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恐惧》一书中,波拿劳·欧维尔斯利特指出:“我们对其微笑的人,也反过来朝我们微笑。在一种意义上,他是朝我们微笑,在更深的意义上,他的笑蕴含着这样的意思:我们使他能够感受突然而至的幸福,我们的微笑使他感到他值得笑,于是他也笑了。可以说我们从人群中把他分离出来了,我们对他区别对待,同时给了他一个单独的地位。”
我们常常因为压制不住自己真实的情感,而对不喜欢的人或者争吵的对象摆出严肃的、厌倦的、憎恶的表情。实际上,让自己的情绪、态度将内心暴露无遗并非明智之举。当你因为一件事情对一个人产生了反感的时候,如果对他表现出极度地不耐烦,甚至粗言以对,就相当于在你与他之间筑起了一堵墙,永远地失去了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机会。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控制住感情的冲动,不将偏见写在脸上,而是大大方方地送上充满友好和善意的微笑,那么对方也会感到被你真诚的微笑祝福着,你们双方的关系很可能出现好转的迹象。
也许你认为自己在不高兴的时候做不出那种“真正的微笑”,实际上通过不断地练习你一样可以做得很好。起初阶段,你会感到自己在和思想做强烈的斗争,内心受到很大的压抑,但是练习得越多,则抑制的成分就越少,直到最后,你就可以在不愉快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颇富吸引力的微笑了。这时,你会发现做事待人你拥有了更多的方法和方式,事物将来的走向尽在你的掌控之中。
做事留有余地实际上是给自己铺设更多的路,使自己在复杂的局势中仍然可以进退自如。
四、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如何做人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不论圣者、大师,还是普通的百姓,无一不在人生经历和见闻中试图寻找答案。似乎领悟出人生的真谛才不会走冤枉路、走错路,才能造就不悔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领略人生的全部内涵,人们惯常从某个方面、站在某个角度来理解和感悟人生,比如:做人不可太认真。过于认真是现代人生活疲惫、烦恼重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太过认真、较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看事情过于严厉,要求人太过苛刻,缺乏包容精神,大家就会因为害怕、厌恶不愿与之打交道,久而久之朋友就会少之甚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我们总是拿着放大镜去观察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恐怕做得再好的人也会问题遍身,甚至无可救药。
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共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他们拥有宽广的胸襟,善于掌控大局,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不纠缠于无关原则的琐事,懂得求大同存小异,能够团结大多数人,因此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相反,那些过分挑剔,眼里不揉半点沙子,整天要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争出个谁是谁非的人,他们的观念里只有自己,容不下别人,最终只能沦为人人躲避、唯恐相干的“友稀道寡”之徒。
要想让自己多友多助,左右逢源,就必须掌握与人相处的“难得糊涂”之道。领略了“糊涂”的智慧,自然就雅量豁然了,对人对事能够多一份包容和忍耐。不过,让一个向来明察秋毫的人、一个抓尖枪上的人、一个苛刻的人真正做到不较真、容忍他人,并非容易的事情。一个人的行为是他的思想和内心修养的反映,这就需要培养善解人意的思维方式,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和处理问题,站在更高的位置包容和理解他人的所作所为。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领导容不得下属半点疏漏,动不动就横眉竖眼、拍桌痛斥。久而久之,属下心中积怨成仇,消极怠工或者直接另寻东家。现在我们来想一想,领导是不是应该站在公司整体利益的角度做到对事不对人,指导和鼓励员工改正错误,而不是发现一点小毛病就大发雷霆呢?如果能换一下位置,下属是不是就理解领导的急躁情绪了呢?
