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铜镜的作用
铜镜是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包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的珍品。铜镜的背面装饰着各种花纹和铭文。这些纹饰和铭文的产生和流传,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神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铜镜背面积小,纹饰所选用的题材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中断代的标准器之一。
二、古铜镜的地位
当我们回顾了中国占代铜镜发展的历程以后,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会是什么呢?
艺苑小花
我们想,最深刻的印象一定是它的艺术价值大大超过了它的实用价值吧。是的,中国古代铜镜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一件工艺品。当我们古代的匠师在镜背这一小块天地显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的时候,那些瑰丽堂皇、琳琅满目的铜镜不正是值得夸耀的民族工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吗?
中国古代铜镜在我国工艺百花园中开发时间之早,延续时间之长都是突出的。从它4000年前出现以后,直到玻璃镜子流行以前,当一些青铜日常用品在历史的进程中被瓷器、漆器淘汰以后,它一直没有凋谢。
中国古代铜镜的主题图案,从几何纹饰到灵异瑞兽、禽鸟花卉,从神仙世界到现实生活,从传说故事到道德说教,天上人间,人神杂陈,动物植物,交织并列,物象众多,构思完整。
中国古代铜镜纹饰雕刻手法多种多样,线条式、透空雕、浅浮雕、高浮雕、圆雕、斜雕,五彩纷呈,各具风格。
中国古代铜镜中那些特种工艺镜,更是一件件艺术珍品。战国、两汉、隋唐时代的涂朱彩绘镜、金银错镜、鎏金镜、包金镜、漆背加彩画镜、金银平脱镜、螺钿镜、槌金银镜、彩漆绘嵌琉璃镜等使我国青铜工艺愈发显得华美壮观。
中国古代铜镜集纹饰、铭文于一体,诗情画意,抒发出特定的情感和观念。
综观4000年的铜镜发展史,我们还可以看到,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虽然有着自己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特点,但在它们上面所凝聚着的中国民族艺术传统却是浓重的,它们的继承发展也是显然的。
从铜镜的外形看,与西亚、欧洲的有柄镜不一样,尽管在不同时期曾出现过方镜、花式镜、有柄镜,但圆板具钮镜一直是我国铜镜的最主要形式,也是中国铜镜的重要特点之一。
铜镜的图案布局、结构,无论是“中心对称”式或“轴对称”式,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四区划分,八方配置,连续环绕。太极图形。同形图形。米字图形等等都是我国民族工艺图案中常见的手法。
铜镜的常用主题装饰图案中,珍禽奇兽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题材。从战国时代蜿蜒曲折的蟠螭、蟠虺,直到明清时代蟠屈飞晴的云龙,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象征的龙的形象,从未在铜镜上绝迹,从战国时代稚气可掬的风鸟,到唐代生机盎然的双鸾以及象征吉祥幸福的鸾凤,无时不在铜镜上翩然飞舞。这些神奇的龙蛇、美丽的鸾凤、怪异的瑞兽,不能不勾起我们对中华民族远古时代那些氏族、部落、部族联盟图腾的回想。
神话传说也是中国铜镜的重要题材,从汉代铜镜上频频出现的西王母、东王公到唐代铜镜里的月宫嫦娥、乘鹤骑兽的仙人,从汉代铜镜上的愤愤自刎的忠臣伍子胥,到唐代铜镜的孔夫子问荣启奇、宋金铜镜的许由洗耳、吴牛喘月、柳毅传书……我国古代许多岁月悠悠、源远流长的美好神话和动人传说,许多民间广为流传的喜闻乐道的故事哲理,都在不同时期的铜镜上表现出来。
花鸟题材在中国铜镜上占有一个重要位置,从唐代雍容华贵的瑞花到宋代秀色纤纤的柔枝细叶,从唐代轻盈华美的禽鸟到宋金时代水中嬉戏的游鱼。对自然美、现实美的追求,表现了新的情趣和新的审美观念。花鸟虫鱼是铜镜的题材,也是我国绘画中的传统题材。
我们说铜镜是艺苑小花,是因为它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同时由于它们的质地使它们得以连续不断,延至今日。这样,研究中国铜镜纹饰的变化,为我国美术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且这是…个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资料。
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铜镜这朵艺苑小花,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显示出卓越的工艺技术。
时代镜子
今天我们研究铜镜还有一层深刻意义,这就是通过纹饰和铭文及其变化,探讨它们所反映的某些社会历史问题。
4000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它的纹饰和铭文出现了许多变化。从齐家文化到西周时代的早期铜镜,除素地无纹外,几何纹饰占据主要地位。2面齐家文化和6面殷镜中,1面素镜,7面分别为七角星形、叶脉纹、多圈凸弦纹和平行线纹。这些由直线、曲线组成的抽象几何形纹,据学者们研究这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的主流。
战国时期,铜镜迅速发展,成就斐然,纹饰精致,线条流畅,制作轻巧。这里应该回答的问题是:铜镜为什么到了战国时代突然获得巨大的发展昵?事物的发展是有联系的,铜镜的变化与整个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变化有关,与青铜艺术的审美观念变化有关。据学者们研究,战国时代青铜器进入了“新式期”,其中的“精进式”器物,轻灵奇巧、纹饰繁缛、浅细、多变。战国铜镜正是这类“精进式”器物之一,代表了当时青铜工艺新的水平和新的风格。
战国时期楚国是重要的铸镜中心,那些精灵轻巧的羽状纹、兽纹、蟠螭纹,不仅说明了当时大大小小的龙蛇图纹是流行于楚地的重要题材,也反映了楚国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水平。
汉代铜镜铭文和纹饰对现实生活的强烈呼唤是其他时代铜镜未曾有过的。它的题材一是以四神为主的奇禽异兽的动物世界;一是以西王母为主的神仙羽人的神仙世界。特别是东汉中叶以后长江流域流行的神兽镜和画像镜中,神仙几乎成了主宰一切的图纹。汉代铜镜铭文不仅种类丰富,更重要的是这些铭文集中地表达了希望高官厚禄、子孙蕃昌、享乐富贵、长生不死的思想。在哪一个时代的镜子上,我们能看到这么多强烈希望“位至三公”、“君且高官”、“长宜子孙”、“寿如金石西王母”的思想情感呢?在哪一个时代的镜子上,我们又能看到如此众多的四神形象呢?
