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6300000028

第28章 附录 对话·电影·藤井树(1)

藤井树,1979年生人。

12年前,她是第一代互联网勃发时期活跃的网络影评人;12年下来,当年的一帮朋友已经以各自的姿态更深入地进入电影行业,从“票友”变成了专业人士-这是令藤井树感到最开心的地方。而她自己,同样经历了这样的轨迹转变。2012年初,她告别了从事11年的媒体行业,在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旗下艺人有因为《步步惊心》而大红大紫的刘诗诗等。

说起身份的转变,藤井树最大的感触是现在工作的多头和不可控性。“以前做记者,无非是采访得到和采访不到两种情况,而且你对两种情况的结局基本都能想象得到。而现在,有太多的因素叠加起来。比如,一部戏,用这个演员和不用那个演员,出来的效果可能就很不同。我每天要和不同的经纪人联系,确定他们的档期,还有其他各种事务,这些因素大多是不可控的。”

而同时,2011年经历过一场手术的藤井树也感受到家人的重要性。她觉得30岁前的日子就如向日葵一般灿烂,努力地向外伸展,企望尝试一切新鲜东西;过了30岁以后,视野和心相反在慢慢地往回收,而且越来越向家庭靠拢。现在,已经没有太多非得要出人头地的占有欲和企图心。现在她坚持每年带父母和公婆一起出游,计划这一两年之内要一个宝宝。

她在影评界的积累也以一种更有趣的方式延续,那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藤井树观影团”。她不定期举办国产影片的观影会,把导演和主演拉来做影片上映前的预热,并和影迷互动。这个纯公益的观影团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至今已经举办了近30期。

她觉得中国电影需要鼓励,接下来30年会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因为“我们这批人当道了”,30年后中国电影可能会真正地国际化,“让美国观众看了会觉得是在自己隔壁发生的事,地球村的概念会越来越强”。

Q:为什么笔名叫藤井树?是很喜欢岩井俊二的《情书》吗?

A:嗯,就是因为喜欢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才给自己取名叫“藤井树”。

2000年第一次用“藤井树”的笔名写影评,当然其中还抱着一个小小的希望。那时候是希望自己能够像女藤井树一样,遇到一个相爱的男藤井树,哈哈!

Q:今年(2012年)你从媒体人转变为影视人,谈谈现在自己的生活有哪些改变?

A:我觉得今年对自己的状态或者说生活也好,都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一是跳出了媒体行业,我做了11年的媒体,今年终于下了决心,在春节过后,到了唐人电影来。

其实唐人电影是做影视的,说起来我应该算是从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媒体第三者的立场转到了制作领域。在来之前,我想的是,这个行业里头可能会有很多我可以想象得到的熟悉的地方,但是当我真的转身为制作人的时候就发现,我要面对的困难和事情的不可控性是之前做媒体时想象不到的,完全是两个立场和两个方向。

Q:在你看来,这两个领域具体不同在哪些地方?

A:现在回过头来想,我做了11年记者和媒体的生涯,我发现那个可控性还是很大的。比如说,你要去采访一个人,再牛的采访对象,无非能遇到的就是两种情况,一种是你采访得到,另外一种就是你采访不到,没有第三种可能性。

2012年,与岩井俊二导演但是,我现在每天遇到的状况完全不一样。打个比方,我们要筹备一部戏,我要负责去谈演员:第一我要跟这个演员的经纪人沟通,这个项目是怎样的;第二我要去拿出东西来证明这个演员是适合这个戏的;第三我还要去等待他的回复,这个戏能不能接,档期怎么样,片酬怎么样,角色的定位怎么样。总之,就是各种的不可控。

而这些不可控是你自己没有办法去控制的,你要等待对方的权衡,因为在你对他发出邀请的同时,你对他的判断已经结束了。你对他发出邀请就说明你认可他了,接下来就是要等待,他来回复你说,我行不行、我来不来、我有没有时间、来的话片酬是多少……有很多沟通的成本在里面。

Q:身份和立场都会不同?

A:它已经把你原来做媒体的一种比较单纯的身份转化了。比如说,你在做媒体时很容易去质疑,你不断地在问为什么,而且在媒体中也很容易批评,因为媒体的很大职责就是去质疑和批评,这个是我们理想中的媒体的职责功能。但是当你处在一个制作公司的立场,成为这个产业链中的一份子,很多时候你要考量你所做的这件事情的立场是什么,然后对于这个项目是不是具有推动力,还可能要考量经济成本,乃至各方面其他的客观因素。

而且,我觉得我现在所做的这个行业本身有它特别的地方,就是你的公司声望再大,你之前的成绩再好,不等于之后的作品就能成功,这是不累积的。因为每一部作品,它都只代表一个方向。好比你拍出了一部A,然后A火得不行,但是你并不能复制出B。

因为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是最主观的影视剧,电影和电视其实从内容上来说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而你的接收者本身也是很主观的。所以呢,我说我的A很成功,但是你说你这公司能生产多少?B是不是一定能超过A?这都是没有人能打包票的。

我们可控的范围很有限,只能从项目、剧本、演员的配置、各方面的制作等来期望做出一个好产品。但是,至于这个产品最后的命运,它能被多少观众所接受,它的口碑会到什么程度,我们作为制作人来说,可控性是有限的。从这一点来说,我其实是在经历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一个角色的转换的过程。

Q:对个性也有一些影响和变化吧?

