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80500000022

第22章 考后(6)

女儿说,要不我咋看不下去了呢!那小贩子全是胡说八道。不要说那些笔记本有的字迹潦草得像天书,有的沟模得一塌糊涂,别人很难看懂,就是都看懂了,对别人也没有多大价值。一个人在课堂上记笔记,任凭你再是天才,也不会把老师的话像录音机那样一字不落地记下来,都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理解程度,把当时弄不太明白的重点记上。何况,有的人为了节省时间、跟上老师的速度,还常常采用“速记法”,用某个符号代替一个公式或一句话,而这个符号代表什么只有他自己清楚。因为世界上两个人的思维,不可能一模一样。所以,这笔记本到别人手里也就是一堆废纸。

女儿是刚刚从总复习的时期过来的,我相信她的话绝对是经验之谈。

妻子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女儿的话音刚落,她就迫不及待地说,咱们应该“见义勇为”一把。至少别让那对农村夫妻上了当,看他们的样子太可怜了。

女儿也跃跃欲试地说,对!咱们马上就回去!

我说,回去可以,但一定要见机行事。你知道那一大群人里,有多少是小贩子的打手或顾来的“托”,咱们在这里又人生地不熟的,千万要小心。

妻子说,那当然了!或是给他们使个眼色或是抻抻他们的衣角。

女儿说,要不就谎称是亲属,把他们叫到一边挑明真相。

我觉得这几条方案都可行,就领着她们又返回了那所学校。

小贩子还在声嘶力竭地叫卖着,人也越聚越多,已经是黑压压地一大片了。我们三个人,像泥鳅一样在人群里钻了很久,几乎看遍了在场的每一张脸。遗憾地是,也没找到那对夫妻。

从省城归来,我们一直好多天都在惦念着这件事。不知道那个可怜的农村病妇,是不是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为儿子换回了一沓子废纸?

烧书

和女儿到寝室给她往家里拉行李,刚走进校园,就遥遥地望见她们宿舍楼门前火光如柱浓烟滚滚。

妻子惊呼道,不好,可能是失火了!

我也说,快跑几步,咱们去看看!

女儿却哈哈大笑起来,什么失火?那是同学们在烧书!

待我们走到近前一看,果然是烧书。男寝女寝中间那只巨大的铁质垃圾箱,不仅已经变成了一支熊熊燃烧的大火炬,而且还有十几个男孩女孩在争先恐后地往里面扔高中课本、参考资料……

寝室管理员戴着口罩,拿着灭火工具,走到我们身边,声音不大又无可奈何地说,这些孩子太败家了,当废纸卖吧卖吧多好,你说换了钱是买糖不甜,还是买肉不香?可他们却非要烧了不可,拦都拦不住。让我们提心吊胆不说,还弄得乌烟瘴气的。

我也感到很不可思议。一边上楼就一边问女儿,这些孩子干嘛一定要把书烧掉呢?

女儿说,痛恨呗!宣泄呗!

我不解地看了她一眼,痛恨什么,痛恨书?

女儿说,那当然了!一会我还要烧呢!接着,她又说,其实也不光是我们这一届,几乎届届如此。同学们都给它起出名字来了,叫做一年一度的“烧书运动”。

女儿这一句“烧书运动”,让我联想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两次著名烧书。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13年。事情的起因似乎也不怎么复杂,秦始皇正兴高采烈地在咸阳宫举行宴会。有位名叫淳于越的齐国籍博士,当场批评周青臣阿谀奉迎。说,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并批评了秦废分封、置郡县,如发生大臣篡权之事将无以自救!等等,按理说,这位博士考虑的本是江山社稷,虽然语言辛辣尖刻,用心不能说不良苦。没想到,这一番话却把丞相李斯惹恼了,他小题大做借题发挥,不仅当场把个淳博士骂得狗血喷头,还列举了很多儒生种种不端之举。由此推断出,儒生们即使没有狼子野心,也是朝廷之危险势力,社会之不安定因素。于是,先是建议始皇“焚书”,后又建议始皇“坑儒”。

