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我到南航工作以后,与很多南航校友有了接触,其中不乏成功人士。我觉得在这些杰出的校友身上,有不少共同特征值得总结,这或许能够激励更多在校学子成长成才,于是产生了把校友们在南航求学及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经历和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校友们的高度认同。在2011年学校确定推出这套校友访谈录的会议上,我曾提出推出这套校友访谈录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通过对校友们的访谈,了解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以及对母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客观全面地认识以往人才培养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为解决“钱学森之问”、培养大批的杰出创新人才提供借鉴;二是想从校友们的成长历程、奋斗事迹和人生感悟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增加母校的文化积淀,为今天和未来的南航人提供更多的启迪和精神财富。
看过这套校友访谈录,一种自豪感油然而升。南航办学的历史还不长,只有短短的60年,然而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在所有的成就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不仅是我们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多少个第一,不仅是我们取得了多少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也不仅是我们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产生了多少亿元的经济效益,更应是从南航走出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他们推动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才辈出,是南航对国家和社会的最大贡献,是南航的最高荣誉,也是南航基业长青的可靠保证。
我们知道,从1512年哥白尼提出改变了人类宇宙观的日心说,到现在刚好500年。近500年来,沧海桑田,历史舞台过客匆匆,唯有大学傲然屹立。据统计,在500年前全世界建立的社会组织中,现在仍然用当初的名字、以当初的方式、做着当初的事情的只剩下85个,它们中有70个是大学。因此,有理由说:基业长青,大学当之无愧。大学为什么可以基业长青? 根本原因在于大学能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从人文主义教育的先驱牛津大学,到研究型大学的鼻祖柏林大学,再到当代社会的轴心“多元巨型大学”,尽管大学的内涵和职能在变化,但是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靠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支撑的大学品牌,必然历久不衰。
走过60年,回首500年,一路回看大学品牌的次第崛起,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坚持育人为本,促进人才辈出。育人为本,是说大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人、成就人。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类将随着能力的发展而进入到自由王国。可以设想一个具有超强能力的宇宙人,举手投足之间,一切外在的束缚皆成齑粉,他是何等自由,但这只是美国科幻片中常见的场景。对于地球人而言,能力不是宇宙的能量,而是心智的功能,心智是能力的本体。大学是培育和发展心智的地方,这或许就是大学将会永存的道理,也是大学的核心价值所在。
长期以来,人类对如何培养人才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卢梭的《爱弥儿》,再到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不同时代的教育家们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些答案告诉我们:培养人才,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发展自己的心智,使自己的心智变得纯正和不断强大。历史延绵不断的风景线,不是显赫高耸的权力,而是正直智慧的心灵。从教育史和我们的办学实践中可以体会到,向心灵处用心是一所大学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2000年前,我国的先哲们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说的就是大学要向心灵处用心。近200年前,美国耶鲁大学的报告曾提出,大学课程应建立在训练心灵和装备心灵这两条重要原则之上,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些都是大学促进师生发展的普适性原则,我们在培养人才的实践中必须坚守。
然而,先哲们只是向我们阐明了人才成长和教育的一般规律,他们不可能告诉我们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办好南航。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我们说培育心灵、发展心智,并不是要回到孔子的德性教育或纽曼的绅士教育,也不是要回到赫尔巴特的主智主义教育。不同的时代,需要解决的课题不同,对心智提出的要求也就不同,从而装备心灵的内容也就不一,训练心灵的手段和方法也就各异。在我们的时代,提升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主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建模型的能力,即模拟客观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的能力,如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都是构建模型的范例;二是改变客体的能力,即改变物质结构或重组物体以产生新用途的能力,如瓦特发明蒸汽机、法拉第发明发电机和电动机,以及20世纪中叶问世的核电站等,都是改变客体的范例。高水平大学所培养的优秀人才,应当具有构建模型或改变客体的潜能。
我们要以此为目标,构建一种新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解决好用怎样的知识来装备心灵,通过哪些途径、手段和方法来训练心灵这两个根本问题,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构建模型或改变客体的心智。这也是学术,而且是高深的学术。威廉·冯·洪堡在创建柏林大学时曾提出研究型大学的三条原则,其中一条是“只有创造者才能培养创造者”。现在看来,这只是必要条件,还需要加上一个充分条件,即“创造者+教育者”。“创造者+教育者=大师”,他不仅自己创造,还善于教会别人创造,而一个只会自己创造的学者可能成为“大家”,但不能称为“大师”。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创造者+教育者”,做好学问,带好学生。如果真能如此,那么产生杰出人才的偶然性就会变成必然性,人才辈出就会成为我们大学永恒的品牌。
因此,我认为品牌以校友为本,这是大学的一种境界,也是大学以人为本的一个基本内涵。我们推出这套校友访谈录,名曰树校友,实则树南航。对此,我想校友们是不会有意见的。地以文名,校因人显,古今皆然。南航以校友为荣,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建议,每隔几年出一次校友访谈录,这应该成为南航的一个惯例。我期待,现在和将来的所有南航学子,以学长们为楷模,用自己的创造性业绩,使后续的校友访谈录更加精彩,使母校的基业万古长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二〇一二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