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才能知道对方的强项和弱点呢,这是个大问题。人往往没有自知之明,大家往往都自我感觉良好。由于工作关系,我时常要帮助客户面试人,我总是询问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说来好笑,我听到的几乎都是类似“唉,我最大的缺点就是太善良”、“我做事总是太投入”等回答。这哪是给自己说缺点,这分明是给自己唱赞歌。所以你很难通过对方的自我感觉来判读他的优劣点。
当年孔明对马谡同志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马谡同志坚定的回答说:“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孔明不放心,说:“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噌,乃魏之名将。恐怕你掐架掐不过他们。”马谡说:“休道司马懿、张噌,便是曹睿亲来,俺也不怕他!若有差失,就杀了俺全家吧。”孔明内心喜悦,但还要再确认一下,说:“做人要诚信,不能开空头支票啊。”马谡说:“愿立军令状,俺立刻画押。”大家皆大欢喜,最后就是马谡同志真的被拧下了脑袋。
所以,单凭靠对方拍胸膛是不靠谱的。靠伯乐相马靠谱吗?这比较靠谱,但难度比较大。千百年来,伯乐真的不多,骗子倒是不少,我个人非常讨厌江湖术士般的相马,我更喜欢一些可以量化的东西,可以量化就可以推广,可以复制。这对一个组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把我自己考察人才的一些经验和各位分享一下。
看经验
这玩意是个硬性指标,而且我相信任何东西都不能无中生有,如果没有相关经验,完全瞎琢磨是混不过去的,纸上谈兵也有些不靠谱。如果一个人拥有的都是一些失败经验,到你这来忽然拐个大弯一下就成功的概率也非常低。
逐步信任
对有些人你不能一下子就无原则地给予信任,只能逐步试验,他能挑起一百斤,你就让他挑一百二十斤;能挑起一百二十斤,你就让他挑一百三十斤。不要一下子让他干大事,否则会害了你自己也会害了他。
不要孤注一掷
最好不要让一个人成为完全不可替代的人,否则此人一旦出问题整个组织就彻底完蛋了。企业要有接班人计划,要有储备人才,否则领导就成了汉献帝,手下就成了曹丞相。
相马和赛马相结合
人不可能永远看人不走眼,就算你看人不走眼,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你认为一个人的优点是勤奋,谁想到这个厮一旦有了点小钱就开始老婆孩子热炕头,变得特别懒惰起来。怎么办?只能认栽。再比如,你觉得一个人的长处是忠诚,没成想此人完全是一个王莽,原来是准备篡权的。怎么办?也只能灭了他,而不是去多愁善感。人不可能不犯错,但不要犯错太多,而且有个纠正机制就行了。
人人都学刘玄德
三国中,论专业才能,我认为刘备可能都不如曹操和孙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天时;孙权旧居江东,占尽地利。而刘备只能从人和中找突破口了。刘备的用人策略可圈可点,而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刘备的用人策略不需要花费太多银子。这比较符合低投入高产出的策略。
让我们看一下刘备的家底:关羽算是商人,跟刘备前是卖枣的;张飞算是技术工种,早年是杀猪的;诸葛亮的确是知识分子,但是没有行政级别,还要靠种地补贴一点家用;刘备本人算是专业人士——编草鞋的。这是怎样的“豪华”阵容!而就这么一个班底,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
然而,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三分天下后,蜀汉的资源跟过去有了天壤之别,但却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最终在三国中第一个歇菜!为什么?此事我琢磨了十年,困惑了十年,得到一个结论后被自己推翻,再有一个结论后又被自己推翻。反复论证后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人才策略在起作用。
领导者要的是什么?是组织的成功而不是风头。风头让下面的人出好了,要给其他人成功的快感。刘备做到了这些。刘备知人善任,大智若愚,给人足够的空间,让手下成为英雄。因此能人为其所用,好的计策被采纳,优秀的人脱颖而出。但是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此人多智而近妖,对手下骨子里缺乏尊重,将领们成了木偶,谋士也就成了传声的肉喇叭,盲从的人得到提拔,有想法的人遭到压制,个人崇拜被迅速推广。我猜想此人若长寿必成王莽。但天不假年啊!他自己在心理压力大、精力透支的情况下英年早逝,留下一个经济上几乎破产,军事上已经残疾的蜀汉,此时纵然再雄才大略也难以力挽狂澜了。
蜀汉的结局在诸葛亮手中已有定论!诸葛亮的用人策略是自己鞠躬尽瘁,但手下碌碌无为,所以难成大事。如果就求一地偏安似乎也还可以,但偏偏他很有理想,非要北伐中原!这么大的事,就算他是天才,带着一群平庸之辈如何干得成?
让我们盘点一下刘备在管理中最核心的武器。
不论出身
在刘备看来,不管你是卖枣的、杀猪的、种地的、没有经验的,只要经过检验能做事,就给你机会。诸葛亮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刘备把他放在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让他有了一个施展理想乃至梦想的机会。你说他如何能不舍命跟随?
