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女孩名叫莲诺奇卡,住在这公寓的一间小屋里。父亲巴拉布津是个码头工人,常常酗酒,母亲平日给人缝做口袋挣点钱。那哭着的男孩是她弟弟巴甫利克。离开这家时,茨微土兴把一个装有50戈比的小钱袋留下。巴拉布津夫妇都伸手来抓钱袋,吵了起来。莲诺奇卡拾得掉下来的钱就往外跑,父亲追出来要打她,被邻居一少年挡住。
这少年名叫基利尔·伊兹维柯夫,是工业专科学校学生,父亲早在河中淹死,母亲薇拉,是本市一中学教员,家境也颇清寒。基利尔除读书外,平日和住在同一公寓的铁路机修工人腊高静要好。基利尔还有个女朋友丽莎,是管理这公寓的富商密什柯夫的独养女,也是中学生,性情淑静,长得也挺秀美。
巴士屠霍夫和茨微土兴从此常到公寓来,渐渐地和住在这里的人都熟了。基利尔和母亲、丽莎、莲诺奇卡还一起去看过他们的戏。
莲诺奇卡自从那次免遭父亲的打,便对基利尔产生好感。薇拉母子见这女孩可怜可爱,就常帮助她,她呢,也喜欢常同薇拉母子在一起。
腊高静是个革命工人、地下布尔什维克。他带妻子阿克桑娜参加过1905年罢工游行,被判3年徒刑,出狱后继续搞革命,在自己家里办了个地下印刷厂。基利尔在他的启发、教育下逐渐成长,参加印刷和散发革命传单。
不久,地下印刷厂被宪兵查获,腊高静逃走,但阿克桑娜、基利尔被捕入狱。同他们有往来的巴拉布津、巴士屠霍夫、密什柯夫等都被传讯。密什柯夫为此吓破了胆,他本来就认为女儿同穷教员的儿子交朋友不体面,现在基利尔被捕,更觉得女儿竟然同政治罪犯要好不仅大逆不道,而且实在危险,就迫使丽莎嫁给一个富商寡妇的侄子、娇惯成性、只知吃喝玩乐的维克多·舒布聂可夫为妻。丽莎虽不愿意,最后还是顺从了。
薇拉因儿子被捕,十分痛苦、着急,多方求情均遭拒绝。基利尔在审讯中守口如瓶,结果被判刑流放。他在狱中捎信给丽莎,表示虽爱她,但望她不要以他为累。丽莎虽心中思念基利尔,却已身嫁他人,只好暗地流泪。薇拉在现实教育下,渐渐认识到儿子的道路是正确的。她最后被上司认为是不堪信任的人,被逐至市郊一所偏僻的女子中学教书;基利尔的同志和莲诺奇卡常给她一些帮助,使她得到安慰。
腊高静的妻子阿克桑娜正怀孕,被关进狱中。反动当局再三折磨,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有关丈夫的一点线索,结果生产后死于狱中。
巴士屠霍夫胆小、自私。他的戏把生活写得过于甜蜜曾遭基利尔批评,因此就对基利尔耿耿于怀。当薇拉恳求他设法救救狱中的基利尔时,他竟以自己也会受牵连为借口,断然拒绝。
大作家列·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并在途中逝世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俄国,在萨拉托夫各阶层人物中也引起不同凡响。密什柯夫为作家死前未能得到教会的谅解而惋惜,巴拉布津认为托尔斯泰伯爵尽管生前被革出教门,还是比那些冠冕堂皇的教徒们好,因为他从来不欺侮穷人,而且还帮助穷人。为此,密什柯夫对巴拉布津大发雷霆,把他全家赶出公寓,任其流落街头;后来总算丽莎求情,巴拉布津一家才得返回公寓居住。
巴士屠霍夫收拾好行装,告别茨微土兴,离开自己出生的城市,出发上彼得堡去了。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写于1929~1945年之间。小说共3卷,第3卷未写完。
17世纪末的俄罗斯,是欧洲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农奴伊凡西加驾着雪橇,一边沉思:“农民已经丧失了一切,可是谁能够养活这个贪欲的国度呢?”人们纷纷议论皇上快要死了,那么谁将当沙皇呢?