A:对。做媒体的时候,我是很直接的。以我的个性来说,会非常明确地告诉被采访者,或者会追问他,很咄咄逼人。这个会有利于你做媒体,甚至,你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在业内取得一定的地位和名声。但是当你成为一个制作者的时候,你的角度会完全不同。比如我现在就要站在明星的角度,因为这个明星是我们公司的,那我就要想我要怎样来保护他。面对一些不好的新闻的时候,我要去规避它。这种尺度上的把握完全跟以前不一样,所以对我自己的脾气性格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Q:你的性格很直接决断,这些性格你是从小就有吗?

A:对的。

Q:你是华师大中文系毕业的,那是怎样走上和电影相关的行业?

A:我毕业出来第一份工作是去《上海壹周》做记者,我在《上海壹周》待了3年多。2002年初到《上海壹周》,刚开始我不是只跑电影的,记得大概是2003年才专职跑影视了,“非典”的时候大家都不工作了,我那时候在关锦鹏的《画魂》剧组,2003年10月,我一个人跑到可可西里去采访陆川。

其实在做记者前,我已经是BBS上很活跃的网友和影迷,特别是在“后窗看电影”

和新浪上。那时我大三大四,也就是1999年底到2000年初的时候,跟李霄峰、顾小白、卫西谛和陆川等成了网友,大家都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那时开始看电影,写了大量的影评文章,后来就到《上海壹周》开始做这个。

接着到了2005年3月,我去了《电影故事》担任策划总监。它是一本专业电影杂志,当时我想更专业一点儿做电影,不想做其他很杂的娱乐。然后我在《电影故事》一直待到2009年5月份,去了《世界电影之窗》。

《世界电影之窗》和《电影故事》其实是同属于上影集团,我去《世界电影之窗》

做主编。从无到有,当时杂志改版,我招人开始组建团队,这完全是一个管理者的身份,那年我刚好30岁。所以在2009年,30岁的我做一本杂志的主编,到2010年10月,我觉得已经没有办法在那个平台上做得更好,所以我去了现代传播旗下的《优家画报》

做娱乐总监。

我在现代传播集团待了一年多,学到了一本市场化的杂志和一个市场化的媒体集团的操作方式,包括对于艺人经纪,因为我的工作是直接跟艺人相关的,约着拍封面什么的,就有很多更深的了解。

后来,我越来越想看有没有机会转到影视制作领域,因为媒体我已经做到头了,周报做过,周刊做过,月刊做过,半月刊也做过,除了日报,日报我不想做。当时我跟唐人电影的总裁蔡艺侬谈,我跟她私交比较好,我很欣赏她的为人,我也很喜欢这家公司的氛围。因为《步步惊心》的热播,我自己就是《步步惊心》迷,我很喜欢那部剧,加上这家公司本身的氛围和制作理念都跟我很吻合,所以就在2012年2月份正式到唐人来了。

Q:你怎么看待当年那些一起很青春,写着那些很快意文章的朋友,到后来面临生活上不同的分叉?

同类推荐
  • 52段戏剧独白(适合大学以上年龄层)

    52段戏剧独白(适合大学以上年龄层)

    本书分别从男女两性的不同视觉,选取了剧作家丹尼尔?盖顿各部剧作中的经典独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读者可以从中品味到语言的幽默、精妙,人物内心世界刻画的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丰富、深刻,体会到戏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戏剧相关专业、英语文学方向的学生或演员使用,也适合对西方戏剧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练琴:重回音乐

    练琴:重回音乐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心怀音乐梦想,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忍痛放弃音乐事业,经历多年远离音乐的生活后又重新回归音乐。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本书是献给吉他这门既普及又寂寞的音乐艺术的倾心之作,是关于练琴者及其挚爱乐器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无数职业音乐人和爱乐者的共鸣。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连环画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连环画

    本书包括;连环画探源、连环画中的图画、连环画的图文并茂、古代连环画赏析、近代连环画的发展等共六章内容。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陶瓷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陶瓷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印章、玺印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印章、玺印

