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先生,有一次去邮局寄信。接待他的是一位女职员,可能由于心情不好,对他很是不耐烦。卡耐基先生敏锐地观察到这位职员的发型是经过精心打理的,于是他双眼注视着这位职员,诚恳地说:“你的头发很漂亮,发型也是精心设计的吧!”那位职员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卡耐基,脸上出现一丝快乐的微笑。很快,她就帮卡耐基先生寄出了信件。
有句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酷暑寒。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诚恳地赞美他,将会给彼此留下极佳的印象。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肯定,都需要被人欣赏,都希望获得赞美。小时候,一句“你真棒”、“你做得真好”、“你的表现真优秀”能让我们手舞足蹈好几天,想必你还依稀记得那种感受。当我们慢慢长大后,我们虽然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赞赏而激动不已,但是那种让人满足的感觉还在。不可否认,听到赞美确实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充满着对赞美的渴望。
但是由于世俗的熏陶,现实的无奈,我们的内心已经不习惯去真诚地肯定和赞美别人。因为我们有所顾忌,我们害怕被人误解为“拍马屁”。
所以赞美也需要看准时机,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否则,即使你是真诚的赞美有时候也会“马屁”拍到马腿上,好事变成坏事。开口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第一,赞美时应当感情真实。
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不是任何的赞美都能让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你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
真诚的赞美有纯洁的动机,它不是为了谋求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才赞美。卡耐基说:“如果我们只图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那我们就无法给人一些真诚的赞美,那也就无法真诚地给别人一些快乐。”
第二,赞美因人而异。
人的素质有高有低,年龄有长有幼。赞美应该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对于老年人,可多称赞他引为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于商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干部,可称赞其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但赞美也需要有根有据,有板有眼,切不可虚夸。
第三,赞美的内容要翔实、具体。
日常生活中,人们有非常显着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因此,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翔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飘浮的话语,不仅会引起对方的猜度,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第四,雪中送炭。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图。因此,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第五,赞美之词应尽可能有新意。
“喜新厌旧”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陈词滥调的赞美,会让人索然无味;而新颖独特的赞美,则会令人回味无穷。见人每次都说“好”,谁听多了谁都腻。
此外,赞美还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也是一种赞美,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朋友,试着去肯定身边的人吧,慷慨地给他们一句赞扬吧。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之美。
七、用话语打动对方,博得对方好感
说话是一种艺术,也是获得他人好感的一种方法。如果说话得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获得别人的好感呢?在《成功人士99个说话细节》这本书中是这样说的。
1.多提善意的建议
当一个人关心你时,只要这份关心不会伤害到自己,并且对方还提了一些善意的建议,你当然会欣然接受,对这个人产生好感。那么,反过来你对别人若也如此,别人也会同样对你产生好感。满足他人自尊心最佳的方法就是多提善意的建议。
对方是女性时,仅说“你的发型很美”,只不过是句单纯的赞美词;若是说“稍微剪短些,看起来会更可爱”,对方定能感受到你对她的关心。若是能不断地表示出此种关心,对方对你必然更加亲切信任。
2.偶尔暴露自己一两个小缺点
有时坦率地暴露缺点,反而会迅速获得对方的信任,给对方留下一个正直、诚实的印象。
暴露自己的缺点并不是毫不保留地将所有的缺点都暴露出来,如此做,反而使人认为你是个毫无可取之人,因而丧失了对你的信任。
暴露的点只要一两个就可以了,可使他人把这一两个缺点和其他部分联想在一起,因而产生其他部分毫无缺点的感觉。但这绝不是狡诈,只是交际的策略和需要。因为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交往。“这个人有点小缺点,但是其他方面挑不出毛病来,是个相当不错的人。”类似上述的想法就能深深植入他人的心中。
3.记住对方所说的话
一位心理学家应邀去演讲,不料主办方却问他:“请问先生的专长是什么?”他颇为不高兴地回答:“你请我来演讲,还问我的专长是什么?”