椐史料记载,那次烧书,史书类,除了《秦记》以外,其他六国的无一幸免;《诗》、《书》、《百家语》类,除了博士宫收藏的以外,也统统化作了灰烬。

现代人尽管没有亲眼目睹过那触目惊心的一幕,也可以想象得出,举国上下一片火光冲天,场面该是何等的惨烈。况且,还有接踵而至的坑杀460名高级知识分子。哭声、喊声、叫声、骂声,一定是声声不绝于耳,久久回荡在万里长空。

第二次,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为了达到“趁乱”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以“破四旧、立四新”为借口,鼓动青年学生打、砸、抢、烧。其中,书是最大的受害者。那场运动在整个中国到底焚烧了多少珍贵的书籍,我不知道,恐怕也无法统计。当时,本人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我就读的那所学校,在乡村中学里历史比较悠久,藏书自然也比较多,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五间大瓦房。突然,有一天从县城里涌来一群穿黄棉袄、戴红胳膊箍的青年男女。一进校门,他们就勒令保管员把图书馆打开,一阵疯狂的乱翻乱撕之后,那些书里的百分之九十就都驾鹤西去了。

已经被打成走资派的老校长,是那所学校的创始人之一。可以说,每一本书,都经过了他的手。感情之深,不次于自己的亲生骨肉。当天晚上,他在那一大堆灰烬旁,整整蹲了一夜、哭了一夜,宛如给死去的亲人“守灵”。

然而,历史上中国的这两次烧书,都与政治有关,也都是自上而下的。可是,这些孩子们为什么要自发地把曾经朝夕相处的书都要烧掉呢?

我问女儿,你们为什么对书有如此深仇大恨啊?

女儿说,就是这些书把我们害苦了,日子暗淡,青春无光。好不容易获得自由了,还不好好解解恨。

听完她的话,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他们恨的不是书,而是残酷的高考制度。只不过是把对高考制度的不满,发泄到了书上而已。

如果说,过去那两次著名的烧书,是对中国文化的严重摧残,阻碍了民族发展的步伐。那么,这些孩子自发的烧书运动,却能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至少会促进教育的深化改革。

想到这里,尽管我也和那位寝室管理员一样,觉得孩子们的这种做法有些偏激,既污染了环境,又糟蹋了能源。嘴里却对女儿说,一会儿你如果确实感到不烧不快的话,老爸也助你一臂之力。

女儿兴奋地喊,真的?

我说,真的!我希望这火光越大越好,说不上哪一天就烧出了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重读

女儿被一所普通大学录取后,我兴致勃勃地用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远在故乡的一位做教师工作的亲属。满以为会听到他一句“祝贺”的话,不料,他沉吟了半晌说,凭你女儿的智商读个普本是不是太可惜了,你能不能考虑一下让她重读一年,攻一攻重本。

我果断地回答,不考虑!不重读!

他刚想再说点什么,我就很失礼地把话筒放下了。

坦率地说,至于他祝不祝贺的我并没有太在乎。让我不理解的是,一个教师怎么也在为本来就很热的重读加温。

在我的记忆里,过去,重读者不是名落孙山的人,就是专业不理想者。近些年,不知何故,重读的成分变得越来越复杂。非本科不读的有之,非重点不读的有之,非某校不上的也有之……以至弄得重读的队伍一年比一年浩大。几乎只要是高级中学,就有一个甚至几个重读班。

