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一位俏丽的绿衣丫鬟气喘吁吁的小跑过来,诚惶诚恐向她行了个礼,道:“小姐,是奴婢的错,没能看住宝睿王,奴婢四处寻找,一直未找到……”
“蠢货!”
刘瑞烟脸色遽变,气急败坏的扬了扬手掌,最终却没有打下去,只是恨声道:“你个不中用的憨货,坏了我的大事了!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不是让你仔细盯着吗?”
丫鬟害怕地垂着头,瑟缩地道:“奴婢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一眨眼的功夫,王爷便不见了……”
“那药呢?你可是亲眼见到王爷喝下去的?”
“小姐放心,这个奴婢可以提头保证,不错眼儿的看着王爷喝了。”
那丫鬟说的无比肯定,刘瑞烟本就糟糕的心情更是雪上加霜。
因姑姑的关系,她常在宫中走动,得以认识羽千夜,可谓是一见倾心。她们刘家的女儿,自小便会为自己的前程谋划,再加上有姑姑在一旁推波助澜,出谋划策,她更是对尊贵不凡的羽千夜起了势在必得之心!
这些年下来,纵然不是死缠乱打,可明眼人皆看得出来,大凡有羽千夜出席的公众场合,必然有刘瑞烟出现。久而久之,帝都里的人皆视其为以后的宝睿王妃。
刘尚书也是极支持女儿的——九王爷这种金龟婿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前两年刘瑞烟还小,九王爷总是不冷不热,待刘瑞烟亦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刘尚书便也不急。奈何如今九王爷都到了娶妃之龄,女儿也快成老闺女了,两人间的情形却依然不曾改变,还是自家闺女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刘尚书一家暗自着急,尤其是刘瑞烟急的都有些恨嫁了。
她原本信心十足,总觉得羽千夜固然不喜欢自己,但对别的女子同样也是淡淡的,再则,和那些肖想羽千夜的千金小姐一比,自己的家世,才情和美貌皆胜她们一筹,应该能比别的女子更容易掳获他的心。
可事与愿违,羽千夜仿佛是一个瞎子,对她的倾心付出和美貌皆视而不见。就这样,刘瑞烟从最初的信心满满,逐渐变得患得患失,到现在的一点把握皆无。
况且,她如今还多了个劲敌,便是那个死不要脸的元朝雪。自从上次羽千夜莫明其妙驾临宣安候府为元老太爷祝寿,元朝雪当日的花痴表现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再加上姑姑早不怀,晚不怀,竟在这个时候怀上龙嗣。
本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姑姑因此也圣眷正浓,圣上喜得合不拢嘴。但众所周知,圣上如今年事已高,身体更是一日不如一日,皇位早晚是要传给国之储君的。
当今圣上有九位皇子,可惜五位皇子少时相继夭折,如今只剩下四位。
太子乃皇后所出,亦是国之储君,身后更有家族庞大的董太师府鼎力相助,按理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可太子资质平庸又沉溺于酒色,于国于民从无建树,得不到圣上赏识,更得不到朝中文武百官的认可。
至于蓝妃所生的四皇子锦王,则领雄兵三十万驻守南疆。
锦王素来心思慎密,行事凛然霸气,自幼便得圣上看重。十四岁时,不知为何选择投笔从戎,征战沙场。锦王戎马倥偬十余载,立下了赫赫战功,声名早已威震四海,在军中和朝堂,乃至百姓中威信颇高。
其中六皇子因其生母身份卑微,甫一生下来,便被连失两子的淑贵妃抱养在身边,视为亲儿。淑贵妃身后有娘家张大将军府做凭持。张大将军和董太师水火不相容不是一天两天了,淑贵妃与皇后更是面和心不和,一直致力于将太子拉下马,让六皇子上位。
而最受圣上宠爱的羽千夜和四皇子乃一母同胞,非但生得金质玉相,且天纵奇才,手中更是撑握着湮国三分之一的兵权,越来越被被圣上和文武百官所看好。
在如此错综复杂的时局之下,刘贵妃怀上龙种,说老实话,真不知是福是祸!况且,龙嗣亦不知道是位公主还是位皇子,若是公主倒还罢了,假使生的是一位皇子……
圣上若能春秋绵延,刘尚书也许会暗中培植壮大自己的势力,以图发展。可那也不是短短几年便能办到的。当务之急,刘家要为自己和刘贵妃寻一颗能庇护他们的大树。至于以后的事,便以后再说。
上述的这些事情,一部分是刘瑞烟自己琢磨出来的,另一部分便是刘尚书不遗余力,审时度势所得。
刘瑞烟权衡再三,决定铤而走险,利用自家办花宴的机会在羽千夜的酒水里下药,借机与其生米煮成熟饭。过后还能倒打一耙,指责羽千夜酒后乱性沾污了自己。到时,众目睽睽之下,不怕羽千夜不认帐。
刘瑞烟知道羽千夜身手了得,惟恐引起他的疑心,当然不能用普通的药物,便煞费苦心的弄来了“天媚”,并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皆在脑海中演练了无数次。
计划本来是天衣无缝,完美无缺,谁知中间出了小小的纰漏——被下了药的羽千夜不知到哪里去了?
那绿衣丫鬟见小姐目光闪烁不定,一脸阴霾,不知在算计些什么,心生怯意,便小声地道:“小姐,现在该怎么办?”
刘瑞烟瞪了丫鬟一眼,压低声音呵斥:“你真是作死,一个人都看不住,赶紧派人去找!记住,不许声张……等等……我记得九王爷最喜清净雅致之地,你们多往人少的地方找。”
丫鬟领命匆匆而去。
刘瑞烟想了想,打算自己亲自去找找。突然,身后传来不紧不慢的脚步声,并伴随着低低的交谈声。
“元候爷,太子缺少独当一面的能力,兼不思进取,并非济世之王啊!”
“刘大人所言极是,国家大事岂可儿戏!早些年,朝中文武忌惮董太师的势力,俱不敢言,而这几年,陛下一力打压太师府,皇后更是失宠多年,导致朝中力量发生了倾斜。百官进言,陛下应该择贤而立!”
“不知元候爷心中可有人选?”
“哈哈,刘大人您又站哪一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