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岛的浪是最天然的,特别是潮音阁,总能卷起千堆雪,不像有些景区的海如同被人工驯服过,过于风平浪静。上大学时,我喜欢一个人坐在大麦岛的礁石上,看潮起潮落,听涛吟鸥鸣。
那时的大麦岛还是一个渔村,街上到处晒着渔网。1993年夏,我刚参加完激烈的高考,在家焦灼地等成绩,不知怎样度过漫漫长假。在青岛上大学的哥哥在大麦岛组织了一个小学生暑期英语辅导班,让我去当小老师。我忐忑极了——自己还是学生呢,怎么去当老师?
可是当我走进那个温馨的渔家,面对那几个淳朴可爱的渔村孩子时,我的心立刻平静下来。教室就设在渔家的平房里,孩子的妈妈静静地坐在院子里,一边听我讲课,一边认真地结网。课间的时候,她会微笑着拿一些爬虾给我和孩子们吃,日子平凡而富足。
英语从小就是我的强项,再加上我生动的讲解,孩子们都亲切的叫我“姐姐”。那段时间,大麦岛的孩子们一个传一个“有个小老师,英语教得可好了!”我的学生很快从九个增加到十六个,教室都快挤不下了,可是他们却学得很起劲很开心,那些音标、单词,在他们的笔下像一个个快乐的精灵。
我要回家看高考成绩了,孩子们哭了,他们怎么都不舍得让我走。在我离开的前一天,他们强烈要求我带他们去海里游泳。他们为我带了游泳衣和救生圈。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像鱼一样跳进海里,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一会儿喊一声这个,一会儿喊一下那个。渔村的孩子天生会水,个个都是踏波逐浪的能手。特别是一个叫于苗苗的女孩,像一条美人鱼,自由自在,她教我仰泳和蛙泳。
后来我考入了位于大麦岛附近的青岛大学,渔村的孩子们常在周末去看我。我就这样跟大麦岛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那时的大麦岛大多是一些二层的小楼,也有一些平房,高层建筑很少。我和宿舍的姐妹们喜欢到大麦岛买零食,到那边的书屋租书。傍晚,吃过学校大门口的馄饨,我们会穿着小拖鞋到大麦岛赶海,捡一些蛤蜊和海虹,拿到宿舍用电炉子煮着吃,蛤蜊汤下面条,真是新鲜啊。赶海归来穿过大麦岛村,时常会有老乡亲切的跟我们打招呼——是我们校门口摆馄饨摊的夫妇俩。八毛钱,满满一大快餐杯馄饨。那人知道我不爱在馄饨汤里放虾皮,喜欢放少许的辣椒和醋,那细致和周到只有父母才有,这更让我对大麦岛充满了感情。
我已好多年没去大麦岛了,听说2005年,大麦岛进行了旧村改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平房早已拆迁,高楼大厦和优美清新的环境显示着一座城市的繁华,渔民们肯定更富足了。
在梦里,我时常穿过那个美丽的小渔村,去体味海浪拍打岩石的力量,那里留下了我最美的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