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57100000013

第13章 时令节庆风俗(3)

清至近代,南京灯市一直延续下来,“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民国文人潘宗鼎在《金陵岁时记》中详细记载了南京灯市“惟明角之制有三星、八仙、聚宝盆、皮球、西瓜、草虫、金鱼之类,他如绢制之灯,花鸟虫鱼,亦复惟妙惟肖。壁灯中有人物各种,惟走马灯最极灵巧”。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龙灯短则十余丈,长则百余节,百人舞动,十分壮观。纱灯为丝帛制成,薄如蝉翼,多以亭台楼阁为外部造型,大则半人高,小则不及三寸。《正德江宁县志》记载:“上元作灯市,灯有楮练纱帛”。艺人剪纸为花,外用薄如蝉翼的轻纱围成一周,罩贴在外面,内燃蜡烛,通明透亮,映照剪纸花卉、飞鸟;另一种夹纱灯,也用剪纸装饰,花样上染各种颜色,光明莹彻。最常见的是在近乎透明的轻纱上,描绘仕女、戏曲故事、花鸟虫鱼、名胜古迹等图案,惟妙惟肖,招人喜爱。

区境内民俗文化也曾以灯为载体。一是有闺女出阁者,娘家要在灯节送女儿女婿麒麟送子灯和元宵、松子、梅子、花生等食品,名曰“灯节盒”。二是在悬挂的彩灯下悬有春灯谜,供观者猜测把玩,此类游戏有文化内涵,往往低头沉思之人忽然有悟,猜中谜语,便立马有人围拢过来,关注谜底,猜谜者持谜条去对答案,若猜中则有小礼品赠送。前几年湖南路獅子桥元宵庙会上曾挂出很多灯谜,供人猜射,场面喜庆,气氛热烈,至今令人难忘。

湖南路花灯

随着现代科技及新材料的应用,灯彩艺术无论在规模、花样、技艺方面均大大超越前代。金陵灯彩主要有宫灯、挂灯、壁灯、球灯、花灯和各种动物灯、转灯等,融南北灯彩特色于一体,在传统的菱灯、藕灯、鱼灯、蟹灯、兔灯、蛤蟆灯、花篮灯外,还制作了以戏剧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的人物故事灯,并运用声光电控,惟妙惟肖,制造出出人意料的观赏效果。随着秦淮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南京的灯节已办成了全国有名的大型灯会,在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在玄武湖、莫愁湖、白鹭洲公园,在湖南路、獅子桥、北京西路,每逢元宵佳节,到处张灯结彩,挂满接春、纳福的宫灯、彩灯。“天上星汉灿烂,地上灯火辉煌”,花灯成了民间的吉祥物,成了人们寄托美好祈盼的载体,正如明代唐伯虎所说:“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在南京灯的海洋里,你不但能领略到乡土芬芳的灯文化,而且可以触摸到金陵儿女追求永恒光明的一颗颗红心。

4.正月十六爬石城

正月十六爬城头,是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风俗。南京城墙,建于明朝,此风也只能从有了城墙算起。每年正月十六日南京人喜欢爬城头,时近初春,登上城头,在城头上走一走,散散心,闲庭信步,又叫“走百病”、“踏太平”。新春饱食佳肴之后,登高一游,确是有助消化。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开始按池州学者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实施计划,修筑南京城墙。“东尽钟山之麓,西阻石头之固,南临长干而秦淮贯其中,北依獅子、覆舟诸山而控后湖”,城周长绵延33.676公里,平均城高14米,厚7.6米,城基宽14米左右,气势宏伟壮观。城墙筑好后成了军事设施,日夜派兵驻守,不准老百姓迈上城头一步。这引起了老百姓的抱怨:“家家出钱,户户出工,辛辛苦苦造了这雄伟的城墙,却不让咱老百姓上去走一走、看一看,这太不公平了”朱元璋知道后,考虑到明朝初建,要巩固政权,必须收买民心,就传旨每一年正月十六这一天“准百姓走城头”。这话传来传去,“准百姓”变成了“走百姓”,后来“走百姓”又变成了“走百病”。就这样,走城头渐渐演变成老南京独特的民俗。