招待他人或是主动邀约他人见面,事先多少都应该先收集对方的资料,这是一种礼貌。换句话说,表现自己相当关心对方,必然能赢得对方的好感。
记住对方说过的话,事后再提出来做话题,是表示关心的做法之一,也是说话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兴趣、嗜好、梦想等事,对对方来说,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来作为话题,对方一定会觉得很愉快。在面试时,不妨引用主考官说过的话,定能使主考官对你另眼相看,印象深刻。
4.注意对方微小的变化
生活中,一般做丈夫的都不擅长对妻子表现出自己的关心。比方说,妻子上美容院改变发型时,明明觉得她“看起来年轻多了”,却不作任何表示,因而使妻子心里不满,觉得丈夫不关心自己。
不论是谁,都渴求拥有他人的关心。而对于关心自己的人,一般都具有好感。因而,若想获得对方的好感,首先必须积极地表示出自己的关心。只要一发现对方的服装或使用的物品有些微小的改变,不要吝惜你的言词,立即告诉对方。
例如,同事打了条新领带时:“新领带吧,在哪儿买的?”像这样表示自己的关心,绝没有人会因此觉得不高兴。另外,指出对方与往日的变化时,愈是细微和不轻易发现的变化,愈使对方高兴。不仅使对方感受到你的细心,也感受到你的关怀,转瞬间,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远比以前更亲密可信。
八、身体语言透露了55%的心理信息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大型商场招聘一位销售经理,公司陆续收到几百封求职者简历,其中不乏高学历、工作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经过层层筛选,有五名幸运儿进入了最后一轮面试。总经理很看重这次面试,为了了解这些应聘者更真实的细节,他乔装成当天倒茶水的师傅。一声不吭地进入面试间,给最后这五位端水倒茶,借此观察每个人的表现。
这位总经理纵横商场几十年,阅人无数,自然演技不凡。这五名准候选人也并未发现这个倒茶的老伯有任何不妥。正当面试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闯进来一位应聘者。这位应聘者是在第一轮的团队考察中,由于团队得分较低被淘汰了。此名应聘者不甘心失败,自愿来参加这最后的面试。坐在前面的主考官为他的不请自来很是恼火,下面的五名竞争者更是交头接耳,嘲笑这个冒失的家伙。这名应聘者镇静地看着主考官,慢慢地阐述着自己的理由。原来他工作已十余年,做过十几家商场的采购、销售经理。由于第一轮团队配合中,他的团队中有几个初出校园的毛头小伙子。几人对他的计划毫不理解,也不认真执行,导致最后团队得分较低。最后他说道:“这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商机的敏锐观察力,就拿今天来说吧——真正的主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伯……”一席话立即让乔装的总经理对其刮目相看,将其奉为上宾,也给了他正式参加最后一轮面试的机会。
上面的这个例子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第一,一个人,无论你阅历多深,多么善于掩饰自己,你的神态举止尤其是那些下意识的动作却很难伪装。这些动作就是一个人气质的一部分,你无意中的身体语言出卖了你。第二,通过长期的观察与总结,你也能拥有敏锐的判断力。
生活中每一个人,在长期各自的生活工作中,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神态举止。比如:有些人习惯思考的时候拿笔敲脑袋,另一些人习惯拿手捏鼻尖;有些人习惯跷着二郎腿坐,有些人则习惯双手放在腿上、笔直坐下……这些习惯性动作所形成的肢体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就透露了一个人的信息。
不同文化背景或者职业的人,通常会有一些不同的身体语汇。比如:小学生喜欢走路连蹦带跳;大学教授习惯走路时低头沉思;音乐人喜欢唱歌时晃动手和脚;电视节目主持人习惯说话时用各种手势;老师喜欢倾听时微笑并侧身……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销售员仅仅是扫一眼便知道顾客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自然她也就知道该给顾客推荐哪款商品。
