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大都搞得很复杂。其实,答案很简单,第一步,打开冰箱门;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这虽然是个笑话,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许多事情都是被我们人为地复杂化了。复杂,也是产生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就算是把大象放进冰箱这样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是可以分步骤完成的。不要被任务吓倒,积极行动起来,充分调动你的想象力。
3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除了做事拖拉以外,拖延者另一个常见的特征就是总在忙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帕累托法则,将你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通常,重要的事情并不多。
你只需每天在纸上按照优先顺序写下这一天你需要做的3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从第一件开始做。即使一天你只能完成其中的一件,但你仍然做到完成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长期坚持,养成好习惯,坏习惯对你的影响自然就会明显减少。
4多虑
多虑是追求完美的人必然会有的心态。
世界上没有一个最完美、最适合做事的时间,所以你不可以等到那个时候再去行动。强制性的反复思考只会使自己陷入混乱的泥潭,而深陷泥潭的人是很难开始行动的。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想太多的时候,要明确告诉自己:别想了,开始行动!先做了再说,即便是做错了,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年轻人,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失败。几乎所有的成功者无一例外的都是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失败,坚持到最后,才到达成功的彼岸的。
5过于消极
过于消极的人看问题总是片面的,事情还没开始做,已经想到最坏的结果,又因为缺乏自信,马上就相信那想象中的结果一定会变成真的,根本就无法开始行动。
如今全社会甚至全世界都在呼唤正能量,其实,我觉得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世界观的建立。世界是客观的,消极面是客观存在,可是,积极面也是客观存在,这道理就像世界有黑夜也有白天一样简单。
当我们发现自己总是过于消极的时候,多试试换一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去看问题想问题。
6固执己见,与世隔绝
太过于执着于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最佳的选择,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闭目塞听,这会让你很难取得进步,更不要说提高效率。事实上,固执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固执,尤其是过分固执,会给人带来许多危险,容易深陷险境还执迷不悟,必须进行适当调适。阅读好书,开阔视野,放宽心胸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也简单易行。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阅读不仅使我们得到心灵的安慰,还使我们找到思想和行动的楷模,变得谦虚、文明、敬人爱己。
7持续信息过剩
互联网时代,电视、手机都可以上网,更不用说计算机以及其他那些便携式上网工具了。世界各地此时此刻在发生什么,我们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信息,只要我们打开网页,一刻不停地翻阅,耗尽我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看不完的。
可是,新鲜感过后,这样大量浏览的兴奋和刺激过后,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疲惫、被严重干扰的工作和生活、被拖垮的意志力……这些都是持续信息过剩造成的严重后果。
外来信息太多了,只要你想去获取,它们就在那里,可是,再想一想,那些跟你真的有关系吗?
从现在开始,工作的时候、陪伴家人的时候,关掉手机、断开网络,试试看,你的生活质量一定会得到改善,而你的心境、心态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得到恢复。
(第三节)看清拖延的本质
1988年出版的《现在就做》一书的副标题是“克服拖延,享受无罪的玩乐”,该书作者心理学家尼尔·弗瓦尔的观点是“人们拖沓的主要原因是恐惧”。恐惧什么呢?恐惧失败、恐惧失误、恐惧行动暴露出我们的不完美。他们认为,或者说潜意识里认为:拖延可以免于焦虑,可以表达抗拒,可以满足欲望,甚至可以让自我感觉更加良好。然后事实却并非如此,甚至,拖延的结果总是与拖延者的愿望背道而驰。
本质一:越拖延越焦虑
“明明知道有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脏,但我们还是边咬着手指甲,边发着呆边说,再等一会儿,就一下下?”这是很多人真实状态的写照。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样和那样的难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比如说,一项艰难的工作任务,遇到事业、婚姻的瓶颈,或者对某一件事情感到厌烦时,如果继续强迫自己做下去,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增加我们的焦虑。事实上这个时候我们所做的拖延,是一种用来让自己的内心免受折磨,得到片刻休息的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它有利于暂时缓解消极情绪的作用。挤出一点时间来做一些与之无关的事情,例如看场电影、逛逛街、跑跑步等,让自己身心放松一下。当我们恢复到精神奕奕时,再回过头去解决事情,可能会比之前更有思路,也会豁然开朗。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记者朋友,她总说自己的生活太平庸、遇不到好选题、好机会。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么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要求并不合理,要么换一个能符合这些要求的工作。但是她既不愿意改变自己,又不想换工作,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又不可能完全逃避,怎么办?这时拖延成了唯一的缓解手段。
