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老年人容易感觉身体不适,这是很自然的。可是,有些老年人因对外界的兴趣减少,对自身的关切增多,经常会略感不适,便猜疑身体有病。而且,又往往不相信医生的诊断,疑心医生和家属对自己隐瞒了病情。
总之,老年人要主动放下思想包袱,胸怀坦荡地多与他人赤诚交往,尤其是至亲好友之间,一时有什么误会而产生了猜疑心,应及时谈心沟通,解决矛盾。另外,老年人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兴趣上来,心理障碍便会慢慢消失,猜疑心理也可能会随之减弱。
24.过度恐惧有害健康
年纪大了,老年人会不时地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经常感到心神不宁、忐忑不安,尤以性格内向的人居多。这种恐惧症,其实是神经官能症一类的症状,它是一种较轻的心理或精神障碍,但还不属于精神病的范畴。
患恐惧症的老年人常常陷入自我的恐慌中,会把一些小病当作大病来看待。如轻微的感冒、发热,身体和精神状态处于低谷时,就会产生自发的恐惧心理,认为自己已为时不多,从而加剧了病情。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老年人的健康十分不利。
老年人的恐惧心理还表现在对食物的恐惧上。有许多食物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但其中所含的某些成分容易引起老年疾病,不太适宜某些老年人经常食用。不过适当吃一点还是无碍健康的。然而患有恐惧心理的老年人,往往害怕得病不敢品尝,这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恐惧心理的表现方式还有很多,如害怕筋骨损伤而拒绝运动,害怕病痛而过量服药等等。
对于这些老年恐惧症的治疗方法,必须以心理方法为主,如培养老年人乐观的性格、减少焦虑和紧张的情绪、扩大交往范围等等。同时,要适当辅之以药物治疗。总之,老年人过多的恐惧也无济于事,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调节。
25.抑郁心理有害健康
在所有心理障碍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就像人平时的感冒、发热一样。据不完全统计,在60~70岁的老年人中,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因此,要给予特殊的重视。
了解抑郁症的病理表现,早发现、早治疗,是治愈老年抑郁症最有效的方法。以下是一些抑郁症的具体表现: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悦感;
思维迟缓或自觉思维能力明显下降;
精力明显减退,无原由地持续疲乏;
动作明显缓慢,焦虑不安,易发脾气;
失眠或睡眠过多;
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
性欲明显减退;
反复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只要发现老年人具有持续两周以上的抑郁、悲观、焦虑情绪,都可能是老年抑郁症。
研究证实,抑郁和大脑神经递质--五羟色胺的缺乏有直接关系。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及时而正确地使用药物治疗,提高大脑五羟色胺的浓度,一般都能很快康复。
另外,除药物治疗,老年人自身的调节也很重要。要主动增加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社会接触,消除抑郁心理。
26.如何填补空虚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老年人尽管身体健康,生活优裕,但涉及到亲情、友情、爱情时,总是感到空虚,没有感情寄托,这对健康极为不利的。因此,老年人要注重亲情、爱情、友情的力量,以填补心灵的空白。
亲情。
浓厚的亲情能够给老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逢年过节,有亲戚来探望,老年人心理会备感温暖。或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看望亲戚,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爱情。
爱情在许多老年人看来,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平淡而烦琐的生活早已将爱全部埋藏在柴米油盐中。老两口经常是默默相对,无话可说,或者是为点小事争吵不断。这样的生活对老年人健康是很不利的。
老年人应该正确地认识到,爱情伴随着人的一生,并在人的生命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与心爱的人相依、相守,一起分担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是一种幸运与幸福。珍惜爱情,让爱情填补心灵的空白,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友情。
经常走访老友,共同回忆年轻时候的点点滴滴,谈论共同的兴趣、爱好,是一种难得的快乐。当老年人身处各种友情的包围之中时,心情一定是十分愉快的。相反,但当老年人离群索居时,伴随着的也往往是苦闷、孤独。
可见,对于老年人来说,爱情、亲情和友情同样是缺一不可的。
27.冥思遐想健身法
冥思遐想可松弛紧张疲劳的思想,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虽然迄今尚未弄清冥思遐想把治疗信息由大脑传递到每个细胞的确切机制,但可以肯定的是,冥想对免疫系统生化物质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让右脑充分发挥直观的形象思维,并让左脑处于休息状态,从而有效地延缓脑的衰老。以下是一些冥想的具体方式方法:
首先,找一个安静舒服的环境,最好是老年人熟悉喜欢的地方。不受别人和电话的打扰、不让人分心的地方也是最好的。
然后,舒服地坐下,闭上眼睛。放松肌肉,先从脚开始放松,然后一直放松到脸部。背靠椅上,头部或靠或斜,顺其自然,闭目静思。
所思内容最好是童年时代愉快的事情,也可是大自然绚丽的风光。或者将一些画面有机地进行组合,形成丰富多彩而颇有情趣的画面。
为了获得健身的好处,应该每天进行1~2次冥想。一般来说,练习冥想应该在饭前才有意义。饭后2小时内不要做冥想活动,因为消化过程会干扰你的反应的能力。
28.依赖心理有害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过分依赖别人,就是过早地把自己归入老年行列,容易失去生活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加速身心老化。