沙皇菲亚尔特奄奄一息,皇宫内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争夺皇位的斗争。小彼得被拥立为皇,但沙皇的七妹索菲娅公主并不甘心,千方百计地想谋取皇位。她伙同情夫郭立纯公爵、枪兵司令官霍凡斯基等人,暗中组织枪兵,发动政变,杀死皇太后娜塔莉妮左右的一些大臣和贵族,由愚蠢而瘦弱的伊凡同彼得并立为皇,她自己则以摄政的名义掌握实权。
彼得此时正值少年,常到河边钓鱼玩耍。他特别喜爱战争游戏,拟造木制大炮和堡垒,以葡萄和苹果当炮弹。他接近欧洲的侨民,迷恋西方的文明和生活方式。他在结识德国侨民莱福脱后,便聘请一些外国人担任游戏队的教官、造船技工和数学教师。
波兰王派遣使节到莫斯科,要求与俄国联盟对付土耳其。索菲娅任命郭立纯为司令,统率俄军,出征克里米亚,期望以战争的胜利来加强她的统治,防止15岁的彼得在政治上可能提出的任何挑战。不料郭立纯的远征以失败告终,致使国力变得日益衰弱,人民愈加不满。
彼得经常参加欧洲侨民的舞会,渐渐对德侨官商的女儿安亨产生了情意,同时扩大了战争游戏,兵士达300余人。他终日废寝忘食地和工匠共同劳动,研究战术,又从工厂运去60门大炮,开始在游戏中搞实弹演习,由德国人当教官。他母亲见他这般情景,甚是着急,准备为他成亲,免得他这样“胡闹”下去。彼得婚后仍然在离京城120俄里的湖畔建起了造船厂,聘请荷兰技师工匠作指导,亲自参加劳动,学习工程技术知识。莫斯科的大贵族对他的所作所为,大不以为然,认为“有失礼仪,历朝并无先例”,絮絮不休地一再进谏,要他回宫,但他根本不予理会。贵族中只有波里斯一人对他大加赞许,还替他搜集拉丁文书籍,以及有关船舶、海战的版画。
索菲娅一伙见彼得如此喜爱军事,甚为恐惧,再次策划阴谋,要将彼得送进修道院。彼得闻讯,乘马车从造船厂匆匆赶回莫斯科。这时,莫斯科大兵云集,人心惶惶,形势一触即发。彼得在一个秋夜,逃到了离莫斯科60俄里的托洛依察。可是事情出乎意料,莫斯科的枪兵联队全部跟着他走,连索菲娅的某些亲信也跟着去了托洛依察。索菲娅陷入绝境,最终还是她自己被送进了修道院,她的同谋郭立纯被削爵充军,心腹夏克洛等人被处死刑,其余参与阴谋的人在广场和市街上受鞭刑,或终身流放西伯利亚。
彼得回到莫斯科之后,同过去一样在欧洲侨民区寻欢作乐。在同外国人的接触中,他深感俄罗斯的封建、愚昧、落后、野蛮,决心学习西方,准备在近侍中挑选50名天资聪慧的人出国留学,从ABC学起。彼得的革新措施,遭到了天主教等封建贵族的反对,他们要求外国人不得建立教堂,已建立的应勒令拆毁,严禁正教徒同异教徒交往,现有的侨民区必须焚毁……彼得对这些顽固保守的主张给予了严厉斥责,并进一步扩大了战争游戏,以2个“国家”的战斗规模进行演习,把贵族、大臣、近侍们都分配到2个“国家”去参加。这种旷日持久的演习既劳民伤财,又造成伤亡,士兵们怨声载道,认为现在正是播种季节,却偏偏想出这种主意。皇太后见势不妙,也给彼得写了亲笔信,哭诉国库要挖空了,请求不要再继续这种战争游戏。圣诞节那天,彼得又导演了一场恶作剧,命令名门望族个个化装,戴上假面具,各人手执乐器,狂叫乱嚷,以侮辱他们。
春天,彼得到俄国北方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去旅行。在那里,他看到了荷兰、英国和德国的海船上旗帜飘扬,大炮林立,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富庶而骄傲的欧洲,而俄国这边则是可怜的小木船。他感慨万千,同外国相比,俄国尚在沉睡,身为这样国家的皇帝,深感不幸!他痛苦地沉思:正如外国人所说的,俄罗斯是一个可怕的国家,好象一件毛皮外套,必须彻底翻新!彼得决定向荷兰购买2条海船,建立真正的造船厂。