日常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多加留意,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肢体语言。点头——同意或者明白了,听懂了;摇头——不同意,或感到很震惊;身体向前倾——表示对对方的话感兴趣;搔头——迷惑或不相信;眉毛上扬——不相信或惊讶;咬嘴唇——紧张,害怕或焦虑;正视对方——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避免目光接触——消极,恐惧,紧张,逃避,不关心,没有安全感;鼓掌——赞成或高兴;打呵欠——厌烦;微笑——同意或满意;抬头挺胸——自信,果断;眯着眼——质疑,厌恶,发怒或不欣赏;轻拍肩背——鼓励,恭喜或安慰;不停地走动——焦急;抖脚——紧张;双手放在背后——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晃动拳头——愤怒或富攻击性;抖动双腿——内心不安、苦思对策;轻微颤动双腿——心情悠闲。
若一个人摊开双手,则表示真诚与公开。比如法国人很无奈时,他们往往会耸肩、摊开双手。一个人一边讲电话,一边用手敲打电话台,则说明他内心很兴奋。人们在大庭广众面前演讲时,倘若心情激昂,或兴高采烈之际,也会很自然地手舞足蹈起来。
若一个人用手摸颈后时,往往是出现了恼恨或懊悔等情绪。在遇到危险时,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用手护住脑后,但在防卫式的攻击姿势中,他们的防卫是伪装,结果手没有放到脑后,而是放到了颈后。女人尤其擅用这种伪装,她们伸手向后,撩起头发,来掩饰自己的恼恨情绪。
还有一些表示否定情绪的手部动作有:两手交叉按在头部后面,或手指按在额头正中央;在身体前边握紧拳头;手向着你而屈指数数;两手放在大腿上,张开手时,两手拇指相向;和你交谈时,不断地把玩桌上的东西,或将它重新放置;打开抽屉又关上,好像在找东西。
人类如此丰富的身体语言,只要稍加观察,细细体会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善于沟通者,必定是擅长使用肢体语言的人。换而言之,要想提高沟通能力,必须学会巧用肢体语言。很多时候,也就是一个无心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个细微的小动作,就可能决定了你的成败。我们无意中的、细微的身体语言决定了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是掌控别人还是被别人所掌控。有时,肢体语言也很让人无奈。为了某种目的,人们故意改变甚至扭曲自己的神态、动作,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或真实身份,但举手投足之间,它就泄露了秘密。比如,你的一个朋友为了某一件急事来求你。他曾经和你吵过架,并扬言要与你绝交。他可能满脸笑容,十分热情地与你打着招呼。但他的笑容很僵硬,他与你站立的距离也很远。这些相互矛盾的肢体语言出卖了他的内心。其实他并不乐意和你见面、根本不想和你打交道。只是为了求你才来找你,虽然他口中说早就忘记了曾经的恩怨。
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克服一些不良的肢体语言和习惯,如:谈话时不能正视对方。与人交谈时,无论你出于何种动机,不正视对方会使对方觉得你轻蔑他,或者有不尊重之倾向。一般的,对自信乐观且较外向的人,随谈话感情起伏可以用多一点时间注视对方,但最好不要超过2秒钟以上。再比如,与人交谈时做各种不雅举止,当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等。此举会让你的形象大损,对客人也是十分不礼貌。不良的语言习惯还表现在随意打断别人的话题,横插自己的意见。有些人具有强烈的说话欲望,不分场合和时间,也不管对方是否愿意听,逮着了就发表一番自己的观点。尤其当别人谈兴正浓时,还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贸然打断话题。这些都是不礼貌的习惯,应该努力改掉。
自然、自信的口头语言加上协调一致的肢体语言才能使我们的沟通更为自如。比如在面试中,你若能简洁自信地陈述自己的特长,热情洋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面带微笑、仔细聆听,与主考官保持目光接触,自然会给主考官留下一个深刻的好印象!
掌握以下几点,加强自身控制,势必让你的沟通更加有效。
——看着对方的眼睛。与人交谈时,看着他的眼睛。这样做能防止他走神,更重要的是你树立了自己的可信度。
——面带微笑。任何时候都记得面带微笑,人们会觉得你和蔼可亲。真心的微笑能从本质上改变大脑的运作,使自己身心舒畅起来。
——讲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时,都注意它的含义。懂得在什么时候,配上恰当的面部表情。
——使用张开手势给人们以积极肯定的强调,表明你完全地专注于眼下所说的事。
——如果与人的距离不足1米,会产生局促不安的感觉,听者会本能地往后移。如果距离达1.5米或更远,听者就会觉得你不在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