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在即位的第三年,文帝又颁布了一道劝课农桑的诏书,书中写道:“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就是皇帝也应该亲自下地进行劳动,我以后会带头进行这些生产活动,用自己耕作的粮食来祭祀祖宗。”诏书颁布后,汉文帝果然亲自走进田间地头去扶犁耕地,作为表率。汉文帝还采纳了晁错的意见,准许国人用粮食来换取爵位和抵罪。同时大肆削减了徭役赋税。汉文帝还十分提倡节俭,他自己就是一个严厉执行节约计划的人。除了严以律己外,汉文帝还要求官员们不得为了任何原因去进行扰民行为。
汉文帝一共在位二十三年,在此期间,宫里的房屋、园林、衣服、车马等物品没有一点增加的。对于那些对百姓有害处的事情,汉文帝都一律予以废止,尽一切可能给百姓创造好的生活条件。汉文帝有次想要建一座高台,找来施工的技术人员一计算,得知这要花费百斤黄金,于是便放弃了,文帝说道:“百斤黄金差不多是十户人家加起来的全部家产数量了。我已经享有了先帝留下来的宫殿了,这已经很奢侈了,还怎么能破费建什么高台呢?”
汉文帝还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君王。薄太后重病的三年时间里,他经常衣不解带地在左右伺候,薄太后的药每一次他都要亲自尝后才给薄太后喝。在汉朝的所有皇帝中,汉文帝可以说是最勤奋、最节约的一个。他平时所穿的衣服都是些质量很普通的丝织品,就这样每一件衣服都要穿还几年才丢掉。文帝对后宫要求也很严格,要求皇后亲自养蚕;就是对他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允许她穿华丽的衣服。宫里所用的帷帐统统都不允许绣上彩色的花纹。所谓上行下效,皇室的这种行为使得当时的整个社会都以简朴为荣。这对于恢复当时的经济、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汉文帝还命令,自己的陵寝建造,统统使用瓦器,不能使用金银铜锡这类的奢侈品,坟墓不能修得高大,凡事以节俭为原则,一定不能打扰到百姓。后元七年己亥日,汉文帝在未央宫驾崩。文帝留下的诏书中写道:“朕听说,天下万物都是有生存规律的,没有什么是可以永生的。死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是所有生物的最终归宿。所以大家都不要悲伤。现在的人,都喜欢活着,而对死亡报着厌恶的态度,即使死了还要费尽一切心思来进行厚葬,甚至于耗尽家产。因为丧事而加重对身体的伤害,这在我看来就很不可取了。而且我这个人,生前对国家、对黎民百姓也没有作出什么大的贡献,现在将要离开人世,还要让天下的人都为我披麻戴孝、哭泣悲伤,忍受冬夏的极端气候,损害大家的心灵、减少大家的饭量,甚至暂时中止了对鬼神的祭祀活动,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加重我的无德,我更没有脸面去面对天下的百姓了。我因为幸运而登上了皇帝的位置,得以对宗庙进行保护,这样的日子已经有二十多年了。靠着神灵的庇佑、社稷的福气,国家才能够和谐,没有发生战乱。我这个人,不是很聪明,总是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过错,使得先帝流传下来的高尚品德被玷污,日子久了,又总是担心不能够维持下去。现在有幸能够颐养天年,将要被供奉在宗庙里享受后代的祭祀,实在是很幸运。像我这么平凡的人却能够获得这么好的结局,实在是令我安慰,还有什么值得遗憾、悲伤的呢?所以我决定,全国的官员和百姓,在收到这份诏书后,只能为我哭泣三天,三天以后,一切照常。婚嫁、祭祀、喝酒、吃肉这样的行为,都可以正常举行。按规矩要去参加葬礼的人,都要穿着鞋去,所用的麻带一律不能超过三寸的厚度,不要将车架和兵器陈列上来,也不要发动民间的男男女女到宫里来哭丧。宫里那些按照规定要哭丧的人,只需要在早上和晚上各哭十五声就够了。除了早晚的时间外,任何人不能随便哭泣。待我下葬后,之前规定应该服丧九个月的大功改为十五天,五个月的小功改为十四天,而需要服丧三个月的缌麻只需要七天就可以脱去丧服了。其他方面的问题,也都按照这道诏书的意思办理。这道诏书一定要昭告天下,使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够明白我的意思。霸陵四周还保持它之前的模样,不要有任何的改变。后宫的夫人们还有少使,都将他们遣回娘家去。”
汉文帝在位期间,凭借着自己的勤奋、节俭和宽容,汉朝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文帝也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
