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节律性是怎样形成的?目前世界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即神仙创造的、进化而来的和环境影响的,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第一节)生命节律的成因
一、神仙创造的
1、古传说
人们脑海里久久保留着这样一种奇怪的信念,似乎生命活动、生命特征,包括生命节律等等,都来自某种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某种不能用科学语言解释的东西,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存在着“隐德莱希”——一种臆造的神秘的非物质的活力。至于这种活力是什么样子,来自何方,则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信仰的人们有不同的解释。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女娲造人”的故事。说女娲是人头蛇身的天神,能化育万物。在她化育了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后,发现没有人,于是来到水边,用泥土掺水捏成一个个泥人。这些泥人经女娲吹了口气,便变成了有生命的活人。女娲捏了很久,感到累了,就顺手从山崖边扯断一根藤条,伸近水中,蘸了许多泥浆,然后四面甩洒,溅落在地上的点点泥浆也居然都变成了人。女娲又让男人和女人结合为夫妻,生儿育女,于是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古埃及流传着创造之神哈奴姆用泥土和水塑造了泥人,女神哈托又把生命注进了泥人的身体,于是泥人就活了的神话。
古希腊也流传着天神普罗米修斯用泥水造人,并从上天那里盗来火种交给人类的神话。
2、宗教说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还有相当多的人信守神仙创造世界和人类,尤其是一些信仰宗教的人们。几乎在所有宗教的教义上都有神仙创造世界和人类的记录。
3、结论
总之,神创论认为,生命活动是自然界之外一种神秘的力量创造的,生命现象不能解释,也不无法解释,人体及其生命活动从神创造时就是这个样子,从来不变,也永远不变。因此,人体生命节律自然而然的也是神一开始就创造出来的,从来这样,也永远这样。
二、进化而来的
1、《物种起源》
在人类科学史上最具光辉的人物之一——英国的博物学家查尔期·罗伯特·达尔文正式创立了“进化论”。达尔文在1832—1836年周游世界各地长达5年。他细心搜集了大量生物素材,实际观察到许多生物界事实,逐步形成了进化论思想。以后,经过20多年的不断研究,于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一书(简称《物种起源》)。达尔文根据许多世纪以来自然科学中的胚胎学、细胞学、比较解剖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学科发展的成就和他亲自观察的大量事实得出结论:生物界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不是突然出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神仙和上帝创造的;植物、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在各种生态条件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进化而来的。达尔文指出,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适于生存的变异被保留下来,并遗传给后代,不适于生存的变异则被淘汰,以至灭亡,这就是他的“适者生存”的原理。他把这一过程称为“自然选择”。他指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是生物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他认为,物种的形成,生物界千奇百怪的适应性以及多样性都是由于自然选择在历史的过程中,把有利的变异累积起来的结果。
2、人和动植物有着共同的祖先
达尔文第一次宣布,人和动植物有着共同的祖先,都是从远古某些少量繁殖的单细胞生物进化来的(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才认识到,地球上的生命,即单细胞生物是在大约35亿年前出现的,在以后的30多亿年里,生命缓慢地进化着)。人是由低级动物——猴到类人猿,再到猿人变异进化而来的。那么,不同的物种是怎么产生的呢?达尔文认为,“大量的,连续的,微小的变异”有时导致生物体的较大变化,逐渐地出现了奇迹:最初的两栖动物的肢,经过漫长的年代,演变成为恐龙的强有力的附肢、鸟类的翅膀,并且日益演化,成为人类灵巧的手。人类逐步变异,由树上进化到地下,由爬行进化为直立……
3、“进化论”是人类科学思想的第二次革命
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是继哥白尼创立“日心论”之后,人类科学思想的第二次革命。正如著名科学家雅各布·布朗诺夫斯基所断言的,“自然选择的进化论无疑是19世纪最重要的一项科学创新,当一切愚昧的风气及由此而产生的俏皮言语烟消云散时,现实世界就变了样,因为人们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充满运动的世界了……与物理学不一样,生物学上的每一项概括都是时间的一个片断;进化才是宇宙间创造力和新事物的真正造物主。”同时,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一个重要自然科学依据,对整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乃至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4、生命节律是进化而来的
多数科学家认为,生物包括人类,在亿万年历史进化过程中,由于不断受到宇宙和地球物理周期信号的作用,在生物体内逐渐形成自动的周期,使之与外界的天文周期相适应。这种适应性是由于自然选择不断变异的结果,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生物比适应性差的生物得以生存或生存得更好,并有机会得到较多的后代。这样,这种适应性就一代一代的提高,形成固定的节律性。因此,生命节律是预先由生命基因确定下来的,是先天的、遗传的。外界环境各种刺激因子只能对节律起同步作用,但不能产生节律,即生命体具有不受外界环境变动影响的内在节律性,外界环境的改变,只是起着某种精细控制作用。各种科学实验为进化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5、科学验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家哈姆特曾将老鼠、果蝇、蟑螂、龙牙草、大豆和霉菌带到南极,置于旋转器中,按照与地球转速相同的速度旋转,但旋转方向与地球相反,用这种方法消除外界时间指示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动物昼夜节律周期性活动依然存在。
蒂宾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布吕宁曾将果蝇连续15代培养在无外在昼夜时间指示的恒定环境中。结果,果蝇仍具有内在的昼夜节律变化。
1965年,阿瑟夫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实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遗留下来的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手术室里进行的。手术室里具备舒适的卧室、客厅、浴室和小厨房。26名被实验者在这里生活3~4周,并断绝和外界的一切联系。实验人员将两个门隔开一段距离,人来往关门的时候也无一定的规律,室内没有钟表,被试者也不许带钟表,使被试者根本得不到外界的时间信息。向被试者提出的要求是,不按照以往的生活习惯生活,不是一日3餐,不是午餐后睡觉,而是各自尊便,不过,可让他们听听唱片。试验的结果表明,与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一样,被试者生理仍然具有周期的循环,其中包括睡眠与觉醒的周期、体温的周期、尿排出量以及钙和钾含量变化周期等。
不过,虽然许多试验已经证实,在恒温,恒光等恒定条件下,生物体仍然具有内在的稳定节律性。但科学家认为,在实验室中,尽管有些条件保持恒定,不过仍然具有许多其它因素不恒定,这些因素仍然会起作用。
总之,进化论认为,人体生命节律是人类在亿万年悠久历史长河中逐步进化形成的,是人体内在的周期性变化。
三、环境影响的
1、环境论
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认为,生命节律是人对来自宇宙和地球物理周期信号作用的反映。他们认为,宇宙射线、强度、气温升降、大气波动、天体活动、地球运转、湿度增减、地磁、静电场变化等等均可对节律进行推动和调整。生命节律就像日晷仪和钟表一样,不断地接受外界信号才能运转。
2、科学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