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原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三岁时父亲死了,母亲颜氏和他过着孤苦的生活。
颜氏对孩子非常疼爱,要求十分严格。她教六七岁的孔子各种礼节,让他做懂礼貌的人。孩子把一些用泥捏成的鼎、杯、盘、豆等礼器摆放好,学大人们的样子,做礼仪的练习。十五岁的孔子立下志愿,要读好多书。
17岁的孔子成为孤儿,他没有钱读书了,被迫去做杂事,比如管菜园,看牛羊等。他做什么都非常认真,牛羊长得肥壮。
孔子挤时间读书,向别人请教,爱打听新鲜事。有一次,孔子和大人们到太庙去,他东张西望,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怎么回事?"
人们见他问个不停,便说:"孔丘不知礼节,真烦人!"
孔子笑着说:"不懂就问才符合礼节!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装懂,岂不是自欺欺人吗?"
有一次,30岁的孔子向乐工师襄学琴,师襄教给他一支曲子,但没有把曲名告诉他。孔子很喜欢这支曲子,弹了几天。老师说:"你弹得很好,我再教你一支曲子吧!"
孔子说:"我会弹这支曲子了,但技巧还不行,需要多弹几次。"很多天后,他弹琴的技巧进步了,老师想教他学新曲子。孔子说:"不行!这支曲子的精神,我还未领会,让我再弹几天吧!"
后来,孔子把这支曲子弹得非常动听,连师襄都听入神了。孔子对老师说:"这支曲子气势非凡。除了周文王,别人谱不成这种精妙的曲子!"
老师站起来,对孔子说:"您太高明了。当初我学它的时候,老师说它叫《文王操》!"
孔子学什么,都非常专心。他不像许多人,刚学会就觉得了不起,最后真本事没有学到。
50多岁的孔子已经成为闻名天下的大学者了。三月的一天,孔子带着十多个弟子到泰山踏春。车辆在平坦的大路上缓缓前行,赶车的子路笑着向坐在车上的孔子指点迷人的山景。
当车子路过一个村头时,忽然从路旁冲出来一个小孩,挡住了去路。子路立即跳下车,大喊:"你敢拦车,挡我们赶路?"
"你们不知礼仪!"孩子说。
孔子瞪大了双眼,坐在车上摇头晃脑地问:"你说我们有什么地方得罪你了?"
孩子说:"我问您:若您的前面有座城,是车子绕着城走呢,还是城给车子让路?"
"是车绕着城走,怎会有城给车让路的道理?"孔子真想笑,但还是忍住了。
孩子朝前迈了两步,说:"您瞧,您的前方有一座都城。"
孔子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看见在车子前面约二十步的地方,有一座用泥巴筑成的城,面积只有一尺见方,但高耸的城楼,布局合理的城墙、垛口和望楼,都令人耳目一新。
孔子慢慢地走下车,朝孩子鞠了一躬,说:"你说得很对。我们没看见你的城,失礼了,请多多谅解。"说完,子路把车绕过都城。孔子说:"你虽小,但可以做我的老师了。"