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柔,并不是卑弱和不刚,而是一种处世的方法。古往今来,有多少功臣名将由于过“刚”而遭遇不幸。关龙逄、比干由于刚直不阿,直言进谏,而惨遭夏桀和商纣的杀戮,海瑞由于秉性耿直乏柔而一生坎坷不受重用。在曾国藩看来,刚柔互用不可偏废。柔是手段,刚是目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强。
历史上勾践灭吴就是一则外柔内刚,以求自强的故事。春秋时候,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采取了与吴国讲和的方略,向夫差称臣做奴,并献上了越国的珍财异宝和美女西施。夫差每次乘车,勾践总是恭顺地请夫差踩其背上车,并在车前为夫差牵马,甚至在夫差生病时口尝夫差粪便,以表忠心。即使遭人唾骂,他也不在乎,总是一副低眉顺眼的面孔,深讨夫差之欢心。
久而久之,夫差便放松了对勾践的戒备,放勾践回到了越国。勾践一面卧薪尝胆,苦心劳力,爱抚群臣,教养百姓,发展生产,一面经常派人到夫差面前问安献宝迷惑夫差。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而称霸诸侯。勾践以匿刚显柔的手段,终于达到了灭吴称霸的目的。
“柔弱胜刚强”是老子的一个着名论断,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是水可以冲击任何坚硬强大的东西,没有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替代它。以柔制刚,以柔克刚,运用在自立自强上,往往会产生特殊的效果。
一次,宋太祖赵匡胤正手持弹弓在后苑打鸟,忽传报一位大臣有急事求见。赵匡胤一听说有急事,不敢稍有怠慢,立即召见大臣听奏,然而听奏后却认为事情不大,便斥责奏臣说:“这算什么急事!”奏臣对皇上的态度不满,随口说道:“这总比打鸟的事急吧!”赵匡胤恼羞成怒拿起斧柄向这位大臣的嘴上抡去,大臣的牙齿当即被打掉两颗,他不卑不亢地拣起被打落的牙齿。赵匡胤更火了:“难道你还想保存这两颗牙齿找我算后账吗?”大臣说:“我怎敢与您论是非呢?这事史官自然会记的。”赵匡胤听了猛惊,连忙笑容满面地好言安慰,还送给这位大臣许多金帛。该大臣在权势和地位上是弱者,无以与至高无上的皇权抗衡,但他采用了柔弱的态度,却寓之以道理上、人格上的刚强,征服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达到了自己在人格上不畏强暴、据理而争、自立自强的目的。
退步宽平,清淡衡久。曾国藩是一个善于从古代先哲那里汲取智慧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把所学知识与人生经验联系起来思考的人;他从中汲取人生的信条与经验,总结出在什么样的情势下该争,在什么样的情势下该退,在什么情势下要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刚柔并用。
片面地依靠“刚”而忽略“柔”,或片面地依靠“柔”而忽略“刚”都将导致失败。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天下兴亡的大义面前,不争待何?在人生难行的地段、在名利场中、在富贵之乡、在人际的是非面前退让一下,有何不好?所以说,为人处世,善用刚柔,才能长久挺立,自立自强。
6.耐烦应事,不忮不求
人生在世,不免会遇到麻烦事,如果此时能做到耐烦和不忮不求,则能够处理好各种难事。
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麻烦事,也必须要处理很多麻烦事,有的人处理一件麻烦事可以,处理两件麻烦事也还能行,但遇到三件或三件以上的麻烦事就承受不住了,有的人遇到一件小的麻烦还可以解决,一旦遇到大的麻烦就挺不住了,有的人处理别人的麻烦事还可以,一旦自己遇到麻烦就受不了了。
做人之所以会有烦恼,就是因为麻烦事往往一件跟着一件,推也推不脱,躲也躲不掉,难得清静,难得自在,难得潇洒,就像当了官一样,要不怎么说“无官一身轻”呢!
