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的儿子罗伯特·托德·林肯在1926年离开人世,他去世之前,把父亲的一些私人文件付之一炬。他告诉朋友一个他父亲之死的天大秘密……
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一条新闻:《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这篇报道一出来立刻引爆了全世界的舆论……
“水门事件”是美国政坛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对美国社会、政治甚至是新闻媒体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美国发动了两次针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老布什领导的第一次海湾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是他没有一举将萨达姆拿下,结果给小布什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查理大帝加冕是否经精心策划?
查理大帝的原名叫查理曼·卡尔曼,生于公元742年。他的家族是法兰克王朝的名门贵族,家族的兴旺在他的父亲那一代达到了一个小高峰,他的父亲与教皇勾结废黜了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君,创建了加洛林王朝,成为加洛林王朝的第一代国君,所以查理曼在9岁的时候变成了加洛林王朝的王子。作为王子,查理曼从小就经常跟随在父亲身边,或出入宫廷,或巡行全国,或骑马打猎,或从军作战,接受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锻炼。
公元768年,查理曼继位为王。这时,正值西欧封建化过程加速进行之际。随着封建化的发展,封建贵族迫切要求向外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于是,骁勇善战、拥有出众的军事才能的查理曼即位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他在位46年,先后发动50余次战争。通过这些战争,查理曼将法兰西的版图扩大到西至厄布罗河,北抵北海,南到意大利,东迄易北河的广大地区,成为土地广袤、雄踞西欧的第一个封建大帝国。
公元800年12月25日,在意大利的罗马城,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影响深远,以至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大事件:一个“蛮族”人的国王,被罗马教皇破天荒地戴上一顶金皇冠,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人就是欧洲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查理大帝”。当时,查理和教皇并肩走入圣彼得大教堂,教堂内灯火通明,圣乐悠扬地回荡着。突然,教皇利奥三世大踏步走到查理曼面前,把一顶罗马皇帝的金冠戴在他头上,并高声宣布:“上帝为查理曼皇帝加冕,这位伟大的和带来和平的罗马皇帝,万寿无疆,永远胜利!”参加仪式的教徒也齐声高呼:“上帝以罗马皇帝的金冠授予查理曼,查理曼就是伟大、和平的罗马皇帝和罗马教皇的保护人。”
对于这次加冕的幕后有什么原因,历史上有很多猜测。
有人认为对查理曼的加冕是教皇投桃报李的行为。罗马的贵族对日耳曼人包括查理曼在内,一向是非常蔑视的,所以对于教皇对法兰克人的软弱很是愤慨,于是将教皇利奥三世逮捕入狱,横加虐待。后来,在法兰克人的帮助下,教皇才得以逃出虎口,来到法兰西向查理曼寻求庇护。查理曼于公元800年12月亲率大兵护送利奥三世回罗马,召集所有主教、神职人员及贵族开会,帮助利奥三世复位,并对反对利奥三世的人处以重刑。利奥三世对查理曼的帮助很是感激,因此想报答查理曼也是情理之中的。另外,利奥三世当年继承教皇的位置也是查理曼承认和支持的。于是就发生了加冕这件事,教皇可能也想借这个机会,向世人表明他的权力,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树立教会的威信。
对于这个猜测,我们从一些史书中可以找到一些证据。爱因哈德在《查理大帝传》中这样记述道,查理曼“非常不喜欢这种称号,他肯定地说,假如当初能够预见到教皇的意图,他那天是不会进教堂的,尽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节日”。那么这个记载的可信度又有多少呢?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爱因哈德这个人。爱因哈德在20岁的时候被查理选进宫中供职,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跟随在查理曼的身边,负责秘书事宜,深得查理曼的重用,所以爱因哈德对于宫中的秘闻和查理曼本人的了解程度都是外人无法企及的。他本人在自序中曾这样说道:“我认为没有人能够比我更真实地记述这些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爱因哈德的记载的真实性是很高的。另外同时代的学者瓦拉夫里德·斯特拉博也曾称赞他提供了丝毫不假的真实情况。对于爱因哈德的说法,我国的学者也表示赞同。朱寰先生主编的《世界中古史》在叙述这一事件时写道,圣诞节这一天,当查理曼跪在圣彼得大教堂作弥撒时,教皇利奥三世突然把一顶金冠戴在他的头上。“突然”即体现了这一事件的偶然性,也与爱因哈德记述的查理曼对“加冕”很反感相吻合。
事情果真如此吗?也有一些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查理曼当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不容许任何人做冒犯之事的,更不可能容许心非所愿之事。而且从当时利奥三世的处境看,他也绝不敢做冒犯查理曼的事。另外,在利奥三世给查理曼戴上皇冠时,查理曼立即受到在场的罗马贵族和僧侣的热烈欢呼和拥戴,显然这一事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因此,爱因哈德说查理曼对“加冕”事前毫无所知,纯系心非所愿的偶然事件,很难令人置信。
查理曼“加冕”的真相究竟如何?是教皇利奥三世别出心裁的偶然性举动,还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历史事件?众多史学家还在不懈地研究着,相信会有真相揭开的那一天。但不管加冕的原因是什么,查理曼的加冕都是世界中世纪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它奠定了教权与王权对西欧进行教俗双重统治的政治思想基础。
巴士底狱曾否关过神秘铁面人?
