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句藐视困难,不怕艰苦的话,其实客观上不是没有困难的事情,而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用怎样的方法去解决的问题。
南齐永明年间,有个法名叫僧护的僧人来到石城山,做了隐岳寺的住持。
隐岳寺东侧有一座仙髻岩,僧护立志要在仙髻岩的千尺岩壁上凿出一尊高大的弥勒石像。于是,僧护就忙开了,砍柴烧炭,垒石筑炉,采集工具,然后伐木搭架,开始凿佛。这仙髻岩实在太坚硬了,凿一下,岩上只显出一个小小痕迹,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连一个佛的头也没凿成。
有一天,僧护心里闷闷不乐,踱出山门,到寺门外散散心,忽然看见有两个妇人在烂泥田中,一仰一合前后摇个不停,仔细一看,两个妇人手里捏着一根绳,中间系着一个石杵,这石杵随着两个妇人的俯仰,在烂田中来回移动,这石杵已磨得精光铮亮,这田也被磨得凹下去变成一口池塘,即今日的放生池。
僧护从石杵磨成针的过程,从中得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的启示,返回寺里继续凿佛。僧护终其一生,仅仅凿了一个面幞,临终时,对寺里的僧众说:“再生当就吾志”。
僧护死后,又有一个叫僧淑的和尚到隐岳寺继续凿弥勒佛像,他不分白天黑夜,专心致志地雕凿石佛,一直到死。过了一些年,一位名叫僧右的和尚又到隐岳寺主持雕凿石佛工程、终于在公元516年石佛凿成了,后人对这一巨大艺术杰作赞叹道:“名山入剡昔贤风,文士高僧托迹同。最是石城大佛寺,三僧哲将奇天工。”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工作,只要你能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地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有非常之心,才有非常之人。做一件事如果你抱定非做不可的决心,在做的过程中就会竭尽全力、动用你的一切力量,坚持到底,结果事情多半就会成功。
借用明代文学家宋濂一篇著名散文《送东阳马生序》文中的几句话,再阐明这句俗语表达的意义:“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