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6300000026

第26章 私·城市(1)

全球:城市光影浮掠

料想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先从电影开始认识一座城市的吧。毕竟能够身体力行到达的机会,跟看一部电影比起来,还是要渺茫许多。也因此,我们总对那些影像化的城市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事实上,那些印象恰是从电影而来,或者更准确来说,是从那些导演而来。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得以走进城市,熟悉它,爱上它,记住它。

所以,我们看纽约,总先想起马丁·斯科塞斯或者伍迪·艾伦。前者的纽约越热闹越寂寞,充满遗世独立的绝望气息;后者的纽约却是浪漫琐碎的俗世生活,扯不开的情爱纠葛,讲不完的男女之事。两个纽约,哪一个才是真实?或许都是,亦或许哪个也不是。

斯科塞斯早期作品中所关注的大多是边缘小人物,而故事的舞台则是喧嚣的纽约。

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承载着多少遥不可及的“美国梦”,《出租车司机》中的特拉维斯便是怀揣梦想的其中之一。可惜,作为20世纪70年代浮华纽约城中最寂寞无助的小人物,这座偌大的城市竟容不下他卑微的灵魂。当他最后举起枪,对着镜子低吼时,镜头里所散发出的,是难以言状的孤独。

好在我们还能从伍迪·艾伦身上找电影《出租车司机》剧照到些许安慰。《怎样都行》是他离开纽约4年后的回归之作,尽管还是那么絮絮叨叨神经质,可是他们看到了一个自由宽容的纽约。爱上小女孩的老教授,放弃优越的上层生活,跑到廉价小旅馆里,开始另类的打工生涯。为了结婚,拜见小女友的父母,还闹出了一系列笑话。纽约的开放多元,从伍迪·艾伦的镜头里一览无余。这样精彩有趣的城市,想必是人见人爱的吧。

好莱坞的强大,让美国的许多城市得以“声名远播”。比如《疤面煞星》里的迈阿密,是一座罪与魅交织的涅盘之城;《逃离赌城》里的拉斯维加斯,传奇每天都在上演;《西雅图不眠夜》里的西雅图,含情脉脉,令人流连;还有《天使之城》里的洛杉矶,空气中洒满爱的光芒。

欧洲的城市,同样各有特色。有的温情,有的风尘,有的性感,有的冷峻。城市和人一样,有着不一样的特质,在镜头里也呈现出迥异的气息。

我们因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爱上了那个风情万种的地中海小岛。

梦想在那里见到妖娆的玛莲娜,就好像北京城的马小军迷恋米兰一样,每个男孩心里都有一个女神。

当然,关于巴黎的影像就更多了,其中最难忘的当属《天使爱美丽》。后来每次去巴黎,看到街头的快拍机都会想起艾米丽和她的小男友传奇的邂逅。就像到伦敦一定会去诺丁山的小书店一样,看看裘德·洛是否还在店里,等待他的灰姑娘。

马德里则因为阿莫多瓦,而变得活色生香。从《对她说》到《关于我的母亲》,再到《回归》,表面上阿莫多瓦的作品总看起来色彩艳丽、醒目璀璨;仔细看,却有着最深沉的黑暗底色。那些或不羁或罪恶的边缘人物,恰是阿莫多瓦对于马德里的独特见解。或许,在他眼里,马德里就是一座充满诱惑与挣扎的欲望之城。

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并不清楚马其顿在哪里,更不知道马其顿的首都名叫斯科普里。但是因为一部《暴雨将至》,我们认识了这个国家和这座城。知道这里的人们放牧而生,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安宁祥和。

《柏林苍穹下》让柏林变成一座连天使都甘愿坠落的爱之城;《布拉格之恋》则让布拉格的空气里注满激情与感伤。《罗马假日》的浪漫童话,让罗马成为多少灰姑娘的朝圣之地;《夏日时光》的威尼斯是属于凯瑟琳·赫本的难忘记忆。哦,差点儿忘了爱玩的伍迪·艾伦,还带来了一部巴塞罗那行走指南《午夜巴塞罗那》,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热情奔放、充满冒险的魅力之城。

