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暴卒尸体无头案真相揭秘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 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同时,雍正又是一位刚愎自用、疾恶如仇、喜怒无常、独断专行的皇帝。因他只坐了 13年龙位就暴死于深宫之中,对于他的死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稗官野史中更是众说纷纭。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猝死在圆明园。雍正皇帝死得十分突然,无论是他的皇后皇子,还是身边最得宠的大臣都没有丝毫心理上的准备。据雍正朝大学士张廷玉的《自订年谱》中记载,雍正帝在临终之前,没有丝毫一病不起的迹象,张廷玉在雍正帝死之前不久,还曾“每日进见”,雍正驾崩那天,张廷玉被急召进宫,得知雍正皇帝已濒弥留,这个消息使他“惊骇欲绝”。作为第一手资料的《起居注册》中是这样记载的:“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终日守在身旁。戌时(傍晚七时至九时)皇上病情加重,急忙在寝宫发布遗诏给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龙驭上宾于二十三日子时(夜十一时至翌日一时)。由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着宝亲王继传。”但是官书正史上并未言明雍正到底是患了什么疾病。而且官书实录、起居注等文献对雍正生病期间的状况也稀有记载。以至于时人后人都对雍正的死因妄加猜测,众说纷纭。雍正帝驾崩之后,他的灵柩在清宫只停放了 19天就被移厝到雍和宫永佑殿。为什么他的灵柩会这么着急从皇宫中移到寺庙里来,难道雍正的死真的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吗?
《清朝野史大观》卷一中说,雍正是被民间侠女吕四娘所杀。吕四娘是清代著名学问家吕留良的孙女,吕留良因受曾静、张熙案的牵连,死后还被挖棺戮尸。当时吕四娘跟随大侠甘凤池练习剑术,身轻如燕,有一身的好功夫,得知自己祖父的遭遇后,吕四娘大愤,深夜入宫将雍正刺杀,并割去其头作为报复。由此,民间传说雍正下葬的时候安的是一个金头,以掩饰首级被割的尴尬。
也有人说是因为雍正迫害自己的兄弟,结果引起原阿哥们所蓄养的武林人士的仇恨。当时有个僧人武功很厉害,后来雍正派自己的武林高手们将他团团围住,僧人说,今天我气数已尽,但三个月内必有人为我报仇,说完便自刎了。那些人将僧人的首级割回去复命,并把僧人说的话禀告了雍正。雍正听后非常害怕,大力加强了宫廷的防卫,并命侍卫们日夜巡查。但仅过一个月,雍正便无故暴死于内寝。
但有人认为这种行刺之说纯属谣言。首先,吕案发生后,其家人皆受罚,无漏网之人。其次,四娘根本不可能混进宫。虽然曾经也有过罪犯眷属特别是 15岁以下女子,入宫为奴,像株连在吕案中的严鸿逵、黄补,其妻妾子妇即服侍于功臣家,然而吕氏的孙辈在宁古塔成为奴隶,犯大罪的人犯多是这样下场。所以四娘不可能混入宫内。还有,皇帝实际上一年之中的三分之二都驻跸在圆明园这个离宫。园内内阁及各部院等机构之规模宏大与大内不相上下。雍正二年起,便设护军营,一个女子根本不能飞檐走壁,穿过昼夜的巡逻和森严的戒备,轻易地就进入寝宫,刺杀皇帝。因而,雍正遇刺身亡并且尸体无头的说法便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也有人认为雍正是“过劳死”,由于他过于勤于政务,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有时候深夜还在阅批奏折,而第二天很早就要去上朝。据记载,雍正在即位后的五六年里身体还算可以,但在雍正七年(1729年)的时候,他得了一场大病,一病就是一年多,几乎一命呜呼。手下的官员上请安折让他多休息,雍正偏要逞强,只要他能动得了,什么事情都要躬身亲为。如此一来,即使不忙死,也会累死。就说雍正去世前的几天,他也没有得到任何的休息,反而一直在抱病工作。直到最后那天挺不住了,他才让两个儿子前来侍候。