    本书内容包括印章概说、印章的选材、历代各章名家、印章的鉴赏、印章的收藏、细说玺印的产生与嬗变、精品鉴赏、玺印与书画、印石鉴藏等。
热门推荐
  • 主宰一片土地

    主宰一片土地

    一篇有感而发的散文,困厄中仍有一丝温存值得我们去守护。
  • 必须负重一万斤长大

    必须负重一万斤长大

    每一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没有一个人是为了另一个人准备的。万般皆苦,唯有自渡如果身处泥泞不堪的泥潭,那需要自己爬出来。如果目之所及都是黑暗,那自己就得提灯前行。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只是我们自己变得更坚强。在摩肩接踵的地铁里,在拥挤狭窄的格子里,在万籁俱静的街道上,我们咬牙与生活搏斗着,不过是让我们所爱的人能更幸福一点。我们之所以努力扛下一切,就是因为明白了那些所爱之人在我们生命的重要。
  • 六维奇谈

    六维奇谈

    纵横历史的千古迷谈,跨越两世的凄美爱情;惊天动地的学术发现,这不是玄幻,这里是六维空间!这里有正义与邪恶的对抗,这里有数不清的凶险迷云。待我们进入,属于我们自己的,六维空间!
  • 紫姻缘

    紫姻缘

    长诗取名为《紫姻缘》,是因了有百合花的满庭芬芳,也有彼岸花一丛一丛的经年绽放。有些甜蜜,明媚,有些酸苦,黯……这些暖意,或寒意,均来自于单薄日子在黯的氤氲气质里落下的斑斓美好。
  • 今日份暗恋

    今日份暗恋

    也是突发奇想写的本文,写的呢是身边朋友,不喜勿喷啊,改动很大,写着个文的目的大概就是想写个完美的结局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神不想谈恋爱

    女神不想谈恋爱

    因为发错类别,新书名叫男神,一宠到底!虐恋小白菜重生金刚大芭比。在虐恋宿命里不断沉浮的云汐重生了,还获得了巨粗金手指,代价是她对某个东西上了瘾。那云汐还谈恋爱干什么?男人不就是用来吃的吗?这是一个我把你当真爱,你却只想喝我血的故事。排雷:1、不是暗黑系。2、女主变异后人类的感情会变淡,但有自己的底线和坚持。3、女主不会和任何一个有污点的男人组cp,遇到渣男就吃干抹净然后抛弃。4、不是np也不是1v1。5、女主撩男会踩雷但不会越线。这是一个与血有关的崛起系小甜文。
  • 十洲神迹

    十洲神迹

    天地有终,自然循环。千古交替,英雄人物更迭不休,自古不变。中洲灵皇宫,坐落中洲城正心。宫墙起地百尺,城绕千里,东依昆仑,北临幽海。内藏山岳,珍禽异兽,林涧奔行,花草奇卉,飘香百里,上及云霄,铺地万顷,人游百日,云雁绕行。山名曰“岱舆”。正宫依山引海,穷极造化,重霄宫门,金漆银制,玉石镶嵌。内入宫邸,九宫围绕,灵皇居中,长廊十里,琉璃玉瓦,庭柱撑天,九九极数。灵皇玉殿,内纳万人而不拥,殿高雁起而不落,青玉铺地,沉香雕彻,文武分列,五洲人杰。殿后鹿台,祭天奉祖,千仞入天,伸手及辰,观银河星象之罗列,算天下盈虚之运数。窥天机宇宙之变,观人世兴衰之易。玉砌雕阑,影羊脂琥珀之流彩,琼楼玉宇,照广寒瑶池之仙境。登高及望,水天一色。晚霞接暮,秋雁踏惊鸿掠影;晨曦日出,春风送朝鹭双飞。灵皇宫,上古十洲神迹之遗留,领五洲而辖三司,统亿兆生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妃她只想守寡

    王妃她只想守寡

    意外穿越,被强制绑定系统,完成任务帮原主逆袭才能复活暴富?嘿嘿,其实暴不暴富什么的不重要,主要是她就喜欢助人为乐!什么,恶毒嫡姐逼她待嫁奇丑无比,还身患绝症废物煜王?想害她,做梦……等等,传说煜王财产无数,嫁了他,等到他上了西天,她岂不是就能继承他的遗产,提前暴富?只是一日又一日,那个身患恶疾的男人不仅没死,病还好了!?苏念:“你怎么还不死?你不死,我怎么继承你的遗产?”夜凌煜:“本王的就是你的,不用等到我死。”苏念:我人美心善,即使那些人算计我害我,我微微一笑而过。众人:汗,那是因为王爷都让他们从你眼前消失了!夜凌煜:我身娇体弱,父皇不爱,兄弟欺辱,多亏念念陪我一起承受!众人:我们信了你的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