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战,所谓声者,张虚声(1)也。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法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后汉,建武五年,耿弇与张涉相拒。涉使其弟兰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万余人守临淄,相去四十余里。弇进兵画中,居二城之间。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兰兵又精;临淄虽大,而易攻,乃敕诸将会,俟五日攻西安。兰闻之,日夜为备。至期,弇敕诸将夜半皆蓐食(2),会明至临淄。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弇曰:“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备守;临淄出其不意,至必惊扰,攻之,则一日可拔。拔临淄,则西安孤。张兰与涉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3)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兰帅兵奔还临淄,并兵合势。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输(4),旬日之间,不战而困。诸君之言,未见其宜。”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兰闻之,果将兵亡去。
【注释】
(1)虚声:不实的消息。
(2)蓐食:谓丰厚的饮食。这里指战前令士卒饱餐。
(3)卒:同“猝”,这里作“马上”或“立即”解。
(4)转输:谓转运输送物资。这里指后勤供应。
【译文】
两军交战,所谓声战,就是虚张声势。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从哪里防备。这样一来,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正是敌人忽略而未及防备之处。兵书上说:“善于向敌人进攻的将领,会让敌人不知道应该防守哪些地方。”
后汉时,建武五年,耿弇与张步两军对峙。张步令其弟张兰率领精壮士兵2万守西安,同时命齐地诸郡太守合兵1万余人守临淄,两军相距40余里。耿弇率兵进驻画中,居于临淄、西安二城之间。耿弇察看地形、分析敌情,见西安城虽小但却坚固,张兰士兵精锐;临淄虽大,但却容易攻打。于是召集诸将,下令5天后进攻西安。张兰听到这个消息后日夜不停地进行防御工事。到了预定的时间,耿弇命令部下饱餐,等到天亮,已经率领部队来到临淄。护军荀梁等人与耿弇争论说,应该马上进攻西安。耿弇说:“西安城里的人听说我们想攻打他们,日夜防备守护。现在如果我们转攻临淄,临淄守敌肯定惊扰混乱,一天内必可攻下。攻下临淄以后,西安就会孤立。张兰因与张涉之间交通断绝,一定会逃走,这就是所谓的一举两得。反之,如果进攻西安,肯定久攻不下,且在这座坚固的城下用兵,我方士兵死伤一定很多。即使能攻下来,张兰也会率领部队逃回临淄,集结两处兵力。作战要观察分析敌我双方长短,我们部队深入敌境,后方无法按时转运输入粮草,10天之内,即使不交战我们也会陷入困境。你们的提议,不利现况。”于是率兵进攻临淄,半天就攻下来,轻而易举便进驻临淄城里。张兰听到战报,果然率兵逃走。
【心得】
本篇着重强调在进攻作战中应该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战术。采用“声东击西”之战略进攻敌人,可以使敌人不知从哪里进行防守,从而为我歼敌造成可乘之隙。
“声东击西”战略,实际上是佯动误敌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此法,可以使敌人就范,进而达成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作战效果。
《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载,西汉景帝时,吴、楚等7国发生叛乱,汉将周正夫驻昌邑,坚守不战。吴军采取“声东击西”之策,佯攻城东南角,实际上是要攻西北角。周亚夫看出了吴军谋略,令部队严守西北城。不一会,吴军果然攻西北角。久攻不下,士气衰落,退兵而去。周亚夫乘机出精兵追击,大败吴军。
《后汉书·岑彭传》载,东汉光武帝初年为统一地方割据势力,派岑彭征讨南郡(湖北江陵)的秦丰。岑彭领3万兵马与秦丰在河南邓县对峙,战事长期没有进展。刘秀派人来责备岑彭。岑彭在前不得进、后遭谴责的情况下,急中生智,夜间集结兵力,声言要向西进攻山都(湖北襄阳西北),并故意释放俘虏。让他们把这一消息透露给秦丰。泰丰得知消息调集全军西进山都。岑彭乘机东渡沔水(汉水),秦丰闻讯回师,途中,被岑彭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