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季不仅要多带宝宝外出活动,在日常护理宝宝时,还要讲究“春捂秋冻”。这在前文就已经讲过了,这里再具体讲讲“春捂”怎么捂?首先妈妈要明白“春捂”中的春是指初春,而不是整个春天。有些妈妈在到处桃花盛开的时候,还在“捂”着孩子,那就有点过了。另外,需不需要“春捂”,关键还要结合当时的气候。比如有些年份,我国的北方在3月份就很暖和的,但有些年份到4月还很冷,这样后者自然要比前者捂得时间要长些。所以,妈妈要根据气温变化给孩子调整衣物。
夏季的护理要点
护理1~1岁半的幼儿,在夏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防痱子:1~1岁半的幼儿爱动,加上夏季天气热,宝宝出汗多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出汗后如果没有及时洗掉,宝宝就容易出痱子。防治痱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勤洗澡,不要让汗液长时间停留在宝宝身上。也可以给宝宝使用痱子水或痱子膏,不提倡使用痱子粉。因为给宝宝使用痱子粉后,宝宝可能没过几分钟又满身是汗,这会使痱子粉受潮,粘在宝宝身上,不仅使宝宝不舒服,还会失去防痱子的作用。
不要使用纸尿裤或尿布:在夏季,幼儿穿得少,非常有利于学习走路,所以,最好不要给宝宝使用尿布。并且夏季天热,如果长时间给宝宝使用尿布或纸尿裤,还会使宝宝出现臀红,严重的会引发尿布疹。如果宝宝臀部发红,或已经有了尿布疹,可用清水洗后涂上鞣酸软膏,不但可以治疗臀红,还能起到预防尿布疹的作用。
驱蚊虫:对1~1岁半的幼儿来说,可以使用电蚊香驱蚊虫,但要选择通过国家许可的产品,大厂家、大商场的正规产品。用蚊帐是最安全的,但孩子可能会把身体贴在蚊帐上。可在床上放置高度约50厘米的防护围,以免蚊子隔着蚊帐咬孩子。
防中暑:预防宝宝中暑的有效方法是多给宝宝饮水,不要让宝宝在太阳下玩太长时间。并且夏季水分蒸发多,也要注意给宝宝补水。每天最好喝150~200毫升的白开水。如果你的宝宝不爱喝水,让宝宝的手不离水瓶是不错的方法。
防晒伤:夏季带宝宝外出,一定要注意预防宝宝被晒伤。打伞、带太阳帽、涂防晒霜都是不错的办法。
少给宝宝吃冷饮:在夏季,冷饮是宝宝喜欢的食物,可以给宝宝吃,但要注意量。让宝宝多吃冷饮,对牙齿发育不好,对宝宝的胃肠也不好。并且冷饮中含有糖、色素、糖精、添加剂等对宝宝健康无益的成分。
注意卫生:夏季容易患细菌性肠炎,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不吃隔夜饭,不喝隔夜水。生吃瓜果梨桃时,应该在洗净后,再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让残留的农药和洗涤剂充分溶解在水中并用清水洗干净。
防皮肤感染:这阶段的宝宝正在学习走路,夏天衣服穿得少,擦伤是不可避免的。宝宝擦伤后,不能直接在擦伤的地方涂药水,必须用消毒水消毒,把伤口上的尘土和沙粒清理干净后再涂药水。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注意不要把宝宝的伤口弄湿了,否则可能会引起伤口感染化脓。
接种乙脑疫苗:乙脑疫苗一定要在夏季来临时接种,而且要复种,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否则你的宝宝没有及时接种乙脑疫苗,要及时与防疫机构取得联系,进行补种。
秋季的护理要点
对于幼儿来说,秋季是黄金时节,宝宝较少生病,父母可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给宝宝补充营养,带宝宝到户外活动,让宝宝领略秋天的风光。带宝宝外出的时候,要注意气温的变化,适时调整宝宝的穿戴。如果宝宝出汗了,不要脱掉衣服;当妈妈感觉热的时候,要在宝宝还没有出汗前把外衣脱掉。到了午后,应想着给宝宝加上衣服,但也不要把宝宝捂得严严的,标准是以妈妈安静地坐下来不觉得冷时穿的衣服量为准。
在秋季讲究秋冻,但不等于要冻着孩子而使孩子处于寒冷状态,所以“秋冻”也要适度。天气变冷,要适时给宝宝添加衣服。不要让宝宝受凉咳嗽,尤其是到了深秋。否则,宝宝可能会咳嗽一冬天。
在秋季,北方比较干燥,要想着给宝宝补充水分。
秋末冬初,宝宝可能会患秋季腹泻。—旦听到周围有腹泻的孩子就要警惕,使自己的孩子远离人群。
冬季的护理要点
冬季是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尤其是1岁多的幼儿正是爱生病的年龄。有些孩子动不动就着凉感冒,整个冬天都病怏怏的,这既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给家长带来负担。
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所以,孩子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如果原本孩子的体质和抵抗力就弱,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孩子患了病毒性感冒之后,一般不需要服抗生素,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很快就能恢复健康。
