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一条悠长奇绝的山路,穿越尘嚣,向天空延伸;一队队无比虔诚的朝拜者,不辞辛劳,艰难跋涉,只为双脚踏上这块圣洁之地,奉献身心地为之叩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她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她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那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里是人间的仙境,那里是人间的香巴拉……
第一部童年
一,身世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常常表现得异乎常人,这并不是如古书里所说的我是什么天赋异禀,有什么奇才异能,而是说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性格就有异于别人,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些与年龄很不相符的很哲学性的问题,这一方面或许是天生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与我幼年时的经历不无关系。
我出生在中国南方一个偏远的海港小镇,那里也是一个著名的侨乡,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海外的关系,和那时候多数人一样,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就远涉重洋,到东南亚一带谋生,我奶奶出生于书香门第,虽说也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和我爷爷也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情投意合。
奶奶姓陆,其家族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南宋末年,据传闻,奶奶的远祖是南宋抗元名将陆秀夫的堂弟,自小便追随陆秀夫转战南北、抗击元蒙侵宋大军,宋末陆秀夫与张世杰在广东崖门率领宋军与元军一场大海战,不幸战败,带着幼帝赵昺突围被困,不甘受辱,背负幼主蹈海殉国,一时间,天地为之呦哭;山河为之变色。三军将士、后官妃嫔,见到大势已去,主帅与幼主同时殉难,均知气数已尽,无力回天,霎时间,陆上海上悲声一片。宋朝历来重文轻武,军人多孱弱,然而当时的朝野,上上下下均崇尚英烈,推崇气节操守,更何况当时保宋的将士多为各地豪杰组成的勤王之师,本就抱着必死的决心,纷纷效仿主帅,宁死不屈,朝廷诸臣、后宫女眷,十余万将士齐齐投海殉国,竟无一人屈膝降敌。据史书上记载:“后宫诸臣,从死者众。”“越七日,尸浮海上着十万余人。”
奶奶的祖上是当时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的堂弟,据传,当时宋军在崖门海域被元军所困,陆秀夫令奶奶的先祖率领十几个亲兵冒死突围,到广东沿海召集义军解围。据奶奶所讲,其家族代代口口相传说当时陆秀夫曾密令奶奶的先祖杀出重围之后,如大势难为,可自行逃命,不必回归,意为陆氏一族保留一点血脉,也为大宋保存一股抗元的势力,以图将来再举义旗。当奶奶的先祖千辛万苦,募得几百族人子侄和地方义士、绿林好汉、豪杰志士,面对前方几十万蒙元大军,虽然深知不能改变战局,难有作为,但义之所在,却也无所畏惧,一路厮杀,突破层层重围,杀回崖门宋军驻地的时候,远远地听到朝野一片悲声,万人齐声恸哭,一打听之下,得知主帅与幼主已同赴国难,不禁仰天长啸,大恸三声,率众面向海面,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翻身上马,拨转马头,与剩下的几个亲兵和众位好汉齐声呐喊,回身杀回敌阵。虽然明知无济于事,回天乏力,却也义无反顾、慷慨赴义,最后寡不敌众,被逼到悬崖边上,不甘受辱,纵身跳下涛涛大海。万幸不死,随着海流沉浮漂流,后被另一抗元主帅张世杰残部所救,再后来辗转漂徙,流落到陆秀夫曾经被贬黜的地方,也就是我的老家—一个南方偏远的海滨小城,隐姓埋名,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崖门之后再无中国。”宋朝重文轻武,兵将多孱弱,然而却英雄辈出,铁骨铮铮,忠贞义烈。“崖山多忠魂,后先照千古。”陆秀夫背负幼帝,蹈海殉国,千秋大义,悲壮激烈,惊天地而泣鬼神,其忠心报国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为后世所敬仰。厓山战事结束后,灭宋主帅张弘范自鸣得意,派人在厓山北面的石壁上,刻下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臭名昭著的大字,妄想功垂千秋。尽管当时在元朝的高压政治下,中原和南国人民敢怒不敢言,然而忠义自在人心,人们心里时刻思念着陆秀夫,每当看到或想到厓山,都情不自禁地默诵“大宋左丞相陆秀夫殉难于此”。没过多久,石壁上出现了一首诗:“沧海有幸留忠骨,顽石无辜记汉奸。功罪昔年曾倒置,是非终究在人间。”元朝灭亡以后,人们为了表达前辈和自己的心愿,怒不可遏地将当年颂扬张弘范的刻字铲掉,改镌为“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用以永远纪念这位临难受命,壮烈殉节的民族英雄。这便是有名的“功罪石”的来历。刘少奇说过,“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是非功罪自在人心,任何依靠强权,高压压制民意,标榜自我,那怕将之刻于坚石之上,大山之中,铺满中华大地,却也只能嚣张于一时,时候一到,必将是灰飞烟灭,遗臭万年。
正因为有了这层渊原,从我记事起,便从奶奶的口中熟知这了段历史,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正气歌》更是从小就倒背如流,烂熟于心。奶奶的祖上是否真的是传说中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的堂弟,由于年代久远,已难以考证。据父亲回忆,外曾祖父曾遗留给奶奶几箱旧书画,其中似乎有些记载有奶奶家族的历史,可惜在破四旧的那疯狂的年代,哪些旧书画连同一些古董、旧家具都被付之一炬。再也无法考证了。惜乎!假如传闻属实,那我虽不能说是出生名门,却也可以算是忠烈之后了。
不过在我老家附近地区却的的确确有好些陆性和文性的族群,皆自称是陆秀夫和文天祥的后人,真伪如何?同样难以考证,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