既然知道拖延的本质是为了缓解焦虑,那么你要想不再拖延,就必须找出你焦虑的根源来自哪里,并想办法解决它。当我们决定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要留意自己在这之前和之后脑海中思想的变化,一旦出现了“必须”、“应该”等字眼,就往往表示我们的信念开始僵化。那些不合理的信念经不起我们的推敲,只要识别出来,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变为另外一种更合理的信念。
所以,请记住,习惯性拖延不仅无法缓解我们的焦虑,反而是越拖延越焦虑。
本质二:尝试沟通,而不是用拖延表达消极抵抗
拖延这种行为表明了我们对所拖延的事情的真实态度:抗拒。
我们需要做一件事,然而在我们真实的内心深处,却因为种种原因抗拒去做,这就产生了内心冲突。如果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这种冲突并勇敢地去面对它,就能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解决,看哪些理由更合理、更符合自己的利益,然后决定是否要做。
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上学、上班、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同糟糕的交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些纷乱的琐事是我们没有办法逃避,也未必需要立即完成的事件。但恰恰是这些事情,会让我们失去马上去解决的动力,于是能拖就拖!
工作还没完,但有点累了,先休息一会吧;衣服脏了,还有别的衣服可以换,扔在一边明天再洗吧;这个老师对我态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兴做他布置的作业;这个任务太难了,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里还是不高兴做,又继续往后推……这自己决定何时去做的情形,会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事实是,因为拖延挤压的工作会让你更加手忙脚乱、心急如焚;因为拖延挤压的家务活只会让你看着又脏又乱的家心情更加烦躁。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源下手,即摆脱内心对事情本身的抗拒。如果抗拒的原因来自外界,尝试与对方沟通;如果抗拒的原因是自身的问题,多给自己积极正面的鼓励和暗示。还可以尝试更多方法,比如,在做困难的任务时,尽可能寻找一些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这样才会有继续下去的动力;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的;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只要你坚持下去,很快你就会发现,其实,任何事都没有它们当初看起来那么难。
本质三:被欲望牵制的拖延,不是满足了欲望,而是让自己成为了欲望的奴隶
我们得承认,人是很容易贪心的,被欲望牵制会成为拖延的诱因。
有三名心理学专家曾经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内容很简单:他们找来一批人,让他们从24部备选电影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3部。备选名单中既有《西雅图不眠夜》、《变相怪杰》等大众口味的片子,也有《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等经典电影。被试者选出3部自己喜欢的电影之后,研究人员又要求他们从这3部中选出一部现场观看,然后再选一部两天之后看,而最后一部则留在四天之后观看。借此观察被试者是愿意先看纯娱乐性的片子,还是去看更有内涵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名声在外,大部分人都选了这部电影。然而,在选择了这部电影的被试者中,只有44%的人选择在第一天观看。大部分被试者选择在第一天观看《变相怪杰》等娱乐性较强的电影。大家都把比较严肃、要费心研究的电影放在了之后观看。而之后,研究者又要求被试者选出一口气看完的三部电影,这次选《辛德勒的名单》的人只剩下之前实验的1/14了。
拖延者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他们的宏伟计划往往毁于那一时的欲望满足。天天喊减肥,却总也不见效。下定决心不惜代价完成减肥计划,买了健身卡,买了健身器材,开始每天称体重,一切就绪,拉开架势准备大战一场。一天,当你穿上跑鞋、准备出门跑两圈时,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一个好朋友拉你去逛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你选择了逛街。又一天,和朋友一块儿吃饭,点菜的时候在鸡腿和蔬菜沙拉之间犹豫不决,最终还是选择了美味的鸡腿……想到自己还在减肥,便安慰自己,这仅仅是偶尔的放纵,明天还会继续战斗。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偶尔”的放纵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你甚至忘记了自己原有的宏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