此外,还有一说认为,雍正皇帝是服丹药中毒而死。这些人通过细致研究雍正朝的起居注发现,雍正皇帝十分崇尚方术。雍正帝为了求得长生不老,在宫里蓄养了大批的和尚、道士。他自己也十分热衷占卜、求神等术数。甚至还常常以此来决定对官吏的任用和升黜。在雍正的《御制文集》中写下了不少歌颂神仙、丹药的诗。而且在政务之余,雍正还常常在道士和尚们的指导之下,研究炼丹、采苓、放鹤、授法等道家秘术。雍正为了求得长生,还经常服用道士们进献的丹药,在朝鲜的史籍中就有关于雍正帝沉迷方术,以至于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动的记载。
另外,人们还从雍正的继位者——乾隆皇帝这里找到了一些证据。雍正皇帝死后仅隔了一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就突然下了一道谕旨,驱逐圆明园中炼丹的道士们出宫。并对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说:“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大行皇帝(指雍正)御前一言一字……一经访闻,定严行拿究,立即正法。”新君刚刚继位,雍正大丧未完,朝中有众多事务需要处理。乾隆别的事情不去做,而急着下令驱逐数名道士,这种做法确有奇怪之处。驱逐道士的同时,乾隆还另外降下一道谕旨谕令宫中的太监、宫女,不许妄行传说国事,“恐皇太后闻之心烦”,“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定行正法”。乾隆帝为什么不许宫中太监宫女们乱说,难道此间真的有什么不想为外人知道的隐情?联系前面乾隆对和尚道士们的处理。也许“中毒身亡”之说确实有几分可能,而且,后人以现代医学知识来对照雍正死之前的症状,发现雍正皇帝死之前的症状与中毒而死的症状极为相似。以上仅为流传较广的两种说法,至于历史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于史学界的进一步考证。雍正死后被葬于清西陵的泰陵,号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世称雍正皇帝。
雍正帝在位时间不长,但却在继位和死因问题上为后人留下了两大疑案。也许这些疑案根本就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只是后人的种种传言才给它披上了层层的神秘面纱,变得扑朔迷离,让人难以看清其中的真相罢了。
乾隆帝生母究竟为何人?
众所周知,清朝是满族爱新觉罗氏建立的王朝,但是清朝的一位皇帝却被众多人认为是汉人,他就是乾隆皇帝。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也将乾隆皇帝描述成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金庸先生这么写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自清末以来,野史笔记和民间传说中确实都认为乾隆皇帝是海宁陈家陈阁老的儿子。由此,人们也就展开了关于乾隆皇帝身世的一番争论。
在《清朝野史大观》中,是这样记载乾隆的身世的,相传在浙江海宁有一个盐商叫陈世倌,在康熙年间曾入朝为官,与雍亲王即后来的雍正帝私交甚笃。有一年,雍亲王和陈世倌两家的夫人在同一天分别生了孩子。雍亲王让陈世倌将孩子抱进王府让自己看看。可是,当孩子送还时,陈家却发现,原来好好的一个胖小子变成了小丫头。陈世倌考虑到此事攸关性命,未曾敢对外透露半点……而这被换进王府的陈世倌之子自然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乾隆继位后,对海宁陈家非常优待,自己也曾先后六次南巡江浙,去陈家拜望自己的亲生父母。并亲笔为陈家的宅堂题写了“爱日堂”和“春晖堂”两块牌匾。“爱日”一词,来源于汉朝扬雄《孝至》一文。意思是儿子孝敬父母的日子。“春晖”一词来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后人常以春晖来比喻母爱。这两方匾额的题词内容都有儿子尊敬和孝顺父母的意思。于是,后人就认为,乾隆皇帝题下这两块牌匾就含有孝敬亲生父母的意思。
另外据《清代外史》记载,乾隆在宫中的时候经常穿着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汉人。《清宫十三朝演义》中也认为乾隆六次下江南住在陈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探望亲生父母。由此,人们认定乾隆帝也许确实是海宁陈阁老家的儿子。
