈光芒,还被苏北穆宠得无法无天,旁人望尘莫及的尊位。苏北穆是弃婴,四岁被苏家收养,人人唯恐避及的天煞孤星…他以为自己一辈子都只能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永远不可能再有一丝光亮。直到那一天,她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那么明亮那么温暖,叫人舍不得松开……——为了活命萧锦熙暗暗咬牙笑道:“公子英明神武,俊美无双,玉树临风,英俊潇洒…武功盖世,帅气多金,医毒无双,像您这么俊美优质的男人,全天下打着灯笼都找不着一个…”苏北穆笑眯眯道:“锦儿小嘴真甜。”——萧锦熙冷哼:“和离。”某公子依旧笑眯眯:“你中了毒,这世上只有我能解。”萧锦熙秒变乖巧:“相公,锦儿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你。”某公子依旧笑眯眯:“嗯,这就乖了!!”女主:腹黑狡黠+娇气可爱+古灵精怪+足智多谋。男主:黑莲花,狡诈如狐,医毒无双,能文能武,美人。
  • 灵魂网络

    灵魂网络

    随着华夏守护神的死去,战争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宇宙原本在乡下混吃等死的张译,不得不再次拿起手中的武器,二十年没有战斗过的他能否力挽狂澜,面对复杂的局势,难辨的人物立场,张译表示“这就像从二十个光屁股的新生儿中,第一眼认出那个是我亲儿子。”这是一个张译作为曾经的强者在左右为难的冲突中一步步成长并赢回和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