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以捣之,无有不胜。法曰:“见可则进。”
唐李靖(1)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击破突厥,颉利可汗(2)走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附。以靖往迎之。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时诏鸿胪卿(3)唐俭德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若万骑斋二十日粮,自白道(4)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5)。如唐俭德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堠千余,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李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6)七里,虏始觉,列兵未及阵,靖纵兵击之,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注释】
(1)李靖:唐初名将。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本名药师。精兵法,善谋略。隋末任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先后率军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有《李卫公兵法》残文传世。
(2)颉利可汗:东突厥最高统治者。名咄芯,为民可汗少子。在位期间,屡扰唐朝边境,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被唐将俘送长安(今陕西西安)。
(3)鸿胪卿:鸿胪寺主官,主要执掌祭祀礼仪。
(4)白道:阴山山路,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田路上有一段土色灰白,故名之。
(5)韩信所以破齐也:即汉高祖三年,刘邦派郦食其说齐归汉,齐王为之所动,撤除屯守历城防御汉军进攻的重兵。这时,韩信听从辨士蒯彻的建议,乘齐无备一举袭破历城,进至临淄,齐王败走高密。
(6)牙帐:即颉利可汗官署处所。
【译文】
与敌人作战,如果发现有战胜敌人的机会时,尽快出兵攻打,必然胜券在握。兵书上说:“见到有利战机就要及时进攻。”
唐朝时,李靖任定襄道行军总管,打败了东突厥后,东突厥颉利可汗逃到铁山据守,派遣使者到唐朝请罪,全国归附大唐。唐太宗派李靖前去接收。颉利可汗在表面上要求投降,内心却犹疑不决。李靖看出了他的心思,当时太宗又派遣鸿胪卿唐俭德等人对颉利可汗进行安抚。李靖对副使张公谨说:“皇帝派的使者到了那里,颉利可汗一定会安心。如果我们充足准备20天的粮食,派1万骑兵,从白道袭击他们,一定能取得胜利。”张公谨回答说:“皇帝已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况且我们的使者也在那里,我们一行动,敌人加害于他们怎么办?”李靖说:“有利战机不可错失,这是韩信能打败齐国的主要原因。像唐俭德这些人有什么可惜的呢?”于是便督促士兵急速进军。当部队来到阴山时,遇上1000多个突厥巡逻士兵,全部被俘虏并随部队一起前进。颉利可汗见到使者后,心中十分高兴,便不再担心唐朝部队的进攻。李靖的先锋部队乘着大雾前进,到离颉利可汗军帐7里远时,颉利可汗才发觉。他的部队未列好阵势,李靖便下令唐军大举进攻。这次战斗共斩敌人首级1万余颗,俘虏10余万男女,并擒获颉利可汗的儿子叠罗施,杀死义成公主。颉利可汗逃跑后,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虏获献给朝廷。从此,开拓了从阴山向北一直到大沙漠一带的大片土地。
【心得】
本篇主要阐述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采取进攻方式作战的谋略思想。在确知敌人有可能被打败的条件下,就应当迅速地向敌人发起进攻。如此没有不稳操胜算的。
“见可则进”这句话中所说的“可”既指力量对比,也含时机选择。所谓把握良机,就是选择最佳地点,最佳时间,最佳气氛,不失时机地利用外部环境进行攻击,以取得战争的胜利。也就是说,一旦在形势上,我已具备击败敌人的条件时,就要不失时机地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