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你坐下来,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从孔子上面的话看来,“好学”可以让人们——仁而不愚、知而不荡、信而不贼、直而不绞、勇而不乱、刚而不狂。
教化子路
子路初进孔门的时候,很不安心读书,有时,孔子在上面传教,他便在下边摆弄长剑,等夫子考问时,总是一问三不知。原来,子路并不喜欢读书。他的志向是当一名武将。起初,他的性情野蛮、粗俗,可后来,他不仅改掉了这些坏毛病,而且学习还很用功,成了孔子的忠实门徒。孔子是怎样使子路回心转意的呢?这里有一段故事。
有一年春天,孔子带领弟子到尼山游览,来到半山腰的时候,孔子突然喊停住,命子路到后山小溪里去取水。
子路到了后山,来到溪边,刚要提水,只觉得身后树摇草动,寒风袭人。他猛回头,看见一只老虎从草丛中窜了出来,向自己扑来。子路一纵身,闪到一块大石头后面,老虎扑了个空。老虎再次向子路猛扑过来。子路趁机揪住老虎的尾巴,使劲在手腕上挽了两圈,用力一拉,虎尾巴被子路揪断,老虎逃跑了。
子路歇息了一会儿,把虎尾巴揣在怀里,提着水,十分得意地来见孔子。可孔子对子路连看也不看,接过水便喝。子路按捺不住了,便问:“老师,书上有没有打虎的方法?”
孔子平静地说:“书上没有。但我听人说过打虎的人是分四个等级的。”
“哪四个等级?”子路急不可待地问。
孔子说:“一等打虎按虎头,二等打虎揪虎耳,三等打虎抓四蹄,四等才是拽尾巴。”
子路一听,满面羞愧,悄悄地溜到山崖,把虎尾扔进山涧。
子路独自越想越生气:“老师明知山里有虎,却叫我去提水,这不是故意要让老虎吃掉我吗?”想想自入孔门后,一直受孔子的奚落,被同学们看不起。子路觉得热血直冲脑门,顺手抓起一块石头,要去和孔子算总账。
子路见了孔子,怒气冲冲地问道:“老师,你学问满腹,我比不上你,可你能战胜一个英雄武士吗?咱们来较量较量如何!”
孔子不急不躁,笑了笑,说:“子路,你一个壮汉要杀死一个手无寸铁的老者,这不是很容易的事吗?这算不上英雄武士,只不过给自己留下骂名,叫后人耻笑他不仁不义不道德,办事鲁莽、粗俗,没头脑而已。我早就听人说,杀人也是分等级的。”
“怎么分?”子路问。
“共分五等,一等杀人用笔,二等杀人用口,三等杀人用拳,四等杀人用刀,最下等的人杀人才用石头。”
孔子这一席话,说得子路无地自容,只好悄悄地把石块丢了。
孔子问:“子路,你听说过为人有六种毛病吗?”
