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世康是皇上身边的宠臣,他对别人却没有一丝骄傲之态。有人当而夸奖他,他总是严肃地制止说:“我的一切都是皇上赐给的,并不是我有特殊功劳的原因,你们应该赞颂皇上的恩德。我现在侥幸身居高位,要靠你们来帮我啊。”
韦世康的下属不敢与他亲近,韦世康觉得这不是种好现象。于是马上改变了平时比较严肃的态度,故意和他们聊家常。
一次,韦世康把皇上的赏赐分给下属,还置办酒席陪他们饮酒,他对下属说:“我是你们的长官,这只是暂时的,以后我若做了你们的下属,还请你们不要忘了今日的情谊,对我有些优待。”
有人认为韦世康失去了长官的威严,劝他不要这样,韦世康说:“富贵如浮云,太把富贵当回事,就会失去常人的心态,在别人面前就容易丢了分寸,谁还会亲近你呢?一旦孤立了,一切也就到头了。”
[一语点“睛”]
韦世康虽位高权贵,但处事像平常人一样老实本分,人们对他消除了敌意,隋文帝也敢放心任用他。他的这种作风让他得以长久富贵、子孙平安。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宠辱不惊 从容处世
晏婴宠辱皆不惊
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相,他深受齐君的赏识,晏婴却从不以此为傲,也不摆国相的架子,平日粗茶淡饭、粗布衣襟,比平民百姓强不了多少。
一次,晏婴被派遣出使楚国,楚王对身旁的谋士们说:“晏婴在齐国是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现在要来楚国,我想当众羞辱他一番,你们觉得怎么样?”众人表示赞成,一起商议出了一个坏主意。
这天,晏婴如期而至,楚王设宴款待他。当酒兴正浓时,有两个差役押着一个被缚之人来见楚王,楚王假装不知地问道:“这人犯了什么罪?”
差役赶紧回答:“他是齐国人,到我们楚国来偷东西。”
楚王于是回过头去看着晏婴,故作惊讶地说:“你们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吗?”
晏婴早已看出了楚王的把戏,他极其郑重而严肃地回答道:“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时就结橘,如果将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结的果实就变成又酸又苦的枳了。它们长得很相似,结出的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水土不同的缘故啊!眼下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后却学会了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成盗贼么?”一席话噎得楚王无言以对,只好赔笑收场。
时隔不久,晏婴又被派往楚国办理公务。楚王没有忘记上次宴会上的难堪,总惦记着伺机报复晏婴。他想到晏婴的身材十分矮小,于是就吩咐人在城门旁边另外凿开一扇小门。当晏婴到来时,侍卫便让他从小门进去。
晏婴见状,立刻正色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中爬进爬出。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国,难道也要从这狗洞中进去吗?”侍卫们理屈词穷,只好眼睁睁看着晏婴从大门正中昂首阔步地进了城。
接着,晏婴在拜见楚王时,楚王又用嘲讽的语气说:“齐国大概没有多少人吧?”
晏婴闻言,迅速予以纠正道:“我们齐国仅都城临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户,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人人挥袖就可遮住太阳,个个洒汗即如雨下,您怎么能说齐国无人呢?”
楚王听罢,进一步用挑衅的口吻发问:“既然齐国人多,为什么总是派遣你这般矮小的人作使臣呢?”
