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榆林城逆榆溪河北上十里许,是一道神奇的石峡,令人俯仰情怡的赤色的峡谷。红山夕照,乃榆林一景。说是山皆红石,地近河阜,环列屏障,落日照之如霞起。站在峡口,果然见远自塞野而来的河流,将红山墩从中劈开,从眼底夺路而去了。广茫的大漠,从地貌看,是望不尽的粗犷而细柔的流沙。要么便是低洼处的一块一块草甸子,或是被塞上人驯化了的新鲜的园田。而从何来得这般景致,两山虎峙,疑为天柱。峡中风物,却又是别一番海上蓬莱仙境。
怎么也想不到,于沙碛的底层,有如此肌理细密而坚润可镌的峻石。两峡崖壁上,嵌满了石刻字迹。虽镌刻年代多已不可细辨,却通过竞相辉映的题字,可以看出历朝历代文人骚客与武将们对红石峡的礼赞和溢美之情。无论是“天边锁钥”、“雄镇三秦”,还是“华夷天堑”、“列屏云塞”,都可以引出一个朝代,一个人物,和一个镇守边塞的故事来。这俨如图画石壁,是历史的纪念碑,也是历史的墓志铭。
而红石峡的来历,却是一个近乎童话的传奇。说上游原是个大海子,可以行船。有水贼吉囊和沙庆,住在水寨,经常四处抢劫。总兵余子俊派兵凿峡放水,剿灭了水塞之贼。以后,在榆城南门瓮城关帝庙内,还曾有吉囊和沙庆靠背跪着的铁像,顶着大铁香炉,作为记恨。但据有人考证,榆溪河早在汉代就已开修,宋元时代的红石峡即成名刹。今沿石径攀去,有石窟数孔,石刻纹饰尚存,其刀笔柔丽,雕法古拙。寺内上有天门,直通崖顶;下有地门,可抵水边。崖内有涵洞,隔石壁可听得汩汩水声,如弹瑟琶,悠然意远。于闸口处,却是雪浪喷涌,如逐奔雷。
行至峡中水边,顺流数步,得一泓清波,深静如潭。河边垂柳,在这里显得气韵依依。塞上绝少看见的水鸟,翻翻然,起落于清流之上,鸣啭于赤峡之间。峡中天地,无沙无尘,也无喧嚣,似乎是一座纯净的原始山谷。
此种情致,可以想象到古人泛舟赤峡的诗境。如何欢宴楼层,歌满舞台,又怎么饮酒到夜阑时分,便醉卧溪头,任小舟回旋了。或者是绿水穿过赤峡,白云卧于红山,鱼跃浅底,鸟栖滩头,香余梵语可闻,临流酌饮数怀,摹然间不经意地仰首一望,夕阳已曛曛地拥抱了峡谷两岸的山墩。
可惜的是,没能等到黄昏,便匆匆地辞别红石峡,赶回榆林城去了。所以,也就没有缘分观瞻那“落日照之如霞起”的胜景,至今念起,仍不无憾意。但那一道神奇的塞上峡谷,却永远地属于我记忆中的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