缇萦救父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氏,因为出身低微,刘邦在世的时候就很不得宠。因为担心会被吕后迫害,薄氏主动提出要和儿子一起到代郡去居住。代郡和皇宫比起来,条件自然差很多。汉文帝从小就很懂民间的疾苦,所以在他即位不久后就下了一道诏书,规定:“一个人犯了罪,只惩罚本人就好了,为什么要连累别的无辜的人呢?这样的法令是很不合理的,我希望能够更改。”大臣们商量后,果然按照汉文帝的意思更改了法令,废除了连坐的制度。
公元前167年,在临淄有一个叫淳于缇萦的小姑娘,她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医生,经常给别人看病,小有名气,叫淳于意。淳于意本是一个读书人,做过齐国的太仓长,所以大家都叫他仓公。
淳于意师从杨庆,学习了关于黄帝、扁鹊的医书,学会了五色诊病。三年以后,淳于意医术大精,远近闻名。很多人都称他为神医。有一次齐国的侍御史因为头疼去找淳于意医治,淳于意为他诊过脉后,断定他患了疽症,病因是贪酒所致,五天内就会肿胀,八天后会吐浓痰而死。到了第八天,情况果然如此。
随着名气的增大,找淳于意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而他又常常不在家中,所以很多人都失望而归。久而久之,便招致了一些怨言。再加上有些病他医治不了,很多人便会以为是淳于意不肯尽心治疗,见死不救。常此以往,终于出了祸患。
有一次,有个富商的夫人生了病,请淳于意过去医治。淳于意看过病情后说道:“这是绝症,无药可救,活不了几天了。”富商执意要淳于意进行医治,淳于意推却不过,只好开了几副药给他。没过几天,富商的妻子果然病逝了。富商仗着自己势大,将淳于意告上了衙门,说他为医不仁,害死了人。当地官员在富商的一面之辞下,判定淳于意有罪,要受肉刑。因为淳于意曾经做过官,按照法律需要送到长安去执行,于是便被押送到了长安。
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离开家的时候,他对着自己的女儿们叹气道:“没有个儿子真不好,到了危急时候,连个帮手都找不到。你们几个连一个有用的都没有。”其他几个女儿都只是低头痛哭,只有最小的缇萦很气愤地想:凭什么说女儿就没有一点用呢?于是就提出了要和父亲一块到长安去的要求,家里人再怎么劝她,她都不为所动。
缇萦跟着父亲到了长安后,找人帮忙写了一篇奏章,自己来到宫门口将奏章交给了守门的卫士。汉文帝收到奏章后,听说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姑娘送过来的,十分好奇,见那奏章上是这样写的:“我的名字是淳于缇萦,太仓令淳于意是我的父亲。我父亲在做官的时候,大家都夸他是一个好官。现在他有了过失,要被执行肉刑,我很伤心,但这伤心不止是为了自己的父亲,也是为了天下所有的百姓。很多人只是由于疏忽而犯了错误,如果因此就砍去他们的手脚、或者是削掉鼻子,未免太残忍了。肉体一旦残破,就没有办法再恢复。我自己情愿被官府收为奴婢,只要求能够替我的父亲恕罪,给他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汉文帝读过奏章后,对这个叫缇萦的小女孩十分欣赏,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将大臣们召集起来商量这个问题。汉文帝说道:“我听说,在虞氏的时候,对待罪犯只是通过在他们的衣帽上画上标志或者是给他们穿上特别的衣服,以此来惩罚他们。如此一来,百姓们就不会去犯法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当时的政治已经十分清明了。现在我们虽然制定了更为严酷的法律,可是犯法的事情还是屡禁不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不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政治不够清明吗?我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正是因为我的教育方法不完善,所以才使得很多愚昧的百姓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诗经》上写道:‘那些和蔼可亲的官员才是百姓的父母官。’可是,现在只要有人犯了罪,我们就直接对他们施以严刑,而不对他们进行教育指正,这样一来,即使有人想要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我觉得他们都很可怜。因为一些过失就任意地割断别人的肢体、刻意损伤犯人的皮肤,使得他们一辈子都留下这些记号,这是一件多么残忍而不道德的事情啊!身为百姓的父母官,你们这样做难道不会难过吗?犯罪要受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能不给犯了罪的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啊。现在我们对待犯人,不是在他的脸上刺字,就是随意砍掉他的四肢,这样怎么能令百姓归心呢?你们大家商量一下怎样废除肉刑吧。”大臣们商量后,得出了一个办法,决定用打板子的惩罚来代替肉刑。以前要砍掉脚的,改为打五百大板;原来需要割掉鼻子的,改为打三百大板。汉文帝不久后就正式下诏废除了肉刑这种残忍的刑罚手段。这一切都要源于淳于缇萦的一片孝心。缇萦不仅救了自己的父亲,也救了很多犯了罪的人。
