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说过午不食,我们一天只吃一次,省的都是施主的,释迦牟尼说要接受供养,我们乞食。
释迦牟尼让吃肉,我们不吃,为什么?众生平等,吃肉有罪。
关于吃肉季羡林先生在《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一文中说:“专就佛教而言,最初佛祖并不绝对禁止吃肉,众多的律可以为证”,而且“释迦牟尼本人很可能就是在吃猪肉以后患病涅槃的”。“印度人自己承认,少吃或不吃肉类食物的习惯是在佛涅槃以后才兴起来的。”而且关键问题是罪孽不在于吃还是不吃,而在于杀还是不杀。荷兰学者克恩在《佛教和它在印度的历史》就说:“缅甸僧侣吃肉,罪孽不在食者,而在杀者。”季羡林先生说:“中国古代有‘肉食者’这样一个名词,指的是吃肉的‘上等人’,也就是‘君子’。”吃肉还能吃出君子来,是的。怎么吃呢?只吃不杀,从来都不自己动手,专吃别人杀的,所以这些人既享受了美味,又没有道义上的谴责,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多么灵活,吃肉总有方法,人总能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些开脱的理由,杀的完全可以说罪孽不在杀,在吃。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佛教戒律第一条说的是不杀生,没说不吃肉呀。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不吃肉是从梁武帝开始的。但是在印度果断而明确地规定不吃肉的是提婆达多,不但不吃肉,乳酪也不吃,这是两人观点对立的突出表现。
这看起来比释迦牟尼的思想还要仁义,奶酪都不吃,留给饥饿的儿童吃,这是什么?这是善。为什么他要提出这些观点呢?因为当时在印度尊崇苦行,越苦越受尊重,不比富比穷,不炫阔炫寒酸,结果是看谁比谁惨,看谁比谁寒酸,越惨越说明你觉悟高,越是皮包骨头越是说明你修行厉害。
当提婆达多三十岁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和释迦牟尼差不多了,而且也有一帮信徒大众整天围绕,他说自己“何异如来”。这个时候他认为他可以和释迦牟尼分庭抗礼了,马上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自立门户,自称为佛。但是这有一个问题,就是提婆达多长得不像佛。他的信徒马上就指出了这个问题说,“佛有金身色,汝身无金色”。这个有什么难的,形式主义最好搞,成佛如果只是金身,整个容就可以。然后马上唤来金匠,把自己打造成金身色。但是整容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成佛也是很难的,形式主义的结果是付出惨重代价。金匠怎么搞呢?热油涂身,覆以金箔,搞得提婆达多是痛苦不堪,叫苦连天。等他变成金身以后,又有人说你把鞋子脱了我看看,“佛脚有轮相,汝脚无轮相”,提婆达多说我还没来得及搞呢,当然没有,着什么急呀!然后回去马上在自己的脚上烧几个轮相,这下终于成了佛,成佛的代价是好几天都不能下脚走路。
第二,挖墙角。成佛之后的一件事情就是到如来门下挖墙角,搞策反,公开招聘。结果是什么呢?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就连去招聘的人也被反聘走了。这件事情在佛教内部叫做“破僧”,搞分裂,破坏团结,罪无可恕,是佛教五逆重罪之一,是要下无底地狱的。
第三,搞暗杀行动。招聘不成搞暗杀,不能策反就杀了他。按照佛家的记载,准确无误的暗杀行动有四次:
第一次,放醉象。把大象灌醉放出去,让大象把释迦牟尼撞死,踩死。这在现在看来就相当于是醉酒驾车,而且还是无人驾驶。
第二次,使狂人。找一个性格狂暴、精神失常的人去搞刺杀行动。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犯了事之后,一做精神鉴定,这人心理有问题,精神不正常,有间歇性精神病,然后无罪释放。
第三次,投大石。从南印度找来一个善造抛车的巧匠,造一个五百人牵引的投石车。在释迦牟尼路过深山的时候,发机飞石,直击如来。
结果可以想象都是以失败告终,因为释迦牟尼有天神保佑。
提婆达多刺杀不成干什么呢?公然凌辱释迦牟尼的老婆,拿人家老婆出气,具体来说应该是前妻,因为已经办了离婚手续的。这是一些人用的方法,打不过你拿你老婆出气,收拾不了你对付你孩子,中国人用印度人也用,反正是出气嘛。结果是什么呢?老婆没羞辱成自己还被人扔到水池里。从一个水穴里逃出来以后,衣服被划破,结果还说“扔到水池,给我洗澡,衣服划破,省得我撕”,颇有阿Q精神。后来死心不改,自己又悄悄地溜进宫里想再次行事,被人抓住,扔出宫外。
一次次的失败导致怨恨越来越深,报复心越来越重,结果计无可施怎么办呢?假装认输,在指甲上抹好毒药,准备在行礼的时候行刺如来。这就是第四次暗杀行动。结果是走路不小心,半路上掉在一大坑里摔死了,从此是坠入无间地狱。
提婆达多做这些事情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篡夺僧伽的领导权。据加拿大学者瓦特尔的《印度佛教》说佛陀涅槃前提婆达多还提出让他出让领导权的问题,结果遭到拒绝,企图害佛。
