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谋断构思谋断,是创实的第一个环节。通过求明,我们对实际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客观规律、已有方法、经验教训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通过对行动的结果和过程,进行构思谋划,必要时作出决断,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解决行动的目标办法问题,使行动更具智慧,更能创造实际成果。
更具体一点,构思谋断就是具体明确宗旨、使命、方针,确定理想、愿景、目标,找出办法、思路、策略,制定规划、计划、方案或作出选择、决策、决断。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使行动针对实际情况、妙用客观规律。针对实际情况、妙用客观规律图示所谓针对实际情况,就是一头针对实际需要,或针对在满足实际需要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实际困难,另一头针对实际条件、实际想法、实际可能。这样的目标和办法,既能满足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克服实际困难,又切合实际条件、实际可能、实际想法,具有可行性。所谓妙用规律,就是借鉴经验教训,巧妙应用客观规律,直接采用已有方法,改进已有方法或找到全新方法。针对实际、妙用规律地确定目标、找出办法,才能使行动更具智慧,才能更好地创造实际成果,才能使人生的更加美好这一终极目的逐步变为现实。
在不同的情况下,构思谋断的具体表现不同,确定目标找出办法的具体表现不同,有时表现为明确宗旨、使命、方针,有时表现为确定理想、愿景、目标,有时表现为找出办法、思路、策略,有时表现为制定规划、计划、方案,有时又表现为作出选择、决策、决断。
具体的宗旨、使命、方针,理想、愿景、目标,办法、思路、策略,规划、计划、方案,选择、决策、决断,实际上是把向上的终极目的,进行具体的细化、量化,是为了使实际行动更好地针对实际、妙用规律,更好地创造实际成果。
具体明确宗旨、使命、方针。宗旨、使命和方针都是以简短的语言,对行动指出总的方向、定下总的基调。当情况比较复杂,有必要先定下总的基调,以便于后面继续研究具体目标和办法时,或者参与人员众多,为了以最简短的语言告诉人们该如何去做时,往往需要具体地明确宗旨、使命和方针。
宗旨、使命或方针的制定,往往不能只局限于自身需要,而要考虑到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要以崇法尚德、妙用规律的方式对重大问题指出总的方向、定下总的基调,这一点很关键。宗旨、使命或方针确定了正确方向,如果后续的细化策略或实施行动未跟上,行动不一定取得良好效果;但宗旨、使命或方针偏离了正确方向,行动一定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具体确定理想、愿景、目标。目标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的目标,理想就是一种长期的目标;目标可以是希望达成的指标,也可以是渴望实现的景象,愿景就是一种渴望实现的景象式目标。理想、愿景或目标,往往根据终极目的而制定,往往根据宗旨、使命或方针而制定,这样可确保理想、愿景和目标在方向上的正确性。
理想、愿景和目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以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又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利于正确的行动。平平淡淡、不经努力就可达到的目标,吸引不了人的兴趣,调动不了人的积极性,所谓“世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是目标不够吸引他”;脱离实际、过分拔高的目标,容易引起不正确、不明智的行动,有时反而造成损失;经过巨大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才是合适的目标。
中期目标根据长期目标而制定,短期目标根据中期目标而制定。一般而言,期限越长的目标,越粗一些为宜;期限越短的目标,越细一些为宜。具体找出办法、思路、策略。办法、思路和策略的意思大致差不多,通常指达到目标或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具体考虑、具体途径、具体对策。例如对解决困难找出办法,对创作理出思路,对设计想出创意,对营销确定策略,等等。要达到目标或解决问题,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点子和对策。具体制定规划、计划、方案。计划是指对具体行动的安排,规划是对长期的带有全局性质的行动的安排,方案是为达到目标或解决问题而较为全面的对多种办法、手段或对策的综合应用。为了对短期的行动作出有序安排,人们往往制定计划;为了对中长期的行动作出有序安排,人们往往制定规划;对比较复杂的行动,人们也可制定行动方案;对复杂问题的处理,人们也可制定解决方案;对产品或作品的设计,人们则常常要拿出设计方案。作出具体选择、决策、决断。选择就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办法、途径或方案中选定一个。决策就是在未来情况存在不确定性、行动具有风险的情况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办法、途径或方案中选定一个。决断则是在具有重大风险或面对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以强大的胆魄,作出决策。