在这期间,西欧的政治形势发生激烈的变化,俄国被迫卷入战争。1695年2月,彼得隐名率军远征土耳其,亚速一役,遭受惨败。彼得回国后,不顾百姓的疾苦,加紧备战,2年后再度出兵亚速,结果土耳其战败投降。战争的胜利使俄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彼得加强军备,组织公社,开凿顿河—伏尔加河运河,派遣留学生,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他还派遣使节去西欧,自己也化装同行。在国外,他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参观德国炮厂,研究制造军火的过程。在荷兰和英国学习造船,亲自做工,并聘请一大批专家到莫斯科工作。
在彼得漫游西欧各国期间,索菲娅又密谋暴乱,但很快就被平息了下去。彼得得知国内动乱的消息后,立即动身归国,对反叛者大肆杀戮。“古老的一切都被驱入黑暗的角落,旧俄罗斯断了最后的喘气。”“3月的波罗的海上,隐隐地出现了商船队的影子。”
金星英雄
《金星英雄》是苏联作家巴巴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写于1948年。
卫国战争结束了,荣获金星奖章的战斗英雄、坦克兵谢尔盖回到了故乡。他的战友谢明是个孤儿,也跟着他来到了乌斯齐—涅文斯卡亚村。
金星英雄回来,受到家乡人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区供销合作社主任鲁布错夫·叶木尼茨基分外热情,竭力劝谢尔盖当他的副手,做贸易管理工作,他说,问题不在于职务,重要的是利用你的声望。谢尔盖明白了他的意图后气愤地叫他滚出去。
谢尔盖见自己家所在的伏罗希洛夫集体农庄生产搞得不好,一打听,原来农庄主席阿勒塔麻绍夫把很多土地都分给庄员自己耕种,甚至租给职工种。阿勒塔麻绍夫还认为这对国家是有益的,因为万一集体经济没收成,庄员个人的土地还会有收成。
谢尔盖看到邻近的布琼尼集体农庄主席拉古林是个勤奋节约的好当家人,关心庄员的生活。庄员们对阿勒塔麻绍夫的意见很大,但因为他是由区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菲道尔亲自派来的人,谁也奈何他不得。谢尔盖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阿勒塔麻绍夫搞好工作,改变家乡面貌。他认为应该把就近的几个集体农庄组织起来,集中力量订出一个5年计划,率领群众大干一番。
但他的想法遭到菲道尔的反对。菲道尔指责他和村苏维埃主席萨瓦犯的毛病一样:对未来想入非非,不去脚踏实地地考虑秋收和缴纳公粮的工作。谢尔盖几乎同他吵起来。谢尔盖的父亲基摩菲依不了解儿子,他问儿子:你已经成了英雄,荣誉、地位都不小啦,还要什么呢?谢尔盖回答说:他不愿意躺在已得的成就上面享清福,愿意继续前进。
秋收完毕后,经过激烈的辩论,乌斯齐—涅文斯卡亚村终于制定出一个5年计划。群众对计划的热情很高,纷纷献计献策。区党委书记康得拉捷也夫也积极支持。
为了筹备建造发电站所需的木材,谢尔盖几乎跑遍了整个高加索,最后还受到最高苏维埃代表包依勤科的接见。包依勤科见谢尔盖热情肯干,工作态度严肃诚恳,非常高兴。他提议由谢尔盖来代替思想落伍、作风陈旧而且年老多病的菲道尔。谢尔盖觉得自己没有经验,这样的重担怕挑不起来。不过他答应认真考虑。
谢明是个既能干又勤快的小伙子。他爱上了谢尔盖的妹妹安菲莎。可是基摩菲依老头怕谢明会把安菲莎带走,所以不同意女儿嫁给这个漂来户。尽管谢尔盖帮妹妹说话,老头儿仍然不同意。
