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与那些灭亡的朝代一样,国势衰微,君主昏庸残暴,周厉王就是典型的昏君。为了维持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和高额的军队支出,周厉王想尽办法掠夺百姓的财富,甚至百姓们织布机上的产品都被征敛税收。生活困苦的百姓们不得不用葛草在脚上胡乱缠成鞋穿。织布的百姓没有衣服穿,做鞋的百姓穿不上鞋,由此可见周厉王的横征暴敛。
什么样的君王,用什么样的臣子,周厉王是一个好利之徒,其臣下荣夷公不仅善于谄媚,还是一个为周厉王榨取民脂民膏的"能手"。荣夷公能够将别人榨不出东西的地方再次榨出钱财来。
周厉王在位的第三十个年头,贪财好利的程度不断升级,尤其喜爱善于聚敛钱财的荣夷公。
一天,周厉王正在饮酒作乐时,管理财政的大臣禀报道:"大王,国库所剩无几,即将枯竭。"
周厉王听完大臣的禀报以后,坐在椅子上愁眉不展。
善于揣摸周厉王心思的荣夷公马上就猜到了原因,他说:"请大王不要着急,臣会让财源滚滚而来。"
周厉王根本不相信荣夷公的话,他知道能榨取的地方都榨取了,已经没有敛财的办法了。
周厉王懒洋洋地问道:"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荣夷公答道:"大王,我们国土之上的山林川泽,从未征过税。百姓们一直都是白拿白占的。"
周厉王听后喜上眉梢道:"是呀,我怎么把它忘了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百姓们樵采渔猎,那分明是吃我喝我,可我却从未向他们收过税,岂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自古以来,山林川泽就是公共财产,周厉王却将山林川泽占为己有,不让百姓们随便采猎,此举损害了各阶层的利益,致使"所怒甚多"。
周王朝中守旧的贵族认为,周厉王的做法违背了周室"王人"的传统习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们认为,自己不但要遭受周王朝沉重的剥削,连一向赖以维生的渔猎薪樵之源也被断绝了,他们"民不堪命"。
大臣芮良夫眼见周厉王此举失去了贵族和统治集团的支持,失去了民心,危及了周王朝的政权稳定,急忙进谏道:"荣夷公只关心山泽所获得利润,却不知道会给王朝带来大灾难。王室可能因此要衰微了。荣夷公是一个喜爱聚敛钱财的人。如果有人垄断万物所生、天地育成、人人都可自由取用的的财利,就会生出很多弊害。财利是天地共有、百物皆需的东西,不能被人垄断。如果有人将财利垄断,就会众叛亲离。如今,荣夷公教唆大王垄断财利,如此下去,大王能永远统治国家吗?大王身为百姓之王,理应广开财路,布施财利,让世间百姓公平地享用财利。即使如此,大王仍然要畏惧警惕灾难的降临,以免惹出百姓的怨恨。周王朝的历代君王都是如此,才使周王朝延绵至今。大王怎么能听从荣夷公敛财专利的办法呢?百姓们称敛财专利的人为盗贼。如果一国之君也敛财专利,天下的百姓就不会归附于他了;如果大王继续亲近荣夷公这样的人,周朝迟早会衰亡。"眼里只有钱和利的周厉王根本听不进大夫芮良夫的忠言,依然我行我素地命令荣夷公推行"山川之利"。
在荣夷公的助纣为虐之下,周厉王更加暴虐骄横,奢侈腐化,百姓们苦不堪言。
堵塞言路,自取其祸
当时,西周还保留着国人议政这个原始民主的传统。国君决策大事时,要虚心征询国人的意见。因此,国人的意见对国君的决策起很大作用。
召公的后人见周厉王敛山川之利,向周厉王进谏道:"你这样做会被国人诽滂的。"
国人们为了夺回"山川之利",纷纷抨击周厉王的暴政,发泄心中的不满。
周厉王为了阻止非议,便命卫国的巫师专门负责监视"谤言"者,凡是私议朝政之人,就抓起来杀死。
实施这种办法以后,虽然百姓们不敢议论周厉王了,但诸侯们也不朝觐周厉王了。
卫国的巫师假托神灵,陷害无辜的百姓,很多百姓因此死于非命。
四年以后,周厉王施政更加严酷。百姓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说话,只以眼色打招呼。对此,周厉王得意地对召公说道:"我已消除了国人的诽谤,现在已经没有人敢议论了!"
召公见厉王倒行逆施,如此执迷不悟,劝道:"防民之口与治水是一个道理。大王虽然堵住了百姓们的嘴巴,但是堵塞百姓嘴巴的害处,要远远大于堵塞洪水。早晚有一天,被堵塞的洪水会溃堤泛滥,夺走很多人的命。百姓就像洪水,治水之人要疏导水道使其畅通无阻,治民之人要广开言路,让天下所有的百姓都敢于讲话。君王治理政事,应让公卿与列士献出好的诗章,让乐师献出好的乐曲,让太史献出忠心的谏书,让太师献出箴文,让盲人乐师对公卿列士献的诗篇进行歌赋,让盲人乐师对太史箴谏的文字进行讽诵,允许官员自由进谏,允许百姓自由评论时政,让近侍之臣规劝君王,让皇亲国戚明察是非,让司乐太师、太史教诲君王,让太傅长者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总结、综合和润色,然后君王在认真斟酌百姓的意见之后,再决定施行的办法,这样才不会出差错。百姓的财用和衣食都出自嘴巴,而政治的好坏都出自百姓嘴巴的评判。只有实行百姓们认可的善事,才能保证财用衣食。君王应该让百姓把心中的意见说出来,如果堵住百姓的嘴,不让百姓说话,就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周厉王的眼里和心里只有财利,根本听不进召公的劝告。
又过三年,百姓们忍无可忍,接二连三地揭竿举行暴动。他们手拿剑戟和农具棍棒,从四面八方攻向王宫。
惊慌失措的周厉王,从王宫的墙洞逃到了彘(现在的山西霍县)。
愤怒的百姓找不到周厉王,就到处寻找太子靖。但整个王宫都被搜遍了也没找到太子靖。有人发现太子靖躲到了召公家,便将召公家围了个水泄不通,逼召公交出太子靖。
召公无奈之下,只好命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愤怒的百姓见到假太子后,一涌而上将其打死了。
从此以后,太子躲在召公家,不敢抛头露面。
在国中无主的情况下,召公与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 召公与周公在"共和"期间,安定了民心,恢复了国力。
逃到彘的周厉王,隐姓埋名地活了十四年后,于周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病死在彘。此时,在召公精心养育下的长大成人的太子靖,继承了王位,即周宣王。
西周结束,东周开始,郑国首先登上了历史争霸舞台。郑庄公在春秋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霸主,开春秋五霸之先河。郑庄公是春秋早期最有声望的政治家,史称"郑庄小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