例如人们对工作单位作出选择,企业对经营作出决策,指挥人员对救灾部署作出决断,等等。提高决策和决断的正确性,关键是在求明的基础上,提出多个可行办法、途径或方案,从中选定一个。多谋,还要善断。具体的宗旨、使命、方针,理想、愿景、目标,办法、思路、策略,规划、计划、方案,选择、决策、决断,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根据实际效果的好坏进行改进。应当调整时不调整,应当改进时不改进,就必然会导致行动受阻、效果不佳。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人们之所以不能够坚持制定计划,因为人们常常觉得“计划没有变化快”,制定的计划往往落实不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可把计划定得线条粗一些,容易出现变化的那部分内容不要在计划中定死;二是要对计划进行调整、优化和改进,始终使计划针对实际情况、妙用客观规律,这样就可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具体的宗旨、使命、方针,理想、愿景、目标,办法、思路、策略,规划、计划、方案,选择、决策、决断,是为了使实际行动更好地针对实际情况、妙用客观规律,使实际行动更具智慧,使实际行动更好地创造实际成果。贪图省事、急躁冒进不对,搞得复杂、流于形式也不对。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岳飞对宗泽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
客观规律之运用,关键在于巧妙。巧妙地针对实际情况,运用客观规律,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实际成果。
实施行动通过构思谋断,人们确定了目标、找到了办法,解决了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其后最重要的就是实施行动,就是执行落实。
实施行动,就是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
如果不实施行动、不执行落实,再好的主意、再好的想法、再好的创意、再好的方案都只是空。只有通过实施行动,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通过实践,才能把我们在头脑中的构思转化为现实。
实施行动包括一种特殊的、准备性质的行动,即训练或练习。训练或练习是一种专为提高运用客观规律和复杂方法的本领的行动。例如,如果正式行动要求人们的动作或言语熟练地运用复杂的方法或技巧,人们的神经、肌肉等系统不一定立即就能适应这种复杂的要求,人们要想使自己的动作或言语到位,则要反复地训练或练习,通过训练或练习使自己的神经、肌肉等系统协调配合,具有较高的技能,这时才能使动作或言语达到预定的要求、具有较好的效果。
例如,人们只有在经过长时间的驾驶训练、具备一定的驾驶技能之后,才能实施好长途的驾驶计划;演员只有在经过长时间的表演训练、具备一定的表演技能之后,才能完成好复杂的表演任务。
在正式行动具有复杂性或风险性的情况下,具有准备性质的训练或练习非常重要。通过训练或练习增强巧妙、熟练运用规律和方法的本领,然后才能在正式行动中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在实施行动、执行落实中,也要开动脑筋。先前的构思和谋划不一定对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先前的考虑虽然细致、周到,但也有可能不正确,先前的考虑虽然正确,但在实施时,实际情况可能已发生变化,这些都要求灵活应变,调整完善具体目标和办法。
知易行难,难就难在实施行动、执行落实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一流的创意、二流的执行,不如二流的创意、一流的执行。“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在实施行动、执行落实中不能坚持到最后,不能善始善终,往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行动中的三点注意在行动中有三个注意点,即在行动中深化和更新认识、增强和提高本领、优化和改进行动。
人们实施行动后,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要掌握实际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头脑中的认识。
也就是说,人们要深化和更新认识。
人们还要增强和提高本领。
巧妙而熟练地运用规律和方法,要求的不仅仅是正确的认识,还要求运用规律和方法的本领。本领要在掌握规律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运用规律和方法,通过反复在训练、练习和正式行动中运用规律和方法,才能得到增强和提高。因此,在行动中,不只是要深化和更新认识,更要增强和提高本领。
人们更要优化和改进行动。
人们的行动常常不能在一开始就做到最好,这有可能是我们原先的认识不正确、不周全,导致行动的办法、计划等不正确,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在修正和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改进办法、计划等,进而改进实际行动;也有可能是,我们原先的认识是正确、周全的,但办法或计划不正确、不完善,这时要修正或改进我们的办法、计划,进而改进实际行动;还有可能是,我们的办法、计划等是正确的、完善的,但我们的行动实施、执行落实没有到位,或者是动作言语不熟练、本领水平低,这时我们要改进我们的实际行动;此外,如果实际情况发生新变化,也要求与时俱进,对办法、计划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进而调整和优化实际行动。
