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多年前的战国初期,有这样一个人,在中国古代商界,他的名字与范蠡齐名,他还是当时天下知名的畜牧业专家、珠宝鉴赏专家、慈善家,也是山西“潞盐”的最早推广者,并首开中国商贸长途贩运先河。这个人就是晋商之鼻祖——猗顿。
白手起家,创富人生
猗顿的名字原来并不叫猗顿,因其发迹之地以前称为“猗”地,故名猗顿。他生于公元前480年,(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卒年不详。原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贫寒书生,因生活实在清苦,便想以经商致富。开始时他勤劳地在田里耕作,一年忙到头,却仍苦于不能饱腹,于是转行开始养蚕,但挣的钱少得连衣服都买不起。他认识到自己是没有找到能致富的门路,便奔走天涯,寻求致富之路。后来他听说居住在“陶(今山东省定陶县)”地的陶朱公(范蠡),原来是在越王勾践手下做官,后弃官从商,很快便“三致千金”,富比王侯。于是猗顿便来“陶”地求教于陶朱公。
谁知猗顿第一次去拜访陶朱公就吃了闭门羹,原来陶朱公因不想见客才隐居于此。改天他又前去拜访,仍然失望而归。当他第三次前去拜访时,陶朱公被他的执着打动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为他分析了以前其经商失败的原因:鲁地洙水、泗水以北地区,人多地少,没有山林水泽资源,又屡遭水旱灾害,种地自然得不偿失,饱腹都非常困难,还谈何致富?最后还指点他说:“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牸”音字,指雌性牲畜,“五牸”是指雌性牛、马、猪、羊、驴”),”意思是叫他经营畜牧业。
陶朱公是根据猗顿当时十分贫寒,没有资本,无法经营其他行业,便让他先畜养少数雌性牛羊,以便渐渐繁衍壮大,日久遂可致富。这对于还很贫穷的猗顿来说,确是一个切合实际的致富办法。
猗顿听了陶朱公的指点后茅塞顿开。但鲁国并不适宜搞畜牧业,为了早日致富,猗顿离开鲁国四处漂泊。有一天他来到古郇国(现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看到峨岷岭下水草茂盛,土地肥沃,尤其是猗氏县南20里处的对泽(今临猗王寮村西),为一片面积很大的低洼地区,水草丰美,景色宜人,可谓是放牧的理想场所。他就在对泽附近定居下来,开始了他的养殖业,“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
俗话说“母羊生母羊,三年挤倒羊圈墙。”“母牛生母牛,三年五头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他就猪羊满圈,骡马成群,开始富甲一方,但他没有小富即安,在畜牧业取得成功后,他又开始大兴三园(杏园、桃园、桑园),发展果业和养蚕业。
猗顿是一个远见卓识的商人,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他又把目光投向盐池,开始从事盐池的生产和贸易。
运城地区的盐业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条山下的盐湖,这一带生产的盐被称为“河东池盐”或“潞盐”,非常有名,《左传》中称其为“国之宝”。雍正《敕修河东盐法志》卷一说:河东池盐为“池水浇晒之盐,可直(接)食用。不须涑治,自成颗粒。”即将池水浇在地上,经风吹日晒后即可成为颗粒状食盐,不需要煮炼。又因为河东池盐为天然之物,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猗顿便不断扩大池盐的生产与销售规模,至盛时,其活动范围“西抵桑泉,东跨盐池,南条北嵋”,已达百余里之遥。
在经营盐业的同时,猗顿又涉足珠宝业,并成为一位有名的珠宝鉴赏家,从中获利亦不少。
经过十年苦心经营,猗顿的财富已“其息不可计,财拟王公”,成了当时驰名天下的大商贾,和陶朱公齐名,被后世称为“陶猗之富”。他常身着华丽的服装,出入有装饰豪华的马车,并且能往来于诸侯宫廷之中,已然是一大贵族。
猗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商业奇才,更可谓是晋商之鼻祖,无论是进入养殖业,还是盐业、珠宝业,他都如鱼得水,样样成功。司马迁称赞他说:“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其猗顿之谓乎!”汉代《盐铁论》也记载说:“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坎井之蛙,不知江河之大;穷夫贫妇,不知国家之虑;负荷之商,不知猗顿之富……”也充分说明了猗顿财富之巨和见识之远。
但猗顿不是那种守财奴式的奸诈商人,他乐善好施,广行仁义,曾修渠堵坝、开挖河道,大兴三园(桃、杏、桑园),造福百姓。在闹饥荒的年岁,他还设棚赈灾,救济乡民,慷慨捐献。正是这些义举,使猗顿能够青史留名。对于猗顿的这一点,司马迁又称赞他说:“其财能聚,又复能散”,还有人说他“急公奉饷上有利于国,恤孤怜贫下有利于民”。
猗顿的善心和胸怀还使得远近百姓都来归附于他,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也来这里经商,以致他居住的地方渐渐由一个畜牧区演变为远近闻名的商贸集镇。后人称其为“猗顿城”,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商城。西汉时这里置猗氏县,即以猗顿城作为县治。晋魏后县治迁移,人们也逐渐忘记了猗顿城这个名称,而把它称作猗氏故城了,但至今古城墙遗址尚在。
传说猗顿有三子,长子王寮、次子王景、季子王鉴,如今其后人已在临猗县东南部形成了三个大村,这一带至今还留传着许多有关猗顿的善举和趣事。为了纪念他的事迹和善举,后人为他封冢建祠,现存的猗顿古墓位于王寮村西,系清道光时续建,近年来政府又拨款重修,以供游人凭吊,现已经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手起家的经商之道