感冒本身是一种平常的病,但它的并发症可能会很严重,甚至致命,这多半是因为合并了细菌性感染。这时孩子病情较重,可并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肺炎,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浓痰等,这时医生往往给孩子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通过杀灭或抑制细菌成长而起到抗感染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抗生素的作用,家长必须严格按医嘱给孩子服药。在孩子服药后,症状开始减轻或消除,但这时体内的致病菌很可能仍然存在,如果停药,很可能导致感染继发,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合并症。遗憾的是,有的家长一看孩子病轻了,就自行停药,这是错误的做法。
治疗感冒合并细菌性感染,一般需应用足量抗生素7~10天,而且每天要服药2~4次,这给家长带来不便,也是孩子很难坚持到疗程结束的一个主要原因。
孩子患感冒后治疗护理很重要,不过如果宝宝不患感冒,或者很少患感冒,岂不是更好?所以,预防就显得更重要了。如何预防?要做好以下几点。
不要让宝宝处在冷热不均的环境中。在冬季,父母所犯的通病是不断给宝宝加衣服,生怕宝宝受凉,结果宝宝整天汗津津的。父母要知道,冬季宝宝出汗可不同于夏天,夏季整体环境温度高,而且是自然的。冬季宝宝出汗是人为的,是因为宝宝穿得多或局部环境温度高,而整体环境温度低。宝宝处于冷热不均的环境中,哪有不易感冒之理?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处于温度相对恒定的环境中,不要让室内外温差太大,不要把孩子捂得满身是汗。耐寒锻炼是提高宝宝呼吸道抵御能力的有效方法。
补水。冬季气候干燥,保持室内湿度也是预防宝宝感冒的有效措施,建议室内湿度在50%左右。
多到户外活动。
遗传素质。如果家里有呼吸道疾病遗传素质,那么这样的幼儿,无论妈妈怎么护理,都容易患感冒。此时,妈妈要积极寻找原因,找出预防的可行性方法,尽量让幼儿少患几次感冒,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抵抗疾病的能力会明显增强。
如何护理感冒儿
小儿感冒家庭护理重要的一条是要让孩子充分休息,病儿年龄越小,越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其二是按时服药。其三,小儿感冒发热期,应根据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质或面条、稀粥等食物。喂奶的孩子应暂时减少次数,以免发生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其四,居室安静,空气新鲜,禁烟,温度恒定,不要太高或太低,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这样才能让患儿早早康复。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者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发生意外。
视觉、听觉、语言、
体能的发展及训练
视觉能力及训练
对待宝宝的视觉能力,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13个月时,宝宝的远近视觉初步建立,这是婴儿期的视觉训练和宝宝自己不断够取东西的结果。对远近视觉初步建立的宝宝来说,促进视力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宝宝两眼的视力。可以为宝宝选择能够活动的玩具,比如能够滚动的彩色球。在训练时,要注意视力的均衡发展,父母不能总是让宝宝递玩具给自己,也不能总是自己递玩具给宝宝,这样会让宝宝的视觉发展不均衡,可能使宝宝能够准确地递东西,但不能准确地接东西,或者相反。
宝宝的视觉能力是极为复杂的感觉,并不是单一性地发展。一般来说,宝宝在看到物体时,首先在视网膜上成像,然后传入大脑,同时,其他的一些感觉和中枢参与其中,通过经验、记忆、分析、识别等极其复杂的过程构成了视觉。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大脑内部三分之一的灰质细胞是处理者兼支配者。可见,如果没有大脑的参与,就没有视觉的形成。那么,这就需要一个条件——大脑在促使视觉形成时,必须要处理关于落在视网膜上的物体的信息,否则宝宝就不知道这是什么,也就是“视而不见”了。这些信息从何而来,就要通过宝宝平时的听、触摸、尝、嗅等感受获得。所以,在训练宝宝的视觉时,只让宝宝看,不让宝宝感受,是没有意义的“看”。
眼睛对色彩的认识是渐进的,是先开始认识简单的白色、灰色和黑色,然后才认识色彩,最后才能根据颜色的亮度与饱和度的变化认识更多的颜色。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宝宝4年的时间。对1~1岁半的宝宝来说,还处于认识色彩阶段,可以让宝宝把2种、3种、4种等不同颜色相互比较着认识。