亚洲的城市,也在光影中浮现。小津安二郎的东京,有着久远的静默与孤寂;岩井俊二的小樽,则寄托着思念与回忆;《青木瓜之味》拍出了西贡的味道;《初恋红豆冰》吹来的是吉隆坡的清新海风;还有《外出》的首尔,让人陷入迷茫的纠结……不知道是城市成全了电影,还是电影成就了城市。我们只知道,时代在变,城市在变,好在还有电影,留住刹那芳华,让城市永存。

上海:光阴的玫瑰

上海,在近代中国被称为“十里洋场”。自鸦片战争以来,租界、外国人、股票、高楼这些新事物造就了它的繁华,也造就了它远东第一大都市的声名。一百多年来,无论是外滩璀璨的灯火,还是南京路熙攘的人群,无不在电影中被凝固成永恒的画面。

无数影像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

很奇怪,电影里的上海,总是有两个模样:一个是记忆搭建的旧日幻梦,一个则是现实构筑的摩登都市。前者是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是侯孝贤的《海上花》、是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徐克的《上海之夜》,也是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李安的《色·戒》。弥漫着似是而非的暧昧,归根到底却是记忆中的光影交错。

后者尽管真实,却很寂寞。比如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彭小莲的《美丽上海》、娄烨的《苏州河》、叶伟信的《大城小事》、张一白的《夜·上海》,以及施润玖的《美丽新世界》。这城市摩登时尚,光鲜体面,只是生活其间的每个人却是冷暖自知,各有悲喜。

这两个上海,同生共栖,交织缠绕,共同分享着这座城市的感性与秘密。也因此,幻化为镜头里的摇曳多姿、气象万千,孕育出一朵光阴的玫瑰。

A面上海:海上旧梦

代表作品:《花样年华》、《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华语影坛有两位导演,公认是拍上海最对味的人。一个王家卫,一个关锦鹏。尽管两人都是香港人,骨子里却都留存着难以磨灭的上海印迹。这印迹如酒般沉淀发酵,不是文字的书写,亦不是语言的告白,而是在镜头里弥漫着上海的气息:那种老派的精致,和只属于上海的骄傲与落寞,全都浸润在他们的影像中。《花样年华》与《红玫瑰与白玫瑰》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

其实说到底,《花样年华》不过是王家卫制造的一场上海梦。他拍的是他想象中的上海,抑或更准确来说,是他记忆中的上海。也因此,他的故事里,上海总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暧昧与距离。仿佛是上海,可仔细一想,却又不尽然。

夜色中,张曼玉在弄堂口的馄饨摊留下的一抹抹婀娜身姿,介于梦幻与现实间,看得人如痴如醉。想起儿时,外婆说,正经人家的女子一天要换好几身衣裳:有居家的,有见客的,有出门的,有晚宴的。什么场合,什么服饰,向来是分得清清楚楚。

哪像现在,顶多出门一套,回家一套,活得够潦草。

如此,苏丽珍的曼妙,既可以说是她为了见周慕云的精心装扮,又可理解为是彼时上海女子的完美展现。这种对于自身容貌的关注,以及日积月累之下所散发出的强大气场,在潘迪华身上则体现得愈加到位。即便只是门缝中的一个侧影,或者走道中的匆忙一瞥,上海女人的妩媚与凌厉,也足以令人过目难忘。

不过到了关锦鹏的镜头里,上海不再是瑰丽暧昧的春梦一场,而变成了五味杂陈的世俗生活。《红玫瑰与白玫瑰》,在张爱玲笔下是两败俱伤的爱情悲剧;到了关锦鹏手里,倒消解掉不少的你死我活,且留下苟延残喘的生活本相。

