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和苏州之间的周庄镇,至今保持着江南古朴秀美的水乡风情。在周庄的东垞一带,有个很大很美的富贵园,这里有明初江南巨贾沈万三的故居,建造得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其一桌一椅,一砖一瓦,伴着满街飘来的万三蹄、清蒸鳜鱼、莼菜鲈鱼羹等江南名菜的香味,一起在诉说着6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商界旷世奇才沈万三的传奇故事。
商贸奇才的传奇人生
“江南财神”富几何
明清时有句民谣说:“南京的沈万三,北京的槐树湾;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可见沈万三的名气是多么的大!
沈万三生活的时代是元末明初,大约出生在元大德末年,即1307年前后,大概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20来岁。沈万三原名沈富,字仲荣,原籍浙江湖州南浔,祖上以种田和做小生意为生,后来由南浔迁至周庄东垞。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出名后人们都叫他“沈万三秀”,《明史》中则称他为沈秀,之所以有个“秀”字,是因为元明时期人们喜欢称呼最富的人为“秀”。
那么,这个被称作“江南财神”的沈万三到底有多富呢?据有关史料记载,致富后的沈万三,首先广置了田宅万顷,当年沈万三在周庄镇东的东垞曾建造了千亩粮仓,以至于有了“苏州府属田亩三分之二属于沈氏”的记载。他还在银子浜的尽头建造了堆放银子的府库,每天都有很多小船进出银子浜运送银子。并且在沈万三家的后院,有一个叫做“绣垣”的后花园,这个花园走一圈就要差不多半个小时,里面有山有水,有桥有亭,园中心是一个十多米高的土垣,分为上中下三层。在园外还有十多顷的田地,遍植了芙蓉、丽石菊、香兰等四时花木,近居四邻不植花草便可四季满庭飘香。
但这偌大的一个园林也只是沈万三家产的冰山一角。因财多,沈万三还大肆地迎娶妻妾,据说他一生共娶了13房妻妾,把她们分置于各地,供他随处娱乐,纵情声色,如当时著名的盛泽妆楼就是其宠爱的小妾九娘的住处。
沈家的日常开销也是相当的惊人,仅因喝酒之需,就专拨出良田数十顷。在沈家的酒宴上所摆的那些器皿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凡去过沈家吃过酒席的人,都会大为感叹总算开了眼界。沈万三暴富之后也开始附庸风雅,经常与文人名士在这个后花园里舞文弄墨,吟诗作对。并且,每次的书画他都会出重金买下,据《坚瓠集》载,沈家“藏古今书画无算”。
据说有一次,沈万三听说苏州城有一个叫王行的名士学富五车,名气很大。于是他将其请来给他家当私塾先生。每次王行写出文章,他都拿出很多白银酬谢,而王行看到这么丰厚的酬金,居然被吓得辞谢告归,他临走时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如此的炫耀财富,灾祸早晚是要降临的!后来果真应了王行的话,过多的财富让沈万三落得了一个流放云南、家破人亡的下场!
