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初创台塑时,便遇到一道难题:生产的塑胶粉居然一斤也卖不出去,全堆在仓库里。当时塑胶是一种刚刚流行的、很有前途的产品,为什么台塑的塑胶粉没有市场昵?主要是价格太高,无法跟欧美、日本等大厂竞争。而价格高的原因,主要是产量少,导致单位成本过高。要降低成本,只有提高产量。在产品积压时提高产量,本来是一种很矛盾的做法,但王永庆还是咬咬牙,扩大了生产规模,将月产量由原来的一百吨提高到二百吨。
在王永庆增加产量的同时,日本的生产厂家产量也在成倍上涨。因此,台塑的产品仍不具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冒着倾家荡产的危险继续加大投资,提高产量。要么坐等倒闭。王永庆决定选择前者。不过,将产量增加到多少昵?在决策会上,有的人提出增至每月400吨,有的提出增至600吨。王永庆一锤定音:增至1300百吨!这个数字将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数字可是原来的六倍啊!但王永庆说:“我们现在是骑在老虎背上,如果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只有竭尽全力,将老虎征服!”
在王永庆的支持下,台塑的月产量如期增至1200百吨,成本大大降低,终于具备了市场竞争力,不但垄断了台湾的市场,还在世界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并逐步拓展领地,成为世界塑胶业的霸主。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那条路不是什么康庄大道,而是险峻小路,敢不敢走,得看各人的胆识。一旦闯过去,便会云消雾散霞光普照,呈现在你面前的是另一番新天地。
但是,有一种情况是没有必要冒险的,比如,你从事的是一个夕阳行业,无论你投人多少钱都没有回报。在方向有误时,什么时候发现就该什么时候回头,用不着一条道跑到黑。
坚持最后五分钟,决不轻言放弃。你也许有过这样的感觉:干一天工作,最后的半小时最难熬;干件有一定难度的事,快要干完的那一段最难。这并非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身心疲惫的缘故,加上急于摆脱的心理带来的压力,使人倍觉难以忍受。
当你从事某项事业时,同样会面临身心疲惫和急于摆脱心理带来的困挠,往往进行到后半程时,事情好像越来越难,也更容易因疏忽而出现失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因不堪忍受压力而主动放弃。所以,世上“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事太多了。
对于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咬牙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意志力是他超越常人的最大法宝。他的智力,他的体力,他的财力,总之,他的各项条件都不见得比别人强,但他能坚持到最后。他就靠这一点取胜。
纵观世界成功史,几乎每一次大事业的领导者都是意志不凡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从来没有轻易放弃的概念。
1965年,美国波音公司准备耗巨资研制波音747宽体客机。在决策会上,一位董事说:“一旦发现情况不妙,我们还可以放弃这项计划。”
董事长威廉·艾伦坚定地说:“放弃?如果波音公司说我们将制造这种飞机,那我们就得制造这种飞机,哪怕把整个公司的资金都耗尽。”
由于威廉·艾伦的强力推动,波音终于研制成了宽体客机,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那些意志力不同寻常的人好像都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获得这种定力有什么秘诀吗?有!那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决心要做的事上,其他的什么也不去想。
这是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真实的故事,摩洛·路易士的非凡成绩来自二次成功的拼搏,一次在20岁,另一次在32岁。
摩洛在19岁时随家人一起搬到纽约。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已是多采多姿,比一般人丰盛得多。由于家人皆爱好音乐、戏剧,所以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几乎所有的乐器摩洛皆能演奏。他是一般人眼里的天才儿童——不到10岁,他便指挥过交响乐团;12岁时,他从事卖鸡蛋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雇有16名少年为他工作;到了14岁,他独立组织了一支舞蹈团;高中毕业之后,他又投身新闻界担任一名采访记者,与许多新闻界的老前辈像班·希特、查尔斯、马卡沙等人一起工作;19岁时,他曾获音乐奖学金,但由于举家搬至纽约,所以只好放弃此次进修的机会。
在纽约,他在veiw广告公司找到一份一周14美元的差事,针对当时的情景。摩洛曾回忆道:
“那时候我经常跑外勤,工作非常忙碌,成天像发疯似的,日子也过得特别快。6点下班以后,我还到哥伦比亚大学上夜间部,主修广告。有时候,由于工作尚未做完,所以下课后,我还会从学校赶回到办公室继续未完成的工作,从夜里11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2点。”
摩洛非常喜欢需要创意的设计工作,而他也的确做得有声有色。
20岁时,摩洛放弃了在广告公司内颇有发展的工作与旁人梦寐以求的职位,而决心自己创业。这便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拼搏,他放弃收入稳定、前程似锦的工作,完全投身于未知的世界,从事创意的开发。结果,成绩令人满意。
