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绝不容易的事,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知识是助我立足社会的最重要工具。因此,虽然没有接受正规高深教育的机会,但很早已立志只要能力所及,一定支持教育的发展。无论经济起伏,终身不渝为教育事业尽心的决心决不改变。
7.扶危济困,商之侠者
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李嘉诚的一些善举:
1978年底,李嘉诚捐资500万港元,在家乡潮州兴建9幢群众公寓,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安排住户250户。后来,又陆续修建了5幢。
1980年间,李嘉诚捐资2200万港元,用于兴建潮安县医院和潮州市医院。
随后,李嘉诚为兴建韩江大桥捐款450万港元,名列募捐者榜首。
另外,李嘉诚还多次捐善款,资助家乡有关部门设立医疗、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奖励基金会,每笔数额10万到150万港元不等。
1984年,李嘉诚向中国残疾人基金会捐赠100万港元;1991年,他又捐出500万港元,并表示从1992年至1996年间,陆续捐赠6000万港元。
1987年,李嘉诚向中国孔子基金会捐款50万港元,用于赞助儒学研究,该基金会在山东曲阜为李嘉诚树碑立传。
1988年,李嘉诚给北京炎黄艺术馆捐款100万港元。同年,捐200万港元资助汕头市兴建潮汕体育馆。
1989年,李嘉诚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在广东省和广州市,李嘉诚先后有数千万港元的捐款。独资兴办汕头大学,更是李嘉诚在祖国义举的一块丰碑。从1979年至今,他捐出的款额逾8亿港元。
在香港,李嘉诚也堪称一个大慈善家。
从1977年起,他先后给香港大学等几家教育机构及基金会,捐款5400多万港元。
1984年,他捐助3000万港元,在威尔斯亲王医院兴建一座李嘉诚专科诊疗所。
1987年,他捐赠5000万港元,在跑马地等地建立了3间老人院。
1988年,捐款1200万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并对香港肾脏基金、亚洲盲人基金、华东三院捐资共1亿港元。
80年代至今,对香港社会福利和文化事业的几十家机构捐善款逾1亿港元。
李嘉诚在商业上的辉煌业绩,以及在公益事业上的慷慨之举,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多次接见他,高度赞扬他为祖国为家乡作出的贡献。
1986年,香港大学校监、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诚名誉博士称号。
1989年元旦,李嘉诚获英女皇伊丽莎白颁发的CBE勋爵及勋章奖章。
抛开功利而言,善行义举显示了李嘉诚崇高的人格和品德。但谁又能否定,李嘉诚的高尚形象没有给他的商业事业带来效益?
道理很简单,做生意谁不想找一个人品人格高尚、信誉卓著的商人作伙伴,而愿意与奸商交朋友呢?
从商业角度看,李嘉诚的善举是他商业活动中的无形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无形资产要比有形资产更昂贵更具价值。
李嘉诚捐赠善款,不论款多款少,往往会对公众或传媒,说一席爱国爱港、利国利民的话,感人肺腑。
平常不时作一些小的善事,人们固然会感激涕零;但是当他们有难,处于生死存亡的境地时,如果你能抻出援手,这才是“善之大者”,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之一。李嘉诚华东赈灾的义举,就属于这种行为,这使他再一次誉满神州。
据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秘书长陈虹,在1991年7月11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上的情况介绍,1991年上半年,特别是5、6月份以来,中国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旱灾。截止到7月5日,全国因灾死亡1270人。
灾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是安徽和江苏两省。据初步统计,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70%,因灾死亡2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0多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人民币。江苏全省受灾人口达4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因灾死亡16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90亿元人民币。
中国政府对这两省的救灾工作予以特别关注。但是,由于灾害造成的损失大、范围广,目前仍有200万人无家可归,并已有灾民患肠道疾病等,大量的公路、桥梁等设施急需修复。完成上述救灾任伤需要2亿多美元和各种物资器材。
陈虹代表中国政府,紧急呼吁联合国有关机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向中国安徽、江苏两省灾区提供人道主义的救灾援助。