赵文暄演的振保,坐在电车里心事重重。电车叮叮当当,好似生命的警钟,敲打着振保的灵魂。电影《花样年华》剧照到底是要娇艳的红玫瑰,还是要皎洁的白玫瑰?不知这红玫瑰何时会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那白玫瑰又几时会变成衣服上的一粒饭黏子?谁人能预料?开过电车的清冷街道,有着旋转阶梯的欧式公寓,还有穿风衣戴帽子的寻常男子,和他们的女人,让这上海弥漫着冷峻凄美的气质,到头来,还是一场醒不来的梦。

是怀旧也好,感伤也罢,王家卫与关锦鹏们所眷恋的上海,终究是他们记忆中的旧日时光。暧昧阴柔、知性优雅,这样的电影带给我们诗一般的观影体验,同时也赋予了上海这座城市梦境般的奇幻色彩。

B面上海:摩登都市

代表作品:《夜·上海》、《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

上海的时尚摩登,向来走在全国前列。这摩登不单是指城市里的高楼林立,更在于高楼间分布着的石库门、老洋房、梧桐树和数不清的咖啡馆、服装店、电影院和小书店。有个词总用来形容上海和上海式的生活方式-小资,对比中国其他地方而言,愈加凸显出上海的独特气质与别样韵味。

于是,电影里的上海,便有了自成一派的现实境遇。比如张一白的《夜·上海》,让赵薇演一个出租车司机,在工作中遇到本木雅宏所演的日本设计师。这样的跨国奇缘,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现实干扰。我们看到的是夜色中一座座如彩虹般光影交织的高架桥,和窗外灯火璀璨的不夜城。

外滩的异国风情,与老洋房里的寻常日子,被和谐统一在一起。最洋派的西方建筑里,生活着最东方的家长里短。有爱情,有亲情,有迷茫感伤,亦有贴心温暖。

张一白不愧是拍城市题材的高手,他把上海的夜色拍得璀璨明亮,却也百转千回。

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剧照同样深谙上海精髓的,还有一个香港导演许鞍华。尽管《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单就故事来说,留有不少遗憾。

但在细节上,看得出来是花了心思,费了工夫的。尤其是让斯琴高娃和周润发来演两个生活在上海的普通人,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个挑战。

姨妈生活在老式公寓里,每天去菜场买菜,去公园唱戏。穿得干净整洁,待人礼貌客气。身上有一种老派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却偏偏活得卑微落寞。这种精神层面的唯我独尊,与物质世界的巨大落差,恰恰是一代上海人的真实写照。也因此,这座看起来体面光鲜的城市,成了他们最进退不得的现实牢笼。

或许《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结局太过悲观,姨妈最终离开了上海,也意味着她的绝望与放弃。而事实上更多人则选择留下,继续在这座城市打拼。比如《美丽上海》

里的王祖贤一家,他们又聚集在一起,重温失落的亲情;《大城小事》里的黎明和王菲,在金茂顶楼相拥,共看城市夜空的烟花绽放;还有《美丽新世界》里的姜武和陶虹,找到真爱,重启人生。

上海的城市变迁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总伴随着对于契约精神的尊重与公共秩序的遵从。这也使生活在此的人,某种程度上活得更公平、更独立。于是影像中的上海,也得以呈现出复杂多元、开放自由的景象。所谓海纳百川,包容万象,从容优雅,是也。

北京:皇城乐与怒

相比上海的阴柔妩媚,北京则显得大气许多,像一个家底丰厚的阳光少年,尽管老辈的皇族气息犹盛,他自己倒活得够轻松洒脱。就是有一种前尘往事俱往矣,且看今朝谁风流的气度。也因此,在电影里,老北京总是带着传奇色彩,好像每个人都藏了很多秘密,在四合院的空间中,看似开放,却又封闭地自顾自活着。比如《城南旧事》,比如《蓝风筝》,比如《洗澡》。时代的烙印镌刻在最卑微的个体身上,即便有一颗想要挣脱的心,却也无能为力。

不过电影里的北京,最鲜活的模样,还是属于马小军们的青春记忆。《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代人的独立宣言;《十七岁的单车》承载了无数年轻人在北京的漂泊与渴望;还有《独自等待》式的新旧碰撞,在最中国的胡同里,开一家最中国的古玩店,生活着最全球化的年轻人;而《开往春天的地铁》里则装满了“杜拉拉”的人生梦想,哪里还找得到四合院和皇城根?