色彩鲜艳且在变化的画面是宝宝最喜欢看的。对这一点,妈妈可能有所感受,比如让宝宝看电视的时候,看到广告画面时,宝宝会手舞足蹈,但看到色彩变化缓慢、变化少的电视剧时,看一会儿就不耐烦了。其中的缘由是因为,电视广告不但色彩鲜艳,而且画面变化多、速度快。这是不是说为了训练宝宝对色彩变化的感受,就应该让其多看电视呢?当然不是。对1~1岁半的宝宝来说,长时间地看过多、变得过快的色彩,容易导致宝宝眼肌疲劳,不利于宝宝的视觉发育。可以让宝宝在一天中间歇性地看看电视,总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每次看的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在婴儿期,宝宝就具备视觉追踪能力,只是现在更加灵活了,无论转移的路线怎样曲折复杂,宝宝都能寻踪找出来。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妈妈发现宝宝拿了不允许拿的东西而需要转移存放点时,不要在宝宝眼皮底下转移。对于宝宝的视觉追踪能力,妈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这个游戏是这样的:准备一块色彩鲜艳的小积木和两个碗,先把碗反扣在桌子上,并让宝宝看捏在手里的小积木,然后将握有小积木的手放到第一个碗里,但不要把小积木放下,把手拿出来后,让宝宝看到小积木还在手中,接着再把手放到第二个碗里,放下小积木后,让宝宝看到小积木不在手中了。同时妈妈问宝宝:“小积木去哪了呢?”如果宝宝能够找出小积木,就说明宝宝视觉追踪能力很好。之后可以加快游戏的速度和碗的个数,继续训练宝宝视觉追踪能力。
1~1岁半的幼儿,区分事物的能力比婴儿期强多了,不仅能够区分大部分同类物品,还能区分相近物品。例如,能够说出玻璃、木头、土块等物体的名称,知道碗、勺子和水壶是厨房里的物品;叫宝宝拿皮鞋的时候,他不会拿布鞋。这是宝宝认知能力的进步,也是让宝宝看不同事物的结果。妈妈可以和宝宝做拼图游戏,继续训练宝宝的这种能力。给宝宝准备3块拼图板,先让宝宝看拼好的图,然后把图板打乱,让宝宝复原。这个游戏能够在训练宝宝区分能力的同时,帮助宝宝认识图形和色彩,还能锻炼动手能力。
听觉能力及训练
这一阶段宝宝能听懂的话比他能说的话要多得多,甚至能听出妈妈的语气。如果宝宝正在调皮,想去碰一些不能碰的东西,比如热水瓶,妈妈只需要用一种制止的声调叫一声宝宝的名字,不用说“不能动热水瓶”,宝宝就会明白妈妈的语气是要告诉自己什么。除了能听懂妈妈的语气外,宝宝察言观色的的功夫,在1岁以后也有了飞速发展。
如何让宝宝通过听来开发智力?给宝宝讲故事,让宝宝听音乐都是不错的办法。
这么大的孩子,非常喜欢听爸爸妈妈给他讲故事,或是给他念小画书。对爸爸妈妈讲的故事,宝宝的理解往往非常独到,会让爸爸妈妈大吃一惊。这能够很好地提高宝宝的理解力。所以,爸爸妈妈应该多抽点时间,给宝宝讲那些朗朗上口、情节好、欢乐有趣并感人的故事。
之所以让宝宝听音乐,是因为在人的大脑内,负责音乐的神经回路紧挨着负责数学的神经回路。给宝宝放他喜欢听的音乐,就会在激活负责音乐的神经回路时,促使数学回路也活跃起来。大家都知道,数学回路位于大脑的右半球,而大脑的右半球是负责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所以,让宝宝听音乐,对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积极的提高作用。
另外,听觉是婴儿学习语言的基础,但幼儿却不像一部优质录音机,能够录下所有的话语,而只能够录下他听得懂的话语。不言而喻,父母的话是宝宝喜欢听的,而且也是宝宝能够听懂的。但对于电视广播里的播音员来说,尽管他们的语言很标准,宝宝却不能很好理解,自然也就没法从中学会更多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这里要提醒妈妈的是,即便是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话语,幼儿理解起来也要比电视广播容易得多。
宝宝的语言能力特点
1~1岁半的宝宝,在语言能力方面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宝宝是幽默大师:宝宝的语言能力不单单只是从父母和周围人那里学习来的,他自己也会把能说的字、词、句联在一起,来表达他要表达的意思。只是幼儿还不懂得什么叫语法,组织成的话会让人捧腹大笑,常常胜过幽默大师。但笑归笑,父母要认真地对待这一点,不要总是试图纠正宝宝的语法错误,对宝宝说的话要采取肯定的态度,尽管有时不知道宝宝在说什么,也不要表现出来。
一个单词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使用的多是单词句,就是一个单词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并且是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代表几种不同的意思。比如,宝宝要吃梨子,不会说“我要吃梨子”,而只会说“梨子”或“吃”或“给”。对待自己没有说完整的句子,宝宝会通过种种非语言的手段、借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比如,宝宝要梨子时,不只会说“梨子”或“吃”或“给”,还会伸手够,如果自己够不到,妈妈也不帮助自己,就会使用一贯的办法——哭。因此,父母理解宝宝时,不要只是听宝宝在用口“说”什么,而是要看宝宝在用肢体语言“说”什么。
不能准确发音:这是宝宝在语言学习阶段出现的正常现象,妈妈不要急。如果宝宝把“姥姥”叫成“袄袄”,那是因为宝宝还不能准确地发卷舌音。
说的不一定是当时的感受:父母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会避免很多麻烦。比如,宝宝看到食物时,会说“吃”,如果父母不结合实际情况,宝宝说吃就以为宝宝饿了,就给宝宝吃,这样会造成宝宝积食或消化不良。要知道孩子看到吃的东西,即使不饿也会要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