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个着名的旅游景点叫巴士底狱广场,200多年以前,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这里。巴士底狱一开始并不是一座监狱,也不叫巴士底狱。它原来是一座军事要塞,是用来抵御英国人进攻的。后来,由于巴黎市区不断扩大,这个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到18世纪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的监狱。
路易十三在位时,第一个囚犯被关进巴士底狱。到路易十四时期,这个法国有名的****君王把凡是胆敢反对他的着名人物都监禁在这里。那时,将人关进巴士底监狱并不需要任何明确的理由,只要国王签署密函即可。就是从那时起,巴士底狱成了法国****王朝的象征。
然而当路易十四过世之后的二天,路易十五的摄政王奥尔良公爵,就立刻对巴士底监狱的囚犯重新清理审查,结果发现:有上百名囚犯根本就是被路易十四以空白手札送进去的。换句话说,关进去的人可能是******,可能是盗窃犯,可能什么罪也没犯,只是路易十四看他不顺眼,便以莫须有的罪行把他关起来。当中还有一位囚犯,被关了35年,出狱以后竟要求监狱再度将他囚禁入狱,只因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被毫无理由地关进监狱,已经太久没有接触人群,被释放后竟不知如何在社会上生活下去!大名鼎鼎的伏尔泰也蹲过这个监狱。当时,伏尔泰与一个法国的年轻贵族交恶,他扬言一定要好好教训那个贵族。当时的伏尔泰已经是名声在外,所以他的话很快就传到了皇室的耳朵里。为了避免发生冲突,伏尔泰在没弄明白什么情况的前提下,就被投进了巴士底狱。好在法国的皇室只是想教训他一下,只关了他十五天。巴士底监狱后期的用途由此可见一斑。
1789年7月14日,愤怒的巴黎市民摧毁了巴士底狱。人们在监狱入口处发现了一行字,写着:囚犯号码64389000,铁面人。那么铁面人到底是谁呢?没有人知道。
关于铁面人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法国哲学家、思想家伏尔泰的作品中。伏尔泰在其着作《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写道,这个囚犯毫无疑问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他被送往圣玛格丽特岛时,欧洲并无重要人物失踪。所以,铁面人到底是谁他也不知道。据史料记载,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在18世纪都曾下令对铁面人进行调查,但到底有没有查到铁面人的真实身份,谁也无从知晓。
另外,一些史学家也对铁面人的身份进行了猜测。
以法国社科院院士潘约里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亲生父亲多热。因为在路易十四即位后,几乎没有人见过他,而且路易十四和他的父亲不和。另一种观点是维尔那多在其1934年出版的《皇后的医生》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铁面人是当时的警察头子兼法官拉雷尼,因为他无缘无故地失踪了,也没有死亡的报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时期的财政大臣富凯。
除了以上这些猜测外,最近又有一种新观点,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胞弟。因为路易十四是一个很独断的人,每当他看到自己的胞弟就像看到了自己善良软弱的另一面一样。因此,他下令关押了自己的弟弟,其实也就是囚禁了自己软弱善良的另一面,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强势专断的君主。
其实,在封建****体制下,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只要触犯了最高统治者的利益,就会被随心所欲地关押或处死。因此,铁面人有可能是任何一个被统治者所憎恶的人。
亚历山大一世是否弑父篡位?