北京,就是这么一座具有摇滚气质的中国古城。有着悠电影《城南旧事》海报久的历史,开放的胸怀,多元的选择,和刚烈的气质。北京没什么似是而非,爱就是爱,恨就是恨,落落大方,铿锵有力。

皇城记忆

代表作:《城南旧事》、《蓝风筝》、《洗澡》等

不知道为什么,关于老北京的影像,总带着淡淡的忧伤和强烈的宿命感。不管每个人的境遇如何不同,到头来,却都抵不过时代的洪流,灰飞烟灭。《城南旧事》里的小姑娘,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借着她童真的双眼,看到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胡同的社会风貌。胡同里的大人们总是心事重重:秀贞好不容易与女儿相认,却还是死在了寻夫的路上;供弟弟上学的年轻人,行窃被捕;奶妈的儿子淹死了,女儿被卖掉了,她离开丈夫偷跑出来做工。胡同不长,人生很长;幸福不多,苦难却很多。

到了《蓝风筝》,这种宿命感更甚。铁头的三个“父亲”都在同一个四合院里出现,却又相继离开。剩下逐渐长大的铁头和他日益老去的母亲。这四合院里的一砖一瓦都不曾改变,只是物是人非,徒留一声叹息。

好在《洗澡》,让我们看到了些许欢笑。父亲和两个儿子,构成了院子里的某种平衡。

父亲坚守着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也坚守着一份老派的传统。大儿子急急要抛弃一切,飞速狂奔。憨厚耿直的小儿子,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他只在熟悉的环境中过着习惯的每一天。老北京、四合院、澡堂子与街头熙攘的人群、拔地而起的高楼和日新月异的新城格格不入。新旧文化的冲击,带来的阵痛,是如此清晰。

少年凶猛

代表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等

同类推荐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课外雅致生活-午后的斜阳,乡村音乐

    课外雅致生活-午后的斜阳,乡村音乐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是“艺之趣”系列丛书的一本,图书致力于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欣赏与解读古今中外与艺术有关的一切,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旨在以清浅平易的语言,精美详实的图片,通过著名作品的美学赏析、作品背后的奇妙故事、作者与时代的趣闻轶事等角度,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深邃隽永的艺术之美。在带您巡游艺术长廊的同时,更令您深刻领略艺术的文化意蕴与历史内涵。翻开欧洲美术史,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两大神话系统交替出现,并驾齐驱,为历来艺术家所采用,留下了丰富的作品。这册题解式工具书,可以帮助读者研究、学习、借鉴和欣赏这类题材作品。
  • 周恩来与抗战戏剧

    周恩来与抗战戏剧

    本书收集了作者在宗教音乐、民间音乐、音乐评论和民俗等方面的研究、评价的文章34篇,具体内容包括:“民间锣鼓乐释文”、“重庆音乐创作现状初探”、“游艺民俗”等。
  • 中国书法全集3

    中国书法全集3

    本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热门推荐
  • 末世丧尸皇

    末世丧尸皇

    一位丧尸妹纸在末世保护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步步变强大,成为丧尸之王的故事!
  • H,别来无恙

    H,别来无恙

    他忘了,车祸,他忘掉了所有,只还记得阿凉。又一个女孩子,十六岁,接机挑拨了他们的关系,说顾凉,害死了他的阿凉之后,他没有表情她以为,他相信自己可是……是她可笑了他从出院那刻起,就在算计对她百般的好,答应她所有的要求把她宠成了所有人都美慕的样子。都只是为了现在......可他不知道,他再在对顾凉好的时候,自己,也很开心,嘴角的笑意不自知。之后,顾凉消失在小荣城竹马以为自己会解放,会很期待没有她的生活可他对自己了解的太少了.....他日日熏酒,有一天他夫人拿来了一张纸,离婚协议她净身出户,不是不爱了,而是见不得他难过。她说,她为了过正常人的生活,去换了皮,很痛……
  • 重生到西游