在这里,我不想说,一味地把目标盯在重点、名校,有没有价值;也不想说,出自名门并不意味着你的一生就能干出名堂;更不想说,上大学和赌博一样,往往不在你抓的牌是好是坏,最关键的是看你每一张如何打。就我耳闻目睹的一些孩子而言,上线考生重读的大多数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有个老乡的孩子,高考的第一年,就被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了。他思来想去,总觉得这所学校名气还不够大,委屈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就不顾我们众多老乡的劝阻,毅然把孩子送上了重读路。恐怕令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是,这一送竟把孩子送上了漫漫的长征路。从此,那孩子就高四、高五、高六地读了下去。不但成绩没有丝毫的长进,原本健康的身体也焦灼、痛苦出了多种疾病。直到读完了高七,他才不得不让孩子,上了一所比北京那所还没有名气的学校了。

另一个故事,我是在一家晚报上读到的。

某地有个孩子,第一次高考,考进了一所专科学校。家长不同意上,他自己也不愿意上,便开始了重读。没想到,这一读就读了整整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等到八年以后,家长让读了,他自己也想读了,具有戏剧性的是,录取他的竟还是那所专科学校。

在采访中,记者让他谈一谈重读失败的原因。

他说,除了本身已无潜力可挖外,主要是无法承受来自家庭和自己心理的双重压力。因为有第一次高考作为参照物,不仅父母对你的期望值更高了,就是自己对自己要求也更高了。高考这东西,主要是考心理素质,压力越大越考不好,年复一年就恶性循环了。

同类推荐
  • 闻一多文学精品选

    闻一多文学精品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所获的殊荣仅次于鲁迅,他的作品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本书特别精选了闻一多先生的部分经典作品,其中包括《红烛》《七子之歌》《一个白日梦》等经典诗歌、散文共计90余篇。
  • 岁月的情帆

    岁月的情帆

    “在一层鹅黄霞影余辉里,一对对归巢的鸟侣飞鸿携翅低吟,又轻悄柔缓地停栖在深灰色的晓夜丛林中。”作者记录下的故事大多是平淡的,夹带着他自己的情感独自品味生活,如他所说“回味人生聚散无常,也恰是这一点,使我们更应该格外珍惜这份心灵默契通达的和悦。”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 一千瓶酒的英雄与一个酒壶的故事

    一千瓶酒的英雄与一个酒壶的故事

    《一千瓶酒的英雄与一个酒壶的故事》是著名汉学家顾彬近几年在《南方周末》《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等中文报纸期刊上的专栏散文合集。顾彬喜欢用中文写散文,他的散文有他自己独有的风格,他自己一直在追问语言,这部集子可以看到他对于汉语的探索与感觉,是很新鲜的东西。文集分为三个部分:爱情,女人与记忆;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我的信仰是爱。可以看出顾彬的人文关怀,同他的《汉学的迷思》形成了硬朗与柔软的呼应。
  • 故乡近,江湖远(故乡卷)

    故乡近,江湖远(故乡卷)

    “青葱阅读系列”汇集了10位新锐作家的优秀作品,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中国青年》等杂志的签约作者,作品常被选为全国各省市中高考阅读试题。“青葱阅读系列”中每本书分为八至十辑,每一辑中选择一篇最有命题价值,能够发人深思、引起共鸣的文章放在最后,精心的设置“作者心语”“且行且思”“参考答案”栏目,让读者们阅有所得,读有所获。“青葱阅读系列”护佑学生精神发育和蜕变,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怀,感受阅读的乐趣,攀登精神的高峰,选择更加宽广和丰厚的人生。《故乡近,江湖远(亲情卷)》少年向往幽深江湖事,到头来,故乡还是我们心底的一枚朱砂痣。没有完整的故乡,也就没有纯粹的个人。
热门推荐
  • 仁安异闻录

    仁安异闻录

    某小镇的一起奇怪的命案引出的一段奇特的冒险。
  • 超级神警

    超级神警

    刘秀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拥有了“回到过去”和“预见未来”的异能,于是他那超级神警的人生就此开启,没有他破不了的案子,也没有他解不开的谜题。匪夷所思的案件,不可思议的现场。诡异莫测的凶手,闻所未闻的手法。稀奇古怪的线索,出人意料的真相。啼笑皆非的事迹,令人无语的警察。超级神警带你亲临每一个案发现场,为你讲述那些千奇百怪的案件。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去支持《超级神警》的下部《超警》,同样的精彩故事在等着大家。
  • 和熹皇后传