但是,有人对于这种说法提出了异议:根据皇室族谱《玉牒》的记载,在乾隆帝降生之前,雍正帝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虽然,长子和次子都早早夭折了,但第三个儿子此时已经 8岁。雍正也正当壮年,没有理由在有了儿子的情况下再偷偷摸摸的用自己的女儿去换陈阁老家的儿子。至于乾隆六下江南中有四次住到海宁陈家的私人花园中,是因为乾隆即位后,对修建钱塘江两岸的海塘非常重视,趁着南巡之时前往修塘的前线视察,而在海宁,陈家花园是最合适的住所,再说陈家花园离陈家住宅实际还有几里路远,乾隆在陈家花园住过四次,但对陈家子孙却一次也没有召见过,更谈不上“探望亲生父母”了。这个园子本叫做“隅园”,乾隆帝在居住之时亲自把它改名为“安澜园”。
“安澜”即水波不兴之意,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帝临视海宁,确实是为了巡视海塘工程。至于前面提到的那两块匾额,陈家倒是确有此物,只不过据史学家孟森的考证,这两块牌匾不是乾隆所题写,而是康熙皇帝写的。在《陈元龙传》中就有记载。一个是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四月,康熙在政务之余召见群臣,一时兴致极好,就问“你们家中各有堂名,不妨当场写给我。我写出来赐给你们。”当时在康熙朝中做官的陈元龙奏称说,家父年逾八十,我曾想写“爱日堂”三字,以表孝心。康熙就给他题写了这个堂名。另一个是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六月,陈元龙奏称自己的弟妹黄氏为侍奉公婆在家寡居 41年,康熙为褒扬节孝,便题写“春晖堂”匾额赐给她。也就是说这两块牌匾根本就与乾隆没有关系。而且乾隆对陈世倌的态度也绝对不像是父子。据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陈世倌升任内阁学士不久,就因为起草谕旨出错,被乾隆当众斥之为“少才无能,实不称职”。如此言语,怎么会是父子关系呢?
关于乾隆皇帝身世,除了在是不是雍正的儿子上存在争议外,乾隆的生母是谁?出生地在哪儿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种说法认为乾隆是由热河行宫里一个丑宫女在草棚里所生。传说有一年雍正随康熙到热河打猎,射倒一只梅花鹿,雍正喝了很多鹿血。鹿血有很强的壮阳功能,雍正喝后难以自持,就随便拉出一位很丑的李姓汉族宫女发泄一番。没想到这一番发泄竟然种上了龙种,第二年,雍正再次来热河的时候,听说李家女子怀上龙种,怕此事传出去坏了自己的名声,忙派人把她带到草棚,后来丑宫女就在草房里生下乾隆。
还有一种说法是,乾隆的母亲是雍正的一个使唤丫头。这一说法来源于王运《湘绮楼文集》中的记载。书中的“列女传”记载了乾隆的一句话:“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贫无奴婢,六七岁时父母遣诣市买浆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异焉。十三岁时入京师,值中外姐妹当选入宫……孝圣容体端颀中选,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后来,这个丫头竟生下了乾隆。
据清朝皇室族谱《玉牒》记载:“世宗宪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纯皇帝(乾隆),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凌柱之女诞生于雍和宫。”也就是说乾隆皇帝是由钮祜禄氏生于雍和宫,即原雍亲王的府邸。
种种说法使得乾隆的身世扑朔迷离,当然这些说法都只是一家之言,并不可靠。对于这些历史的疑点,现在已无法回到当时去考证。后世的学者们只能根据各种传世的文献材料进行推测。由于所依据的材料的差别,提出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但无论提出多少种不同的看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真相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