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战,所谓饵者,非谓兵者置毒于饮食,但以利诱之,皆为饵兵也。如交锋之际,或乘牛马,或委财物,或舍辎重,切不可取之,取之必败。法曰:“饵兵勿食。”
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遣兵攻白马,操击破之。斩其将颜良,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而西。绍渡河追之,军至延津南。操勒(1)兵驻营南坡下,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谓饵兵,如之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曰:“可上马。”操曰:“未也。”有顷(2),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操曰:“可矣!”乃皆上马,纵击,大破之。
【注释】
(1)勒:勒令,命令。
(2)有顷:又过了一会儿。
【译文】
在战争中所说的饵兵,不是指打仗时把毒药放在饮食中让敌人中毒,凡是用财利引诱敌人上当的方式,皆谓之饵兵。比如在两军交锋时,有时敌人故意放出牛马,有时丢下一些财物,有时舍弃钱物粮草,这些东西万万不可拾取,取了一定失败。兵书上说:“敌人用来作诱饵的东西不要拾取。”
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派兵进攻白马,曹操打败他们,杀死了袁绍部将颜良,解除了白马之围,接着率领当地百姓向西撤退。袁绍领兵追击他们,一直追到延津南。曹操命士兵在南山坡下安营扎寨,并命骑兵解开马鞍放马。当时,曹操军队运输补给的车队正在白马。曹操部下都认为敌人骑兵众多,不如撤回军营保住营寨。荀攸说:“我们是作诱饵来引诱敌人的,怎么能撤走呢!”这时,袁绍的将领文丑和刘备率领50~60名骑兵一前一后赶到。将领们说:“可以上马攻击敌人。”曹操说:“还不到时候。”又过了一会儿,敌人骑兵逐渐多了。又有人报告说:“敌兵分头去抢辎重了!”曹操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全部骑兵上马反击,大败袁军。
【心得】
本篇主要阐述作战中如何警惕和防止中敌“饵兵”之计的谋略思想。所谓“饵兵”,就是“以利诱之”的一种战法。强调在交战中,对于敌人放出的牛马、委置的财物、舍弃的辎重,切不可拾取,因为一旦争着去拾取,必然为敌所乘而导致失败。
利与害紧密相关。有其利必有其害,反之亦然。然而利有大小,害有轻重,必须全面考虑,详加权衡,利大害小方可行,利小害大则不为。孙子语:“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强调在军事行动之前,一定要周密考察利与害两个方面,尽量减少盲目性,不干或少“干蚀本生意”。
在利与害并存的战场上,对敌如何利而诱之,诱而歼之,对己如何趋利而避害,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课题。现代战争,仍然是一种利害冲突,如何把握利与害的辩证关系,运用“利而诱敌”的谋略。仍应引起军事家们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