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北京城内自称“朱三太子”的杨起隆、蒙古察哈尔部王子布尔尼等人也趁机反清。形势异常危急。
但康熙临危不乱,派兵阻击湖南、四川之叛军,固守江西。同时派精锐部队攻打耿精忠。1676年10月,耿精忠投降。由于康熙军事部署得当,策略运用灵活,到了1677年,局势渐渐扭转。清军倾全力进攻湖南,收复了大片被占地区。在此期间,尚之信一直采取观望态度,后被康熙赐死。
公元1678年3月,吴三桂在湖南衡州匆匆称帝,建国号“大周”,改元昭武。同年8月,吴三桂忧忿而死,其孙吴世璠即位,退居贵州。公元1681年10月,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服毒自尽。至此,历时八年、席卷十省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将清初制定的圈地、逮捕逃人、迁海等加剧********和阶级矛盾的法令予以废除或放宽,对兵乱区采取了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的措施。至此,清政府才真正统一了关内,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开发边疆奠定了良好基础。
趣味链接 《尼布楚条约》——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唯一一份平等条约
顺治年间,沙俄势力大举向我国黑龙江以北的地区进犯。公元1685年,康熙派遣都统彭春、副都统郎坦率水陆军队,与萨布素会师后进军雅克萨,并获得胜利。后俄军退到尼布楚时,援军达到,便重新攻占雅克萨。次年,康熙令萨布素、郎坦等率所部二千余人,再次进攻雅克萨,又获得战事胜利。之后,沙俄政府派使臣与清政府议定边界,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是清政府反击沙俄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有力地回击了外族对中国的入侵。同时,《中俄尼布楚条约》也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唯一一份平等条约。
胤夺位——权力斗争开启雍正王朝
康熙晚年,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出现了“九子争嫡”的局面。各个皇子都形成自己的势力,互相攻击,明争暗斗。
康熙在位时间很长,太子党急于夺权,这令康熙既气愤又担忧。在胤礽当了三十三年太子之后,康熙终于对他及其党羽的行为忍无可忍,召集大臣和皇子,在木兰围场宣布废黜太子。
太子党被打压之后,皇八子党又跳了出来。皇八子智勇双全,深得人心,康熙也非常看重他。太子被废没多久,胤禩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事,并聚拢了一些拥护者,其中包括皇长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等。然而,他们结党营私的行为引起了康熙的反感和厌恶。康熙对皇八子党也开始打压。
太子党与皇八子党两虎相争,而皇四子胤禛却不露声色,含明隐迹,竭尽孝心,友爱兄弟。他的这种伪装,不仅骗过了康熙,也蒙蔽了其他皇子。他们都以为胤禛不想当皇帝,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公元1698年,胤禛被封为贝勒。公元1709年,又被封为雍亲王。公元1722年,康熙病逝,胤禛继位,年号雍正。
胤禛继承帝位后,以皇八子为首的众皇子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到处散布流言,制造事端。雍正为了巩固皇权,坚决排除异己。皇十四子回京奔丧,被降级软禁,后被送去守陵墓。皇八子亦被降职软禁。其他皇子有的被软禁,有的被发配、流放,只有当初支持胤禛的皇十三子和皇十七子得到了提拔。这之后,雍正又对倚功自傲的年羹尧、隆科多等人进行镇压和铲除。
皇位之争使清政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之后,为了不再使皇子互相残杀,皇帝独自决定继承人的制度终于正式确立起来。皇帝将继承人的名字写在密诏上,一式两份,置于不同地点——分别是立储匣内和乾清宫“正大光明”额匾之后,以便日后核对。
雍正上台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推行密折制度;废除土司制度;严查贪赃枉法之人,整顿吏治;实行“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以达到“抑富利贫”的目的。但雍正工于心计,作风严猛,对反抗者往往斩杀不赦。他还大兴文字狱,处刑严酷。
雍正采用铁腕集权政治,做事雷厉风行,得罪人很多,因此基本上处于众叛亲离的状态。但是,他励精图治,平定青海、西藏,推进改革,为之后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趣味链接 雍正时期的文字狱