猗顿以一介寒士出身,由饲养牲畜起家,继而涉足盐业,再进而经营珠宝,后来以致竟“财拟王公”。那么他究竟有什么过人的经商之道呢?仅仅是陶朱公嘱咐的“当畜五牸”吗?显然不是,分析来看,猗顿是掌握了一套白手起家的高超经商之道。
许多想创业赚钱的现代人常常会诉苦说: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经验,没有门路,要赚钱,真不知该怎么办!其实不然。相当对言,我们这个时代的赚钱机会比猗顿的时代要多得多,既然猗顿都能白手起家,而在信息这么能早,市场这么大,机会这么多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容易做到。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做好如下几点:
先期做好市场调研
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确定创业方向之前,如果做些市场调查,就能够大大减少失败的几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有人说,我也进行过调查,发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想到的项目别人早就想到了,该搞的别人都搞起来了,没有我们的市场了。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生活需求,有需要就有市场,要发现市场,关键是我们要细心,肯思考。
有个失业的年轻人,一次偶然看到办出租录音磁带亭的信息,于是他认真地做了一次市场调查,发现在当地虽然有出租磁带或图书的,但多数在图书和音像制品专卖店,像出租亭这样的还没有人办。而他们那里经济迅速发展,市区的轿车、出租车很多,而且增加很快,道路建设却一下子跟不上,致使经常塞车。在塞车时间里,司机觉得很无聊,而车载机已经很普及。于是他觉得出租录音磁带将会有很大市场潜力。
考查结束后,他便下定决心,在一个交通便利,便于停车的地方开了一个磁带出租亭,兼卖杂志和书报。由于出租手续简便、形式多样(日租、月租、年租),加上他服务热情,三个月时间里纯利润便达一万元以上。后来他在市场调查基础上又在邻近的几个市区设立了磁带出租亭,进行连锁经营,一年利润竟有近十万元。
面向塞车的司机出租磁带和杂志,其市场看起来很少,但是创业者就是在这个看起来很小的地方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开拓了一个很广阔的市场,也因之获得了比较丰厚的收入。而猗顿经营畜牧业、盐业和珠宝业,其实也是先期进行了很好的调查研究,认真学习,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下手去做的。因此他做的生意都是做一个火一个。
稳健发展,步步为营
猗顿从一个穷小子发展到成为天下巨富,其实并没有走冒险之路,而是发展的十分稳健,他由畜牧起家,再经营盐业,再涉足珠宝业,可谓是由小到大,步步为营,自然而然地便做到了白手起家。
其实,冒险的经商方式并不适合本来就资本很少的人,因为一旦冒险,输了也许就身无分文,更有些本来就没资本的人为一口吃成个胖子,不惜铤而走险做些违法的事,结果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更不值了。所以稳健发展,步步为营的经营模式最适合小资本的创业者。
如创办于1930年的日本大型超市连锁店八百伴,创办人是和田,起初只是一家夫妻水果店,它的发展就是步步为营,稳步前进的。
1950年4月13日,日本热海市发生了一场空前的大火灾,烧掉了市内1000多家店铺和民宅,其中包括和田家的八百伴水果店。经营了20年的小商店一夜间化为乌有,使和田一家陷入深深的绝望和痛苦之中。在困难时刻,和田却又看到了机会,因为这场火灾烧掉了众多的店铺,但并没有烧掉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要,这恰恰是自己把生意做大做好的最佳时机,于是他没有气馁,决心再建八百伴。
在发生火灾的第二天,和田即在当地的一座旧仓库租了地方,又把八百伴的牌子挂起来,凭着八百伴过去的信用及全家的艰苦创业,没几年时间,这家小商店的业务又扩大了5倍。
和田先生的大儿子也深受其父凡事要看大的影响,在去了一趟美国之后,觉得美国的超级市场的经营方式很有现代化特色,在日本也可能有发展前途。凭着这个信念,在1962年,他和大弟和田尚己、二弟和田晃昌商定了八百伴日后的发展方向。
他们首先着手转换经营方式,将经营范围逐步拓宽,由单一的水果扩展到杂货,后又增加到食品、日用百货等等,使营业额迅速增加。本着自己确立的经营宗旨,在生意中逐步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在发展上,该公司考虑到自己资本微薄,无法像大集团那样走全国式的经营之道,只好选择区域性突破。它首先以热海市为起点,慢慢扩充到邻近的市镇,诸如小田原、沼津、伊东等。开始时,它只经营水果,后来逐步扩充到蔬菜、食品、面包、糖果、调味品、日用百货等,营业额也逐渐由几十万日元,扩展到每年几十亿日元了。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八百伴开始拓展海外业务。它先在巴西站稳了脚跟后,逐步延伸到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开设有20多家八百伴分店,再加上日本国内的80多家,总数已超过100家。1994年,八百伴开始步入中国市场,在上海设立了一家分公司,而今正向全国各地渗透。
在几十年间,八百伴从一个小商店发展为一个国际化的商业集团公司,和田一家也因之成为了巨富之家,其成就是令人瞻目的。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它坚持的步步为营,稳健发展的策略是密不可分的。
注重货品质效,优中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