晏婴对楚王的无礼早有思想准备,他冷笑了一下,从容地答道:“我们齐国派遣使臣的原则是视出使国的情况而定,对友好的国家就派好人去,如果出使国的国王粗野无礼,就派丑陋无才的人去。我在齐国是最丑陋无才的人,所以总是被派作出使楚国的使臣。”
一席话再次使楚王面红耳赤,从此楚王再也不敢小看晏婴和齐国了。
[一语点“睛”]
齐相晏婴被后世尊称为“晏子”,并名扬千古,为世世代代所称颂。他那宠辱皆不惊、从容处世的大气度,更是令世人叹服。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宠辱不惊 从容处世
唐代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玄宗当朝时的著名将领,当他五十八岁时,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他和另一大将李光弼负责阴山防线。就在唐军兵败如山倒的时候,郭子仪却打败了北路叛军,取得了唐军的第一次胜利。接着,他指挥大军包围关中,派兵打开通向井陉关的道路,使朔方军和河东军联成一体,这一战略部署使叛军攻关中的计划成为泡影,形成了对唐有利的局面。
在随后争夺西京一战中,郭子仪率十五万大军大胜十万叛军,收复了长安。随后,郭子仪又收复了洛阳。接着,河东、河西、河南失陷的各郡也都平定。郭子仪因战功赫赫而被封为司徒。
功成名就,问题也就跟着来了。唐王朝度过了安史之乱中最危难的一劫,郭子仪也由一名边将上升为执掌兵权的重臣,形势的变异使皇帝与臣子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唐朝皇帝有一个“心病”,那就是皇位继承权不固定,太子时时有被废乃至被杀的可能,因此皇帝对武将总不放心。郭子仪手握兵权,自然会受到猜忌。
乾元六年九月,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进军河北的叛军巢穴,朝廷却不设统帅,而是让宦官鱼朝恩做观军宣慰使,节制各军,最终导致相州会战中唐军的失败。鱼朝恩一向妒嫉郭子仪,便乘机向皇上进谗,皇帝轻信谗言并当即撤了郭子仪的兵权。
郭子仪被罢免兵权后,心平气和、谨慎处事、毫无怨言。
后来,吐蕃军队打到了长安,新继位的代宗皇帝想起了郭子仪,并紧急下诏,封他为关内兵马副元帅,出镇咸阳,抵御吐蕃。
郭子仪自从被解除兵权后,一直赋闲在家,他的亲信部属也都被遣散。但接到诏书后,郭子仪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更没有幸灾乐祸地作壁上观,而是立即召集了几十骑兵,赴任去了。
[一语点“睛”]
郭子仪受宠时不居功自傲、受挫时坦然面对的处世方式,实在难得,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有这种能屈能伸的坦荡胸怀,才能够坦途无患、逆境不败。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宠辱不惊 从容处世
石苞蒙冤而不惊
石苞是西晋初期一位著名的将领,晋武帝司马炎曾派他带兵镇守淮南,在他的管区内,兵强马壮。他平时勤奋工作,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当时,占据长江以南的吴国还依然存在,吴国的君主孙皓也还有一定的实力,他常常伺机进攻晋朝。对石苞来说,实际上担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
在淮河以北担任监军的人叫王琛。他平时看不起贫寒出身的石苞,又听到一首童谣说:“皇宫的大马将变成驴,被大石头压得不能出。”石苞姓石,王琛就怀疑,这“石头”就是指石苞。于是,他秘密地向晋武帝报告说:“石苞与吴国暗中勾结,欲行造反。”
在此之前,风水先生也曾对武帝说:“东南方将有大兵叛乱。”等到王琛的秘密报告上去以后,武帝便真的怀疑起石苞来了。
正在这时,荆州刺史胡烈送来关于吴国军队将大举进犯的报告。石苞也听到了吴国军队要进犯的消息,便指挥士兵修筑工事,封锁水路,以防御敌人的进攻。武帝听说石苞修筑工事的消息后更加怀疑起来,便对旁边的人说:“吴国的军队每次来进攻,都是东西呼应,两面夹击,几乎没有例外的。难道石苞真的要造反吗?”
凑巧的是,石苞的儿子石乔担任尚书郎,晋武帝要召见他,可他一直因故没有去,这就更加引起了武帝的怀疑,于是,武帝决定秘密派兵讨伐石苞。
王琛的诬告、武帝的怀疑,石苞一点都没有因此乱了分寸。他沉着冷静地想:“我对朝廷一向忠心耿耿、坦荡无私,是因为小人的陷害才使武帝冤枉了我,我既然问心无愧,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于是,他卸下身上的武器,步行出城,等待武帝的处理。
武帝看到石苞的举动后,顿时醒悟过来,他想:讨伐石苞到底有什么真凭实据呢?如果石苞真要反叛的话,他既然已修好了工事,怎么不作任何反抗呢?想到这里,武帝的怀疑一下子都消失了。
后来,石苞回到朝廷,受到了晋武帝的优待。
[一语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