做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训练自己处事不烦,不急不躁,无怨、清醒的心态。头脑清醒才能保持安静,保持安静才能稳住情绪。不然的话,心急似火,性如烈马,只会使事态的发展更加混乱。
曾国藩对“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他以为做官如此,带兵亦然。
一次,曾国藩率部追击捻军。一天夜晚,捻军突然来袭,湘军护卫仅千余人,惊惧不已。幕府文书钱应溥急忙向曾国藩献计说:“现已半夜,力战肯定不行,突围恐怕危险重重。但若我按兵不动,佯为不知,彼必生疑,或许不战自退。”曾国藩于是高卧不起,钱应溥也镇静若常。守护曾国藩的卫兵见主帅若无其事,于是也都平静下来,恢复常态。捻军见状,果然怀疑曾国藩布有伏兵,徘徊不定,不敢冒进,最终匆匆撤去。
曾国藩引用庄子的话说:“美名成功于长时间的积累。”骤然为人信服的人,那么这种信任是不牢固不可靠的;突然之间就名噪一时的人,那么他的名声一定大于实际才能。
品德高尚,修养很深的人没有赫赫之名声,也无突然而得的美名;这就像一年四季的变化,是逐渐有序地完成一年的运转,让人们感觉不到它的更替。
因此,一个人诚实而具有美德,就像桃李,虽不说话,但由于它的花果美好,自然会吸引人们慕名前来。
曾国藩还曾经说,“做到了‘贞’,足够干一番事业了,而我所欠缺的,正是‘贞’。竹如教给我一个‘耐’字,其意在让我要在急躁浮泛的心情中镇静下来,达到虚静的境界,以渐渐地向‘贞’靠近。这一个字就完全能够医治我的心病了!”
曾国藩的部下大多是血性忠义人士,他为了实现“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思想,总是用砥砺志气的话与他们相互勉励。如:“自古圣贤立德,豪杰立功,成功还是不成功,一开始是难以预料的,只是日积月累,全在你自己了。孔子所说的‘谁敢侮’,孟子所说的‘强为善’都是这个意思。”这里说的是人要自强,但首先应该耐得住日积月累的磨炼。
又如:“凡是做一件事,无论艰险还是平易,都必须埋头去做。掘井只要不停地去挖,终究有一天会出水的……如果观望犹豫,半途而废,不仅对于用兵一无所成,就是干别的事也会因自己停止而完不成。”这里说的是人应当有恒。
又如给李元度的回信中说:“军事兴衰,全在于一两个人的志气,所以我的意思是希望阁下暗暗地进行激励吧。”
为了去掉好胜好名的私念,曾国藩常用“不忮不求”作为治心的重要内容。他说:“我这一辈子粗读儒家经典,看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中最重要的是‘不忮不求’。忮,就是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惰的人自己不能修养,忌妒人的人又怕别人有修养’的人就属于这一类。求,就是贪利贪名,怀实怀惠。所谓‘没得到的时候想着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掉’的人就属于这一类。‘忮’不常常表现出来,每逢发生显露,都是在那些名声事业相等、权势地位相当的人之中,‘求’也是不常表现出来的,每逢发生显露,都在货物相互承接,升迁相互妒嫉的时候。要想造福,先要去掉‘忮’心,‘人能够完全没有害人的心,那么仁就用不完了。’要想树立品德,先要去掉‘求’心,‘人能完全没有偷窃的心,那么义就用不完了。’不去掉‘忮’,满怀都是荆棘,不去掉‘求’,满腔天天都是卑污。我对于这两项常常加以克服,只恨没能够扫除干净。在功利场里,能够不忮不求的人,真可以说是大彻大悟了。”
由此可见,耐得住性情,才可经得起考验,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不骄不躁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全自己。无论是干什么,希望一蹴而就是不可取的,希望没有一点困难也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奋发进取。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持之以恒,奋发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