到了清朝,南京人走城头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当时的聚宝门(民国时改称中华门)、三山门(后改称水西门)、石城门(后改称汉西门)和通济门是南京人相对集中走城头的地方。甘熙《白下琐言》记载了当时的盛况:“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箫鼓爆竹之声,远近相闻,谓之走百病,又云踏太平。聚宝、三山、石城、通济四门为盛。”清末著名教育家程先甲写的《金陵赋注》中,对“走城头”更有详尽的记述:“今则此风唯聚宝门为盛,但有箫鼓而无爆竹。兼有陈洋画之游人观者。”《金陵岁时记》也详作记载:“道旁有煮豆作红色,焙蜀黍成花(即爆玉米花)缀棘刺上以肖梅枝,抑或以吹饴(即怡糖)作榴实柿子缀其上,沿街而卖,游人必携一枝而归。”

民国文人夏仁虎在其《岁华忆语》一书中亦作了充分的记录,“十六日,居人相率由东南城之老虎头石观音山以登南城,曰走百病,谓能免疾,与登高之意同。城上马道,亦市玩物,以棘枝上安红豆及炒米花,游人购之而归”。

以上走百病的地点,大都发生在聚宝门(即中华门),位于城西的石城门(汉西门)至虎踞关,却也是一个热闹的所在。据《鼓楼区志》载,“区境内居民多爬清凉山上的鬼脸城,是日城头人群穿红着绿,熙来攘往,两旁摊贩吆喝声不断,煞是热闹壮观”,“登高爬城墙,小孩子要吃状元豆,实际上是染上红色的甜豌豆,各种小贩则掐着各色小糖稀,用芦管一吹,双手一捏,便成了‘石榴’、‘喜鹊爷、‘小人’、‘小马’等活灵活现的小玩意,既可看,又可吃,颇受小孩子喜爱,在饱食佳肴后,新春登高一游,运动全身,助消化,祛病灾,春风拂面,心旷神怡”。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喜欢“走城头”的老人写了一首《正月十六走百病》的竹枝词:“春到江南万物苏,红男绿女笑相呼,牵巾携手添游兴,三匝绕城百病除。”用现代语言诠释了“走百病”风俗的积极意义。近十年来,南京市政府投入重资对明城墙进行维修保护,很多城头恢复如初。历经千年沧桑的石头城,经过修葺成了石头城遗址公园,那块形状怪异的鬼脸石,依然深嵌于城墙里,城下正对着碧水莹莹的“镜子塘”,正月十六爬城头比之往日更有魅力,登高一望,满目锦绣。“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元代诗人萨都剌的《登石头城》则可以重新改写了。

区境边沿,由于离石头城、聚宝门等城墙远,加之没有便道、石阶可上,于是人们将“爬城头”的习俗改成“走三桥”,因为古桥的形状很像城门洞。“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凡有桥处,相率以过。”是夜连走三桥,亦可怯病消灾。

5.二月二,龙抬头

南京各区县都知道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并由此引申出一系列有关“崇龙”、“敬龙”的风俗。

闻一多先生说过:“龙是中华民族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在农耕社会,龙总是和风云为伴,龙是司雨的神灵,它能腾飞于云天,又可潜藏于大海,既能吞云吐雾,又可呼风唤雨,因而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将龙奉为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天神,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愿神龙行云布雨,保佑乡民。

农历二月初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按节气将至惊蛰,春气萌动,休眠一冬的百虫很快要苏醒过来,危害庄稼和人畜。古人认为作为鳞虫之长的龙,也到了苏醒抬头之时,故形成了许多“崇龙”习俗。要神龙慑服蛇、蝎、蜈蚣等百虫,人们就要敬龙、爱龙,决不做丁点伤害龙的事情。如到江河湖畔祭祀龙神,规定天亮以前不得到江河挑水,以防伤害“龙身”,妇女在该日要停止针线活,以防刺伤“龙眼”。此日饭食皆以龙名,面条谓之“龙须面”,饺子谓之“龙耳朵”,米饭叫“龙子”,饼叫“龙鳞”,团子叫“龙蛋”等等。