子路摇摇头。
孔子说:“你坐下,听我告诉你。喜好仁义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愚昧;喜好机智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放荡;喜好信用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谬误;喜好直率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褊狭;喜好勇敢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祸患;喜好刚劲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狂妄。”
孔子就是这样,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教育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
从此,子路在人前再也没有了傲气,用心地跟着孔子学习,终于成了孔子的得意门生。
大胆的想法,要靠努力来实现
比尔·盖茨从小酷爱读书,除了童话故事,他最喜欢的书要数《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常常一读就是几个小时,对书的迷恋和狂热真是无人能比。
小盖茨强烈的进取心在同龄人中是罕见的,无论游戏还是比赛,盖茨总要争个高低。
盖茨就读的中学是美国最先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盖茨总是百读不厌,还能举一反三。同窗好友保罗·艾伦,常向盖茨发难和挑战,坚强的意志力和强烈的进取心使他俩成为知己。艾伦曾说:“我们都被计算机能做任何事的前景所鼓舞……盖茨和我始终怀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也许我们真的能干出点名堂。”
从比尔·盖茨的青少年时代,我们可以看出,也许盖茨最早所具有的梦想与一般人相关无几,财富、成功、金钱对一般人只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已,但盖茨却能够将这一梦想与自己新接触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这使得他的梦想有了坚硬的基石。
盖茨还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梦想:将来,在每个家庭的每张桌子上面都有一台个人电脑,而在这些电脑里面运行的则是自己所编写的软件。
正是在这一伟大梦想的催生下,微软公司诞生了,也正是在这个公司的推动和影响下,软件业才从无到有,并发展到今天这种蓬勃兴旺的地步。
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是成功的第一步,第二步要有勇气去实行,第三步要全力以赴地工作,这样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梦想才能成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博:广也。笃:厚也。志:识也。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泊名利,只有平静地看待这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十个字被定为复旦的校训,寓意深远。前一句讲做人,要求学生要有广博的知识,做人和做学问都要立志,而且要志向专一(笃志),不能朝秦暮楚、见利忘义,要坚忍不拔、奋斗到底;后一句讲做学问,所谓“切问”,就是经常问,而且要问得中肯;所谓“近思”,就是把问题放在脑子里经常思考。
真知重在笃行;唯有笃行,方能得真知,曾国藩云:“出之于口,入之于耳,口耳之间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颜习斋云:“凡事心中了了,口中说说,笔下写写,而不从身体力行过,全是无用。”我们求学要有志,志大人之学,非为装饰品,非为敲门砖,不仅求生活的技能,我们要有识,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工夫,在德智体群各方面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健全自己,我们要有恒,有恒为成功之本,持之以恒,日积月累,锲而不舍,自然见效,天资高的勿自傲,天资低的毋自弃,天下无难事,天下亦无易事。成功是十分之一的灵感,十分之九的血汗。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
子夏说:“各行各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学以致用来推行仁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君子的工作就是修养好道德,学好知识,然后用自己的品德、知识,来推行仁德。
一个有志向有品质的人,其治学修养必如匠师制器,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勤学苦练,不畏艰难,心无旁骛,精进奋迅,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不可浅尝辄止,不可朝三暮四,当如铸造剑器,必须趁热打铁、煅淬锤炼、精钢百炼,柔能绕指、锋可吹毛、刚能截铁的宝剑由斯而成。
此外,大匠作品每每技艺精湛、巧夺天工,更兼创意独到、别开生面。治学亦复如是,不拘于传统,不拘于定规,不慑于权威,别具天眼,不断开拓创新,自我之品德与智慧才能不断提升,代代精英以自我自觉自愿的努力,主动承担历史的责任,推动人类文明永续前进。
君子治学并非如普通人为着功名利禄,而是为着探索人生、生命、社会、自然之发展规律,从而达到造福苍生社会的目的。这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子夏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不管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有机会学习,就不要放过机会。
“读书”是社会上的某一职业。什么叫以读书为职业,就是说,不擅长使枪弄棒,也不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过去称读书郎、书生,现在则是教授、作家、研究员,还有许多以阅读、写作、思考、表达为生的人,都是以读书为职业的。
“读书”是精神上的某一状态。
在漫长的中外历史上,有许多文化人固执地认为,读不读书,不仅关涉举动,还影响精神。商务印书馆出版加拿大学者曼古埃尔所撰《阅读史》(2002),开篇引的是法国作家福楼拜1857年的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这么说,不曾阅读或已经告别阅读的人,不就成了行尸走肉?这也太可怕了。
还是中国人温和些,你不读书,最多也只是讥笑你俗气、懒惰、不上进。宋人黄庭坚《与子飞子均子予书》称:“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问题是,很多人自我感觉很好,照镜从不觉得面目可憎,这可就麻烦大了。
读后收获:
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智慧。生活中有些人爱面子,凡事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读下面“北人啖菱”的故事,看看闹出了什么笑话。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二、读读下面的短文,谈谈司马光“学而时习之”有什么收获?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读短文,看看匡衡读书怎样更乐在其中的。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四、读读秉烛夜读的故事,谈谈它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五、读短文,回答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这几章节形象地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和心境?
2.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
§§第五章 孝敬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