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恩情中,最令人神往的是知遇之恩。因为,其他恩情,施恩者往往把受恩者放在弱小的地位,无形之中带有一种怜悯和同情。只有这知遇之恩,施者把受者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来欣赏,来膜拜。
最出名的“知遇之恩”要数刘备对孔明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千古流传。那刘备带着关张二人,顶风冒雪,来到卧龙岗,求见一介农夫诸葛亮。而孔明却端足了架子,一再回避。依张飞的脾气,早就“一条绳子,把他捆了”,可是刘备却谦恭得很,甚至不忍把孔明叫醒。
那孔明也真对得起刘备的三顾之恩,看星相,借东风,鞠躬尽瘁,帮刘备打下了三分之一的天下。特别是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面对一个懦弱的刘禅,一心一意,忠心耿耿。结果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用尽毕生的心血和智慧,报答了刘备的知遇之恩。
俞伯牙和钟子期更是演绎了一个“高山流水”的美谈。俞伯牙善于弹琴,樵夫钟子期善听。当伯牙弹到高山时,子期说:“善哉,巍巍乎若太山!”,当伯牙弹到流水时,子期说:“善哉,浩浩乎若江河!”伯牙高兴极了,把子期奉为知音。
后来,子期死了,伯牙便绝了琴,终生不再弹奏,这也算对子期知遇之恩的一种报答吧,虽然,这种报答方式有些极端。
还有那信陵君,在自己生日时,亲自驾车去迎接看大门的老头儿——侯嬴。那侯嬴为了考验公子,故意拖延时间,去肉市场看望自己的屠户朋友——朱亥,而公子“颜色愈恭”。在高朋满座时,信陵君更是给足了侯嬴面子,让破衣烂衫的他坐上座。
后来,公子要去与秦国拼命时,侯嬴替信陵君出了“窃符救赵”的主意。信陵君成功之时,侯嬴朝着赵国的方向,自刎,以此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
知遇之恩不是凡夫俗子可以得到的,它对受者和施者都有极高的要求。
首先,这受者要有真本事。试想,如果诸葛亮没有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刘备又怎能三次屈尊?钟子期如果听不出高山流水的妙处,俞伯牙又怎能奉他为知音?侯嬴如果没有那“窃符救赵”的大谋略,信陵君又怎能待其为“上宾”?
其次,那施者也要有虚怀若谷、谦恭有加的胸怀才行。如果刘备高高在上,让张飞带人用一根绳子捆了诸葛亮来见他,以诸葛亮的心性,恐怕死都不会为刘备出一条计策。俞伯牙如果因为自己是弹琴高手,就目中无人,又怎能听一个樵夫侃侃而谈?如果信陵君打心眼里瞧不起地位低下的侯嬴,恐怕自己就跟门客一起被秦国灭绝,若“以肉投馁虎”,又怎能救得了赵国?
能得到知遇之恩,是一种幸运。像那聪明绝顶的比干,不是被暴虐的商纣王刨出了心肝吗?那忠心耿耿的大诗人屈原,不是因对昏庸的楚怀王绝望,而投汨罗江自杀吗?
这是比干和屈原的悲哀,更是商纣王和楚怀王的悲哀。无论什么时代,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就要有刘备和信陵君对待人才的态度,曹操不是也写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吗?
凡夫俗子只有韬光养晦,等待伯乐。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