确实如此,通过这些纹饰和铭文,我们感到当时的人们正在追求一种新的理想。虽然弥漫着的是神仙的气氛,但我们完全看不到绝望和没落的情绪,听不到痛苦的呻吟,有的只是一种向上的、进取的精神。虽然充满着的是奇异怪诞的画面,但我们完全感不到任何的阴森恐怖,有的只是一种丰富的浪漫的格调。是什么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呢?不正是需要我们的历史学家从政治史、思想史的角度去阐明吗?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的秦朝及其后兴起的汉朝,历时400多年,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实现大统一,这是一个繁荣强盛、颇多建树的时期,封建制度得到巩固,封建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氛和经济发展的兴旺景象,使得封建地主阶级强烈地追求着现实生活的一切,它们对神仙世界的憧憬,实质上是对现实生活的肯定;他们希望长生不死,实质上是对现实生活的留恋;他们执着地希望高官厚禄,是想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享乐生活;他们企望子孙蕃昌,家族兴旺,是幻想现实生活中所能得到的一切,永远永远地存在下去。但是希望毕竟是希望,在封建统治阶级丰收宴乐、纸醉金迷的背后,依然隐伏着深刻的阶级矛盾。为了保护自己得到的一切,他们多么希望祯祥,多么盼望得到保护,那些代表吉祥之物的奇禽异兽不正是理想的化身吗?对汉镜铭文和纹饰产生的时代观念,我们只能作这样一点点的轮廓的勾画,详细地探讨研究,只能等待更多的学者进行了。因为汉镜纹饰和铭文涉及面之广,反映问题之深不是我们这本小书所能完成的。
唐代铜镜既没有战国铜镜的轻巧,也摆脱汉镜的规整,那一面面宛如鲜花的镜子,那一面面鸾翔凤舞的镜子,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它都勇于突破。流传了几千年的圆形(少数方形)形制,在唐代被冲破了,菱花形、葵花形、方亚字形等花式镜出现了。汉代以后大量出现的铭文,在隋和唐初,无论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与汉镜铭文那种强烈追求爵显名扬、羽化升仙的内容截然不同,它们主要是通过赞美镜子来描绘梳妆美丽。“官看巾帽整,妾映点妆成”,“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辞藻华丽清俏。到了唐高宗、武则天至开元天宝时期的镜子中,铭文特别是圈带铭文几乎消失了。中国铜镜主题纹饰划时代的变化也发生在唐代,战国、汉代以来占据镜背的各种异兽,到了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被各种各样的花鸟、花卉取代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铜镜,都是一幅幅禽鸟俊美、枝叶丰硕、花苞华丽,充满生活气息的图景,使我们感到的是优美、轻快、自如的情调。沈从文先生说:“唐代物质文化反映于造型艺术各部门,都显得色调鲜明,组织完美,整体健康而活泼,充满着青春气息。镜子图案艺术的成就,同样给人这种深刻的印象。”
我们又将从什么方面去寻求产生这种青舂气息的答案呢?自然不会忘记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时期。封建经济空前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唐代文化。唐镜正是这一个开放时代的产物,它兼收并容,来丰富新的艺术创造内容。唐镜没有汉镜那种对现实生活的露骨追求,也没有汉镜那种对神仙世界的强烈渴望,但是透过它们,谁能不感到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灿烂夺目的时代脉搏呢?它们那丰满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图纹正是对歌舞升平盛世的讴歌。
这里我们只举了几个时代的例子,铜镜作为时代的镜子,反映的面是相当广泛的。
汉至宋金的铭文中反映的铸镜地区、匠师姓氏、商标名号、官府验记,许多是文献史籍所不载的。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各个时代的手工业、商业及工官制度都是很好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