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管理者,手底下总是会有一些下属。下属们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问题,管理者不可能把责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所以,管理者在授权的同时,应该明确告诉下属:出现问题需要自己负责。
事实上,让下属对自己的权力负责,是一个管理者管好组织或者团队的关键。
假如,某家公司的管理者在管理员工的时候,愿意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下放给下属,懂得授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固然很好,不过,在授权的时候,管理者要明确告诉下属:我可以给你们权力,但你们要明白,权力越大,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大。
权力与责任是相互的
让下属为自己的权力负责,有以下好处:
首先,管理者让下属为自己的权力负责,可以激发下属的进取心。
下属在明确自己的责任之后,肯定会积极进取,尽量避免问题的出现,努力完成任务。其实,管理者授权给下属,就已经激发了员工的进取心,但是这些还不够。牧羊人解开羊脖子上的绳子,给了它们更大的自由空间,它们肯定会找到一些水草丰美的地方。但是它们就一定能够吃饱吗?不一定,它们可能会只顾着玩,忘记了吃草。而责任的好处就在于提醒它们:认真吃草吧,达不到要求明天就不解开绳子了。
其次,激发下属的潜力和带动他人的积极性。
这个很容易理解,在责任的驱动下,下属们会竭尽全力完成任务。比如,一名销售人员的月销售任务有多少,那是他的目标,也是责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挖掘潜力去实现。如果没有负责意识,那么他就会松懈下来,很难发挥出全部的力量。同时,当一个人为了责任积极作为的时候,他能够带动身边的人也积极起来。
最后,管理者让下属负责,能够真正减少问题的发生。
可想而知,当所有下属都能够为自己的权力负责时,排除一些意外或者突发状况,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那么,管理者要想让下属对自己的权力负责,到底应该怎样做呢?我们认为,管理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分解责任。
权力意味着责任,管理者在授权的时候,需要分解责任,做到一个责任对应一个人。
有些管理者常这样安排工作:“小张、小王,你们俩把这件事情处理一下。”这是在授权,把权力同时下放给两个人。这样做看似没什么问题,但责任与人之间的关系却不够明确。两个人都去做这件事,到底谁在负责?
责任分解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而管理者,却根本无法判断责任究竟属于谁。所以,管理者要想让下属为权力负责,授权的时候,就必须要把责任分解到位。责任明确到个人,就无法推缷。
第二, 一个责任必须由一个人负责到底。
战场上,最忌讳的是临阵换将。战斗进行得正激烈,将领换了,这不仅会导致前期工作可能被浪费,后续工作很难展开,还会导致责任不明。出了问题,到底责任在谁?
职场上,如果一个责任今天由张三负责,明天由李四负责,后天又换成王五负责,那么推卸责任的情况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为那么多人轮流承担一个责任,很难准确地判断究竟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只有让一个人负责到底,才会杜绝这种情形的出现。
当然了,如果一个人确实无法胜任工作,那迫不得已只得换人。但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换。
第三,责任和权力必须相对称。
很多管理者在授权的时候,让下属承担了很多的责任,却没有给予其足够的物力、人力、财力等资源的调配权。这样,就导致下属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切实地承担起这份责任。
所以,只有让权力和责任相对称,才可以指望下属真正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第四,责任和收益必须对称。
作为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下属的收益。因为,下属努力工作,认真履行责任,是需要得到相应收益的。
我们来举个例子:
小高是某公司营销策划部的优秀员工,因为能力突出,部门经理特别重用他,授予了他一些权力,经常喜欢把事情交给他做。
刚开始,他毫无怨言地将经理安排的工作做好。可是,久而久之,经理慢慢发现,他开始推辞任务了。他常常抱怨说:“经理,不好意思,我真的没有时间,手头的工作太多了。”
他是真的没有时间吗?不是!是他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工作多了,责任大了,可是收益却没有增加,他自然不愿意做,这就是他推辞的原因。可想而知,就算这个时候他被迫接受了任务,也不会用心完成。
管理者授权给下属,其实就是把责任给了下属。所以,管理者必须让下属为自己的权力负责。只有如此,下属手中的工作才能很好地完成。