明《宛署杂记》载:“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亦名引钱龙”,以震慑百虫。其实草木灰里拌以药物,撒进厨房,以作薰虫,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毒防病措施。区境内农家还有“撒灰囤儿”的习俗,在庭院中用草木灰撒成大小不等的“灰囤子”,在每个灰圈圈内,放一小把稻谷、麦粒或玉米、豆子,这是将灰囤子比作粮囤,讨“五谷满仓”之意。还有的农家用糯米、玉米、芝麻磨成粉,做成寿桃和小牛、小羊、鸡鸭等形状,蒸熟,插在青竹竿上送至田头地角,谓之给百虫之神吃供果,也就不来伤害庄稼了。

老南京还有一个传说,也是和正月十六爬城头相联系的。说是明太祖大兴土木,花了足足21年时间才建成了“固若金汤”的南京城墙。某年二月二,他和臣子登上城墙观赏大明天下的山川胜景,龙颜大悦,连连点头赞许城墙的巍蛾壮观,于是后来为“二月二,龙抬头”注入了政治内容,将“真龙天子”与民俗风情结合起来,便又多了一种意蕴。

二月二,相传还是土地公公的生日,在旧社会,是日各地都要进行祭祀活动。有句俗语:“土地爷本姓张,有钱的住瓦房,没钱的顶破缸”,就是说农村条件好的为土地爷盖庙建祠,穷苦的农村只好用一只破水缸砸个洞,让土地爷屈尊于此。祭祀时,人们供奉煎糕、炒豆,行“春祭社之礼”。祭毕,各村各庄还组织演社戏、玩石锁、踩高跷等文体活动。如今此俗已经趋于消失。

南京旧俗“正月夫妇不空房”,故出嫁的女儿正月里不许回娘家(大半的原因是为了要留在夫家,帮助婆婆料理春节祭祀及招待宾客)。直到阴历二月初二,才由娘家派人接她回去,欢聚一天。正巧新年菜肴、糕点尚未吃完,亦可唤回女儿、外孙回来共享美餐。区境内流传着“二月二,家家户户接女诉冤仇”的习俗。《金陵岁时记》载:“二月二,家家接女儿。途中香舆往来如织,随载朱漆提盒,以贮馈赠之品。”新年伊始妇女此时最为空闲,女儿回娘家省亲,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话话家常,倾诉在夫家的遭遇,说说在婆家不顺心的事,包括和公婆、小叔、小姑相处受的怨气等等,父母劝慰自己的孩子,怎样勤俭持家,孝顺公婆,妯娌和睦等,放松放松心情。当天来,当天回去,不留宿。现在已不讲究出嫁女儿正月里不能在外住宿的旧俗。作为女儿或媳妇,娘家婆家都是家,什么时候,女儿女婿带着外孙(女)一齐到外公外婆家去住上几天,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女儿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不诉冤仇,聊聊国事、家事、天下事,还有说不尽的母女情。

区境内居民还有“二月二,剪龙头、蓄龙须”的习俗。男人这天要剪头,据说会得到龙的照拂,将来会事业发达,身体健康,孩子在这天理发的最多,初生的婴儿更是赶在此日剃头,讨吉利。旧时男子及冠以后就要留胡须,是人生一件重要的事情,多选此日“蓄龙须”,今俗已很少见。

6.踏青赏春三月天

阳春三月,“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正是人们走向户外,踏青赏春的大好时节。

农历三月三,在春秋时代郑国,便有上巳日百姓在溪水边洗濯祛灾、祈福的习俗,到了西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青溪边,与民同乐后,阳光明媚的三月,民间便有了更多和踏青有关的习俗。

金陵三月挑野菜

金陵春早,“大地微微暖气吹”,经过一冬的抗争,各种各样的野菜、野草“春风吹又生”了,最早向人们报告春消息的就是默默生长在田野、路边、岗坡地上的野菜。正如江宁龚乃保《冶城蔬谱》所载,南京城区特色蔬菜,如马兰头、豌豆叶、枸杞头、苜蓿头、菊花脑、茭儿菜、荠菜等,其中一般均为外乡人不食的野菜。这些野菜由于鲜嫩爽口,营养丰富,食之齿颊留芳,加上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健胃和脾等较好的药用价值和医疗效果,故受到老百姓的青睐。一句民谙:“南京人不识宝,一口米饭一口草”,高度概括了老南京人对野菜的喜爱。