半世荣华终凄凉
沈万三发财时,适逢元末的大乱局。1356年,张士诚割据平江(苏州)一带,沈万三等大富户为求得庇护,都曾献金输粮,以示拥戴。后来张士诚被朱元璋战败,困在平江死守,朱元璋派兵屡攻不下,以致朱元璋对江南地方豪绅给张士诚的支持非常嫉恨。待攻占苏州后,朱元璋下令加重姑苏的粮赋征收,又命苏州的一些富民徙居濠州,同时,还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为官田。这一时期,朱元璋便没收了沈万三的大批田地为官田。
沈万三为促使家产,便开始取悦于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要沈家每年献白银千锭,黄金百斤,军队的给养甲马钱粮也要沈家供给。沈万三便率江浙两省的富家大族,资助朱元璋粮食一万石,献白银五千两。此后,朱元璋想要扩建南京城墙,沈万三又主动提出帮助修筑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自洪武门到水西门,耗费巨资,结果竟提前三日完成。这种做法足见沈万三对明王朝的良苦用心。接着,沈万三为表明自己的忠心,又趁热打铁地提出要代朱元璋犒军。朱元璋问:“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之乎?”沈万三竟然回答道:“愿每军犒金一两。”由此亦可见沈万三的家底儿有多么雄厚。但朱元璋听后勃然大怒,曰:“匹夫犒天子之军,此乱民也,宜诛之。”马皇后听说后替沈万三求情说:“其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朱元璋于是发配沈万三一家去云南,家产全部查抄充公。
这时的沈万三已经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了。在这贫富荣辱发生巨大反差的一时之间,他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难以接受,再加上水土不服,没多久沈万三便客死云南。后来他的子孙将他的尸骨运回家乡,葬于周庄的银子浜下,才使他叶落归根。
通番经商,生财有道
关于沈万三靠什么致富的说法很多,有神奇的“点金术(能点物成金)”、“聚宝盆(偶得一取财不尽的聚宝盆)”之说,但这些都不可信,其它则有“分财说(分得巨额遗产)”、“垦殖说(种田)”、“通番说(做国际贸易)”等等。然而通过众多学者认真研究,沈万三致富在元代后期,走的是一条从经营土地到经营海内外贸易发家的道路。
勤勉经营,积小成多
沈万三的经商成功主要靠如下四点:勤劳、诚信、胆识、智慧。可以说,是他自身的极佳的经商素质造就了他的成功。沈万三在周庄以躬耕起家,勤于打算,诚信为本,先赚了点小财,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来他认识到做贸易所能带来的巨额利润,便凭借周庄特有的地理优势,果断地做起了“民间贸易”活动,后来胆子更大,又开始进行通番经商,做起了国际贸易,兼又对他人放贷收利,渐渐成为天下巨富。
在元朝统治时期,富商买土地,地主兼营商业的很多。元朝统治者鼓励和发展商业,收税很少,故经商的人很多。起初沈万三一家便是周庄东垞一带地主兼商人的富户,但田种得再多也只是个土财主。沈万三的父亲沈佑去世后,儿子们分了家。沈万三的大哥不见记载,估计是早早亡故了,老二沈真迁往嘉定安定,老四沈贵搬到白蚬江北的黄墩。沈万三的兄弟从小就随父种田,没有文化,却都生财有道,日后也都成了当地的首富。
现代创业者也一样,特别是没有资本的人,只要能踏实肯干,做到勤勉经营,积小成多,渐渐的也是可以做大事业的。比如有许多工人下岗失业,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技术或技术不佳,而是由于非主观的种种原因,使他们无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只要他们自己主动到市场中去观察,创业时不屑细小,并将自己的专业优势或技术优势与人们的需要结合起来,那么成功创业也是不难的。
某报载,南京某机械厂的一位幼儿园教师因为厂里不景气,不到40岁被“内退”了。她是幼儿老师,自然关注幼儿教育问题,失业无事,她在周围小区中转悠时发现,这一带相邻的几个小区光5岁以下的小孩就有80名,但这些孩子去的那一家幼儿园却相对很远,她以专业眼光发现了这个市场,决定利用自己原来的专业优势办个家庭幼儿园。
她和家里人商量后,大家也都觉得可以做一下,于是她把家里仅有的几千元存款拿了出来租下位于底层的一座房屋,里面布置一下,添置了些小家具、玩具和一部脚踏风琴,贴出招生广告:白天托送,包中午饭,每人每月收费200元。结果第二天就有十余位家长送小孩来报名,家庭幼儿园就这样办起来了,一年之后,有个30多个孩子在这里上学,年净利益5万元左右。
善抓时机,迅速行动
沈万三的致富,还在于他善抓时机,并能迅速行动。在兄弟几个分家迁居之后,排行老三的沈万三(即沈富)留在了周庄的银子浜,他一方面管理着东垞的庄田,另一方面则开始经营镇上的买卖。在兄弟中,沈万三最富有经济头脑,他对自己分得的庄田进行精心的经营管理,使得财富有了更大的积累。此时朝廷又开放了私人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对象是高丽、日本和南洋等地。于是,沈万三便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凭借天然便利的交通,将江浙地区深受海外欢迎的丝绸、茶叶、瓷器、工艺品等源源不断地贩运出去,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之所以能做海外贸易,是因为元朝政府实行了比唐、宋两朝更为宽松的政策,推行“诸番商贩,率获厚利”,于是,沈万三便将发财的主要目光投到了做海内外贸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