尽可能深化、更新认识,增强、提高本领,优化、改进行动,对于实际行动非常关键,对于创造实际成果非常关键。人们的行动一开始就能做到最好,这种情况是非常少有的,常常是一开始就不顺利、有问题,然后通过不断深化、更新认识,增强、提高本领,优化、改进行动,才使人们的行动表现得越来越好。如果一遇到问题,就灰心丧气,就气馁放弃,那就不会创造出任何实际成果。
创造实际成果、实际成效、实际成绩创实,最终体现在创造实际成果、实际成效、实际成绩,把人生的更加美好逐步变成现实。
实际成果是通过行动取得的有利的实际结果。例如,企业合法的利润,是一种经营成果;家庭合法的财富,是一种奋斗成果;国家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发展成果;员工生产的产品,是一种生产成果;人们完成的家务,是一种劳动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现实结果,是对满足人的实际需要有利的物质性成果。还有一些成果,是有利于获得前一类物质性成果的中间成果,或是对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有利的非物质性成果,也是实际成果。例如,企业创建的品牌,是一种智力成果;科学家发现的新事物新规律,是一种科学成果;工程师发明的新技术新工艺,是一种技术成果;艺术家创作的文艺作品,是一种艺术成果;思想家提出的新思想,是一种理论成果;社会建立的新体制新机制,是一种制度成果;学校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是一种教育成果;企业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一种人才培养成果。
实际成效是通过行动取得的有利的实际效果。例如,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实际困难得到克服,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生产的成本得到下降,对于企业而言客户的满意度得到增强,对于社会而言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诸如这些,都是在满足实际需要方面具有好的效果,都是实际成效。
实际成绩是通过行动取得的有利的实际业绩。例如,人们在工作中取得工作实绩,企业在经营中取得经营业绩,选手在比赛中取得比赛成绩,诸如这些,都是在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在实现人生价值方面的成绩,都是实际成绩。
总之,成果、成效、成绩,还有成长、成就、成功,这些词语的意思大同小异,都是人们所获得的对向上有利的结果。通过创造实际成果、实际成效、实际成绩,就能一步一步地把人生的更加美好变成现实。
归纳起来,求明创实的基本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上通过察、查、交、学、思、试、行,实事求是地掌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把握客观规律,掌握已有方法和总结经验教训,在行动上针对实际、妙用规律,用心构思谋划,必要时作出决断,有力实施行动,并在行动中尽可能深化和更新认识、增强和提高本领、优化和改进行动,以创造实际成果、实际成效和实际成绩。
群体成员的求明创实一个企业、单位往往由多人组成,至于国家的人数就更多。企业、单位乃至国家的求明创实,其过程一般表现为:
一般成员对基层的、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认识,提出行动的意见、建议,管理者再通过对一般成员的报告的了解,加上通过自身的察、查、交、学、思、试、行所形成的认识,获得对实际和规律的综合认识,这是求明过程;管理者在掌握实际、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考虑他人的意见、建议,针对实际、妙用规律,明确具体宗旨、使命、方针,确定理想、愿景、目标,找出办法、思路、策略,制定规划、计划、方案或作出选择、决策、决断,并在管理者的组织、领导和检查、督促下,主要由一般成员实施行动、执行落实。
这一过程可称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是指管理者对实际情况的认识,对意见、建议的了解,要全部或部分地从群众中得来;到群众中去,是指管理者的决策部署要回到群众中去,主要由群众去实施行动、执行落实。
管理者的这种工作,称为管理。在上述过程中,首先可明显看出管理的两大职能:计划职能:在求明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妙用规律,明确具体宗旨、使命、方针,确定理想、愿景、目标,找出办法、思路、策略,制定规划、计划、方案或作出选择、决策、决断,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是管理的计划职能;控制职能:检查下级行动的实施、执行、落实情况,督促下级实施行动、执行、落实政策,防止和纠正偏差,这是管理的控制职能。在上述过程中,还隐藏着管理的另外两大职能:组织职能: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地组织,组建班子、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制度、机制,支撑计划职能和控制职能,支撑行动实施和工作落实的有序、有效进行。领导职能:通过发挥管理者的影响力,感召、引导、鼓励、团结和带领相关人员,凝聚人心、激发热情,使人们情愿地、热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