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与她的很多客户都常有联系,其中一位外地的客户,打了很多次电话咨询买车的事,后来又没消息了。大约过了两三个月,一天下午,他忽然打电话说要过来买车,而且当天就得提走。但客户赶到李文所在的公司最早也得5、6点钟,而李文公司的银行4点就不收款了。李在确定他肯定要买车后,赶快联系了一家24小时收款的银行,只是这家银行收款也只到晚上10点钟。
直到晚上8点多,客户忽然来了。本来时间还来得及,可他又提出价格问题,一定要李文让利。李文只好解释已经给了他最优惠的条件,不可能再改变。可该客户说什么也不同意,最后说不买了。而那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李文让他们想好,如果不买,她也不能再等了,况且银行马上就不收款了。
客户走了以后,李文想他们大老远来,应该不会就此罢休,于是就多等了一会儿。果然,快9点40时,李文刚要离开,他们又打电话说马上过去提车。那天到最后办完手续,已是夜里12点多了。那位客户也感到有点儿过意不去,坚持把李文送回家。后来,还时常打电话问候一下。有时去保养维修车子或有机会到北京,也总要去看一看,带些土特产什么的。
其实李文所做的很简单,就是设身处地为客户考虑,所以客户就喜欢与她非常交心。
与客户打交道,客户对你的信任非常重要。而你必须以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客户,真心从客户的角度着想,让他觉得你确实是为他着想,他才会信任你。只有赢得客户的信任,才能留住他。
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能抓住每一个客户,这是非常关键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你一定要在第一次接触中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他的心理,揣摩他心里在想什么,他要的是什么。
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你当然是有自己的立场的,彼此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利益关系的,但这并不应该影响你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对方。你以真诚之心去待他,设身处地为他考虑,他是能感觉出来的。一旦建立了信任,他就会非常重视你的建议。
还是以李文所经历的事情为例。
一段时间,李文公司的红色车卖不动,因此公司要求重点推这个车。有个客户要买蓝色的,当时正巧没货了。根据他的用途和工作性质,李文觉得红色对他更好,就向他介绍红色的车,而且告诉他红色的车街上跑得少,更有个性。看了样车后,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当即决定买红色的。原来,他选蓝色的,只是因为大街上跑得多,大家都说蓝色的好,而根本不知道还有红的。结果,客户很满意,也解决了公司红色车卖不动的难题。
巧借外在力量,使自己摆脱困境
人做事情总是要名正言顺,要有个说法给个交代,要找个托辞做个解释。在办事时,要为自己的言行寻找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有了这个借口,做起事来就方便多了。或者,在必要时,需要巧借外在的力量,以使自己摆脱困境。
1.借个人做幌子
一天,一位推销员来到了一个作家的家。彼此一番寒暄之后,推销员从公文包里取出这位作家的新著说:“我的上司赵科长极为敬佩您,叮嘱我务必请您在这本书上签名。”于是,这位作家高兴地在书上签了大名,后来不知不觉地买下了来客推荐的一份保险单。
其实,所谓赵科长的仰慕只不过是个借口,目的是对这位作家进行恭维,使之麻痹。这种恭维比“我崇拜您”更容易使人接受。这种做法最高明的地方在于:一旦恭维遭到拒绝,所谓的赵科长就成了一面挡箭牌,面子不够大就是那个子虚乌有的赵科长的事情,与推销员本人是无关的。
与此类似,借个人做幌子的例子还有很多。
李俊是个百叶窗推销商,最近他瞄准了一家公司。他知道这家公司的经理与某局长是老相识,便打听到经理的住处,提一袋水果前往拜访,彼此寒暄后,他说出了几句这样的话:“这次能找到你的门,是得到了王局长的介绍,他还请我替他向您问好。说实在的,第一次见面就使我十分高兴。听王局长说,你们的公司没有装百叶窗帘。”
第二天,百叶窗生意便成交了,虽然这个商人并不认识什么局长大人,仅仅知道有那么一个管到这个公司的局长姓王。
这个人的高明之处,就是有意撇开自己,用“得到了王局长的介绍”这种“幌子”唬人,还真把对方给唬住了。
2.巧借众势
如果自己置身于强硬的对手面前,且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对手时,不妨引风吹火,借助旁人的威势来制约、震慑以至压倒对方,从而排忧解难,化险为夷。
一天,王丹漫步于街头,见一商贩在吆喝着兜售一种看起来还凑合的皮马甲,不由得停下来看看。
刚开始,小贩十分热情,非要王丹试穿一下看看效果。王丹见对方这么热情,就穿上试了试,还随口问了一下价钱。试穿了之后,王丹觉得效果不怎么好,要价又贵,就决定不买了。但小贩却拉下脸来,要挟道:“这马甲,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王丹意识到碰上一个强买强卖的“刺头”了,自己一个弱女子,孤身一人和他争论,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她看看身边渐渐多起来的看客,突然来了主意——借借众势,助助言威。于是她的嗓音一下了提高了几倍:“大庭广众之下你还敢把我吃了!现在就没有法制了吗?就不讲公理了?”