他的创意主要是为了说服各大百货公司通过CBS电视公司成为纽约交响节目的共同赞助人。摩洛本人认为此法十分可行:一方面,当时的百货公司业绩都不好,都希望能借助广告媒体提高形象与销售成绩;另一方面,在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听众多达100万人,十分值得投资。
这种性质的工作对当时的人来说相当陌生,所以做起来困难重重;而且,同时说服许多家独立的百货公司,分别采纳各公司的意见而加以整合,这种事过去从未有人完成过,更别说要他们拿出几百万的资金来。所以,一般人都认为他不可能成功。
尽管如此,摩洛仍然十分卖力地在各地进行说服工作。结果可以这么说,在说服工作上他做得相当成功。一方面,他的创意获得普遍认同,使他与许多家百货公司签成合约;另外,他向CBS电台提出的企划案也顺利被接受,此后的十个星期,他干劲十足地与电台经理一同展开一连串的系列广告活动。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期间内他没有任何收入。
计划眼看着就要步入最后成功的阶段,但由于合约内某些细节未能达成而终告流产,他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事结束之后,CBS公司马上来进行挖墙角,雇用他为纽约办事所新设销售业务部门负责人,他的薪水比以前高3倍。于是,摩洛又再度活跃起来,他的潜力得以继续发挥。此时的他才年方二十。
如果你肯为自己的创意奋力拼搏,则机会随时都会在你身边,而摩洛的幸运也同样能在你身上发生。
在CBS服务几年之后,摩洛再度回到广告界工作,但这次不是从基层做起,而是直跃龙门一他担任了华纳影片公司的“汤普生智囊公司”的副总经理。他与该公司负责人爱德·沙瑞本是在一次慈善运动中结识的。
那个时代,电视尚未普及,与今日比起来,仍处于摇篮期。但摩洛和爱德皆看好它的远景,认为电视必将快速发展,大有可为,故二人便专心致力于这种传播媒体的推广。由于他们公司所提供的多样化综艺节目,为CBS公司带来空前的大成功。
这便是摩洛人生中的第二次拼搏。为了它,他再次放弃了原来可以平步青云的机会,走入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但这次冒险并不完全是孤注一掷,他是看准后才堆上自己的赌注。最初二年,他仅是纯义务性地在“街上干杯”的节目中帮忙,没想到竟使该节目大受欢迎,直到今日仍是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之一。从1948年开始到今天,它的播映从未间断,这是在竞争激烈的电视界内非常难能可贵的现象。除了节目成功之外,他在1951年被CBS公司任命为所有喜剧、戏剧、综艺节目的制作主任。
就这样,摩洛的二次冒险、二次游向激流中央最后皆获得了成功,接下来不知他又将游向如何危险的激流当中。在祝福他成功之余,也希望人们皆能以他为榜样,积极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20世纪美国的各行各业中,风险最大者莫过于每天需以自己的资金做赌注来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在这些人当中,年轻的库特·欧文选择钢铁原料与工具的进出口业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根据库特的说法,他的公司并非是“每天坐享有几百万美元的大公司”,而是“每天为几百万美元担惊受怕的小公司”。由此可见,他所从事的行业充满危机。事实上,钢铁业市场行情涨落确实非常极端,常使从业者坐立难安!
库特生于美国,但从小便随父母前往德国居住。少年时期,他跟随杜尔塞鲁道夫学了3年与钢铁有关的事务。26岁时,他回到纽约后,便立刻展开自己的钢铁进口事业。
—名青年胆敢单枪匹马来到一处陌生的地方从事如此充满冒险的工作,他的勇气从何而来?
“这种与钢铁有关的买卖想发展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且长久以来一直由厂商所垄断,像我这种‘外来人’要想分一杯羹,可以说是毫无机会可言。但是,我并无改变初衷的意思,因为我坚信还有其他方法可行,而后来我也的确用自己的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坚信还有其他方法可行”,就是库特勇气与毅力的来源,其公司的建立便是立足在这种坚强的心理基础之上。
但成功的第一步并不能保证以后不再有任何艰难险阻。库特的公司创立之后,眼看着正要迈向正轨,战争便爆发了。库特被征召入伍,担任试飞员兼教官,他的事业因此被迫停止。但战争结束后,他便马上重拾旧业,再度在商场上冲刺。此次,他扩大营运规模,无论大大小小,所有的钢铁制品他皆负责运销。一年的时间中,他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外奔波,忙于寻找新顾客与拓展市场,有时甚至远渡重洋,飞往各国,与客户往来洽商。历年来,他一直过着一个星期工作六天,一天工作12小时的生活,其辛劳远超过一般常人,但他仍然每天充满干劲,决心不改。
到20世纪50年代末,库特的公司已成长到每年有1000万美元的业务,收益在100万美元以上,他个人一年平均所得有40万美元之多。在德制工具的进口方面,他的公司占全美第一位。他现在的公司亦为美国五大钢铁进出口公司之一。
如今其公司业绩已相当可观,这不禁令人感叹:如果库特没有当初的冒险之心,今天就没有这种成果。但光是冒险之心似不足够,为使自己的事业能继续生存发展,他必须去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方式,并且不断注意市场状况,预测价格变化,同时准备好资金以便看准时势随时下注。但赌博毕竟是一种冒险的行为,成功与失败几率各占一半,尤其是在危机不断的国际市场舞台上,若成功,便是日进万金,若失败,便是一文不名。
库特由于本身十分乐于迎接迎面而来的挑战,所以他捕捉身旁所有的机会而与幸运之神为伍,毫不畏惧地勇敢向前迈进。
没有牺牲就没有获得。要拿到红利,必须先拿投资。同理,想获得机会,则必须先有所牺牲一牺牲自己的时间、收入、安定的生活、享受等等,随时全神贯注地做好准备,一有机会出现,便跳起来将它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