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不是一般的碉楼。这些建筑野心勃勃,极尽华贵之能事,恨不得将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古老中国的所有修饰都穿戴于一身。虽饱经沧桑,却依旧富丽堂皇。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其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有关。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同时,开平又处在“三不管”地带,土匪盗贼猖獗,经常打家劫舍,制造惨案,富裕的华侨人家便成了被打劫的首选目标。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华侨们不得不建造这种集防卫和居住为一体的建筑——碉楼。
因为华侨旅居世界各地,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西方文化。因此,他们建造的碉楼,也由于打上了西方建筑文化的烙印而显得“洋气”十足。开平碉楼种类繁多、功能齐全,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顶部。从开平现存的1400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100种,有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等多种式样,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和庭院式阳台顶等。
碉楼俨然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厚实坚固的混凝土外墙,沉重的钢板大门,装有铁栅的小窗,彰显出活灵活现的防卫坚守姿态;然而上部的装饰却又融会中西特质,精巧细致,张扬外向的性格显露无遗。当年,碉楼的主人不管世外的战火纷争,毅然回到家乡,亲手打造了这片世外桃源。如今,当地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的稳定,大部分碉楼已是人去楼空,不再使用。
这些“相貌非凡”的碉楼都是哪些能工巧匠设计的呢?说出来你也许会感到意外,因为大部分开平碉楼的设计均出自头脑灵活的乡村工匠之手。他们放开手脚、构思独特,充分发挥想象力。就是这些对外来文化采取“拿来主义”的人们,在不经意中,创造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特殊类型。
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纵横数十千米连绵不断,蔚为壮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是一条韵味十足的艺术长廊。对开平碉楼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精华必看
泮村灯会又称舞灯会,相传始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泮村是位于开平市的一个小村庄,村庄一带都是黑石山,山形就如象、狮、虎、牛、羊“五兽”一样,被称为“五兽地”。明朝时期,邝一声从广东南雄迁到此地立村定居。多年后,这里仍人丁不旺,百业不振,据说是因为五兽之王的狮子成天打瞌睡,甚至长睡不醒,其余四兽就乘机到处为害,使泮村乡民不能富裕。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三,是最不吉利之日,祸患最重。于是,邝一声号召村民把每年正月十三定为舞灯日,要所有村民(外出打工的,也等过了舞灯日才可启程)扎起三头巨型花灯,敲锣打鼓舞狮,到处巡游,以求将狮王惊醒,震慑四兽,消除祸患。此后,正月十三泮村舞灯节便年复一年流传下来。
这种大型的群众性民间艺术活动热闹之极。每年节日即将到来之时,全村群众和民间艺人用竹、木和各色彩纸制成3米多高的大花灯,装饰精致华美。灯会之日,选出青壮年组成舞灯队伍,伴以几头瑞狮,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这天,乡民和亲戚朋友云集,村里到处彩旗招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男女老幼穿上新衣服,一派节日的热烈气氛。舞灯开始,青年小伙子抬着花灯,在醒狮、旗队的簇拥下,在锣鼓喧天、瑞狮欢舞的鞭炮声中,逐村逐场地舞动,非常热闹。
后发达起来的开平泮村如今也是碉楼林立,不知是否和舞灯、舞狮有关。
深度体验
自驾车出游,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为了观赏美景、有的为了体验民俗。而来到开平碉楼,所收获的就不仅仅只有这些。以美景为点缀,以历史为依托,串起那一个个散落在乡间的故事后,心不会再浮躁离开嘈杂的城市,来到宁静的村庄,心中不由升起感激之情——好一个干净的世界!打开车窗,一股甜甜的空气充溢进来,昏昏欲睡的大脑陡然清醒。放眼望去,盛开的各色鲜花、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弯弯曲曲的小河、密实挺拔的竹林、充满浓郁的欧式风格的成片碉楼群,这样美妙的田园风光不在想象中,是眼前的实景。很想探求,当那些高大坚固的碉楼从村落间冉冉升起时,时间是否停滞,空间是否转换?这些貌似中世纪的城堡屹然挺立在了岭南的乡野上。
穿梭在左顾右盼的碉楼里,听着悠扬的开平民歌,逛逛迎龙楼、马降龙碉楼群、雁平楼、风采堂、适庐、方氏灯楼等景点,尝尝彪记羊肉、马冈鹅、热水窟西洋菜、赤坎鸭粥、赤坎豆腐角等特色小吃,身心愉悦,会觉得自己到了天上人间。
延伸阅读
2007年之前,开平碉楼一直是一帘沉睡的幽梦,“养在深闺人未识”。后经过申遗专家精心准备,深度挖掘开平碉楼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终于使其于2007年6月“重见天日”,以一个全新的面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现在世界人民的目光中。
开平碉楼的整体价值在我国乃至在世界上都是唯一的。无论是国内其他地方的碉楼还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外的碉楼,与开平碉楼相比,都自叹不如。开平碉楼在我国的起源很早,有着沧桑的历史背景和中西合璧的文化概念。这一座座大概从汉代起就有的建筑,是我国本土文化的源流;这一栋栋充满西方建筑特色的独特造型,是外来文化的集中体现。
所以说,开平碉楼包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又带有浓郁的欧美文化气息,是一处反映特定时代特定地域中外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
开平碉楼成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不但是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前人所受磨难的同情和成绩的肯定。让我们亲近这座小城,深度体会它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