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太先生,在当今的文登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偶像级人物。他头上有太多的光环,他本身就是一个神话、一部传奇、一个标志。
2013年,我曾参与策划了“王殿太艺术展”并取得成功。通过艺术展使文登和外地更多人了解了王殿太,熟悉了王殿太。
前文很多地方出现过王殿太的身影,对于云龙集团、对于李国贤,王殿太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那么王殿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王殿太,文登宋村镇臧格庄村人,1943年9月出生,1960年初考入文登绣花厂,从事花稿设计和产品创新,1980年提为技术副厂长,1982年获“烟台地区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最高荣誉称号,1992年开始享受******特殊津贴,1996年获“山东省优秀专利发明家”称号,2008年11月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洲分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授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
王殿太从事抽纱设计40多年,创出新产品50多个,花色品种3000多个,获国家专利50多项,其中15项填补国内空白,他创新的“云龙绣”“雕玉龙”新产品分别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设计创新一等奖”“国家星火科技三等奖”国家发明专利奖。
我曾在王殿太艺术展的简述中写到:王殿太先生是一位在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两栖共存双峰并起,融劳动者质朴、学者儒雅、仕者精神、师者风范为一身,知识广博、实践丰富,才华横溢,人格完善的成功人士。在物质生产领域,他作为一名家纺行业的资深设计,一位闻名遐迩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近五十年来,潜心研究,大胆创新,使企业生产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在这方面,他为文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文登人民永远感谢他。
让我们跟随王殿太先生自己写的传记《我的艺术生涯》,近距离接触大师的人生经历吧。
在风景秀丽的胶东半岛特别是素有“鲁绣之乡”之称的文登,民间广为流传着绣花、刺绣、草编等民间艺术,在这些民间艺术的熏陶下,尤其是受到我母亲——一个剪纸、刺绣能手的遗传与影响,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悄悄地萌发了酷爱艺术的新芽。曾记得,在邻居大婶大姐欣赏与夸奖我母亲剪的窗花、刺绣兜兜、绣花鞋时,我静静地听着,一动不动地看着母亲的杰作如痴如迷,从此艺术的新芽就变成了实际行动:家里的墙壁上、柜门上、水缸上,总之比较光滑的地方都有我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定时更换着,在母亲与邻居长辈及顽童们的口头“奖励”下,我“创作”的劲头更大了,兴趣更浓了,直至发展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立志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美术工作者。
上学后,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美术创作。在县文化馆举办的业余美术作品展览中,我曾获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由于我的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我就回乡参加了农业生产,在繁重的劳动之余,我仍潜心于艺术追求,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奋发自学,拜当时在县文化馆工作的栾业礼老师和中学美术教师高桥老师为师学习绘画技艺。回乡的四年中,一年四季每天晚上,夏季每个午休,雨雪天都是我学习和创作不可错过的好时机。由于老师们的指导和自己刻苦钻研,我的美术创作水平大有长进。
1966年2月,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我考进了文登绣花厂,当上了一名设计员。这是满足我实现艺术追求理想的重要一步,也是决定我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艰难探索的关键性一步。在这之后,厂党组织又派我到烟台工艺美术联社进行系统学习,虽然当时是“十年浩劫”的萌芽阶段,但对于一个饱经自学艰难、求师之苦而深知艺术道路坎坷的人来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高涨的学习热情没有一点懈怠,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抓紧时间学习。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每日学习达十六七个小时,较系统地掌握了图案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技巧。回厂后,结合工作实践,我边干边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工作实践,我成为厂里的重要技术骨干。