权力与责任是相互的,拥有权力,也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世界上不存在只享受权力,却不承担责任、义务的事情。这个道理,需要管理者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下属。
灵活运用手中的权力
所谓管理者,说白了,其实就是“管人的人”。一个善于管人的管理者,肯定能把组织经营得朝气蓬勃。
可是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最难管理的就是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念、立场、判断标准和想法,所以有时候很难同管理者做到步调一致。因为这个缘故,管理者管理人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好在管理者手中拥有权力。使用权力是影响他人的一种行为,在这一行为中,使那些不服从的人受到损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很容易理解,在企业中,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就会受到管理者的惩罚。比如说一个员工迟到了,主管就有权力按照制度扣除他的奖金。
可以说,在权力的约束下,管理者和下属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个平衡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平衡状态,维系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善于用兵。出山之前,他本人极为低调,隐居在偏僻的地方,所以没有什么人知道他的才能。
吴国大夫伍子胥知道孙武很有才华,便多次向吴王推荐孙武。于是,吴王便召见孙武,向其请教用兵的方法。
一见面,吴王便深为孙武的军事才华所折服。孙武陈述军事战略,吴王不知不觉地连连称好。
两人谈论了几日,吴王意犹未尽,他问孙武:“先生的用兵谋略如此精妙,那么是否可以稍微试验一下呢?”孙武说:“可以!”于是,吴王便让孙武用宫女做试验。
孙武让吴王宠爱的两位宫女当军队的队长,每人带领一队,几百个宫女都披上铠甲,戴上头盔,拿着剑和盾。看见一切就绪,孙武便告诉她们军队的号令,并让她们随着鼓声或前进或后退、或向左或向右,演练行军布阵。
那些宫女根本就没有见过行军布阵,也不太清楚军队的禁令。虽然孙武已经明确告诉她们军令如山,她们却只把这当成了游戏。孙武让她们在第一次鼓响时振作精神,第二次鼓响时呼喊前进,第三次鼓响时排成作战的阵势。可是,她们却都嘻嘻哈哈,乱成一团,根本就无法执行。
无奈之中,孙武亲自拿着鼓槌敲鼓,再三命令、反复告诫。可是,那些宫女还是笑声不绝。
这个时候,孙武对执法官说:“拿斧头和铁砧板来。”
执法官拿来了斧头和铁砧板,孙武便问执法官:“禁令不明确,命令不遵守,是将官的罪过。但是,将领已经下了禁令,而且三令五申,士兵仍然不能按照命令后退或前进,那是不是就是队长的罪过了?按照军法,应该怎样处置?”
执法官回答说:“按照军规,队长应该斩首。”
于是,孙武便命令执法官处斩两个队长。
吴王在阅兵台阅兵,看见孙武将要处斩自己的宠妃,马上派使者前去搭救。他让使者对孙武说:“我已经知道先生能用兵,可以停止了。我如果没有这两个妃子,那么将会食不甘味,还请先生不要杀她们。”
孙武说:“我既然已经被大王任命为将官,那么将官在军队中执法,君主即使有命令,我也不能接受。”
于是,吴王的那两名宠妃,还是被处斩了。
随后,孙武又重新敲起战鼓,要求宫女们向左或向右、前进或后退。这个时候,宫女们都合乎规矩,老老实实,甚至连眼睛都不敢眨。
孙武对吴王说:“军队已经操练整齐,请大王检阅。这支军队,大王可以随时使用,即便让她们赴汤蹈火,也不会有什么困难。”
这个时候,吴王才真正佩服孙武的军事才能。
如果将孙武放在企业中,那么他就是一个杰出的管理者。他能够很好地利用权力的强制性,约束下属,实现管理的目的。
事实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有时候也确实需要用到权力的强制性,去约束员工。这样才能很好地管理员工,让他们按照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
虽然企业中不会出现“处斩”这样的处罚,但严厉的处罚还是会让员工肉痛。可以说,无论在什么样的企业,管理者的强制管理都必不可少。
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手中的权力,不能一直穿着强制的外衣。现代社会的企业管理,强制的效用越来越弱,管理者应该灵活地运用手中的权力。
试想,孙武可以杀一儆百,我们“杀一”能“儆百”吗?有些难!现代社会的员工不同于春秋时的士兵,有时候强制手段不仅作用不明显,可能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运用手中的权力。
通过应聘,小陈成为一家服装店的店长。这家店属于中小规模的店,员工有十几人,盈利一般。
小陈发现,老板的管理能力不怎么样,所以员工们养成了散漫懒惰的习惯。这种习惯就像传染病,从老员工身上传染到新员工身上,以至于整个店铺都没有朝气。
这种情况,让习惯了高效管理的小陈有些不满意,她决心改变这种现状。
可是,怎样改变呢?
