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与敌各守疆界,若敌人寇抄我境,以扰边民,可于要害处设伏兵,或筑障塞以邀之,敌必不敢轻来。法曰:“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唐时,朔方总管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张仁愿(1)摄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出。率兵蹑击(2),夜掩其营,破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崖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祀,然后引兵渡而南。时,默啜(3)悉兵西击突厥施(4)沙葛,张仁愿请乘虚取漠南(5),河北筑三受降城(6),绝虏南寇路。谕议:唐休景(7)以为西汉以来,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所有。仁愿固请,中宗许之。表留岁满以助其功。咸阳人二百逃归,但仁愿擒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慓。役者尽力,六旬(8)而三城就。以拂云为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东城南直榆林。三垒相距,各四百余里。其北皆大碛(9)也。斥地(10)三百里远,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堠(11)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复无寇。岁省费亿计,减镇兵数万。
【注释】
(1)张仁愿:唐将。华州下络(今陕西华县西北)人。初为洛州长史,后为朔方军大总管。因与突厥作战有功,官至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
(2)蹑击:跟踪追击。
(3)默啜:或作墨啜。东突厥可汗,亦即阿波干可汗,名环。骨咄禄之弟。唐武后至玄宗间,屡扰唐朝边境,四出扩张,大掠西北各族,拓地万余里,有兵40万,成为颉利可汗之后最强盛的时代。后被部下杀死。
(4)突厥施:古族名,原属西突厥。唐武后时渐强,迁牙帐(即官署)于碎叶川(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楚河流域)为“大牙”,以伊丽水(即今新疆伊黎河流域)的牙帐为“小牙”。唐代宗后,则隶属葛逻禄。
(5)漠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自汉代以后常称之为漠南,亦作“幕南”,今内蒙古地区即属漠南。
(6)三受降城:即东、中、西三受降城。东受降城,位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南;中受降城,位今内蒙古包头市西之黄河北岸;西受降城,位今内蒙古乌拉特中联合旗西南之黄河北。
(7)唐休景: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东南)人。唐武后时,任西州都督、涼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等职。唐中宗时,任辅国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宋国公。
(8)六旬:一旬十日,六旬即六十日。
(9)碛:与大漠同,即大沙漠。
(10)斥地:即拓地,扩充地区。
(11)烽堠:即烽火台,古代边防用烽燧报警而建筑的高土台。
【译文】
敌我双方各自把守边界,如果敌方进犯我边界、掠扰我边民,可在要害之处设伏兵,或者修筑障碍拦击敌人,敌人就不敢再轻易进犯。兵书上说:“若要使敌人不敢向我进犯,必须占据要害之处,增设防备设施。”
唐朝时,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被突厥军队打败,皇帝任命张仁愿代理御史大夫讨伐突厥。张仁愿率领部队到边关时,敌人已经走了,他便领兵跟踪追击,半夜时攻破敌人营地,大败敌军。从前,朔方军与突厥部队以黄河为界,黄河北岸有座拂云祠,突厥将领每次进犯唐朝边境时,一定都会先到拂云祠祈求神明保佑,然后才率军向南进攻。张仁愿到此时,突厥可汗默啜领兵向西攻打其他部落,张仁愿向皇帝请求允许他率兵趁敌人内部空虚之时夺取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一带土地,在黄河以北修筑三座受降城,断绝敌人向南进军的道路。唐休景认为,自西汉以来,汉人都是在黄河南岸防守,现在到敌人腹地去修受降城,最终还被敌人占有。张仁愿坚持请求在黄河北岸筑城,中宗答应了。张仁愿上表要求把到期该回乡的士兵留下来帮助修城。有200个咸阳人逃跑回家,张仁愿捉住他们,全部在城下斩首。因此,全军震慑,修城的人非常卖力,60天3座城便修好了。把拂云城当作中受降城,向南直通朔方镇,西受降城直通灵武镇,东受降城直通榆林镇。3座受降城各距400里,而北面是大沙漠。此外,另开拓荒地300里远,又在牛头朝那山北,设置边防哨所1800个。从此以后,突厥兵再也不敢越山南侵,朔方一带再无敌寇侵扰,每年节省了上亿军费,削减了几万镇守边疆士卒。
【心得】
本篇主要阐述防御作战中如何利用地形或筑垒设障的谋略思想。这里所说的“害”,是取“要害处”之义。刘伯温认为,对于入侵、骚扰之敌,可在边境险要之处预设伏兵,或是在要害之处筑垒设障,以阻截敌人进犯。这样,敌人就不敢轻易来犯了。
1841年4月,英国侵略军攻入广州,清军不战自溃。英军得手后,连日四处骚扰,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广州北郊三元里附近103乡的村民,在当地绅士的号召和联络下,纷纷拿起武器,组成义军,同侵略者展开斗争。义军用北帝庙中的一面三星旗作令旗,相互约定,一村有事,各村支援,共同抗敌。
一天凌晨,一队义军将英军诱出了炮台。大约600余英军分左右两路向三元里一带进犯。三元里人民早已作好了战斗准备。由于英军使用的是洋枪洋炮,而义军的武器只是大刀长矛,若正面交锋,义军必败无疑。所以,英军向前步步逼近时,义军便向山岗退去;英军停止追击,义军则鸣锣击鼓,向敌人进逼。英军见状再次进攻,不料义军又退步。这样一步一步将英军引诱到了牛栏岗附近。义军在牛栏岗早设下了埋伏,敌人一进入伏击圈,义军伏兵突然杀声震天,漫山遍野都是,英军发现中了埋伏,已经晚了。
午后,乌云密布,大雨将至,英军似乎预感到不妙,便再次向义军发起进攻。但义军却仍不同敌军正面交锋。不久,大雨倾盆而下,淋湿了英军枪炮的火药,枪无法打响。义军不失时机地从两翼包抄过来,手拿大刀、长矛、铁锹、锄头等各种武器向英军杀去。英军抵挡不住,落荒而逃,而义军穷追不舍,将60余名英军包围在水田中,杀死杀伤30多人。此后英军派出了两个水兵连,带着“雷管枪”前去增援,才将余下的英军救回。三元里人民取得了抗击侵略者的巨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