    重生到西游

    重生到了西游世界,却成了最炮灰的天庭一小卒。*********采桃仙子惊惶:蟠桃都被大圣吃了。炼丹童子急禀:这厮还偷吃了仙丹。王母娘娘、太上老君、玉帝怒:还不给我布下天罗地网,必要将那妖猴捉拿回天庭。陈力躲在暗处偷笑:猴哥,横竖你吃得比我多,且将这黑锅背下吧。*********玉兔萌情,嫦娥含春,更有瑶姬共赴巫山。春三十娘、白晶晶、紫青双霞一众妖娆,又岂能有遗珠之憾。这是西游的世界,这又不仅仅只是西游。
  • 短小精悍的故事

    短小精悍的故事

    你曾有想过有一天穿越或者重生?然后在另一个地方大放光彩,成为人生赢家?别做白日梦了,哪有那么简单。。。
  • 卖萌青梅住我家,竹马别乱来!

    卖萌青梅住我家,竹马别乱来!

    父母亲手上的掌上明珠,不料出生当天初吻没了,那时纪筱檬还在婴儿床里傻笑,夺走她的初吻的人,就是四岁的宋柏熙,纪筱檬的父母看到这一幕,顿时目瞪口呆。“把小妹妹送给你好不好?”纪筱檬妈妈说,宋柏熙说:“好呀!长大了我一定会像爸爸对妈妈那样疼爱她!”纪筱檬妈妈心里想,这小子还懂的真多……宋柏熙和纪筱檬一起长大。18岁那年宋柏熙出国留学,8年后,他回国了。意外偶遇筱檬四目相对,却早已不是真心,没有了曾经的余温。他下定决心,这一辈子,必须让她爱上自己,睡服她,和她生一窝小包子。而她在晚上才发现自己,嫁的是一匹喂不饱的饿狼在他的眼里,有筱檬的地方才是风景,才是家。
  • 初缘录

    初缘录

    【1v1,干净,甜虐适度,文笔有时抽风不在线】缱绻在指尖的因果线,深邃的黑眸里空无一物。苍天伫立古树之下,一生不开花,半生不落叶。源叶又该何去何从?所有的步步为营,求一个步步为赢。司初阳,她没有过去,亦不曾有未来。她,彷徨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过回首空去水自流。她因何而来,前尘往事尽挥墨在一个个世界里,等待她来一个个探寻。九空而归一,幻城楼灯影。因果线缠,缘起缘灭;拍板开唱,请君入录。(排雷:不单纯是简简单单的小故事,有着庞大的故事群体,作者脑洞出奇,有很多角色的出现。主线副线分明,存稿很多,挖坑小能手,填坑火葬场,具体的其他排雷事项,害以后在写)
  • 城,风衣男孩

    城,风衣男孩

    这是一个与青春有关的真实经历,也是几个美好年华里的少年故事。不是那么高大尚,也没有高富帅,也没有白富美……都是一群有有血有肉有缺点的在外闯荡的年轻人……不做作,不肉麻,不完美……是那么真实,那么生动!!
  • 恶霸校草,放开宝宝

    恶霸校草,放开宝宝

    初次见面,就对他产生奇妙的感觉,他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了她,豆蔻年华的她还是一个超级懵逼的孩纸(只是表面哈),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
  • 石棺诡书

    石棺诡书

    丧生于石棺之内的姜戈,意外成为诡书继承人,为了活命只身行于两界之中,只为探寻两界灵异事件的真相。
  • 烟花下的你如此悲伤

    烟花下的你如此悲伤

    在青春刚来临时,渴望被爱。希望尝试爱情滋味。在这个激情四射的时代找到一个爱的人十分不易。在大学时期我遇见了他,那时我满怀期待。可最后换来一身伤痕让我从此对爱望而止步、不敢再碰触。直到那一夜的放纵使我再次伸出抓住爱情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