在工作中,我时常遇到雇主对雇员的出身特别在意,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有些公司平台一般,薪金也一般,但非要找成名的候选人,我的确有点哭笑不得。一句话,你凭什么呀?而且,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真的有用吗?任何情况下,不要被对方的出身吓倒,也不要因为出身将他关在门外。
再看一下同在三国的袁术,关羽同志表示愿意去和华雄掐一架,并立誓拧断对方的脖子。袁术却问对方的出身,待到知道对方不过是马弓手这种初级职位时,立刻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如不是曹操进言,恐怕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袁术虽然有兵有粮,最终在汉末群雄掐架中早早败下阵来也属应当。
大智若愚
刘备是一个非常内敛、非常谦虚的人。很多人愿意给手下规划蓝图,但从来不愿意做一个好的聆听者,而刘备不然,他让你讲个痛快。诸葛亮种了多年地,很少有个有水平的人愿意听他讲一下心中的报复,所以当刘备愿意做他的聆听者时,他自然愿意把自己的平生所学贡献出来。
对如今的很多领导者来说,其问题往往出在太强势、太精明上。我见过一个企业的高管,人非常聪明,但非常狂妄,总认为别人愚不可及,他曾经蔑视地问他的手下:“你是小孩吗?”他的下属当然不是小孩。所以他手下从来没有什么太有能力的人,就算偶尔有一个也往往会以光速消失了。
用人制度合理
什么是忠诚?忠诚关键是选择不够多。什么是力量?力量关键是集中和专注。好的制度让人不得不将善的一面调动,将恶的一面隐藏,而差的制度则诱导和鼓励人为恶。
蜀汉掌握兵权的人都是刘备的兄弟或者是经过检验的死党。这些人不可能造反,而且也不具备造反所需要的条件。而诸葛亮则是掌握参谋权,但他根本不能指挥军队,所以也没法子造反。大家没别的事情可干,只能一起干事业,所以蜀汉就搞起来了。
和各位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几个哥们住在一起,由于大家“亲密无间”,所以大家一个锅里吃饭,每顿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次都不够。一开始,他们通过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顿轮一个。于是,每轮下来,每个人只有一顿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顿,剩下的每顿都吃出一肚子气。大家都觉得其他人是小人,同志们关系越来越差,几乎无法共事了。
后来,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开始大家吃了几顿公平饭。但是后来又有一个问题产生了,就是大家都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那个分粥的人,甚至去贿赂他。如此搞得整个小团体反而更加乌烟瘴气。
于是,他们请咨询公司定了套方案,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有一个聪明人给了他们一个只有一句话的制度: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从此以后,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同志们关系又变得非常融洽了。
这样一个简单的分粥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是多么难啊。但是这就是人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求归纳为五种基本需求,并按其重要性从低级生理性需求到高级心理性需求排列成五个层次,生理上、安全上、感情上、尊重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这五个层次都围绕着一个字,就是私。人类的动物本能决定了人最先关心的首先是自己,然后是子女、家人,最后才是组织和社会。所以,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人之初,性本私。”
因此,这就要求任何企业制定的政策都不要指望员工无私奉献,不要指望有人才不计报酬地来干活,也别指望靠这些玩意请到合适的职业经理。而是需要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压制人性中恶的一面,调动人性中善的一面,如此才能使整个企业机器正常高效地运转。
礼贤下士
我始终觉得,一个人对上级的尊重是一种谋生的本能,对下级的尊重才是一种修养和道德。刘备和杀猪的以及卖枣的结拜,这可以说对他们是一种抬举,就好比一个亿万富翁和一个平民百姓称兄道弟。而三顾茅庐更是给足诸葛亮面子,诸葛亮一个乡村知识分子,人家刘备好歹是“皇叔”而且有一支队伍,所以,于情于理诸葛亮再拿架子似乎就不对了。
刘备的情感留人可以说几乎成为了一种本能。比如,张飞醉酒丢了徐州,失陷了刘备的家小,又被关羽数落了几句,觉得实在不好意思活了,就要去死。刘备向前抱住他,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这种情景,让人如何不感动?
再看长坂坡上,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你看看,你看看,赵云在哪里都是打工的,老大这样对他,他怎能忍心跳槽。所以,刘备同志这个情感留人的确是高啊!
以上种种构成了刘备人为我用的核心武器,遗憾的是这套核心武器在他死后没有得到有效传承。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当一个人越狂妄,越自大,他的好运也就越走到尽头了。但人往往逃不脱名利二字,人一旦成功,就去追求所谓的王者之风,实际上这非常害人。秦朝二世而亡,原因就在于秦始皇认为秦朝可以万世永存;当满人为了夺取中原而潜心学汉文明的时候,他们居然用不到一百万的人就可以定鼎中原;而当清朝把自己当作天朝大国的时候,半殖民地的历史就由此开始了。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谦虚二字,谦虚才能让人从善如流,让人海纳百川,让你有贵人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