    和熹皇后传

    南阳新野,可谓皇后之乡,先有光武皇后阴丽华,后有和熹皇后邓绥。她就是邓绥,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孙女,姿颜姝丽,贤而有德,是一代千古贤后,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是历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女人。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坚毅的女子,她的一生却充满了戏剧性,可又仿佛是身负社稷江山而生。她本是一株幽兰,在空谷中,无人知识,可她的香气飘的太远,落入了凡尘之中,惊艳了帝王的心。可最是无情帝王家,自古君恩如流水,即便倾城绝世之姿,也未必留得住帝王一世的心。然而邓绥,就是那个叫帝王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的人,一个柔情似水恭而有礼,一个是帝王,收情敛性,那个历史上不算封建的年代中,就这样响起了一曲悠然而悲怆,深情而平静的宫廷情赋。
  • 守一座心城

    守一座心城

    我可能忘了少年的样子,但我始终记得那个夏天,周围人的喧闹和放肆招摇的风,我不再拥有那样的夏天,也终于和曾经的自己作别。
  • 血与火的编年史

    血与火的编年史

    这是矩阵的第245个赛季。这个赛季中,来自星际争霸位面的普通机修工周鱼进入了矩阵。传奇维京海盗,肯瑞托三修法师,拥抱腥红之月的吸血鬼,以及身上刺着神灵印记的铁血战士神官纷纷入场。一个手无寸铁的普通人,该如何在危机四伏的世界生存下来?当疯狂的虫群再次袭来,我该怎么拯救人类的命运?
  • 一见倾心:总裁的温柔陷阱

    一见倾心:总裁的温柔陷阱

    洛芷璃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哥哥,找哥哥,眼见着离目标越来越近,高调大BOSS却意外闯入了她的生活,从警局把她赎出来也就罢了,还莫名其妙的被结婚了!婚后老板变老公,夜夜成狼防不胜防。终于有一天“不堪重负”的某女撑着自己打颤的双腿大喊:“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宁帝轩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偷心,偷洛芷璃的心,眼见着就要功德圆满,各路小妖却纷纷出来挖陷阱打闷棍,阻他“成佛”之心,煮熟的鸭子要飞了,一心向芷的宁总发挥超强战斗力,掐断桃花一朵朵,打败情敌万万千,堪称公鸡中的战斗机。面对娇妻质问大声吼道:“全公司,全J市,全Z国乃至全球都知道我爱你,只有你这个笨蛋天天追着问为什么,你,你是不是没长心?
  • 在下真从大唐来

    在下真从大唐来

    宋哲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不属于他的地方,不属于他的时间。。。而且,在穿越之前,自己刚刚从王府逃出来,自己的妹妹现在情况如何?他完全没法得知。。现代宋哲的死党李明澍该怎么帮他面对这个现代社会?而后世宋哲惹的大麻烦前世的宋哲该如何摆平呢?被别人发视频成了网红后的他们该何去何从呢?自己应该如何回到自己的朝代救回自己的妹妹呢?
  • 看人的艺术

    看人的艺术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他将心理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有效结合,通过四重维度重新架构管理体系,帮助管理者轻松看懂员工心思,激发团队活力,打造可靠团队。
  • 道士入秦宫

    道士入秦宫

    我十几岁的时候爸妈就都死了,后来又被姑姑遗弃上了茅山后误杀二师兄被撵了下来,一个人来到了北京为人算命,时间常了也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恶习,去红狐大厦泡妞却被别人给杀了,灵魂被罗盘吸到了秦国卧槽,老子既然穿越啦……
  • 杀手的墓

    杀手的墓

    讲述两个杀手的宿命,每个人都有难以诉说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