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尼),(月):都是车上关键部位。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像大车没有安横木的,小车没有安横木的,怎么能拉起来呢?”
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
大车、小车,分别指牛车和马车。大车、小车车辕前面都有驾牲口用的横木,这横木要怎么铆住呢?就是用木销包了铁以后插在小孔里,才能把横木固定住。和,就是牛车和马车上的木销。如果车上没有这样的木销,就无法套住牛马,它又怎么能行走呢?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子有了横木也是虚架上的,没有关键的木销,不就无法行走了吗?对一个人来讲,信誉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最基础的那个保障。
也就是说,只有靠信誉,才能把人生这辆车驱动起来。只有信誉,才能够让你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坎坷,都颠扑不破,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时候,也能够保障你的速度。就是因为有信誉,才让你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立得起来。要是没有信誉,就缺少了安身立命最根本的条件。
孔子关于“信”的阐述都很简单,但这是他核心的教育理念之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文,行,忠,信,这些东西就是孔子教导学生的基本内容。“忠”和“信”,占了很大的比重。
所谓守信用,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孔子也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的名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墨子说过:“言不信者,行不果。”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孔子云:“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季布一诺胜过千金,商鞅变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类似的故事和典故不胜枚举,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在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熏陶下,摒弃了人类最基本的传统和优秀的东西,真是可悲可叹!
诚,就是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诚信是立业之本,做人的准则,是企业和人的第二张身份证,其中道理不言而喻。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甚至于一个人,如果谎话连篇,如果说话不算数,不守信义,谁还会相信他。那个站在山头上大喊“狼来了”的小男孩,不就是因为一再说谎,而导致说话无人听,最后被狼吃了吗?其实,吃他的并非是狼,严格地说是他那不诚信的品质。
“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那些践踏诚信的人也许能得利一时,但终将作茧自缚,自食其果;那些制假售假者,或专靠欺蒙诈骗者,则往往在得手一两次后,便会陷入绝境,导致人财两空,有些甚至锒铛入狱。
在现代经济社会,即使一个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有誉满全球的品牌优势,建立了很好的采购和销售网络,并且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高学历的管理者队伍,但如果它在财务报表、在商品、在服务上做假,欺骗商品客户和投资者,丢掉了信用资本,就没有银行愿意给他贷款,企业的股票、债券和商品就没有人买,合作者和客户没有了,所有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企业必然会陷入困境,并最终在市场中消失。因此,诚信确确实实是做人、立业之本。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从自身做起,恪守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准则;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绚丽多彩,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14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1000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孔子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个人要想坦坦荡荡走过一生,凭的是他为人的正直。正直的人就能安身立命,这个人的一生理所应当走得远。但是,那些不正直的、不守信用的人,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他们不是也活下来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这叫“幸而免”,他们是侥幸逃脱了很多本应该发生的责罚才磕磕绊绊地活下来的,他们迟早要摔跟头。
有位知名的学者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名赴德留学生在毕业时成绩优异,他决定留在德国找工作。拜访许多大公司后,他都被友好地拒之门外。他只得去一家小公司求职,但也照样被礼貌地拒绝了。他大声说:“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我要控告你们……”对方还未等他把话说完,便打断他说:“请你小声点,我们去别的房间谈谈好吗?”两人走进隔壁一间空房,人事经理递上一杯水之后,从档案袋里拿出一张纸。这是一份记录,上面记录留学生乘公共汽车时曾经三次逃票。留学生看后十分惊讶,也十分愤怒,心里不禁嘀咕,“就为这点小事而不肯聘用我,德国人也太小题大做了。”据称德国人抽查逃票通常被查到的概率是万分之三。留学生居然被查出三次逃票,按照逻辑,他曾经逃过一万次票。逃票达一万次之多,一向以信誉著称的德国人对此自然不会等闲视之。如果你损失了一些钱你并没有损失什么;如果你失去了一些朋友,你失去的可大了;如果你失去了信誉,那一切都完了。
无论“大丈夫”还是“小女子”,讲诚信的人都会赢得人们的尊重。有这样一个故事:
2002年8月份,广东省化州市一个彩票投注站的老顾客吴先生由于出差,便委托投注站老板林海燕代购了700元的彩票,结果这些彩票却中了500万元的大奖,但期间吴先生仍在出差,而且700元的代购费也没有交,林海燕完全可以将这500万元的大奖据为己有。彩票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它不记名,不挂失,在谁手上谁就有权去领取,这点是受法律保护的。所以,林海燕就算拿了这500万元从法律上来讲,也是站得住脚的。
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林海燕却把唾手可得的巨奖还给了吴先生:她毫不犹豫地给吴先生打了电话,通知他过来领奖,而自己只拿了700元的代购费。
也许你会说,投注站老板林海燕真傻!没错,她丢了500万元,不,不是丢,是放弃!她主动放弃了500万元的大奖,可是她收获了无价的“诚信”。她宁愿以舍弃500万元的代价,坚守诚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她信守了诺言,中国古人非常看重这一点,所谓一诺千金。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复:实现。因:依靠。宗:可靠。
有子说:“诚信符合义的要求,诺言才可遵守。恭敬符合礼制的要求,才能远离耻辱。婚姻只要不伤害父母的情感,也可以自己做主。”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信,诚信之意。近,接近、符合之意。复,实践、履行之意。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义者宜也,即合宜的道德、行为和主张,可解作正义、正当。
义的另一种解释是墨子的“侠义”精神,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墨子的义对国人的影响深远,但有子这里说的是儒家的义。信的要求是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
季布一诺,千金难求,信作为一种美德历来被人传诵。
从古以来,就流传着《曾子之妻》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闹着也要去,曾妻对孩子说别闹,许诺等她回来时杀猪给他吃。看来,她是不打算实践诺言的。因为等她回家,看见曾子真的准备杀猪便马上阻止,说自己只是跟孩子说说玩的。曾子说:做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孩子也去欺骗。说完,就把那猪杀了。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得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论语》中记载有孔子的一句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在孔子看来不问青红皂白,固执地坚守诺言的人是小人、死心眼和傻帽。
抱柱而死的尾生就是孔子所称的这种死心眼的人。尾生是孔子的同乡,他在梁地和一位姑娘一见钟情,但遭姑娘父母的反对,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两人决定私奔,约定在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姑娘却久久没来。不料天气突变,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山洪暴发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尾生想起与姑娘的信誓旦旦,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终于被活活淹死。当洪水渐渐退去,姑娘赶来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抱着尾生的尸体纵身投入滚滚江中。
多么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可是这样的悲剧本可以避免,如果尾生不那么死心眼抱着柱子不动,而是到高处避避洪水,也许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管仲就没那么死心眼,没有为公子纠而死,而是帮助齐桓公成就了“一匡天下”的春秋霸业。所以,后来孟子讲:“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可见,儒家之信分为两种,近于义的大人之信,不近于义的小人之信,大人之信须坚守,小人之信不拘泥。
读后收获: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什么意思?
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关于孔于“推己及人”的“恕”,材料中是如何表述的?请用一句原文概括。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
§§第九章 心灵修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