俄国的亚历山大一世是一位传奇君主,当年他在一场宫廷政变后登上王位,而他的父亲在政变中被杀。那么当年的政变是不是他策划的呢?
想要探究亚历山大当年有没有弑父篡位,首先要看一下他们的父子关系。亚历山大的父亲保罗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儿子,是一个私生子。虽然是亲生儿子,但是叶卡捷琳娜并不喜欢他。另外,保罗对于自己的母亲也不是很尊敬,他厌恶自己母亲对自己的冷淡,讨厌母亲长期占据着皇位。因此,保罗和自己母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并将这个关系延续到了亚历山大的身上。当亚历山大出生以后,叶卡捷琳娜很是喜爱这个孙子,将自己没有给予保罗的爱全部给了亚历山大。连亚历山大的名字也是叶卡捷琳娜给起的。叶卡捷琳娜为亚历山大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一心想把亚历山大培养成一位伟大的君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亚历山大逐渐懂得自己是生活在一个虚伪荒谬的环境中,在表面豪华阔绰、歌舞升平的宫廷里实际上充满了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和阴谋争斗。他也逐渐察觉到父亲与祖母间的严重不和,从而被迫在两人之间周旋。尚未成年的亚历山大清楚,头戴皇冠的祖母可以给他一切,而卑下猥琐的父亲对自己则是无足轻重的。因此尽管他对年过六旬、气喘吁吁的老祖母仍与面首眉来眼去,甚至躲进密室幽会的行为感到恶心,但他还是努力讨取祖母的欢心,以自己的聪明和机智博得祖母的夸奖。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叶卡捷琳娜把亚历山大当成了自己的接班人,亚历山大也和祖母站在一条战线上,孤立了自己的父亲。
虽然叶卡捷琳娜曾公开表示要将皇帝的宝座传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也经常和祖母通信,讨论关于皇位的问题,但是始终没有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事情的转折是由于叶卡捷琳娜的突然去世,这让亚历山大的希望瞬间落空。当时有传言说,在叶卡捷琳娜病危之际,保罗突然来到宫中,找到了关于废黜他继承皇位的诏书,并将其付之一炬。如此,在叶卡捷琳娜去世的同时,保罗按照传统在皇宫中的小教堂里完成了自己的登基仪式。
保罗登上皇位后,开始实行恐怖统治,整个国家怨声载道。很多人都被无缘无故地投入监狱或遭杀身之祸。亚历山大整天惴惴不安,一直担心祸水流向自己。
在封建****制度下,如果最高统治者积怨太深,并且又不愿自行让位,那么取而代之的办法只有密谋政变,况且这在俄国宫廷已成惯例。于是一个以禁卫军官为主,有朝廷显贵参加和外国使节插手的反对保罗一世的密谋集团便自然形成。1801年3月11日,密谋集团主要成员朱波夫、本尼格森、帕伦等人发动了宫廷政变,保罗在政变中死于非命。第二天,亚历山大便举行了登基仪式,关于父亲的死因,亚历山大给出的说法是中风。之后再也没有关于保罗死因的调查,亚历山大也安心地做起了自己的皇帝。
保罗一世死于非命确定无疑,但对亚历山大是否亲自参与此事,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认为他直接参与了密谋策划活动,甚至其弟君士坦丁还亲自参与了3月11日晚间的暗杀活动。其二认为亚历山大事先了解反对保罗的密谋活动,理由是副首相潘宁曾隐晦地将计划向他透露,遭到他的拒绝,但未加制止,而是置身其外,静观事态发展。其三认为无论出于人伦纲常,还是出于父子亲情,亚历山大都不可能参与密谋活动,理由是亚历山大与保罗父子关系一直不错,而且保罗即位之初就颁布嫡长子皇位继承法,并已在法律上确定了亚历山大首席皇储地位,因此亚历山大没有理由违反天条。其实,不管亚历山大是否亲自参与了谋反行动,保罗的死对于亚历山大都是有利的,而且以亚历山大狡猾的性格来说,他更应该是一个幕后的策划者,而不会直接参加谋反行动。
那么,你认为亚历山大当年有没有弑父篡位还算一个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