雍正时期,文字狱兴盛。无意中的寥寥数言,便会要了文人雅士的性命。一次,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奏折中,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被革职。后来雍正再派人搜查,发现在徐骏的诗集里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被认为大逆不道,判以斩立决。还有一次,有一江西考官查嗣庭出题为“维民所止”(出自《诗经·商颂·玄鸟》)。雍正认为“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言外之意是要砍掉自己的头,便将查嗣庭全家抓捕。查嗣庭在狱中被折磨致死,死后还遭到戮尸之辱。
康乾盛世——一百一十五年兴盛史
公元1735年,雍正帝驾崩。其第四子爱新觉罗·弘历继位,是为清高宗,年号乾隆。
乾隆帝自二十五岁登基,至八十五岁退位,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退位后还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上台后,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通过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使得雍正在位时期造成的政治紧张气氛得以缓解;在经济方面,乾隆帝通过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减免赋税等政策,使得大清王朝的农业发展十分迅猛,经济亦是达到了空前繁荣;在军事方面,他多次派兵镇压西部少数民族贵族起义,不仅平定了新疆地区的大小和卓叛乱,还阻击了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加强了清朝对新疆和西藏等地区的管理,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的帝国;在文化方面,他亲自组织大臣编修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瑰宝”;在外交方面,乾隆帝对周边属国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因此边境处鲜有战事发生。此外,乾隆帝六下江南,体察民情,广纳天下人才,亦成为了传诵至今的佳话……
纵观上下五千年中国史不难发现,在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到乾隆帝禅位的这一百一十五年里,清王朝无论是人口、土地、经济、文化,还是军事实力都达到了极盛的时期,比前朝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后世皆称这段历史时期为“康乾盛世”。而在这115年的盛世中,仅乾隆一帝便“贡献”了六十余年。因此,纵使其统治,“败笔”虽有,但以“一代明君”冠之亦名副其实。
趣味链接 文化底蕴深厚的清朝皇帝
对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而言,良好的文化修养,对其充分发挥君主的作用大有裨益。康熙、雍正、乾隆三帝虽出身边疆少数民族,但是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优质的教育,文化素质都很高。康熙帝一生以好学着称,凡古代经史名着,多曾用功钻研;诸子百家、明贤诗文,
亦皆广泛涉猎。此外,他还对农学、医学、气象具有浓厚的兴趣。雍正帝不仅通晓经史,还对佛、道之学深有研究。乾隆帝擅长诗文字画,诗文着作以及题字遍布天下。此外,他还在历史、地理、考古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因此,前代王朝不时出现的昏庸、暴虐的君主,在清朝并未产生。
权臣和——皇帝专宠、官运亨通、富可敌国
若说乾隆帝一生中的几大“败笔”,文字狱是其一,而宠信和珅,就是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和珅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语言才华超群:精通满、藏、蒙古、汉语等多种语言。这样的人,非常适合朝廷的外交差事。
但和珅的才气远不止于此,他最大的才能就是圆滑世故。乾隆晚年,志得意满,自诩“十全天子”,好大喜功,爱听谗言。和珅摸清了乾隆皇帝的秉性,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在乾隆面前极尽拍马屁之能。
据史料记载,最初和珅只是皇帝出行时的一个护轿校尉。乾隆有一次准备外出,可侍从的官员竟然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龙颜大怒,自言自语地骂了出来,官员们吓得退居一旁瑟瑟发抖。可谁曾想,小小护轿侍卫和珅,竟然从容地回答说:“皇帝应按律惩处管事的官员。”乾隆这才注意到了和珅。他见和珅眉目清秀,态度镇静,敢于直言,立即升迁他为总管仪仗队的队长。后来和珅极尽谄媚之能事,不放过任何一个在乾隆帝面前表现的机会。他甚至还精心研究乾隆的诗作文章,勤奋模仿乾隆的书法,并且故意“走漏”消息,让乾隆帝知道。
公元1722年,二十二岁的和珅被选入銮仪卫,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之事。和珅自不会放弃这个“平步青云”的绝好机会。皇帝一咳嗽,他就立即捧上痰盂或者帮他捶背。公事余暇,和珅还给乾隆帝讲笑话,或一起做诗。和珅很有才,他做的诗能够让乾隆帝有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后来,乾隆帝越来越离不开和珅这个“知音”。