李嘉诚先生从报刊上读到关于“安徽、江苏地区遇上百年未见洪峰,灾情特别严重”这些信息,他的心情很沉重,密切关注着灾区的情况。他曾私下对老朋友许伟先生谈到,“好几个夜晚我都睡不好觉!”他是在7月12日清晨六点钟,听到了香港电视台播放“中国政府的紧急呼吁”的新闻报道的。
国家处于危难之秋,正是义者报国之时。李嘉诚顾不上把早餐吃完,当即拨通电话,与长实、和黄、港灯、嘉宏四大公司的负责人联系并取得一致共识。才是清晨六点多钟,“长实”董事局主席办公室经理鲍绮云小姐的家突然响起了电话铃音:“你赶快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去!找到任何一位社长都行。我只要求见他五分钟。如果他很忙,就算站着五分钟说说话也行!”鲍绮云马上按李嘉诚的吩咐,当即驱车前往新华社香港分社完成了联络工作。李嘉诚以属下四大公司名义,带头捐款5000万港元,赈助华东灾区。
是日下午3时前,李嘉诚派出秘书,将总值五千万港元的四张支票,送到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并附上一封给社长周南、副社长郑华的亲笔签名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作为一个身居香港的中国人,本人认为应较其他国家率先作出实际支援,希望可带来一个迅速引导作用。本人谨代表集团四间上市公司附上支票四张,共港币五千万元,请两位社长与有关部门联系,以最高效率及最佳方法,达至最好之成果”。
在那一天的中午开始,就有许多记者到“长实”公司采访李嘉诚先生,要他谈谈对“中国政府紧急呼吁”的反应。
李嘉诚是这样回答新闻记者的提问的:“关于中国政府紧急呼吁国际社会援助的做法,我以为这表明国家有进步。不再像当年连唐山大地震也不肯接受国际援助了。这次天灾,公开呼吁国际社会和自己的同胞的帮助,这是很正常的做法。”
李嘉诚还说:“在这之前,没有谁曾叫我捐款赈灾。这次捐款,完全是我自动自觉的。对公益事业,我一般以私人名义去做,这次,以公司的名义,则别有深一层的意义。作为以中国股东为主的香港公司,应该用最快的时间对中国紧急呼吁作出反应。中国人要比外国人更快、更自觉地做这件事情!我希望借这一快速反应,能起到一点引导作用”。
李嘉诚高兴地谈到香港市民踊跃捐款赈灾的情况。他说:“作为一个香港的中国人,这是应该做的事。以香港今天的情况,每个人尽心尽力,应有很大的力量可以帮助华东灾区。希望各界人士、各个社团,只要经济能力许可的,都踊跃参加,用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方式来支援灾区”。
紧随李嘉诚之后,香港的各大财团、企业界的各位知名人士,各界市民,从孩子到中、小学生大学生,从街边小商小贩到家庭主妇,从演艺界的影视歌星到白发苍苍的阿伯阿婆,无不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港九市民都自觉地行动起来了。
“血越是浓、越教我激动!水深火热之中,千万个面容,心牵我心,苦等于我苦,同出一个天空……”
“滔滔千里心”的歌声回荡在香港、九龙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回荡在港九的每一个角落,令人回肠荡气,热血奔腾,教山河也为之动容,教铁石也为之垂泪!
香港市民中呈出了一幅“骨肉情谊,山高水长”的动人场景,再一次强有力地显示,香港市民具有极其浓烈的爱国爱乡精神和炎黄子孙同胞骨肉的深情厚谊,显示了香港无愧是一个强大的爱国基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成为香港市民一个共同的行动口号。香港市民那“血浓于水”的真诚,赢得了举世的赞誉。
1991年7月12日那一天,港府立法局财务委员会,也拨款5000万港元赈助中国华东灾区。据有关方面统计,到是年7月23日,在短短的12天内,全香港的赈灾筹款总额,已达到4.7亿多港元。
与此同时,台湾对华东灾区的捐赠也超过了300万美元。澳门的捐赠也超过了2000万澳币。
联合国先后收到的捐赠,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荷兰、德国、新西兰等的捐赠,总额也达到五千四百多万港元。
李嘉诚的带头捐赠行动,产生了良好的引导性的轰动效应。香港演艺界发起的“血浓于水”的筹款大行动,持续进行了两个月,堪称“史无前例”!而稚童及老人的捐献,尽管“竭尽所蓄”,数目有限,也诚属“救灾不嫌百十金,点点滴滴表真情”之举,动人肺腑。
在那一年的7月19日,李嘉诚先生的家乡广东潮汕地区,又受到七号强台风的袭击损失惨重。李嘉诚先生获悉这一情况后,当即与汕头市委书记林兴胜取得电话联系,询问具体灾情,并请林兴胜书记转达他对潮汕人民的关切和慰问。同时,主动捐款500万港元,以供汕头大学及潮汕灾区大中小学校维修校舍之急需,再一次表现了他的赤子深情,动人肺腑。
据悉,香港同胞捐款总数五亿六千六百三十二万九千零二十五元九角六分,都及时汇转给“中国减灾十年减灾委员会”和灾区。
李嘉诚先生的爱国心赤子诚,无愧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精英和代表。
[投资金律]
一生中做很多事,确是付出钱、时间和心血,贡献别人这令我引以为荣和自傲。只有懂得施予,才能真正获得。而“锦上添花”式的施予固然可以让人称道,但“雪中送碳”才能使世人铭刻在心。可见,做善事大有学问。“沽名钓誉”是最为世人所厌恶的,因此,要做善事就要真心真意,这样反而能够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