出门在外常会遇到磕磕碰碰,如果因此而大动干戈甚至大打出手,以致打乱了正常的安排,实在是得不偿失的。有些素不相识的人对你冷言冷语、挑三拣四甚至报以粗口,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许他刚刚经历了一件不顺心的事,人在气头上难免会失控。只要没有受到人格上的侮辱,我们就应当保持冷静的头脑,无须在意,不要冲动,有必要的话,可心平气和地向对方讲明道理。不要和原本无冤无仇的人针尖对麦芒,更犯不上大动肝火、舞刀弄枪,倘若一激动酿成恶果,则后悔莫及。我们不知道陌生人的素质是高是低,也难以揣摩人家的用意,以后的人生轨迹更不会与他再有交集,与这样的人较真,实在不是智者而为。试想你与一个低级且庸俗的人对口大骂,周围的人看了一定认为你俩水平相当,是不是很丢面子?另外,他人对你的冒犯很可能就是某种情绪的宣泄或者痛苦的转嫁,也许在某个方面他是弱者,是不幸的人,我们不与他计较,包容他的行为,也是一种善举。
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很多人都有被路人责骂的不愉快经历。有位智者说:“大街上遇到有人骂我,我连头也不回,因为我不想知道爆出粗口的这个人是谁,他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生活不要受到不必要的影响。”是啊,人生如此短暂,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何必为了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浪费时间呢?我们应该多多提醒自己此刻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些事情不必太过认真,敷衍了事或者视而不见反而是明智之举。这样,我们才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需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的事情上,才可以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是的,我们需要认真的态度,但是不应遇事就较真。“难得糊涂”是一种处世之道,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做一个宽宏大量的“糊涂人”,才能有更多的人乐于同我们交往,因此获得更多的朋友,事业的成功自然随之而来。
五、切忌锋芒毕露,否则树大招风
一位年轻的律师参加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律师一听没有多加考虑,认真地说:“不,法官,你弄错了!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法庭内顿时安静下来,气氛霎时凝固了。尽管年轻的律师关于专业问题的回答没有错,但是法官却没有显露出丝毫高兴的表情,反而脸色阴沉下来。那么,年轻的律师错在哪里了呢?他当着众人的面指出了德高望重、学识深厚的法官的错误,抢了法官的风头,因此酿成了大错。
当然,面对错误要大胆地指出并加以改正,袒护错误和纵容恶劣行为是可耻的。但是,这位年轻的律师就犯下了这样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自己并没有因为其中的“正确”因素得到任何赞许。
当你占据明显优势的时候,当你胜利在望的时候,不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问题都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一个轻蔑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你本意只是想指出问题,实际上并不会使人心悦诚服。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打击了他的热情,扑灭了他的光辉。他不但不会打心底接受你的意见,更不可能成为你人脉网上的一个结点。
因此,在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低调、恭谦、态度平和。千万不能这样说:“看着吧,你会明白的。”这相当于在说:“我比你更有前瞻性的眼光,我会使你改变观点的。”这样的话实际上是一种挑战信号,对方听后一定会进入备战状态。为什么要给自己制造一个敌人呢?
懂得潜藏自己是一种高明的大智慧,经常出来招摇过市的往往是小聪明。被人们发现的睿智比透露出来的聪明要有魅力得多。透着聪明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六、不要给自己树仇敌
要想让周围人拥戴你、赏识你,让他们成为你人脉网上的一个结点,你必须要善于与人合作,多交朋友,少结仇敌,踏踏实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
有些人以为平时能和周围人和平共处,不顶撞和诋毁别人,就不会得罪人,从而拥有良好的人脉。实际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意中发表的意见和不经意的举动往往比正面的批评更容易给人造成严重的伤害。我们面对共同生活的人,尤其是跟我们感情较深的人,言行举止往往较为随意,不知道哪句随口而出的话就给人造成了刻骨铭心的伤害。也许有人认为语言毕竟不是刀枪,对人的伤害没有多深。殊不知“唇枪舌剑”是一种隐形的利器,专门刺向人心,给人的内心造成无药可救的伤痛。
但是,有些时候别人的过失和不足我们必须指出。那么,我们应该针对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制定相应的对策,让批评既不影响自己的人脉,又能产生一种积极的效果。正确的批评他人的方法是,批评的时候要阐明缘由,系统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力求达到沟通、影响、指导的目的,使受批评者产生积极的改进行为,而不能一味地指责、埋怨和贬低对方。批评他人时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全盘否定受批评者的行为,应该抱着肯定其优点、包容其缺点的态度,始终以愉快合作为目的。
要想得到别人的合作和支持,掌握批评对方的技巧,使别人乐于改正自身不足全力配合,是非常棘手且关键的一环。与人合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当你特别需要他人配合时,别人找个理由谢绝了,或者假意答应,实则故意拖着不办,也或者干脆拒绝你。面对别人的不配合,你一定感到束手无策,你心里也明白,即使有人勉强同意与你合作,但在合作过程中也会给自己制造很多障碍,最终很可能导致不欢而散。此刻的你一定憋了一肚子火却不敢发泄,但是事情不解决又难以向领导交代。因此,如何在与人合作的时候掌握批评他人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1.要让他人乐意与你合作,就不要直面批评他人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表现得毛毛躁躁。有一天,一位老朋友把他找来对他进行了一番严厉地训斥:“富兰克林,你简直无可救药,你到处指责别人的错误,自以为比所有人都高明,有谁能受得了你?你的朋友已经讨厌你了。他们对我说,如果你不在场,他们就会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已经没有人打算再告诉你什么事情,因为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的知识。其实,你的旧知识又有多少呢?十分有限!”
富兰克林听了这番话受到极大震动,于是立志要彻底改掉傲慢、武断的说教别人的态度。他在自传中写道:“我立下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让自己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用过分肯定的文字或语言表达意见。我决不用‘当然’、‘无疑’这类词,而是用‘我想’、‘我假设’、‘我想象’。当有人向我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情时,我决不立即反驳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像稍有不同。我很快就看到了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变得融洽多了。我们以谦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意见容易被人接受,冲突也减少了。我最初这么做,确实感到困难,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也许,五十年来,没有人再听到我讲过太武断的话。这种习惯,使我提交的新方案能够得到同胞的重视。尽管我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造句也很迟钝,有时,还会说错话,但一般来说,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2.温和、间接地指出他人的不足
工作中难免会有疏漏,也难免会出差错,当必须要指出他人不足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态度要温和,方式要间接,避免直接的冲突,首先要让受批评者理解和认同你这个人,不要对你产生反感。直接批评的方式容易使他人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尊严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