齐白石老人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以此为座右铭,鞭策自己虚心学习,大胆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1967年,从烟台学习回厂后,看到厂内老产品“雕平绣”花样陈旧,市场滞销,手织花边花样多年一贯制,并且产品价格昂贵,销量递减,再加上手织花边“花布”与“花边”两地生产,环节复杂,厂子不愿经营,绣工不愿加工。我想能不能在“雕平绣”与手织花边上做点文章,去弊取利,扬长避短呢?在设计人员的协同下,我决定取手织花边的图案风格和花纹特点之精华,熔“雕平绣”中抽、扒丝、锁、勒等工艺精湛于一炉,经反复的推敲与多次试制,终于创出了具有文登地方特色的“假花边”,这个产品的做法是将图案中的花与叶巧妙采用“雕平绣”中的抽、扒丝、八字、席纹等工种组成,花梗用“雕平绣”中的锁工、人字梗等工艺来制作,其主要特点是:该花边既有手织花边的艺术特点,又具备文登刺绣的地方风格特点,并且不需两地生产,一气呵成,不用拼镶,也不须缝接。生产与管理手续简化了,价格下来了,该产品经过不断改进,1977年由香港韶兴公司王家昇先生全部包销。截止1981年,“假花边”已成交了15万打(套),价值1800万元。
在假花边的改进过程中,我的第二个新产品“小扣锁”也在研制中,这个产品是在假花边的基础上结合文登的扣锁工艺特点创出来的,它具有外形生动活泼,玲珑剔透,富有立体感,显工面大,图案轻巧秀丽等特点。产品与外商见面后,受到广泛好评,香港亚州、锦兴、韶兴、大庆、春生、万丰等客商都有专销花稿与包销花稿。该产品在日本也广受青睐。1980年7月,日本兼松江株式会社老板谷口要一先生来到烟台后说:“这个产品在日本销售很好,尤其是50257、52816、51490等花稿日本人很喜欢”。谷口要一先生还特地为我写了简历,拍了照片,回日本后进行刊登宣传。该产品截止1981年共成交24万打(套),价值达3000多万元,“小扣锁”自诞生以来,经历多次国际市场的起伏颠簸与冲击,它仍然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外商,经销不衰。
新产品的研制与成功,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而且更加激发了我创新的决心和兴趣,我一边搞设计,一边如饥似渴地翻阅国内外资料,采集信息,寻找创新题目,并且走出去依靠广大绣工研究、挖掘民间艺术,又先后创出了“地龙绣”“插绒绣”“连珠绣”“天福边”等新产品,这些产品从不同角度反映和代表了文登地区刺绣风格和工艺特点,其中“插绒绣”“连珠绣”获省厅新产品三等奖,香港石力公司对“插绒绣”全部包销,并多次来厂参观指导,该公司邓太太说:“这个品种在美国生意不错,特别是Y5812×18长方台布早餐套曾在纽约时报上刊登过照片,影响很大,很受美国用户的喜爱”。由于我在开拓创新产品方面做出了些成绩,据工作需要,组织于1980年2月将我提升为技术副厂长。
1980年12月,我被调到刺绣厂任技术兼设计工作。在刺绣厂的一年里,我又创出了“钱眼络”“科拉绣”“小提花台布”三个新产品,1981年12月,刺绣厂又分出一个专搞机绣产品的绣品厂,当时该厂的产品没有打入国际市场,唯一的产品是量比较少的内销枕袋,而且这个产品市场饱和,销售行情每况愈下,使刚成立不久的年轻小厂面临着被扼杀于摇篮的威胁。当时该厂只有职工35人,而且没有内行人,我本人对机绣也是陌生的,由于没有过硬的产品,省市外贸部门都不予承认,怎么办?我这个人就是有股牛劲,组织交给的事,自己看准的事,非干出个名堂不可,“不成功,便成仁”。
当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机绣领域,我认为要救活绣品厂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子,创自己的拳头产品,并且通过立足内销,迅速开辟外销市场。我首先设想以机代手,走机绣仿手绣样品之路,这两个样品在山东省第一次刺绣服装外贸小交会上受到了外商的好评,香港隆合泰公司老板林炳绍先生对样品爱不释手,他激动地说:“这个产品很好,我全包了,以后你创新的样品先给我看好不好?”当他的要求得到满足时,高兴地握着我的手直说“谢谢”。这两个仿手绣样品轰动了整个小交会,外贸纺织品经理吴旭光当场承认了文登绣品厂,并列为机绣重点生产厂家,该样品两次共成交了47200多打(套),价值180多万元。绣品厂得救了,后来这两个仿手绣样品被作为“起家”产品列入绣品厂的历史档案,并在1982年省厅新产品评比中获优秀新产品奖,趁热打铁,之后紧接着“人丝线机绣制品”试制成功,并通过省厅及科技部门鉴定为“国内首创”,该产品获县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3年1月,我的代表作“云龙绣”研制成功了,这个产品集“仿手绣”“人丝线”两个产品的优点于一体,并发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巧联目”,三位一体突出了“巧联目”的运用。它是用有一定温度的电针在具有可熔成份的面料上凿目,这种新工艺省工节料,代替了手工抽扒丝勒成的目,但比抽扒丝有更大的灵活性,它不受布料经纬丝的限制,随心所欲,得心应手,该产品图案如行云似龙跃,新工艺“巧联目”画龙点睛,花纹浩荡奔放,气势磅礴,生动别致,故得名“云龙绣”。总之,它以富有光泽的人丝线为原料,以新工艺“巧联目”为红线,组花、联花、显花、衬花,形成了一个图案风格与工艺特点。设计格局都颇具特色的新刺绣门类,这个产品的商标也是“云龙”牌,所以新产品定名为“云龙绣”。1984年6月通过省科技部门技术鉴定,鉴定意见为“云龙绣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系国内首创……该产品图案美观大方,工艺新颖,使绣品富有立体感,具有剔透典雅的艺术风格……为机绣制品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做出了新的贡献。”
该产品一投放市场,便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香港东昌公司徐少楠先生在给省厅的信中写到“文登绣品厂创新的‘人丝线’和‘云龙绣’机绣台布是近年来机绣领域出现的两个崭新的品种,她质优量广,物美价廉,颇受国外用户的欢迎,即使在国际市场极坏的情况下,这两个产品仍然很有活力,以她超群的特点,畅销不衰。”“云龙绣”现已成交了161.36万打(套),价值14803.88多万元,获利1628.43万元,创外汇2786.08万美元。在国外,一提到云龙绣都知道是中国山东省文登县绣品厂的产品,这个产品的知名度比较大,1983年云龙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师作品评比优秀奖,1985年获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并获得抽纱刺绣行业的第一个发明专利,专利号:851024610。1985年3~7月,“云龙绣”一举夺得三大桂冠:省优、轻工品优秀新产品奖、全国机绣新产品质量评比金杯奖(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