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地,刍粮乏阙(1),必须分兵抄掠,据其仓廪,夺其蓄积,以继军饷,则胜。法曰:“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北史》:北周(2)将贺若敦(3)率兵渡江取陈,湘州陈将侯瑱(4)讨之。秋水泛滥,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分兵抄掠,以充资费。恐瑱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之以米。召侧近村人,佯有访问,随即遣之。瑱等闻之,以粮为实。敦又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湘、罗之间,遂废农业。瑱等无如之何。初,土人乘轻船(5),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瑱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船,伏兵甲于中。瑱兵望见,谓饷船至,逆水争取,敦甲士遂擒之。又敦军数有叛者,乘马投瑱,瑱辄纳之。敦乃取一马,牵以趋船,令船中人以鞭鞭之。如是者再,马畏船不敢上。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尽杀之。后实有馈饷及亡奔瑱者,犹恐敦设诚诈,兵不敢受。相持岁余,瑱不能制。
【注释】
(1)刍粮乏阙:粮草缺乏。刍,喂牲口的草。阙,通“缺”。
(2)北周:北朝之一。公元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北周。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所代。共历五帝,祚二十五年。
(3)贺若敦:北周将领。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善骑射,多计谋,累官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后恃功怀怨而自杀。
(4)侯瑱:陈朝将领,字伯玉,作战勇敢。在梁朝时,因平定侯景叛乱有功,曾任豫州刺史。陈文帝时,官至太尉。
(5)轻船:轻型小船。
【译文】
出兵征讨敌人,深入敌人腹地,粮草必然不足,所以要将部队分成几路掠夺粮食,占据敌人粮仓,夺取敌人积蓄的粮食,用以接济我方军饷,就一定能取胜。兵书上说:“从敌人那里就地补给粮食,军粮就可充足。”
据《北史》记载:北周将领贺若敦率领军队过江围攻陈国,驻军湘州的陈国将军侯瑱率军阻击他们。此时正值秋水泛滥之际,水路交通断绝,粮食不足,众人因而感到恐惧。贺若敦便分派出几个部队四出掠夺,用以供应部队支出。他怕侯瑱等人知道自己粮少,就在军营内堆积土山,把粮食覆盖在上面,又召集附近村子的百姓到军营中,假装有事询问,让他们看看“粮山”之后,又打发他们走。侯瑱听到这个消息,以为贺若敦军营中粮食确实很多。贺若敦又增修了一些工事,修造屋舍,表示要长期驻扎。湘州、罗田一带百姓由于害怕打仗,农业生产都废弃了,侯瑱一点办法也没有。当双方交战之初,当地一些百姓乘着小船,装上粮食和鸡鸭笼子送给侯瑱部队。贺若敦对此也很担心,就安排假扮当地百姓的船只,在船中埋伏了士兵,向侯瑱军营驶去。侯瑱的士兵见了,以为又是老百姓送粮来了,便逆水争着来接船,全被贺若敦船中的士兵擒获。贺若敦的士兵常有叛变者骑马归降侯瑱,侯瑱便收留他们。贺若敦于是命人牵一匹马上船,同时叫船上的人用鞭子抽打马,几次训练下来,马儿因惧怕被打而不敢上船。后来贺若敦在江岸设了伏兵,派人骑上这匹怕上船的马假装向侯瑱投降。侯瑱派兵出来迎接。这些士兵都争着上岸牵马,但马儿因害怕被打而不敢上船。与此同时,埋伏的士兵冲出,将侯瑱的兵士全部杀死。后来再有真的送食物的船及向侯瑱投降的兵士,侯瑱因怕是贺若敦派来的诈兵,均不敢接收。双方相持一年多,侯瑱始终不能取胜。
【心得】
本篇主要阐述深入敌国作战时如何解决后动供应的谋略思想。远离本土深入异国作战,由于战线过长、交通不便、运具落后等原因,部队粮秣供应,完全依靠本国运送,无疑是十分困难的。所以,采取“因粮于敌”,取之异国的办法,便成为古代战争中常为兵家所运用的有效办法。
在战争中大多出境征伐别国的军队都采用了“以战养战”的方略,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蒙古国横扫欧亚,还是法西斯德国‘闪电’欧洲,或是美国入侵伊拉克都把占领地当作供给基地。但这一做作是不人道的,总会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