但是这些事情季羡林先生说恐怕真真假假还说不定吧,“说到醉象、狂人、大石,未辨真伪”。为什么呢?自古“成者为王败者寇”,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对于失败者而言,没有真实。即便有,那也是绝密档案不公开。所以季羡林先生认为这恐怕是一段歪曲的“路线斗争”,季先生在《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一文中就说:“释迦牟尼成了王侯,成佛作祖,至今还高踞许多佛教国家美轮美奂的大雄宝殿中莲花座上,而提婆达多则成了不齿于佛徒的狗屎堆,成了佛教的犹大。”“现存的佛典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们和再传弟子们的一家之言。提婆达多是斗争的失败者,对于他根本不可能有真实的记载。”而那些“充满了偏见的记载对我们今天的学术探讨毫无用处,最多只不过证明这些都是偏见而已”。
所以季羡林先生说他认为释迦牟尼和提婆达多“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斗争,决不是个人恩怨,也不仅仅是他们之间的问题,而是佛教开创时期僧伽内部两条路线的斗争。扩而大之,也可以说是沙门思想体系内部两条路线的斗争。沙门思想体系内部的矛盾,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赞成苦行与否定苦行、赞成轮回说与否定轮回说上。提婆达多和释迦牟尼在这两方面也是泾渭分明,形成了对立面。”
但是即便是释迦牟尼最终成功了,胜利了,又能怎么样呢?历史的辉煌越说明今天的悲哀,不管是佛陀居住过的舍卫国还是佛陀出生的迦毗罗卫国,结果是什么呢?人去楼空,有庙无僧,而且庙是什么庙呢?破庙。迦毗罗卫国,佛陀故地,释迦牟尼就出生在这个地方,现状是什么呢?
法显说:“城中都无王民,甚丘荒,止有僧众、民户数十家而已。”
玄奘说:“空城十数,荒芜已甚,伽蓝故基千有余所。”这说明曾经很辉煌,现状很凄凉,连一个完整的寺院都没有,只能看到寺基。
玄奘之后八九十年,慧超来到这里看到的是:“彼城已废,有塔无僧,亦无百姓……林木荒多,道路足贼。”更加荒凉了。
当玄奘从历史中回来,走到救火塔的时候,他说我们不求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要做我们能做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玄奘说当年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凶猛,眼看就要烧起来了。结果是一只野鸡挺身而出,决定做一点有用的事。做什么呢?飞到河里把翅膀弄湿,然后又飞回来在大火上方煽动翅膀把水洒下来。这个行为当场就遭到了别人的耻笑,马上就有人说你以为你是灭火机呀,你只是一只打火鸡,说你怎么这么愚蠢呢?这火是你能扑灭的吗?
有没有用先不说,但是一个不出力的嘲笑人家出力的,一个不帮忙的嘲笑人家帮忙的,这本身就有问题。有能力的不出力,出力的反而被嘲笑,这是什么世道。而且你要知道你是谁呀?天帝。天帝嘲笑一只野鸡,这本身就很可笑。
雉鸡说“你谁呀”,然后继续飞走去弄它的水。当它得知嘲笑它的这个人是天帝的时候它说:“天帝?天帝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吗,现在情况紧急,结果你什么都不干还在这里嘲笑我,不但不来相助还讥笑我徒劳无功,你的责任感在哪里?你的道德感在哪里?现在火势正猛,请你不要多说话。”说完又继续飞向河里取水。
这个行为马上感动了天帝,动用神力,才“火灭烟消”。所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事情就在这里建了一座塔,叫做救火塔。
当玄奘来到鹿野苑的时候,按照玄奘的记载,当初鹿野苑有狐、兔、猿三只动物,“异类相悦”,大家相处得非常好,结果有一天来了一个老头问“你们都过得好吗?快乐吗?”
当然很快乐,我们“涉丰草,游茂林,异类同欢,既安且乐”。
老人说我听说了。听说了你还问什么。老头说“闻二三子情厚意密”,所以我才不顾年老,不远万里来找你们。干什么呢?求十元吃饭,我很久没有吃饭了,现在肚子很饿,你们能给我搞点什么吃的吗?
结果是狐狸拿了一条鱼,猿采摘了一些水果,小兔子空手而归,在那里跳来跳去地着急。老头说:“兔!你的食物呢!”小兔说我就是食物,你吃我吧,说完就跳到火里。这个事情谁都没有想到,结果从火堆里拿出来的时候已经成烤兔了。老头说怎么办呢?你看死了也不能复活,搞个纪念吧。“事情到这个地步,我深受感动,不如我把他放到月亮上去吧,让人们记住这个事。”
从此,月亮上就有了兔子,只不过月亮上的兔子中国人说是玉兔,印度人说那其实是一只烤兔。这个地方玄奘说叫做三兽塔。
再往前走,就是菩提树,就是那烂陀寺。但是玄奘的脚步却越来越慢,当他靠近那烂陀寺的时候他却不敢向前,当他来到菩提树下的时候,他捶胸痛苦。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