老年人由于肌体功能发生减退,活动能力受到限制,特别是一些年迈体弱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家庭、亲人、社会的关心和照料,这属于正常的需求。而依赖心理与家人对老人的关心照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一些患有慢性病老年人,本身可以独立自主地安排生活。只要对病情稍加调养,并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禁忌,病情不仅不会影响生活,而且能够逐渐好转或者恢复。但如果过分依赖别人的照料,总觉得自己离开了别人就不行,就会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削弱自身的免疫功能和内在的抗病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依赖心理也是老年人的一种消极表现。一旦在生活上、家庭上遇到闲难,他们就会对未来失去信心,精神上便会受到打击,变得情绪消沉。如果老年人的依赖心理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生活乏味,缺乏安全感,健康每况愈下,还可能由于这种依赖心理的破坏而发生忧郁症等精神障碍。
与此相反的是,有的老年人虽然年老多病需要别人照顾,但却拥有自强、自信、自尊、自立的思想,相信凭借自己力量和信心,能够克服健康带来的困难。只有具备这种心态,老年人才能长寿。
总之,依赖心理出现得越早,衰老也就越快。老年人对自身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心态,才能健康长寿。
29.“装聋作哑”益长寿
这里说的“装聋作哑”,实际上是一种人生态度。在每个家庭中,都存在着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婆媳之间、翁婿之间等各种关系,时间久了难免会发生摩擦。只有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才能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对“代沟”矛盾装聋作哑。
由于年龄、阅历、心理等诸多不同,两代人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兴趣爱好、行为准则、生活习惯、消费需求等都有一定差异,这就是所谓的“代沟”。它在一定意义上,影响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沟通。
此时,老年人要善于尊重已长大成人的孩子们,承认和正视这种“代沟”,对晚辈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应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处理,只要不是大是大非问题,最好是“装聋作哑”。有时候,“难得糊涂”才是一种真正的思想境界。若事事较真儿,整天唠唠叨叨,不仅自己生气影响健康,还破坏了家庭的和睦。
对夫妻间的矛盾“装聋作哑”。
老年夫妻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十年,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应该把夫妻间发生的小摩擦当作是乏味的生活中一剂调味品。在家庭生活中,可以不去过多地干涉家政,让老伴全权处理,这样,既维持了家庭的和睦,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一些延年益寿的活动,何乐而不为呢?
30.回归心理有害健康
很多老年人喜欢回忆年轻时的一些辉煌经历,追溯一些既往业绩,这无可厚非。但是经常回忆,并影响到现实中的正常生活,就不可取了。心理学家把这种不愿意正视现实,经常沉湎于往事之中的现象,称之为“回归心理”。
事实上,老年人的“回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它会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加速人体的衰老。
具体表现为: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以前的坎坷经历、心灵创伤耿耿于怀;或者总是陷在以往的辉煌业绩中,并经常滔滔不绝地讲述,不愿意接受人体正常衰老的现实。研究资料表明,有严重回归心理的老年人,其死亡率和癌症、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分别比正常老年人高3~4倍,同时也易导致老年性痴呆症、抑郁症和的发生。
因此,老年人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评价一生中的“失”与“得”。不因碌碌无为而自卑,不因曾经的辉煌而为沾沾自喜。要对现实中的生活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多接触了解新鲜事物,才能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31.老年人如何“难得糊涂”
老人年纪大了,糊涂一点也是正常现象,但“难得糊涂”却是一种智慧。以理智的“糊涂”化险为夷,以聪明的“糊涂”平息矛盾,实属一种修养。
一个人与其在细小问题上不纠缠不休,还不如佯作不懂,让时间去检验真理。其实,“佯装糊涂”不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真正智慧的体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难得糊涂”呢?
苦中作乐。
生活中难免有遗憾和痛苦,要善于从这种境遇中解脱出来,把困难当作是人生旅途中不可多得的经历与经验,并从中体味快乐。
理智处事。
当他人情绪激动时,你显得沉默,心胸豁达,宽宏大度;或者,当遇到自己沉不住气的事时,能反复提醒自己,并以理智的语言来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才是一种难得的珍贵。
另外,邻里间发生矛盾时,不要添油加醋,而是要模糊事情的本身,以重视共同的利益为原则,这样才能使大家和睦相处。
从容面对事物的变化。
老年人要学会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环境,以保持心理平衡。把各种变化看作是丰富生活中的一抹色彩,只有多姿多彩的人生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