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龙山在上古时,高千丈,直耸云霄,为方圆百里之最。至于为何变得如今这般与群山无异,这就与木匠祖師鲁班有不得不说的故事了。传说,鲁班以木器技艺得道,造木鸟能迎日而飞,欲以此飞升天界,位列仙班,然而,这木鸟却有一瑕疵,闻鸡鸣则落,闻凤鸣则飞。鲁班临行前,将毕生技艺传与大弟子,并将此木鸟弱点告知众弟子,让他们将方圆百里内的鸡,绑缚其嘴脚,以绝鸡鸣。
然而,鲁班众弟子中,有一弟子虽惊艳才绝,但心胸狭隘(坏人出现了!),对师父将毕生技艺传与大师兄心怀不满,因此,欲在鲁班升天时,在龙山山巅放鸡高鸣,让其师不能得道成仙。是日夜,这名弟子带着几只公鸡登上龙山山颠,想在黎明到来太阳升起之时放出鸡公,让其鸣叫。不想被龙山山神识破其诡计,山神施法以浓雾遮盖朝阳,鲁班方得以飞升天界。后来,鲁班成仙得悉此事,于龙山前一大青石上跪拜三叩首以谢山神,龙山神授不得鲁班三拜,故躬身还三拜,山神每躬身一次,龙山矮三百丈,故小龙山才像如今这般与群山无异。鲁班所跪青石,被当地人称为鲁班石,就在山脚下的龙山镇西边一石塔旁,石上如今还看得到鲁班当年跪拜的印记。
龙山山顶有一寺院,为明末清初当地大户集资所建,同时还依山势而建了一条石阶小道,仅三尺宽,此道虽已逾三四百年了,然基本如初,即使有缺损处,也被众信徒及时修补。石阶小道边或是陡岩峭壁,或是参天古柏,甚有景致,虽比不上华山之奇,青城之幽,峨嵋之秀,却亦有自己的特色,但见那,山顶躬弧如盖,远看如卧龙之耳,近观似宝塔之冠,苍翠墨绿,曲径通幽,乃参禅悟道好去处。真是,青郁郁山峰叠翠,绿依依桑柘堆云。四边溪水绕孤柏,几处疏篁沿小径。茅径傍涧,古木成林。崖外高悬嫩绿枝,柳阴闲谈古今事。
如今恰是暮春时分,山花烂漫,新叶初出,气候宜人时节,龙山也将墨绿蓝缕的外衣换上了五彩点缀碧绿的春装。艳阳当空,透过古柏的枝丫,点点光圈,温暖了一路春色。龙山石阶小道上,一位青年迈着悠闲的步伐,满脸的春光。
“这真是一个探春、赏春的好时节!”青年笑叹。回应他的是鸟语,是花香,是溪水“叮咚”低吟。许是想一览龙山风光的急切心情,许是花鸟溪水的鼓舞,青年不自觉的加快了登山步伐。很快来到了山腰的一小亭前,这是龙山石阶小道上唯一的一个亭子,名曰:听涛观海。涛者,松涛也;海者,竹海也。下有一对联:竹海风流翠,松涛声润青。可见此处是赏竹听风好地方,既可供游人歇脚,又可浏览半路山色。青年停了停脚步,随即信步入亭中,四周观望了一番,微微一怔,心道:数年不曾来,已无原来那般光景了。稍适歇息,便踏步向山顶进去。
“莽莽苍苍兮群山巍峨
日月光照兮纷纭错落
丝竹共振兮执节者歌
行云流水兮用心无多
求大道以弭兵兮凌万物而超脱
觅知音固难得兮唯天地与作合……”
一曲《天地作合》在群山中环绕,更显龙山空旷幽深多春色之感,让人心旷神怡!青年闻得此曲,甚是心喜,长啸一声,向山顶飞奔而去。
青年快到了山门时,见前面丈许远的小道上,有一脚踏麻布僧鞋,身穿灰色僧衣的中年和尚,挑着一担柴禾,嘴里哼着《天地作合》,健步如飞的走在山坡小道上,甚是写意。青年停下脚步,微微调息了一下呼吸,笑着嚷道:“不戒师兄,若非你那‘靓’丽非凡的发型,如此非凡脱俗,‘袭’人眼球,简直一活脱脱的深山樵夫啊!”不戒和尚闻言大笑道:“哈哈哈哈!许久不见,介之师弟的嘴还是那样厉害,小心师父知道了打屁股!”青年闻得此言,想起去事,亦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