春分过后,大地春回,一片葱茏,人们拿着小铁铲,带上小篮子,奔向雨花台、紫金山、鸡笼山,乃至城墙下、秦淮河边,去挖野菜。

仅以荠菜为例,《诗经·谷风》曰:“谁为荼苦,其甘如荠”,即指荠菜。荠菜又名护生草,可以清炒也可制成馅心,包馄饨、饺子、做春卷,还可做成荠菜豆腐羹。正如陆游《食荠诗》里赞曰:“小煮烟醯滋美味,微加姜桂发精神。风炉歙钵穷家活,妙绝何曾肯授人。”因荠菜富含胆碱、黄酮类,具有清肝明目降压作用,故老南京人对荠菜情有独钟,在清明节前很多人都会使用荠菜花煮鸡蛋,一是治头痛,二是保护眼睛,做到清心明目。三月荠菜不仅是令人喜爱的美味佳肴,而且还是一剂灵丹妙药,可以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

再如马兰头,又名田边菊、红梗菜,经开水一焯,挤干后切碎,用麻油、笋尖、香干凉拌,不但味道鲜美,带有菊花清香,且有清热解毒,降压明目、止血消肿疗效。正如《随园食单》里所言:“摘取嫩者,醋和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随园居饮食谱》称其“妙不可言,蔬中佳品,诸病可餐”。

其实,说到底挑野菜也只是踏青、赏春的一种“副产品”,踏青郊游主要还是去接近大自然,去放飞心情,愉悦你的身心。正如南京有句歇后语所说,“马娘娘挑野菜——散心”,身为明朝第一夫人,何故要率宫女去挖野菜,还不是趁此机会,溜出皇宫,去解解闷吗?

踏青游春正当时

春风和煦,万木苏醒,到处芳草萋萋、桃红柳绿,被寒冬困在屋子里的人,此时纷纷走出家门,去沐浴大好春光,踏青赏春。南宋诗人杨万里就曾在诗中描摹过金陵人春游雨花台时的盛景:“女唱儿歌去踏春,阿婆笑语伴渠行。”后来到了明代,朱元璋还与臣民一道踏青游春,史书上还留下一副对联:“金陵城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牛首山彩幄翠帐,人流如潮。”明《正德江宁县志》载:“携酒游山,城南雨花台最盛,谓之踏青,每日游人晚归如蚁。”清人徐溥在《秦淮竹枝词》里描写南京女子踏青游春更为生动:“红装结队斗铅华,高警盘云堕鬓鸦。相与踏青联袂去,旧王府里秀桃花。”

在踏青游春时,老南京一个相沿成习的风俗就是栽柳、插柳。民谚谓之“清明不栽柳、红颜变皓首”。我国古代,素有以杨柳枝作为驱邪消灾吉祥物的理念,观音菩萨手中的杨柳枝,只要沾上净瓶中的水,洒向哪里便能降福到哪里,故清明时节老南京人皆喜欢折下一根柳条,盘成柳圈或是捋成杨柳球来玩。男人将柳球插在衣襟间,以示青春不老,娃儿们将柳圈栽在头顶,显得虎虎有生气,女子们则将柳球插在鬓角、发髻上,以柳(留的谐音)寓意留住青春年华,永远年轻貌美。另一种含有文化意蕴的习俗是,在送别友人远游时,常常折柳相赠,表达挽留之意。不少人家在家门口种上柳树,宾客盈门时,希望宾客常来常往,留住客人,留住友情。

清明祭扫各纷然

《旧唐书》载,开元二十年敕云:“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沿,寝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许上皋,编入五礼,永为常式”。从此,南京也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形成了清明祭祖扫墓,兼带踏青郊游的习俗。

扫墓,南京俗称“上坟”,系一种慎终追远、祭拜先人,表达后人尊敬和緬怀之情的方式。上坟这一天,携带酒和祭菜,或是鲜花、果品,来到先人的墓前,点燃用锡箔折成的元宝,一边鞠躬,一边倾诉对另一世界先人的思念。“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成了扫墓最好的诠释。

同类推荐
  • 不舍国学

    不舍国学

    本书是一本关于广义的“国学”的著作,富有系统性地展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内涵、变异。陈述精炼清晰,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阐释了一个个国学现象和概念;语言通俗易懂,在不失学术规范性的前提下,将国学知识及其内涵渗透给读者。在当今碎片化阅读的潮流中,该书以“微学术”的形式创新学术传播机制,使学术知识更加深入大众文化生活。
  •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2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历经沧桑洗礼的古民居应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人类栖身居所的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这一小步,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今天,面对仍有幸留存在大地上的一座座古民居建筑,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不免会想到,那是时间的积淀,是文化的积淀,是先人劳动创造的结晶。
  • 启真1