按照惯例,她经过斟酌后重新制定了规章制度。同时她还强调,自己一定会按照制度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她以为,通过这种强制方法,必定能够改变店铺的风气。
可是,这种方法却效果不佳。被处罚几次后,那些经常违规的老员工开始破罐子破摔,继续违规。有些老员工私底下说:“罚吧,随便罚,再罚我就不干了。”
这些话传到小陈耳朵里,让她很是无奈。强制措施虽然有效,可是总不能把老员工全都赶走呀!
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开始在坚持大制度的前提下,灵活地制定一些小制度,因人而异地处理一些情况,让老员工和新员工都能心理平衡。
同时,她还定期找一些老员工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认识到散漫对整个店铺的危害。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如果店铺盈利出现问题,那么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员工。她慢慢地使员工的心靠向了自己。
在她的努力下,整个店铺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员工们开始自觉行动起来,气氛变得积极向上。
其实,这样的管理方式,才是高明的管理。管理者手中拥有权力,但强制管理或许一时有效,却会让员工心生反感,最终适得其反。所以,管理者必须灵活运用手中的权力,让权力同时具备胡萝卜和大棒的效果,才能更好地管理下属。
我们必须明白,权力不只是武器,同时也是维系人心的工具。灵活地运用手中的权力,发挥好这两种作用,管理者才能高效地管理团队。
无为而治的用人艺术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意思是说,如果“我”不乱作为,那么人民就会凭自己的努力自动地形成一种风气;如果“我”喜欢宁静,那么人民就会自己形成一个很正常的社会秩序,在社会活动中人人遵守行为规则、道德规范及法律规章等;如果“我”不发动战事或进行劳民伤财的大工程,那么人民就能够自力更生地富裕起来;如果“我”没有追名逐利的欲望,那么人民就会过着平淡朴素的生活。这段话,简明地阐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他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
那么无为而治,是不是什么也不做呢?自然不是!无为而治就是要靠万民的自我作为实现无不为,依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不治。
老子是圣人,他“无为而治”的思想针对的是天下万民,而对于管理者来说,针对的就是员工了。
没错,在企业管理中,我们也提倡无为而治。企业中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求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把权力授给下属,自己做甩手掌柜。这种方式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实际上却是高效管理中的精妙招数。
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强,精力总是有限的。以企业中的管理者来说,很多管理者之所以不能很好地管理团队,不是他们的能力不够,而是他们的精力有限。
没办法,他们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既要抓管理,又要抓生产,还得处理下属之间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如此,他们自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工作效率当然提不上来。
这种疲惫管理产生的根源是,权力过于集中。事实证明,高度的集权管理只会使管理者精疲力竭,使团队运行缓慢。
所以,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懂得适当放权,大胆地将自己手中的部分权力分给各个下属,而自己则坐在高处运筹帷幄,实现无为而治。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一段话很有意思,原文如下: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这里的“上”是汉高祖刘邦,而“信”自然就是淮阴侯韩信了。这段话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刘邦是君,却只“能将十万”,而作为臣子的韩信却“多多益善”。
照理说,韩信的能力应该强于刘邦,可是为什么最终是刘邦得了天下,成就了千秋霸业?很简单,韩信善带兵,而刘邦善用人。刘邦能够很好地利用人才,把权力授予能带兵的人,而自己做甩手掌柜。刘邦所用的,其实也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手段。
汉文帝时期的名相陈平也是一个管理高手。
有一次,汉文帝问陈平:“全国一年共审了多少案件?财政收入有多少?”
一般来说,皇帝问询,做臣子的必定会诚惶诚恐,唯恐回答不够详尽。可是陈平却轻松地答道:“这些事有专人主管。”
文帝继续问道:“那谁主管你应该知道吧?”
陈平答道:“皇上若要了解司法问题,可以问廷尉;若要了解财政收入,应该问治粟内史。”
文帝有些不悦地说:“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别人去管,那么你这个丞相管什么?”
陈平答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文帝听罢龙颜大悦,对陈平大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