谢尔盖出差回来后,向集体农庄的干部们作了汇报,大家情绪十分高昂,立即着手组织到边区去流放木材的工作。这下全村男女老少都兴高采烈地憧憬着未来的发电站,小伙子和姑娘们更是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流放木材小组。几天后,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沿着库班河出发了。尽管流放木材是件十分艰辛的工作,但是热情洋溢的青年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只是在收尾工作中发生了一点意外事故:谢明为疏通河床堵塞的木头,失足落水,后脑和腿被撞伤。但经过调养,谢明的伤很快就好了。基摩菲依见这个异乡青年如此勇敢无私,终于同意把女儿嫁给他。谢明便在这里落户,成为农庄的正式庄员了。
流放木材工作刚刚结束,谢尔盖接到命令,让他参加全国坦克节庆祝活动。在莫斯科红场上,他亲眼见到了斯大林,感到无比光荣,同时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在回家的路上,他正巧遇到心爱的赶牛车姑娘伊琳娜。他告诉她自己已决定接受区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不久,任命下来,谢尔盖担任区执委会主席。菲道尔被任命为区面粉厂经理。谢尔盖走马上任,首先清点仓库,整顿作风,彻底清查阿勒塔麻绍夫违反政策和营私舞弊的行为,纠正鲁布错夫一叶木尼茨基的请客行贿、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他这样雷厉风行,引起一部分人,特别是菲道尔等人的不满,他们认为谢尔盖是目无老同志,横行霸道。为此将他告到区党委书记康得拉捷也夫那里:“我们这些老同志有权让年轻的、还没有经验的工作者守规矩。”不料区党委书记听了谢尔盖的种种“越轨行为”后说,这些“越轨行为”是根据他的指示做的。他说:“多年来,小偷和骗子盘踞了集体农庄的领导地位,而你却庇护他们……这才是严重地破坏了集体农庄的法规呢。”菲道尔听了,垂头丧气地嘟哝着:“谢谢,算是活到头了!”
萨瓦等人对谢尔盖的工作也不满,因为自谢尔盖担任区执委会主席后,发电站变成全区的工程了,大伙儿千辛万苦搞来的木材也成了全区的财产,烧出来的砖被别人拉走使用,这样下去,自己的5年计划结不出自己的果子。谢尔盖和萨瓦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了解萨瓦,并且很喜欢这个能干的年轻人,可是他觉得萨瓦说起话来,却象个守旧的个体农民。
有一天,他特地来找萨瓦,试着说服他,但效果不大。他顺便回到家中看看。谁知母亲严厉责备他忘了自己也是个普通人;战场上立了功,有了地位,竟看不上村里人了,凭什么说伊琳娜配不上你呢?谢尔盖一听便明白有人背后造他的谣。他去找伊琳娜。伊琳娜说她重新考虑以后,觉得:“你所需要的妻子,不是象我这样的人……我真不应当爱上你。”说罢便匆匆赶着车走了。但是当谢尔盖正式向她求婚时,她还是同意了,不过要求在学成后结婚。
各村庄员集中挖电站渠道,发电站工程进展很快,各种机器源源运来。谢明担任电站建筑负责人后,工程进展更快。电站已经着手培训各种技术人员。伊琳娜也参加学习,当了配电员。谢尔盖在谨慎老练的康得拉捷也夫的培养下,越来越成熟了。
阿勒塔麻绍夫被撤职后,经过党员大会的批评,作了检查,大家同意他担任农庄一个小组的组长,希望他跌倒后很快爬起来。共青团员尼基达接替他担任了农庄主席。尼基达上任后立即去求教拉古林,一心想象拉古林那样增产节约,使小麦每公顷生产30公担。拉古林是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他不断革新挖潜,后来获得了列宁勋章和劳动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