    启真1

    《启真(1人文主义)》包括:专题、书评、序与跋、书摘、品书、书荐六部分,收录了:《人文主义者论教育》《人口与社会——读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文字与心史——解读乡绅刘大鹏及其<退想斋日记>》、《理解休谟经济思想的三个维度》、《西南联大的学风》、《法藏的譬喻:因袭故典还是自出机杼?》、《“黄跋”的魅力》、《欲望之书》等论文。
热门推荐
  • 王爷你家王妃又翻墙了

    王爷你家王妃又翻墙了

    稀里糊涂地变成了替嫁新娘?对方还是杀人不眨眼的战神王爷!!她这一去,还能活着回来吗?这一手出色的医术和修为,还怕她闯不出个新天地不成?逃!!!她才不要嫁给杀人如麻的王爷。“王爷,这不是你家王妃吗?”某男看了一眼正打算翻墙跑路的某女,云淡风轻的飘出来几个字:嗯,放出来溜溜。某女“嘎?”
  • 超级电器修理工

    超级电器修理工

    一个70后普通的家电修理工,遭遇一次意外事件,获得了异能。是甘于平凡呢还是要发奋崛起呢?嗯,是个难题!本书中所涉及到的场景人物为虚构,请勿对号入座。本书中所涉及到的危险动作请不要尝试,因此产生的意外本人概不负责。
  • 我在宿舍养了条龙

    我在宿舍养了条龙

    高度科技文明的超现代世界,李子光误入魔法领域带回一枚龙蛋?(魔法与科技,双倍的快乐)宿舍养龙是什么操作?等一下...我什么时候成了文明大反派,世界公敌?!救命啊...
  • 天弃遗迹

    天弃遗迹

    [天弃遗迹]是寒程设计的一款RPG类型的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在末世中生存下来。然而,在一次车祸中,他意外死亡,再次苏醒时,发现它已经进入了自己创建的游戏天弃大陆,成为了锻造师,要在这危险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我的第一部书,更新看心情⊙▽⊙,第一次,所以,在剧情或者逻辑上可能有问题,多多包涵啦
  • 创业,你也行——大学生创业故事精选

    创业,你也行——大学生创业故事精选

    时代促进创业,创业催生时代。创业作为时代发展的推进器,如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成了时代主导的向上的潮流,成千上万的青年大学生,已经和正在成为时代创业的主体力量。本书分篇章收录时下大学生创业的多个案例,他们中有手工香皂吧店主、录音棚里的平民歌后、数码时代弄潮儿、美国的“太空中餐”男孩……
  • 暖心王爷刁蛮妃

    暖心王爷刁蛮妃

    穿越选妃她恋上皇上,自古帝王多薄情,他为利益不择手段。“我以为我是这世上最痛苦之人,一夜之间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就像我在无尽黑暗中找到了一缕光,我害怕黑暗和孤独我朝那缕光走去,我发现了无尽的花海,我伸手去摘,那花径划破了我的手我才知道原来它有毒,我朝着最不起眼的它走去,只觉得它与众不同却没想到它治好了我的伤”
  • 百分百蜜恋:青梅熟了快来吃

    百分百蜜恋:青梅熟了快来吃

    逗比版简介:来看看我新开坑的甜宠文文!这文甜到掉牙了~是你智商不高吧!?来,两粒脑残片!我知道,看完文来两粒!文艺版简介:呈上对联~夏老师举上联:腹黑竹马被扑倒,很黄很暴力。宁童鞋举下联:呆萌青梅展威风,很好很强大。柚子亲妈亲自举横批:恶兔扑狼正常版简介: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腹黑竹马圈养了十几年呆萌青梅。某天,腹黑竹马准备磨刀霍霍向青梅,岂料反被青梅扑倒。此文逗比,糖份含量高,且不含狗血,不含穷瑶。SO,不跳坑的孩砸,你们咋不上天呢!?
  • 影帝少爷有点萌

    影帝少爷有点萌

    死后重生,拖着一副破烂的身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她要再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皇朝,让众人都臣服于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