如此不过几年的工夫,和珅的官职就连升了几级,文职、武职和学职无不涉足。
他先后担任过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议政大臣等要职,还兼管礼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臣、步军统帅等等。其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均为清朝罕有。
乾隆甚至还将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如此一来,更加巩固了和珅的地位。权倾朝野的和珅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头面人物。
和珅得宠后,在政治上独断专行、飞扬跋扈、任人唯亲、遍植私党,与此同时,他还千方百计搜刮财富、聚敛钱财。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员为了讨好和珅,想方设法搜刮珍宝向他行贿。而那些反对和珅的人,不是丢官,就是丢命。和珅的专擅、贪婪对乾隆后期纲纪的败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乾隆晚年奢侈无度,大兴土木,修建和维护宫殿、皇家园林。如皇家园林圆明园在雍正时期已有二十八景,乾隆后期更是将其扩建至四十景。为了给母亲祝寿,乾隆一掷千金,命人修建了“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仅此一项工程就历时十五年,耗银四百五十万两。康熙、雍正时期的勤俭之风荡然无存。
乾隆的铺张浪费,给了官吏们贪污腐败的机会。和珅更是趁着乾隆大兴土木的机会招权纳贿,积累起了巨额的家产,据说富可敌国。
和珅的好运一直持续到乾隆皇帝驾崩。
趣味链接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一生贪污腐败,嘉庆帝后来查抄和珅家产时,共列出一百零九张清单,其中八十三张未估价。而估价的二十六张清单中,仅白银就高达二亿六千万两。如果大家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的话,那么笔者可以再罗列一张清单以示对比。清末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所有重大对外战争的赔款总计是六亿六千一百万两白银,而仅凭和珅一人之力,就足以还清这些赔款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和珅是多么的富有,多么的腐败。难怪当时坊间有人讽喻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
嘉庆年间——嘉庆帝亲政,惩治和
公元1795年10月15日,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的乾隆帝,将皇位传给他的第十五子颙琰,改元嘉庆,自己退位称太上皇帝。
乾隆帝虽然退位,但并不甘心退居二线。他在册立皇帝时宣布:“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皇帝必须朝夕敬聆训谕。”意思就是说“寻常事件”就由皇帝处理好了,但是军国大事以及官员任免,皇帝不能独自做主,太上皇必须亲自指导处理。而且皇帝每天都要面见太上皇,接受他的“训谕”。因此,年逾花甲的乾隆又做了三年握有实权的太上皇。成功超越了他的祖父康熙帝在位的六十一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嘉庆帝对乾隆帝十分顺从。当时朝鲜使臣向国内报告清朝帝国情况,说嘉庆帝“侍座太上皇,太上皇喜则亦喜,太皇笑则亦笑。”朝鲜使臣说得一点也没错,乾隆帝的威信就是如此强大。嘉庆帝不但对乾隆帝无比顺从,对乾隆帝非常宠信的权臣和珅,亦是毕恭毕敬。即使他早已对和珅恨之入骨,但绝不表现出来。
公元1799年正月,八十九岁高龄的乾隆帝驾崩于紫禁城养心殿,而三十九岁的嘉庆终于名副其实地做了皇帝。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父亲乾隆帝留下的“社会危机、财政危机、吏治腐败”的江山。
嘉庆帝亲政后,要办的头等大事就是除掉和珅。
长久以来,和珅的所作所为,嘉庆帝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乾隆帝驾崩后,和珅失去了靠山。嘉庆帝亲政第二天,就下令革去和珅军机大臣之职,甚至连个理由都没给。紧接着他又将和珅逮捕入狱、查抄家产,随后公布了和珅的二十条罪状。十天后,和珅在狱中自杀。
短短十几天,嘉庆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心中最大的隐患,也为大清王朝切掉了最大的一颗“毒瘤”。真可谓大快人心。由于速度太快,和珅根本没有兴兵反抗的时间,也无申诉的可能。乾隆帝驾崩时,他竟然还自负地认为,素来唯唯诺诺的嘉庆帝一定会听命于他。没想到十几天后,他就到“泉下”和乾隆帝“相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