淳于意躲过此劫后,开始用心钻研医学。他研制出的汤药这个成果对中医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也因此被写进了中医的历史中,成为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名医。而缇萦救父的故事也被后人编入了二十四孝的故事中,一直流传至今。
少君与少翁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五个皇帝,小名叫刘彘。汉武帝终生都对鬼神之事很相信,总想着能够长生不老,在这方面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和财力,也被很多方士欺骗过。每次汉武帝发现自己被那些江湖术士欺骗后,都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处死,但并没有因此而对鬼神之事产生怀疑,于是,经常是杀了一个又宠信另一个,如此循环往复,陷入了泥潭之中而不自知。
公元前133年的冬天,汉武帝在雍城的五峙原遇见了一个叫做李少君的方士。此人自称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秘方,使得很多王公贵族对他巴结奉承,骗取了很多的钱财。
有一次,武安侯田妢请人邀请李少君到府上赴宴。李少君看到座中有一个白发苍苍的九十多岁的老人很是显眼,为了显示自己的神性,他故意在宴会进行一半的时候走到这个老人面前说:“我之前曾经和你的爷爷一起在南山打过猎。”接着又仔细讲述了当时的情景。听到的人都十分吃惊,因为这个老人已经九十多岁了,李少君竟然跟他的爷爷一起打过猎。老人显然也吓了一跳,在他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确实和爷爷一起到南山打过猎。老人将旧事讲出后,大家都更加吃惊了。
汉武帝召李少君入宫,当时宫中摆设有很多的旧铜器,汉武帝就询问李少君知不知道这些铜器的来历。李少君之前听说过汉宫中留有齐桓公时代的铜器,于是就信口胡编道:“这是齐桓公十年时,摆在柏寝台的那一件。”结果一看铜器上的落款,果然如此。听说的人都无不称奇,将李少君当做活神仙来看了。李少君又对汉武帝说:“只要祭祀灶君,就能够使鬼神来为陛下服务。通过驱使鬼神,就可以得到丹沙。将丹沙进行炼烧,就能够得到黄金。用这样炼制出来的黄金打造成的器具来吃饭,就可以延年益寿。只有延年益寿了,才能够看到蓬莱山上的神仙。只要见到了神仙,然后再到泰山去封禅,就能够长生不老了。黄帝就是这样才成仙的。”
汉武帝对长生不老的热情一直很高,于是就按着李少君的方法做了起来,开始对灶君进行祭祀活动,并派了很多的方士乘船东行去寻找所谓的蓬莱山和炼丹术。与此同时,他还让李少君待在宫中炼制丹药。结果没过多久,李少君竟然病死了。汉武帝对李少君是仙人一事一直深信不疑,以为他只是抛去了肉身,登仙去了,从此以后更加痴迷此道。
李少君死后,武帝又发现了一个方士,来自于齐国的一个叫士少翁的人。少翁的名字是少年老人的意思。士少翁虽然看上去面色红润、唇红齿白,一副年轻人的模样,但他却对别人说自己已经有二百多岁了。
当时,汉武帝最喜欢的王美人死了,惹得他总是闷闷不乐。少翁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自己跑到宫里要求见汉武帝。见了武帝后,少翁信口开河地说道:“我会一种法术,可以使已经死去的人显灵,我现在就可以让王美人和陛下相见。”汉武帝一听,赶紧让少翁做法。到了晚上的时候,少翁要来了一件王美人生前所穿的衣服,选取了一间密室,在屋子里的左右两边都放了一张床,上面还都挂上了白纱帐子,帐子前面点上了红烛、摆上了酒肉,然后又让汉武帝藏在右边床上的帐子里,告诉他不要随便乱动。到了三更的时候,汉武帝果然看见左边的床上帐子里出现了一个美女的身影,隐约看来,好像就是他日夜思念的王美人。
汉武帝内心一阵狂喜,立马就想从床上跳出来去见王美人。少翁害怕自己的骗局被识破,连忙死命地拉住了汉武帝,对他说:“陛下万万不可冲动啊!这只是王美人的魂魄而已,她害怕陛下思念太甚,所以才来相见。魂魄不比我们活人,不能够把握住。如果您执意要到王美人那里去,万一阳气太重,将王美人的魂魄逼走,那就得不偿失了。”汉武帝一听有理,也就不再坚持。
在得到汉武帝的宠信以后,少翁更加肆无忌惮地吹嘘起自己的法术来。他对汉武帝说:“陛下您想和神仙相见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您现在宫里所用的一切都跟神仙的十分不同,这样又怎么能奢求神仙的到来呢?”汉武帝一听,立刻命人按照少翁的建议改造宫殿,四处都画上了神仙的云气之图,以求能够使神仙驾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