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法曰“知难而退。”
三国,魏将曹爽(1)伐蜀,司马懿同行出骆谷(2),次于兴势。蜀将王平乘夜袭击,懿令坚卧不动,平退。懿谓诸将曰:“费袆(3)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急旋军,以为后图。”爽等遂退。袆果驰兵趋三岭(4)争险,爽等潜师(5)越险,乃得退。
【注释】
(1)曹爽:曹操之侄孙,字昭伯。魏明帝时,官至武卫将军。明帝病重之时,拜其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司马懿受诏同辅齐王曹芳。后因与司马懿争权被杀。
(2)骆谷: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谷长四百余里,地势险要,是关中通往汉中的交通要道。
(3)费袆:蜀将,字文伟。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为诸葛亮所重,拜其为参军、司马。亮卒,袆为后军师。蒋琬秉政后,袆任大将军,录尚书事。
(4)三岭:即沈岭、衙岭及分水岭,均在今陕西周王西南之骆谷中。
(5)潜师:秘密调动部队。
【译文】
与敌人作战,如果敌方兵多于我,地理形势不利于我,武力不能取胜,就应当尽速撤退,以躲避敌人,保全整个部队。兵书上说:“意识到难以取胜就赶快撤退。”
三国时,魏国将领曹爽率兵进攻蜀国,司马懿与曹爽一起从骆谷进攻蜀地汉中,在兴势驻军。蜀将王平夜间率兵袭击魏军,司马懿命令魏军留守营中不准出动。王平部队撤离后,司马懿对部下说:“费袆占据险要之地把住关口,我们出战不一定有交战机会,所以不要急于向他们进攻,应当先撤下队伍,再想方法进攻。”于是曹爽等人便领兵向后撤退。费袆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率兵飞快地抢占了骆谷附近三岭的险要地形。曹爽撤退时,悄悄越过这些地方,终于成功撤退。
【心得】
本篇主要阐述在什么条件下应要采取退却方式作战的谋略思想。在敌众我寡、地形不利,且难以力争的条件下,应当迅速退却避免与敌决战,这样就可以保全自己的军队。
本篇与《进战》篇,乃从两个方面阐明采取进攻和退却两种不同的作战方式,其要旨是“见可则进”、“知难而退”。敌情、地形条件不同,作战方式亦不同。从实际情况出发,能进则进,不能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