接着,王丹面向众人把事情的真相讲述了一番,然后用充满诚恳、信赖和期望的口吻对大家说:“我相信各位都是公正的,谁是谁非,请大家来评评。”
“这是卖者和买者的事,用不着别人来插手。”小贩狰狞地说。
王丹马上抢过话头,不无揶揄地笑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一种侠义。你蛮横无理,还不许别人说话,真是欺人太甚了。”
这下,群众的火果然被煽起来了。一位中年人首先开口:“买卖自愿,这是自古以来的公理,你怎么强迫别人买你的东西呢?”一妇女说:“做生意就应该公平讲理。既然你让别人试,就可能满意,可能不满意,试了就得要,问了价就得要,有这样做生意的吗?”一位老头也发话:“年轻人,和气生财。你这样吵吵闹闹的,谁还敢到你这里买东西啊!”……众人七嘴八舌,轰得小贩像泄了气的皮球,从王丹手中接过马甲,哭丧着脸,灰溜溜地走了。
王丹审时度势,借助众威,形成巨大声势,终于战胜了小贩。俗话说,墙倒众人推,说的是群众的力量最大,众口铄金,就看你会不会借。
把客户关心的问题,作为交谈的话题
销售通常是以商谈的方式进行,但销售人员和客户对话时,一直以商品为话题,其对话就显得太过严肃了。因此,对话之中如果没有趣味性、共通性是行不通的。
销售人员为了和客户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好能尽早找出双方共同的话题。所以,销售人员在拜访客户之前要先收集有关的情报,尤其是在第一次拜访时,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
询问是绝对少不了的,销售人员在不断地发问当中,很快就可以发现客户的兴趣。
例如,看到阳台上有很多盆栽,销售人员可以问:“你对盆栽很感兴趣吧?假日花市正在开兰花展,不知道你去看过了没有?”
打过招呼之后,谈谈客户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使气氛缓和一些,接着再进入主题,效果往往会比一开始就立刻进入主题好得多。
寻找共同话题的关键在于对客户感兴趣的东西,销售人员要多多少少懂一些。做到这一点必须靠长年积累。但涉猎的范围太广,往往博而不精,永远赶不上任何一方面的专家。既然赶不上专家,谈话就要适可而止。
日本旭光电脑公司的销售人员大村博信苦闷极了,自己销售电脑时口若悬河,谈论产品的性能如何如何好,但客户们反而都不吭声。
电脑销售不出去,他十分苦闷。于是垂头丧气地走进一家餐厅,闷闷不乐地自斟自饮。突然,邻桌上发生的一件趣事,把他吸引住了。
邻桌的一位太太正带着两个孩子吃午餐,那胖乎乎的男孩什么都吃,长得结结实实;那瘦瘦的女孩皱着眉头,举着双筷子将盘子里的菜翻来拨去,就是不吃。
那位太太有些不开心,轻声开导小女孩:“别挑食,要多吃些菠菜,不注意营养怎么行呢?”这样一连说了3遍,小女孩仍将嘴巴撅得老高。这位太太渐渐满脸怒容,不断地用手指敲桌面。
大村博信喃喃自语:“这位太太的菠菜跟我的电脑一样,销售不出去了。”正说话间,一位年轻服务员走近那女孩,凑着她的耳朵悄悄说了几句话。一会儿那女孩马上大口大口吃起菠菜来,边吃边斜视着哥哥。
那位太太很纳闷,把服务员拉到一边问:“您用了什么办法,让我那犟丫头听话?”服务员满面春风地说:“马不想喝水的时候,随你死拉活拽就不肯靠近水槽,要想让它喝水,得先让它吃些盐,它口渴了,你再牵它去喝水,它就会乖乖地跟你走。”太太,不瞒您说,您好几次带孩子来吃饭,我经常看到哥哥欺侮妹妹。我刚才激妹妹:“哥哥不是老欺侮你吗?吃了菠菜,长得比他更胖更有力气,他还敢碰你吗?”
旁观的大村博信暗暗称绝:“太妙了,自己的电脑销售不用愁啦!”
第二天他敲开一家纺织公司采购部负责人的办公室。
大村博信不再滔滔不绝地自我吹嘘,而是微笑着问:“先生,贵公司目前最关心的是什么?贵公司目前为什么事而烦恼?”
对方叹了口气:“承蒙先生这么关心,我就直说了吧,我们最头痛的问题,是如何减少存货,如何提高利率”。
大村博信马上回到电脑公司,请专家设计了一整套方案:如何使用自己公司的电脑,使纺织公司存货减少,利率增加。
当大村博信再度去拜访纺织公司采购部负责人时,边出示那套方案,边热情介绍:“先生,真的,这么做了,你的苦恼就没了。”
采购部负责人忙翻开那些资料,越看越高兴:“先生,太感谢您啦。资料留下,我要向上级报告,我们肯定要购买您的电脑。”
后来,他们果真买下了大村博信的一大批货。
所以,要想使客户购买你销售的商品,首先要了解其兴趣和关心的问题,并将这些作为双方的共同话题。
与客户交往时,要善于运用“缓兵之计”
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有些话不便或不必急于回答,就需要找托辞暂时回避,慎重考虑后再做答复;有些事不便或不必急于决定,就需要缓一缓,拖一拖,再做决定。
1.控制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